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浙江高考卷人生_浙江高考人生三本书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年高考语文各个省份的作文题目是什么2.浙江高三期末考作文题目以及立意 谢谢3.08高考 作文满分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审题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往往是审题。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分解为三个构成部分:标题、材料、要求(注意事项)。当然,也不是每道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其中,“命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

1.2013年高考语文各个省份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2.浙江高三期末考作文题目以及立意 谢谢

3.08高考 作文满分

浙江高考卷人生_浙江高考人生三本书

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审题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往往是审题。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分解为三个构成部分:标题、材料、要求(注意事项)。当然,也不是每道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其中,“命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我们自拟标题,“话题作文”虽然给了话题但也提倡考我们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过,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限制”越来越少,“自主”越来越多。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试题只给出材料和话题作为内容范围,由我们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样符合题意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作文审题,题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命题作文,二是供材作文,三是话题作文。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各自要点。

一、 命题作文审题要点:

(1)抓要素,定内容。对于独词题,一般可围绕这个“词”,提出若干问题,再具体落实这个词所涉及的人、事、物、景等诸要素,确定作文的具体内容;也可以采取补充修饰限制语的办法,缩小写作的范围,将题目纳入自己熟悉的写作范围。

(2)剖析题目标志性词语,确定文章体裁。题目带“记”“我”的,可写成记叙文,有“说”“论”“议”“评”“驳”“ 析”“辩”等的,可写成议论文。

(3)抓题眼,理要点。题目是偏正短语的,写作重点往往落在附加成分上;题目是动宾短语的,写作时要抓住动词做文章;题目是并列短语的,写作时不要忘记二者之间的关系;题目是句子的,写作时要注意强调谓语。

(4)抓住背景与文题的联系,确定立意角度。背景材料与文题有内在的联系。要知道,无论选择哪一个立意角度,结合背景思考才是最可靠的。

此外,审题还必须注意审出题目的现实性、辨证性、独特性。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首先我们要明确“尝试”的含义。“尝试”,是实践、经历和体验的意思。

接着我们从选材上思考,不难想到题目是要求我们写自己的一次新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既然如此,那么取材的范围,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可就某一生活范围,写出自己在德、智、体诸方面(或一方面)成长中的新阅历、新体会。立意的角度,可以写一次尝试的成功与体会,也可以写一次尝试的失败与教训,还可以写一次由失败到成功的实践与感受;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文题,都要写出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另外从体裁来看,试题已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是记事的记叙文。

从写法上看,应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就此题目来看,单纯地叙述事情过程,而没有画龙点晴的议论和抒情,写不出体验和感受,是不切合题意的。我们既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又要融议论、抒情于一体。

从语言上看,应当在准确、生动的前提下,注意语言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

再例如: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一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

就题目来说它为偏正短语结构形式,中心词“店”是说明对象,定语“街头(或乡间)”,“小”限定范围:

①什么店不论,规模必须“小”,“小”是说明的一个重点;

②除了要有“方位”“坐落”和周边小环境的介绍外,还要有“小店”的风格和特点,这是本文说明的中心。

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

题目:我的财富

财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选取生活中喜欢的书、邮票、绘画、打球、长跑等内容。也可写“贫穷”是我的财富。有位学生写“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尊严”,等等,就出类拔萃。

二、供料作文审题要点:

(1)读懂提供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仔细辨析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抓住了关键,把握了材料的精髓,写作时才会有的放矢。

(2)分析材料中的形象或哲理。比如寓言故事中的各种形象,往往折射出某种哲理,有着一定的倾向性,须认真审视。

(3)注意材料中的对比。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有对比,写作时,要特别留心。如果是多项材料,则要仔细辨析,注意区分其异同。

(4)区分材料的种类。对于单项材料,要注意把握所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材料的倾向性。对于多项材料,要注意同中求异,从异中挖掘出有分量的观点;注意异中求同,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注意“异中辩异”,从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注意材料间的“互补叠加”关系,将材料合理叠加起来,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5)重视“要求”中的种种限制。如字数、体裁等等。

