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生物实验题归纳,高考生物实验题归纳总结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2.常考的遗传学实验设计题应注意什么3.高考生物实验题心得,我是高三教师,可是苦于把握不住实验的思路,尤其是细节,学生教的很迷茫4.要高考了。高中“生物”有关“酶的专一性”的实验的问题!有谁能帮我解答一下,谢谢。5.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6.给我多于20道遗传学的高考题(要有大题、有答案、最好有解释) 高中生物学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 生物 学习
1.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
2.常考的遗传学实验设计题应注意什么
3.高考生物实验题心得,我是高三教师,可是苦于把握不住实验的思路,尤其是细节,学生教的很迷茫
4.要高考了。高中“生物”有关“酶的专一性”的实验的问题!有谁能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5.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6.给我多于20道遗传学的高考题(要有大题、有答案、最好有解释)
高中生物学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 生物 学习 方法 中最有效的一种,生物知识点掌握之后在学习起来会变的轻松很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高考知识点 总结 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
1、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_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5、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二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 经验 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此外,在生产药物和食品的发酵工业中,需要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公布的cGMPs的规定,并要定时接受有关_检查监督。
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程,属于厌氧发酵。从那时起,发酵工程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它大大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使有机酸、微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新技术的基础上的。科学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先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就大量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与核苷酸、有机酸和部分抗生素等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数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对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合理。在一些国家,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三
细胞免疫过程
⑴、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类似体液免疫)
⑵、反应阶段:T细胞受抗原刺激。
①、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少数_化成为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这部分细胞长期保存。)。
②、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多数_化成为效应T细胞。
③、记忆细胞再遇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_化为大量效应T细胞。
⑶、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抗体杀灭抗原。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⑴、病毒:HIV,RNA作遗传物质。
⑵、病理: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破坏T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⑶、病症: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后期: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⑷、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四
1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2、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种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
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方法二
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赊了(缬)。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4、色素层析
(从上到下)胡黄ab
5、植物有丝 前中后末由人定
(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
(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五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
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
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汇总
3.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4.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5.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6.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7. 高考生物知识点重点总结
8. 生物高考考点知识总结
9. 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0.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
吸收钾离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泵蛋白来完成的。
主动运输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由泵蛋白消耗,用来实现逆浓度梯度运输。实现这个运输需要克服离子梯度动力,也就是所谓渗透势能,这也就是代谢产生的能量的主要用途(其它的作为额外功以热能等形式散失)。
当主动运输开始运作,离子梯度动力会随着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增大而不断升高,当克服它需要消耗的能量趋近于泵蛋白代谢速率的时候,运输必然会减慢,最后进入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常考的遗传学实验设计题应注意什么
高中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及例题分析
生物科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索创新的历史。无数的科学家进行探索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生物学实验。这些经典实验既构成了高中生物丰富的主体内容,又为学生探索创新提供了成功的思维示范。纵观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或分析诠释、推理预期,或验证设计、创新探索,其思想的基础都是经典实验。
解答这类题目既要重视对经典实验的深层次的挖掘学习,更要对经典实验进行分析、推断、拓展、创新。要充分利用试题供给的信息,按照试题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表达。
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实验。经典实验常常与生物学发展史密切联系,是学生获得生物学实验方法的重要途径。剖析经典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感悟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经典实验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高考生物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能来自对教材理论问题或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能是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认识。如2005年理综天津卷“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质上就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拓展与深化;再如2004年理综全国卷Ⅱ“胰高血糖素的作用”、2005年理综全国Ⅰ卷“胰岛素的作用”都是对动物激素研究中经典实验的再现。
一、经典实验的内容
第二章:1、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物质的运输方式
3、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三章:4、酶的特性、反应条件
5、水分代谢:渗透吸水,蒸腾作用
6、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光反应、暗反应条件、产物的证明实验
7、呼吸作用:不同阶段原料、产物的证明实验
8、消化过程中的酶、条件、产物
第四章:9、生物素的发现有关实验;向光性、向地性有关实验;神经传导实验
10、验证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有关实验
第六章:11、证明遗传物质的有关经典实验,杂交实验,育种过程设计
第八章:12、生态系统的设计
二、典例习题
考点一细胞膜成分的测定及特点
1、Ⅰ探究细胞膜的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 )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再用______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反应,可以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_______。