材料作文举例: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声》: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发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这个题目含有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要懂得回声的寓意——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因果的。你懂得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反之亦然。因此,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提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要学会善待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其次,还要注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其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啊!”这句话给人的启迪是:不但人与人之间有回声般的关系,人与自然也是如此。这样就可以联想到,人要善待人,同时也要善待世界,善待自然,否则自然环境会同样作出它们相应的回声。有了这样的思路,文章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回声所涵盖的内容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

又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枯叶蝶没有美丽的外表,只有两扇褐色的、毫无生机的、根本无法与它名字中的“蝶”相匹配的翅膀。它经常收拢翅膀,静静地立在树的枝头,像一片枯叶一般随风摇曳,默默地忍受着其他蝴蝶的耻笑。然而,当色彩绚丽的蝴蝶被人们捉去制成标本时,它却可以伏在枝头,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并为自己的幸运而快慰。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写了枯叶蝶没有一般蝴蝶所拥有的美丽外表,遭到了那些彩蝶们的嘲笑,它对此淡然处之。当那些彩蝶们被人们捉住制成标本时,它却可以伏在枝头,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并且为自己的幸运而快慰。因为是寓意类材料作文,所以我们读了材料后,要读透材料的内涵,迅速从“蝶的遭遇”里跳出来,由物及人,想到与“蝴蝶”相类似的人的遭遇,把与枯叶蝶和彩蝶相类遭遇的人的事例或名言,分列在草稿纸上;然后对列出的事例、名言进行排序、揣摩;第三步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选准自己最易把握的立意来拟题,列出提纲,援笔成文。

三、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变化最大的一点是突破了材料的限制,学生写起来更具开放性.

但开放性不意味着只要带上话题就可以随心所欲.关于这一点,在前四年的高考作文中已有所体现.话题作文只是规定了一个范围,有人形象地将之比喻为一个靶子,射出的“子弹”越接近“中心”,得到的“环数”就越高。考试时如何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使你所要表达的思想与作文题目要求的“中心”更为接近呢?弄清材料的内涵、明确材料的倾向非常重要。

先来看一道非常典型的作文题:

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比墨鱼价格还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

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再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上面的材料中,渔夫第一次的既定目标是墨鱼,结果捕到的全是螃蟹,于是渔夫放弃了螃蟹,空手而归。但上岸后发现市场上螃蟹的价更高,当然后悔不迭,于是第二次改变了目标,结果又是事与愿违,第三次同样如此。如果材料仅仅到这里,渔夫似乎是执著的,不因为遇见的现实而改变自己的既定目标,我们当然可以说渔夫是向着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但材料的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一个为了所谓的目标而丢了性命的人,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赞成的,而从“还没等”和“已经”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对这个渔夫的行为持的是否定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命题者真正的意图是:人不能没有目标,但当客观现实与目标有距离时,我们也要学着改变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而不是“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可见,只有真正读懂了材料,才能领悟到命题者并不赞同目标一成不变,他倾向于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变化关系。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材料把作文的主题定为目标要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才符合命题意图。

除了在材料中寻找命题意图,我以为,抓住话题作文中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几句提示性的语句,对把握命题意图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上面题目中,命题者在交代完材料之后说:“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这则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发你很多思考,但并不是每一种思考都对路。在前一句反问句中其实已包含有答案,那也就是命题者要求我们思考的方向:“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很显然。命题者以为,目标一旦定下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而更改的依据就是客观现实。联系所给的寓言故事,渔夫三次出海都空手而归,最后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他的结局正是每次打鱼时目标没有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造成的,这些都从反面印证了提示性的话。

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提示中说了“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又是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话题,难道认为“目标不应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应坚定不移地奋斗下去”就不符合命题意图吗?况且,在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认准鳗鱼,八十四天空手而归不动摇,最后不是获得了成功吗?咋一听,是有些道理,但我觉得仍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首先,在提示的第一句话中,“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了吗?”显然,命题者是有针对性的,他的倾向也是很明显的。再次,再联系材料,渔夫并不是没有改变,他是不懂得在捕鱼时根据现状而改变,一定要将自己捕鱼前的既定目标坚持到底,与桑地亚哥的坚持是不一样的。所以,用《老人与海》的例子来套这个渔夫的故事显然是不合适的,坚持到底也不是这则寓言故事所要阐述的主要道理。由此请大家注意话题作文的几个审题要点。

(1)全面审读题目。话题作文命题一般由材料、导语、话题和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审题时要完整阅读,逐项审视,不能偏废。要审清话题的范围,明确写什么,怎么写。

(2)借助材料和导语打开思路。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正面理解作文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思考时要善于“以小见大”,如果题目适合,也要善于“化小为大”。

(3)利用提问法或增词法处理话题,确定主旨,确定写作内容。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为了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般外延较大,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积累、特长去思考,化大为小,可以围绕话题提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包含话题);如“买镜”——买什么镜?怎样买镜?谁买镜?为什么买镜?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买昏镜?等等;也可以在话题之前、之中、之后添加词语,如“买镜”——唐太宗买镜,买历史之镜,买失败之镜,买镜的风波等等。这样既缩小了写作范围,又不至于跑题。

下面结合实例谈几种实用的审题方法:

1.吃透内涵,依题行文

写话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而审题的关键是吃透话题内涵,那么怎样才能吃透话题内涵呢?

①依照词典的认定或社会习惯形成的意义解读话题

示例以“包容” 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我们首先弄清“包容”的含义,“包容”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了两个义项:一是宽容,二是容纳。“宽容”即宽宏大量,对于有损于自己利益、名誉、地位等方面的事不予追究。据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容是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宽容意味着以德报怨,不斤斤计较;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姑息纵容;宽容其人,严责其过,方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容纳”即在固定的空间和范围内接纳(人或事)。据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立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地承受不了的东西,胸怀可以容纳;容纳别人,发展自我;容纳先进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等等。

②重视话题修饰语

示例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2005年山东高考试卷)题目是一个偏正式短语,“智慧”是话题的核心,而“双赢”则是对话题中心词的特定的限制。实际上,对这个话题考生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话题的内层是“智慧”,话题的外层是“双赢”。你可以写“双赢”是一种怎样的“智慧”,也可以写怎样的“智慧”才能换得“双赢”,写记叙文则可以通过故事的编排,演绎“双赢”中的“智慧”。

2.读懂材料,明白喻意

寓意性、比喻性的话题,对话题内涵的把握必须与材料的理解结合起来,那么这种话题作文怎样理解材料呢?

①搜索话题材料关键词句,话题材料的关键词句即揭示话题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作文立意范围的词句。

示例阅读下面的短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下面的两行“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回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参考题目:a.成功与磨难 b.生命与挫折 c.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②确认话题比喻义。材料型话题作文的比喻义,一般都隐含在话题材料之中,这类话题比喻义的确认,不可凭想象而要联系材料;没有材料的话题,或者命题作文,则应该着眼于话题的本身,挖掘其比喻义。

示例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写一篇文章。(2005年高考辽宁题)

辽宁卷的这道作文题审题的难度较大,出题者引用了北宋词人欧阳修《浪淘沙》中的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本是一首十分伤感的诗,但人们引用时往往表达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或者人、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花”是人、事、物的象征,可以是物质的花,也可以是精神的花。

因此,写作此文,不可就花写花,而要在把握了其比喻义之后再确定立意的方向。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人的成长过程;②心灵的演变;③故乡人、物的变化;④自然界的变化;⑤社会生活的变化。

③理清关系,辨证说理

写关系型的话题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辨证地分析说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

(1)提高认识事物关系的能力。

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物,就必须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主要有:

①依存关系。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议论时,深刻阐述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才能将这个题目谈透。

②主次关系。例如“成绩与缺点”、“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就要分清主要与次要,主流与支流,切忌平均使用笔墨。

③取舍关系。例如“自卑与自强”,自卑会使精神萎靡,未老先衰,自己横溢的才华和智力被埋没在哀叹之中。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唯有自强才能使我们的人生熠熠生辉。两个事物一正一反,感彩一褒一贬,要能分析出其本质的区别,在分析中肯定其中的一个方面。