(4)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 )
2、Ⅱ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下融合,40分钟后,发现融合后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有人认为该实验没有完成,请你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①补充未完成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指出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来观察实验结果: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预测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制备细胞膜适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其内没有线粒体、核膜等多种膜结构,避免了对细胞膜的干扰。当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将吸水胀破,从而获得细胞膜。利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变紫色”这一特性鉴定细胞膜中有无蛋白质的存在。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A图所示的分布。
Ⅱ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种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热运动,所以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大。依据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探究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高低,故实验至少要设置三组(温度低于、等于或高于37℃),进行相互对照。
答案
Ⅰ(1)A (2)清水 (3)离心紫色蛋白质 (4)A
Ⅱ ①分别将细胞放在温度低于37℃(如0℃)、高于37℃(如60℃)的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②a.相同时间之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
b.比较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要的时间
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
知识链接本题综合再现制备细胞膜并探究其成分的方法,旨在感悟实验材料的正确选取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体验制备细胞膜的过程中所蕴涵的生物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1)细胞膜的成分: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①糖类在细胞膜中分布很少,并且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②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且种类很多,如运输物质的载体和通道蛋白、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体现抗原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以及催化作用的酶等。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事实有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神经元突起的形成、动物细胞质的分裂、“小泡”的形成、细胞融合等。
(3)细胞膜的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数量有关)。
(4)领悟细胞膜成分的分析方法(如酶解法)
①若用脂质溶剂处理细胞,发现细胞膜被溶解,说明膜中含有脂质分子。
②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也能破坏膜结构,说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中有蛋白质。
考点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请据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4)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理后表现出的蓝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外,还成功地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有无来说明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曝光处有淀粉产生,经碘蒸气处理后将表现出蓝色,遮光处不变色。
(2)该实验中事先把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让有机物(如淀粉)被彻底消耗,避免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该实验设置的是空白对照,其中对照组是指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中叶片事先处于黑暗中,对于遮光组,仍处于黑暗状态下,相当于未作处理,故为对照组;而曝光组,从黑暗状态下转变为光照下,相当于给予了光照处理,应为实验组。当然也可如此判断:该实验研究的因素是光照,故用光照处理的对象组(曝光组)就为实验组。
(4)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能够转移,若实验中曝光时间过长,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可见,实验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实验结果。若实验中观察到遮光处也呈蓝色,原因可能是叶片在暗处放置时间过短(有机物未耗尽)或曝光时间过长(有机物发生了转移)。
(5)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水浴加热进行脱色。
(6)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于自变量因素的不同所导致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的有无,故得到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答案(1)C (2)B (3)D(4) 在碘液处理之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内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再用清水漂洗叶片。(5)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发散类比 光合作用相关经典实验大多结合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展开。解答此类习题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自变量,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 的实验中,自变量为CO2的有无,因此,需设置一组有CO2,另一组无CO2。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强度,依不同的实验材料等因素确定观察对象:若①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②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③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的变化;④水绵为实验材料借助显微镜,可依好氧性细菌的分布情况。
4、以下实验是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_____,茎部横切面显红色的结构是_____。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同,试改变两种条件,使水分移动速率加快_____。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
答案(1)蒸腾作用,导管。
(2)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加大风速。
(3)第一步:取二枝洋紫苏,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6片叶的洋紫苏茎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
考点四生长素的发现
5、Ⅰ.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都一致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_____号和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_____号。
(3)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____。
(5)若将1号整个装置匀速旋转(台灯不动),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_____;若仅是玉米幼苗匀速旋转(纸盒和台灯不动),则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_____。
6、Ⅱ.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a向下端b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1)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2)方法、步骤与结果(如图1-2-3):
(3)结论:以上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a向下端b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用图像表达实验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结果)。
解析Ⅰ.本题属于实验分析题,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变式再现。解答此题需要的知识储备:(1)尖端能产生生长素。(2)尖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背光侧多)。(3)植物生长和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实验能力要求: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结果。
Ⅱ.题目要求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a向下端b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这就需要取得两方面的证据:一是从上到下的运输成立,二是从下到上的运输不成立,而题目给出的实验结果,只能表明第一方面(a→b)的证据存在,因此补充实验的设计应该从第二个方面(b→a)的证据入手,即将植物茎的上下互换,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将是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Ⅰ.(二)3、4、5;2;
(三)(1)1;3(2)1;2 2 (3)1;4(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5)生长并弯向小孔 直立生长
发散类比
1.生长素的发现:认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从这些经典实验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助于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对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研究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处理手段,如遮盖、阻隔、切除和旋转等。
2.生长素的运输
(1)水平运输(横向运输):由单向刺激引起,通过韧皮部进行,与植物形态学方向无明显关系的运输方式。如在单侧光下,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从茎背地侧移到近地侧。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如茎尖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尖分生区合成的生长素向上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可由上两图所示实验加以验证。
(3)主动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在缺氧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同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向下运输并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1)浓度:影响生长素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是生长素本身的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不同的器官和不同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为敏感,芽次之,茎最弱。不同的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性也不同。
考点五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7、Ⅰ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的(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R型两种类型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8、Ⅱ下面介绍的是有关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类似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请提出一种获得SARS疫苗(蛋白质外壳)的新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二)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1)在紫外线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将图中抗T2噬菌体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同时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R型细菌先减后增,与小鼠的免疫力有关。刚注入的R型细菌由于小鼠免疫力较强,大量被杀死;随着一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由于S型具有荚膜的保护作用,能在小鼠体内增殖,使小鼠免疫力降低,对R型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细菌增殖加快。S型细菌的产生是由于R型细菌转化的结果,而非基因突变所致。
Ⅱ. (一)由于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生存,因此,需要先将细菌用同位素标记,然后让噬菌体去侵染,使噬菌体获得标记。在细菌细胞中,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二)抗T2噬菌体菌株的产生是由于膜蛋白的改变引起,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受DNA(基因)控制,故为基因突变所致。要筛选出抗T2噬菌体的细菌,就必须用T2噬菌体去侵染,只有抗性的细菌才能生存。
答案
Ⅱ(一)(1)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 第二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3)动物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侵染→搅拌离心,从上清液中提取出蛋白质外壳。
(4)C
(二)(1)基因突变
(2)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抗T2噬菌体菌株
点评本题以DNA为核心命题点,考查DNA研究的科学实验。试题给出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解和大肠杆菌的诱变图解,要求写出相关的操作步骤或分析原因。
发散类比“病毒”相关知识归类
1.病毒的结构
(1)基本结构:衣壳和核酸,其中衣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衣壳对内部的核酸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体现出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病毒的核酸是DNA或RNA。
(2)特殊结构:囊膜和刺突等。
2.病毒的生理
(1)凡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故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一般用活体组织或胚胎细胞进行培养。 (2)病毒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3.病毒的类型
(1)依宿主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依遗传物质分:DNA病毒(如噬菌体)、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和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4.病毒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在基因工程中——运载体;(3)在细胞工程中——促融剂。
5.与病毒相关的常见疾病
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冠状病毒;疯牛病——朊病毒;禽流感——流感病毒。
考点六遗传实验
8、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和y控制),将纯种黄粒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如图1-2-8),收获时所得玉米粒如下表:
所结的玉米粒
白粒
黄粒
(1)在玉米中,黄粒对白粒是_____性,在黄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是_____;白粒玉米果穗上黄粒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和_____。
(2)某同学为了获得杂种F1来验证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述_____玉米果穗上结的_____玉米粒来进行播种。杂交试验中,对母本的处理是__________。
(3)图中_____(填标号)类型的授粉方式的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黄粒玉米果穗上种皮的基因型是。玉米种皮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均表现出与母本性状相同,请列举至少两点不同之处?
(5)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两点)
(6)若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请回答:
①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方法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解析 1.了解两种玉米间行种植存在的杂交方式是解题的突破口,依后代性状即可确定黄粒为显性。2.胚、胚乳、种皮的来源是求其基因型的立足点。3.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上就是要推知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最简便的方法是让两个纯合体的个体杂交,取其F1代进行测交,或取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1)显YY或Yy ; YyYyy
(2)白粒黄粒传粉、套袋
(3)Ⅲ和Ⅳ;异花授粉,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
(4)YY ①种皮的遗传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②种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表现出的是亲代本身; ③种皮后代性状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
(5)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杂的操作;后代数量较多,便于统计学处理;玉米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6)①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F2的分离比均为3 :1;
②方法步骤:
方案1:(1)取两纯种亲本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1;
(2)取F1植株的花粉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3)收获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方案2:(1)取两纯种亲本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1
(2)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玉米进行杂交
(3)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个方案即可)