④条件关系。例如“继承与发展”、“树木、森林、气候”,众多的树木形成森林,森林改变气候,也就是说森林是改变气候的根本条件。

(2)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系型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总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命题者也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辨证思考。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即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2003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唐诗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要求800字以内。

浙江高考作文试题充满人文气息,富有哲理内蕴。命题者在题目的设计上煞费苦心,没有采用全国卷双概念关系型的话题形式,而是在“一枝一叶一世界”这个比喻性的短语中蕴含哲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其审题的难度也相对加大。审题时我们必须至少要弄清两点:①一枝一叶,比喻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细微的生活现象等;世界,指事物的全局全貌、精神本质等。②“一枝一叶”与“世界”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枝一叶”是个性,是矛盾的特殊性;“世界”是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写作时要警惕下列几种失误:①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写尽“一枝一叶”之美,却不能体现“世界”的特性。空谈大道理,没有具体的“枝叶”。②平分秋色,没有重点。文章写了“一枝一叶”,也写了“世界”,但二者平分秋色,无主次轻重;有的“枝叶”如水,“世界”似“油”,二者没有融为一体。③认识偏执,强词夺理。缺乏发展的眼光,分隔“枝叶”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这些方法还依然让你茫然的话,你不妨参看下面这个审题技巧——合理审读话题,打破命题顺序。

首先,把视点锁定在话题语上。

我们往往是先看材料,再看话题,最后看要求。其实,这种做法用在话题作文上不一定最合适。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正是由于先看了材料,被材料中的只言片语锁定了目光,于是就开始有感而发,大写特写,竟全忘了顾及话题。比如。2002年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看了材料后,立即把文章中心定位在“助人为乐”“助人等于助己”之上,可实际上,本次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应是“心灵是如何选择的”。所以,审题的第一步,应先看话题语,明确写作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加深写作前的印象,在下笔前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用材料语理解话题含义。

明确了话题内容之后,就得考虑,这个话题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就需要审题的第二步:借材料语理解话题含义。材料语在作文中有很大作用,它能够揭示话题内涵,使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借助它,我们便能准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拿2003年的高考题来说,乍一看,“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讲的是“人与人、人与事物在感情上的关系”,一个讲的是“人对事物的认识问题”,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怎样在此基础上确立文章的中心观点?若仅孤立地看话题语,可能须费一番脑筋,但认真阅读材料语,略做思考后,我们就可“对号入座”。 “感情亲疏”就是对寓言中的三个人物而言的:“富人”与“儿子”感情亲近,与“邻居家老人”感情疏远。正因为这样,面对大雨坏墙,虽然“儿子”和“邻居家老人”所提建议都一样:“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看当晚上富人家丢了东西以后,富人就不能正确处理问题了。他并没有认为“儿子”和“邻居家老人”都很聪明,也没有怀疑“儿子”和“邻居家老人”都是贼,而是依据感情亲疏分别对待了:感情近的(儿子),他认为“聪明”,感情远的(邻居家老人),他怀疑是“小偷”。这样,借助材料语我们可以初步理解话题语: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一定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决定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由此,话题含义便豁然开朗了。

第三,靠提示语打开写作思路。

我们虽能正确理解话题含义,但写作时可能会因情绪紧张而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打开思路。不要紧,这时可查找我们“作文电脑中的快捷键”——提示语。话题中的提示语,是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它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切入写作范围,确定写作角度。再看2003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提示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1.我们可以写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故事;2.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了反面束缚作用的事情;3.还可以与上述立意相反,写感情对认知起正面促进作用的事情;4.可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刻剖析,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写成议论文,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迅速判断出哪些内容自己有话可说,哪些内容最吻合题意,哪些是可以创新的题材。

第四,靠要求语把握航向。

当然, 在动笔前,请不要忘记最后审读要求语,题目、文体、字数等丝毫马虎不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符合规定的优秀作文。

总之,话题作文的四大部分,我们不能孤立看待,单独截取某一部分就断然下笔行文。只有合理地阅读所有话题内容,才能既确保文章的主题、观点、情感吻合命题者原意,又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写出作者、读者都满意的好文章。

2013年高考语文各个省份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1年全国卷I作文:期待成长

2011年全国卷I作文题目为《期待成长》。

2011年全国卷II作文:诚信

201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1年全国卷(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 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第二天他得知这张**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中国崛起的特点

2011年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对世乒赛的看法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三个学生看法不一,请选择—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拒绝平庸

2011江苏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1年辽宁省高考作文:苹果的香味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1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时间在流逝

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以下为2011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以下为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1年江西省高考作文:孟子三乐

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小作文要求根据印象对鲁迅进行评价,要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字数200字左右。

附:孟子三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我的时间以下为201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题目:我的时间。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2011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旧书2011年湖北卷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为《旧书》。2011年四川省高考作文:总有一种期待2011年四川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为《总有一种期待》。2011年重庆市高考作文:情有独钟2011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目为《情有独钟》。

2011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谢谢大家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根据袁隆平的话写作文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2011年陕西省高考作文:中国的发展

浙江高三期末考作文题目以及立意 谢谢

分别是:

201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爱心传递

2013海南卷高考作文题: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根据唐诗写作文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不断更新)

2013浙江卷高考作文题:三句话看青春

2013安徽高考作文: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

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沙子与珍珠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学生有三怕

2013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更重要的事

2013四川卷高考材料作文: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201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以捐助为题作文

2012年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随手的爱

08高考 作文满分

全国I卷作文题: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Ⅱ卷作文题:路径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3、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作文题:绿色生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广东卷作文题:与你为邻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湖南卷作文题:早

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述文或议论文。

山东作文题:以托尔斯泰名言为题谈感受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辽宁卷作文题:材料作文“幸福是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徽卷作文题:哲理诗引发的思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重庆卷作文题:难题

命题作文“难题”,诗歌除外,题材不限。

江西卷作文题:找回童年

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四川卷作文题:材料作文“一个点”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也可以构成一个平面,也可以构成一个立体,根据这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陕西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天津卷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

话题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湖北卷作文题:材料作文“幻想与现实”

今年湖北省作文题自由发挥空间大,为材料作文,没有命题。要求考生根据一篇主题为“幻想与现实”的材料自由写作,体裁不限。

福建卷作文题:材料题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

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2008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触摸都市

“忽必烈汗已经留意到,马可波罗的城市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仿佛只要改变一下组合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不必动身旅行。 ”

当伊卡诺.卡尔维诺写下这句话,这一句戎马倥偬者对城市的厌倦,就如永恒的谶言,紧紧地罩住了我们,百年后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时代且血液中流淌着现代属性的我们。我们从这座城市迁徙到那一座,再从那一座城市迁徙到更远。这样无休止地候鸟式循环,总能以千篇一律结局告终——生锈的思想和青春一次次被现实抛弃并扼杀在某座钢筋混凝土丛林的某个房间里。城市,依旧是单调的积木,以冷酷的形式矗立。

我们是否太忙了?惊惶地在倒三角形现代文明上攀爬逃窜的,是城市的恐惧;邪恶地在觥筹交错金碧辉煌里明争暗斗的,是城市的欲望;沉默地在波德莱尔笔下排队吊丧的,是城市的残忍。没有人,这里已经没有人,去触摸,任何一座城市,所看不见的角落。

看不见的城市,是城市的脉搏。马可曾经触摸到,佐贝德如白色毛线般纠缠的街道,也支撑起居民憧憬未来的真切梦境;我自己曾经触摸到,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潺潺罄音,也在诉说这方水土的千年安宁。面对这些鲜活的例外,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什么,还是我们已经知道?