结果预测及结论:若表现型四种且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评价探究“遗传”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显隐性的判断和胚基因型的求法是基础知识;种皮、胚乳基因型及种皮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渗透了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用多种方法验证孟德尔定律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
发散类比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归纳
(1)测交法:让F1与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依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反推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自交法:让F2自交,观察并统计F3中各性状出现的比例。
(3)花粉鉴定法:花粉为亲代产生的雄配子,取F1的花粉经特殊处理(如碘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花药离体培养法:花药中含有雄配子,对其进行离体培养,观察性状分离比即可推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5)其他方法:蜜蜂中的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因此依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推知亲本雌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10、(2001年广东高考题)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E为现存植物有机总量)
高考生物实验题心得,我是高三教师,可是苦于把握不住实验的思路,尤其是细节,学生教的很迷茫
新陈代谢、遗传学和生态学是中学生物学中理论知识的三大部分内容。尤其是遗传学内容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和支柱,是高考生物学命题的重要根据地,高考试题该部分占的比例,历年都较大,出活题、考能力的主角非它莫属。可见,它是高考重(点)中之重,难(点)中之难,热(点)中之热。高考中连续几年不回避,不能不说是重点了。在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实验设计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道20分以上大题。也是历年考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一道题。
学生经过前三轮的复习,对生物实验设计的一般题目都能比较好的掌握,但对遗传学实验设计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乱写一气,严重影响得分率。如何提高学生遗传学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得分率,必须对遗传学实验设计的进行专题复习,对大量的题目进行归类讲解。使学生知道一般的解题方法。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能力,要在高考中拿到这类题目的高分,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
归类复习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熟悉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的基本类型,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归类。
准备题 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解析 考查生物相交的应用。各项最适方法依次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答案:C。
生物的几种交配类型归纳介绍:
(1)杂交: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2)自交:同一植物体的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均属于自交。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自交也是鉴别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常用方法之一。
(3)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l的基因型。测交是遗传规律理论假设的验证实验。测交也可用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
(4)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与母方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正交与反交可以用来检验是细胞核遗传或细胞质遗传。
一、相对性状显隐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1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应用在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生物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理,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基因型。
解析 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
1、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大果实为隐性;
2、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小果实为隐性。
例2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控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⑵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能否分别对⑴⑵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解析 这道题比较开放。(1)能。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2)不能。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母马与这匹栗色公马杂交(栗色×栗色)。如果后代出现白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二、验证遗传规律的实验设计
例3 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方案实施步骤: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分离 (2)不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规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1。(3)实验步骤:①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 ②取F1植株10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 ③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结果预测:①若后代种子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1:1:1:1,则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②若后代种子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1:1:1:1,则说明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对学生应强调一对性状分离为比3:1,二对性状分离比为9:3:3:1。
三、纯合体、杂合体鉴定的实验设计
例4 3支度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BY(红眼)、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XBXB(红眼)、XBXb(红眼)、XbXb(白眼),雌果蝇和雄果蝇可直接通过观察成体第二性征的差别来鉴定。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和XBX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可以直接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是杂合体,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体,基因型为XBXB。至此,设计的实验方案也就出来了。
答案 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
四、根据某一性状辨别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例5 (2001年上海高考)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实验,单就颜色便能鉴别雏蝇的雌雄。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雌果蝇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果蝇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很显然,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BY(红眼)、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XBXB(红眼)、XBXb(红眼)、XbXb(白眼)。要辨别雌雄唯有让某一性别表现为单一的眼色。可以通过上述六组亲本杂交结果分析得知,只有杂交亲本组合“XBY×XbXb”的后代从眼色性状可以直接判断出性别:红眼为雌性,白眼为雄性。
答案 让白眼雌果蝇(XbXb )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凡是红眼的都是雌果蝇,白眼的都是雄果蝇。
五、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
例6 (2003江苏)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年?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D、d)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设计要求培育出纯合体(aabbdd),即培育出能够稳定遗传个体。由于a、b、d基因不在同一个个体上,因此先由两个亲本通过杂交,得到F1(含a、b或a、d或b、d);再通过F1与第三个亲本杂交,得到含有a、b、d杂合体F2;最后通过F2自交可以得到aabbdd 的基因型个体。从时间上来看,若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aabbdd的种子发育成为aabbdd基因型植株需要一年。共需4年。
若想缩短育种年限,可选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杂交二代AaBbDd可产生abd型的配子,将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用二年时间可得到aabbdd基因型植株。
答案 (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长成基因型为aabbdd植株 ;(2)4年;(3)单倍体育种技术。
六、探究遗传方式的实验设计
例7 有人选取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矮=35∶1。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解析 这种特殊遗传现象(不常见)的出现必然有规律的特殊性。这类实验设计包含了遗传规律建立的一般程序:提出假说、肯定假说、预期结果、杂交实验、比较分析。从所学的遗传知识可以预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杂种一代变成了多倍体(四倍体)。
F1 DDdd
♂
♀
1 DD
4Dd
1dd
1DD
1DDDD
4DDDd
1DDdd
4Dd
4DDDd
16DDdd
4Dddd
1dd
1DDdd
4Dddd
1dddd
配子
F2
表现型 高茎∶矮茎=35∶1
答案 实验假设:豌豆杂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1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四倍体DDdd 。同源四倍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其配子的总组合数为 。其种类和比例为 DD∶Dd∶dd =1∶4∶1。
实验目的:探究F1的基因组成是否是四倍体。
实验原理: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有三种:DD、Dd 、dd。其比例为1∶4∶1。通过测交实验可测定F1的基因型。
实验材料 :待测豌豆、矮茎豌豆、剪刀、毛笔、纸袋等
实验思路 : 肯定假说、预期结果、测交实验、记录测交结果、比较分析两者的结果即可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根据假说,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高∶矮=5∶1。用上述待测的F1与隐性亲本测交,记录测交结果。再比较分析测交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说明F1染色体数目已加倍而成为四倍体。
七.表型模写的实验设计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因型、表现型、突变与环境的认识与理解,考查学生对已知实验现象的假设能力、验证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有时会导致表现型的改变。不过,因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某基因型所引起的表型变化通常是不一样的。但是,有时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很像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这在生物学上称为表型模写。表型模写的性状是不能真实遗传的。因为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例8 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1)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如果不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______。
(2)孵化早期一般是指胚胎发育的______期。
(3)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你在(3)中的假设,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解析 本题中题干正是一个表型模写的例子。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 mm,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有尾。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引起了无尾性状,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是本题的切入点。胰岛素引起的无尾性状能否真实遗传,这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答案 (1)mm,有尾;(2)卵裂和囊胚;(3)诱导基因m突变为M(或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4)让上述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鸡,成熟后雌雄交配(1分)。所产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相关性状表现(1分)。如果后代出现无尾鸡,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诱导基因发生突变(1分);如果后代全部表现出有尾性状,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并非诱导基因突变,只是影响了鸡的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1分)。
实际上遗传学实验设计的类型还有很多,不可能都罗列。但基本方法是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除上课讲解外,还应加强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1.要抓好课本上的基础实验,要求明确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结论,并能做到对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方法、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
2.要对课本中一些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进行剖析,吸取其精华,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实验设计当中去。
3.要学习一些实验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实验设计方面的试题训练,毕竟目前的高考还仅限于笔试。
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对这类题目不再为难。
要高考了。高中“生物”有关“酶的专一性”的实验的问题!有谁能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因为有了目标,大山才有了无怨无悔的奉献,小溪才有了一路欢歌的追求,鲜花才了拥抱春天的激情,松柏才了扎根悬崖的坚韧……。学习“哈尔滨49中的秘密武器”之后,感觉到这些招数的确大家都在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素质我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学好生物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是通过多种感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学生在观察时,①首先提出目的和任务;②拟定计划;③按计划认真仔细观察;④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物体上。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在该实验中,还应该强调在撕取洋葱内表皮时要小块的,如果太大块,在盖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等。
二、对每个实验,应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同时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思考并注意关键问题,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有了思考的内容、有了讨论的话题。在课堂上教师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在课外教师指导兴趣小组的活动,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既发挥了实验小骨干的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充分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一些,更整齐一些,气孔较少,而且紧挨着栅栏组织(栅栏组织像一排栅栏),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针对性,便于观察,从而减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四、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五、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对待这种现象我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讲清楚道理布局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另对某些实验,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除探究性实验外)。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以防学生一错再错,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此外,在实验完成后必须进行总结,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这样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总之,只要老师功夫深,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课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精、求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加入碘单质的话,第二组中肯定会变蓝,而第一组中如果酶没有把淀粉完全催化分解的话也回变蓝,所以用碘判断会使结果不准确。
只能用碘不能用斐林试剂的应该是检验酶的温和性的那个实验(测温度的那组),如果用斐林试剂的话就必须加热,而加热就会使测量的结果不准确了。此外斐林试剂的作用环境是弱碱性的,也不太适合测PH的相关实验。
给我多于20道遗传学的高考题(要有大题、有答案、最好有解释)
要学习好任何高中生物都要 总结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这样既考查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方便学生复习这些知识。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查阅!