看不见的城市,是城市的梦境。梦境的无限可能,让一切人口、GDP都失去意义,城市的触感通过独立的个体出现了不统一。我的梦境里,伦敦只是特拉法加的那一面红旗,纽约只是曼哈顿的那一轮悬日,杭州只是六月一个暴雨前万人奋笔的场景。

看不见的城市,是城市的真情。这真情被错综的关系银行冻结了太久。一经释放,便不可抵挡地伸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这触角是对爱情的渴求,对真知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不可抑制的同情。就如面对支离破碎的城市,我们落泪了,这一刻,北川便有了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化身为一座挺立的丰碑。

看不见的城市,随时都可以触摸。为了回到我们的过去或寻找我们的未来,触摸。

2008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感受乡村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我习惯于视野中充满着林立的高楼,我爱看这个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当我走过那些商业街时,心中是对这个城市的自豪。

而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却常常感觉自己听见的是麦穗在收割机下发出的咔嚓声。很缥缈很模糊,那是来自记忆中的声响。

咔嚓咔嚓……是火车在铁轨上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过来。

小时候,我常坐着火车,去很多遥远的地方。为了抵达城市,我们穿越了无数乡村。窗外,满眼都是金色的麦田,田间堆得高高的麦垛,温顺的牛羊,朴素而简陋的民居,和守护着麦田的稻草人。甚至,还能看见阳光倾泻在葵花的花瓣上,花瓣微微颤动,仿佛时光在一瞬间从这一片流向另一片。

乡村就像一个很遥远的意象一样,存在于意识流之中。目光无法达到的地方,就由想像去完成。是的,那些对乡村的记忆已经混淆,在凡高的画中,在悠远的歌谣中,变得越来越理想化。

歌里,悠扬地唱: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梦里,发现乡村,就是人们遗忘在远方的家乡。

回头望,乡村,是人最能贴近大地的地方。几千年以来,朴素的人们,背朝着太阳,将自己最忠诚的信仰和最质朴的情感,完全地交付给这片土地。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存在。

对城市的眷恋和对乡村的迷恋,始终在人们的血液中纠结。人们每天都在触摸这个城市,触摸着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城市却每天带给他们失望与陌生。当他们疲惫倦怠时,总是向往着乡村,希望能感受到那里原始而质朴的一切,乡村给了他们能贴近大地的安全感。

然而事物总是在变化,楼房被建造成统一的、与麦田不再相符的风格,田间小径弯曲的线条变得生硬。人们看着现在的乡村,露出失望的表情。那些消逝在记忆中的画面,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于是,它成为人们再也无法抵达的地方。

为了抵达乡村,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要穿越无数城市。

2008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感受乡村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

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

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泄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

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凑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

泛舟水乡,撑起竹蒿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莱。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缝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多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2008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他们(四)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2008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他们(一)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谈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磕一下眼,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们,是父亲。

我们都体会过,小时候最爱的还是他们。他们什么都会,会骑着那“吱呀”的老坦克,戴着我们去天南海北;他们会抓蚱蜢和金龟子,然后让我们骑坐在肩头,到处炫耀我们的成果;他们会在六一节的时候,带着我们往人群堆里挤,在已经闷热的天气里,排着长长的队坐过山车。我们从不担心会受伤,因为他们无比强大,好似棵树,生扎我们心里。即使我们只知道儿童节与母亲节,即使我们有悄悄话只跟母亲说,即使我们从未对他们说过爱。他们依然无欲无求,用极少的语言云表达他们那温暖的爱。

我们如今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知道他们的鞋码?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也许我们只知道自己,知道他们会烧我们最爱吃的菜,知道他们会在我们的生日时送来最贴心的礼物,知道他们要我们好好读书……

他们的伟大与爱是默默的。他们会在母亲焦急打电话找晚回家的我们时,默默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们,我们一定看到了。他们会在我们摔倒时,默默站在旁边说着:“自己起来。”我们一定看到了。他们让自己坚强而无私。在四川地震时,北川中学的操场上,躺着一具具孩子的尸首,他们则压抑着无比的悲痛,扶着几近崩溃的妻子,寻找着自己的孩子。而另一群父亲,他们肩负重担,在灾难之地救死扶伤,他们听着自己孩子致来的问候,微仰起头,努力让自己的思念不表现出来,说着:“别太想我,我很好。”