目录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7.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__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 其中aa致死,则1/3aa+2/3aa=1)(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5)基因型的书写格 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y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6)一次杂交实验,通常选同型用隐性,异型用显性。(7)遗传图解的书写一 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8)f2出现3:1(aa自交) 出现1:1(测交aa×aa),出现9:3:3:1(aabb自交)出现1:1:1:1(aabb×aabb测交或aabb×aabb杂交)。(9)验证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分离定律(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方法 可以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动物一般用测交) (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则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体上;出现2:1或6:3:2:1则通常考虑纯合致死效应;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11)f2出现1:2:1不完全显性),9:7、15:1、12:3:1、9:6;1(总和为16)都是9:3:3:1的变形(aabb的自交或互 交)。(12)育种方法: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最简单育种方法(自交)。(13)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 部仍为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对动物细胞无效。秋水仙素是生物碱,不是植物 激素。(14)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症。
18.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纳: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19.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糖蛋白(识别功能,如受体、mhc等),载体蛋白,水通道蛋白等。
2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着丝粒断裂,减数分裂有基因重组,有丝分裂中无基因重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四分体时期。(识别图象:三看法针对的是二倍体生物)。
21.没有纺锤丝的牵拉着丝粒也会断裂,纺锤丝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均分到两极。
22.精子、卵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全能性较大、无细胞周期。
23.表观光合速率判断的方法:坐标图中有“负值”,文字中有“实验测得”。
24.哺乳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25.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受精卵、2~8细胞球期、生殖细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讲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实例:克隆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26.基因探针可以是dna双链、单链或rna单链,但探针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贫血症),则探针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荧光标记的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dna作为探针。
27.病毒作为抗原,表面有多种蛋白质。所以由某病毒引起的抗体有多种。即一种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分子)引起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有多种(一种抗原分子对应一种特异性抗体)。
28.每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受体是有许多种的,而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29.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只对细菌起作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不能对病毒起作用。
30.转基因作物与原物种仍是同一物种,而不是新物种。基因工程实质是基因重组,基因工程为定向变异。
31.标记基因(通常选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检测重组质粒是否被导入受体细胞(不含抗性)而选择性培养基(加抗生素的培养基)的作用是:筛选是否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抗生素针对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没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2.产生新物种判断的依据是有没有达到生殖隔离;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能否交配成功并产生可育后代。
3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培养出动物。
34.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酵母菌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35.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36.0℃时,散热增加,产热也增加,两者相等。但生病发热时,是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减弱,产热增加、散热不畅造成的。
37.免疫异常有三种: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38.所有细胞器中,核糖体分布最广(在核外膜、内质网膜上、线粒体、叶绿体内都有分布)。
39.生长素≠生长激素。
40.线粒体、叶绿体内的dna也能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
4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都是由受精卵分裂过来的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而转录出的'rna不同,所翻译的蛋白质不同。42.精原细胞(特殊的体细胞)通过复制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更多的精原细胞。
43.trna上有3个暴露在外面的碱基,而不是只有3个碱基,是由多个碱基构成的单链rna。
44.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无色透明,如何调节光线?缩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
45.抗体指免疫球蛋白,还有抗毒素、凝集素。但干扰素不是抗体,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46。基因工程中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限制酶可以不同。
47.基因工程中导入的目的基因通常考虑整合到核dna,形成的生物可看作杂合子(aa),产生配子时,可能含有目的基因。
48.寒冷刺激时,仅甲状腺激素调节而言,垂体细胞表面受体2种,下丘脑细胞表面受体有1种。
49.建立生态农业(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城市)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50.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抗体、溶菌酶。
51.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52.去分化=脱分化。
53.消毒与灭菌的区别:灭菌,是指杀灭或者去处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孢在内。注意,是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还有病毒, 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也就是可能致病的微生物啦,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可能还是存活的。
54.随机(自由)交配与自交区别:随机交配中,交配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不同,而自交的基因型一定是相同的。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 率均不变(前提无基因的迁移、突变、选择、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自交多代,基因型频率是变化的,变化趋势是纯合子个体增加,杂合个体 减少,而基因频率不变。
55.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存在于红细胞内部,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56.血友病女患者基因治疗痊愈后,血友病性状会传给她儿子吗?能,因为产生生殖细胞在卵巢,基因不变,仍为xbxb,治愈的仅是造血细胞。
57.叶绿素提取用95%酒精,分离用层析液。
58.重组质粒在细胞外形成,而不是在细胞内。
59.基因工程中cacl2能增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对植物细胞壁无效。
60.dna指纹分析需要限制酶吗?需要。先剪下,再解旋,再用dna探针检测。外分泌性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61.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62.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均有水参与反应。
63.atp中所含的糖为核糖。
64.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是自养型生物(如菟丝子是寄生)并非所有的动物都是需氧型生物;(蛔虫);蚯蚓、螃蟹、屎壳郎为分解者。
65.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协调运动的作用,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为血糖,体温,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既是神经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66.胰岛细胞分第4/6页泌活动不受垂体控制,而由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控制,也可受血糖浓度直接调节。
67.淋巴循环可调节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将少量蛋白质运输回血液.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68.有少量抗体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69.真核生物的同一个基因片段可以转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原因:外显子与内含子的相对性。
70.质粒不是细菌的细胞器,而是某些基因的载体,质粒存在于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
71.动物、植物细胞均可传代大量培养。动物细胞通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细胞通常用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时,都是用液体培养基。
72.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如:蓝藻)。
73.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既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74.在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75.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为病毒来不及感染。
病毒:噬菌体、艾滋病病毒(hiv)、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80.需要熟悉的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苋菜、水稻、小麦、豌豆。
81.需要熟悉的动物:草履虫、水螅、蝾螈、蚯蚓、蜣螂、果蝇。
82.还有例外的生物:朊病毒、类病毒。
83.需要熟悉的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血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浆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白细胞、靶细胞、汗腺细胞、肠腺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神经元、分生区细胞、成熟区细胞、根毛细胞、洋葱表皮细 胞、叶肉细胞。
84.需要熟悉的酶:atp水解酶、atp合成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rna聚合酶、转氨酶、纤维素酶、果胶酶。
85.需要熟悉的蛋白质:生长激素、抗体、凝集素、抗毒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血红蛋白、糖被、受体、单克隆抗体、单细胞蛋白、各种消化酶、部分激素。
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_(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 配对 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1、减数分裂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2、碱基互补配对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3、遗传判定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1、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2、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种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方法二、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
赊了(缬)。
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4、色素层析
(从上到下)胡黄ab
5、植物有丝分裂
前中后末由人定(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4、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5、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6、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7、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 种植 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造成损伤。
(3)基因身份证: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 措施 ,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三)生物武器
(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4)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政府的态度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 史上最全144条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17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与归纳
★ 高中生物知识点最全总结
★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大全
★ 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必修一) 期中总结必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高考生物遗传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强化训练
1.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 1 )组数 ① 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 a 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突变。
( 2 )组数 ② 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 B 、 b 表示)。
( 3 )解释组数 ③ 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2.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一)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______条染色体,它们是__________。
(二)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请选择交配的亲本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已知果蝇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Ⅰ至图Ⅲ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
(1)图Ⅱ细胞叫________,图Ⅲ细胞叫_____________。
(2)若图示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红眼,请在图A中标出眼色基因。
(3)如果图示果蝇为红眼,图Ⅲ中a与一只红眼果蝇的卵细胞融合发育成一只白眼果蝇,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请在B图中画出c的染色体组成。
(四)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现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现有一只残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
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①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4.(06江苏)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5.下表列出6种纯系果蝇各自的特殊性状,以及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其中,野生型果蝇的各种性状均为显性,各个纯系果蝇的特殊性状为隐性,其它性状与野生型果蝇相同。
果蝇纯系 ①野生型 ②白眼型 ③黑身型 ④残翅型 ⑤紫眼型 ⑥粗眼型
特殊性状 灰身B 黑身b
长翅V 残翅v
红眼* 白眼w 紫眼p
细眼R 粗眼r
染色体 X Ⅱ Ⅱ Ⅱ Ⅲ
*果蝇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红眼(P)对紫眼(p)是显性, 但白眼与紫眼不是相对性状。
⑴若用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翅和眼的性状,设计一组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时,应选择的纯系及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通过一次交配实验,获得基因型为Vv w的长翅白眼雄果蝇,选作母本和父本的纯系果蝇及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①野生型处女雌果蝇与③黑身型雄果蝇交配,其F1的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中野生型与黑身型的比例为________;从中取出全部的野生型雌雄个体,使之自由交配,下一代中野生型与黑身型的比例为________。
6.(06全国卷I)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雄蝇、**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7.(Ⅰ)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请分析回答: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3 1 0 0
雄蝇 3 1 3 1
① 亲本的基因型是 。
② 雌性亲本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与A组合的基因应为 。
(Ⅱ)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列出了研究课题名称,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某地区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研究
(1)请你拟定一个较小的具体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你研究该课题的两点主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 ;
② 。
(3)对所选课题提出一种假设:________________
(4)你所选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