他们,永远如此沉默,不让我们看到悲伤,不让我们看到眼泪。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予我们,却从不说爱我们。

他们是父亲,伟大而隐忍。他们是父亲,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男人。也许,我们出考场时,该给他们个拥抱,我想他们一定会尴尬一下,然后直至老去,也铭刻于心。

[点评]“默默的父爱”——“等”、“寻”、“说”都是低调而平淡,都是默默给与而不说的“爱”!在“知”与“不知”的对比中,隐现女儿的愧疚,令我这样的“父亲”——“他们”动容。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

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6)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

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我。我朝他微笑。马上我将进入那窑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而我的美丽也将令人惊赞不已。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笃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

美丽积淀

那一瞬,我听见丝丝缕缕的裂响在我周身响起,听见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顽童,你的好奇误了它的美!”而后,是孩童的辩解,“陶瓷哭了。”然后的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便诞生了。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点评此文起笔便是“诗”,便是“传奇”。孩童的眼睛里先是“好奇”,接着是“悲哀”,他终于义无返顾地去抢救在熊熊炉火中“流泪”的陶瓷,纯净而苍茫的同情心使他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声呼喊:“陶瓷哭了!”殊不知,正是这种童稚的莽撞和义举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全文让陶瓷的“泪珠”与孩童的“眼睛”相互映照,烈焰腾腾的“太阳”与冰清玉洁的“月亮”在生命的瞬间,在历史的时空中实现了灵犀互启的对话,令人心旌摇曳,欣赏到一幕创造美丽的梦幻般的诗剧。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何永康)

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5)

我是当年武则天立下的那块无字碑。数千年来,多少人对我的存在感到质疑,其实,说实在的,我对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好奇。主人留给我的只是一具空空的躯体和一颗好奇心。

我好奇我的主人。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肩膀却担起天下人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繁华。溺女,谁能体会你的不舍与无奈?弑子,谁能感受你的心痛与欲哭无泪?摄夫,谁能理解你心中恨铁不成钢的痛楚?宠张,谁能分担你独处深宫的寂寥?垂帘,昭示着你——她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称帝,昭示着你不可一世的霸气;改元,一个“曌 ”字,将你推上了生命的最高点。我好奇我的主人,为什么你的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无奈 ,痛楚,辛酸……

我好奇我的身世。主人深知自己正遭受着千万人的唾骂,好一句“狐媚偏能惑主”,好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好一个武则天,生前要一鸣惊人,身后也要再鸣惊人。自古碑者,或歌功颂德,或说罪道过;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数语;或意境平浅,或深刻隽永。唯有我,一个字也没有。主人立下我,是怕承受更多人的唾骂,所以给自己留下一个书写罪状的平台,还是你觉得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都承载不了你的辉煌?

我好奇历史上著名的女者。褒姒,有冷艳,有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壮举;妲己,有妖娆,有商纣王为她建造的“酒池肉林”;玉环,有华贵,有唐玄宗为红颜而置大唐江山于不顾的真心;昭君,有美貌,有万古垂青的芳名……而我的主人,为什么我的主人只有万世的骂名?只有我?

主人,感谢你在缔造我的同时,赐予了我一颗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因为是它,让我了解了你的过去,你的背后,你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只有婉儿姐姐和我能理解吧……我不在乎你站得有多高,亦不会在乎世人对你世俗的评价,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点评探索女人武则天,以“无字碑”的视角来打量,来考察,既有对武则天一生大事件的勾勒、体会和透视,又有历史的大视野,以“碑”说话之后,又将目光投向时光的坐标。文章以“好奇”为由,命意所在,端在“理解”,故能深入幽微,叩动心弦,捕捉到历史的心跳与喘息。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骆冬青)

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7)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简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今年也很难得。作者立意深刻,有独立见解。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用例鲜活、到位,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中心论点。文章活泼洒脱,不干巴巴地说教。今后的高三学生,应从中得到启发。(薛明德)

文章标签: # 我们 # 材料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