8.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在生物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硕果累累。如:(1)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科学家要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首先要获得杀虫蛋白基因,其方法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分子提取出来,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很多DNA片段(其中包括杀虫蛋白基因),再植入受体细胞中。若此基因中碱基A+T占45%,而编码区中碱基A+T占60%,由此基因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中碱基A占25%,则此信使RNA中碱基U占______%。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整合在细胞质的DNA分子中,还是整合在核DNA分子中,可以通过有性杂交试验的方法,观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如下图所示,则表明杀虫蛋白基因整合在_______________分子中。
(1)杀虫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来实现的,而后一阶段所需原料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含N部分主要是由根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吸收运输而来的。
⑵如果抗虫棉不耐盐碱,而有另一棉花品系不抗虫而耐盐碱,两品系经有性杂交获得F1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既抗虫又耐盐碱的棉花新品系用于推广,应采用常规而可靠的_________________育种法。
⑶如果将⑵中的两个棉花品系进行体细胞杂交,第一步是要用纤维素酶等处理去掉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然后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杂种植株。
9.甲豌豆表现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表现为黄豆荚白花,已知两株豌豆为纯合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绿豆荚,其中种子种下后,F1代均开红花,由此可判断出的显隐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豌豆自交后代中,如果出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则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如果将乙豌豆植株的根切片进行组织培养,其长成的植株的性状表现最可能是___________。
(3)设绿豆荚由基因a控制,花色由B、b基因控制,让甲、乙豌豆(亲代)杂交,花色将在___________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F2代植株中,与甲豌豆基因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__________,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F2代植株中,与甲豌豆基因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________,与乙豌豆表现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尽快由甲、乙豌豆杂交获得黄豆荚红花的纯合体(AABB),那么在获得F1后应采用的方法步骤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析回答下列(1)(2)小题
(1)女娄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雌株的性染色体为XX,雄株的性染色体为XY。在女娄菜中存在着一种金**植株的突变体,这一突变由隐性基因a控制,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使含有该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分析下列杂交组合的结果回答问题:
①若杂交后代全部为绿色雄性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全部为雄性,且绿色与金**个体各占一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绿色与金**个体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杂交组合①②的后代全部为雄性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这两个杂交组合中的雄性个体没有__________型的雄配子产生,只能产生含__________的雄配子;而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
(2)从事玉米研究的遗传学家有3个纯种品系,其基因型分别是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由于基因a、b、c所决定的性状会提高玉米的市场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假定三个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玉米可以自交和杂交)
①获得aabbcc个体的杂交方案有多种,请写出其中简便有效的杂交方案。(如果用遗传图示表示,要有简要说明)
②此杂交育种方案中,aabbcc表现型个体出现时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1.(06全国卷Ⅱ)玉米子粒的胚乳**(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非糯、白色糯。
(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非糯、**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2)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3)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 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4)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 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 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1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今年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禽流感),我国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禽流感的疫苗。要与禽流感作斗争,必须了解它、研究它,需要大量的供实验用的病毒结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在病禽中分离出禽流感样本后,实验室中如何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为什么?
(1) ;
(2) 。
II.要研制禽流感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请设计实验探究禽流感的物质组成:
(1)实验原理:RNA液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还需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
○1
○2
(2)去掉病毒中大分子成分的简便方法是
(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13.下图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⑴(6分)假设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
⑵(6分)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可能带来的影响?
⑶(9分)已知乙岛上的C物种属XY型性别决定。已知C物种上的有斑点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但雌株是性染色体杂合体,雄株是性染色体纯合体。某研究人员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幼小时就能通过有无斑点来识别雌雄的物种C,请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图解并作简单说明。
14.女娄菜其雄株为XY,雌株为XX;高茎(D)对矮茎(d)呈显性,控制高度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宽叶(B)对窄叶(b)呈显性,控制叶形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是女娄菜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②→③→④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 ,与①→⑤→⑥→⑦→⑧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表现在 。
(2)基因型为DdXBXb与DdXbY女娄菜杂交,母本植株上的某一粒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DdXbY,则其胚乳可能的基因型有 。
(3)过程○13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该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 。(4)图中哪些过程使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以编号及箭头表示)。该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 。
15.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农科站要用有芒抗病(AARR)和无芒不抗病(aarr)的两种水稻品种,培育出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供农民使用。
(1)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供农民使用,至少需要4年,每一年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请完成下表:
时间 方法 目的
第1年 获得F1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鉴定选出纯合的aaRR植株
(2)第1年对作为母本的水稻应该作 处理。这项工序应该在开花 (选填“前”或“后”)进行。
(3)第 年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它约占群体的比率为 ;若用单倍体育种,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约占群体的比率为 。
(4)就抗病和不抗病这对相对相对性状而言,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 R增大 B. r增大 C. R=r D. 无法确定
上一篇:高考艺考好不好,高考艺考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