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浙江高考改革是哪一年开始的-浙江高考改革失败
tamoadmin 2024-08-06 人已围观
简介1.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2.高考改革省份有哪些3.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的变化如下:一、新高考改革方案浙江此次高考用新高考改革方案:3+X+3,即语文、数学、组合三个必考科目和自选状元、学术能力、特长等“X”科目。其中,自选科目的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由考生自主选择,可以根据个
1.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
2.高考改革省份有哪些
3.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
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的变化如下:
一、新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此次高考用新高考改革方案:3+X+3,即语文、数学、组合三个必考科目和自选状元、学术能力、特长等“X”科目。其中,自选科目的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由考生自主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二、考试科目和方式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高考,此次浙江高考在考试科目和方式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新高考方案取消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增设自选状元、学术能力、特长等“X”科目。此外,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所有科目均用闭卷考试形式,且所有科目均要求考生使用普通话作答。
三、疫情防控措施
今年高考受疫情影响,考生入场前需要接受体温检测和身份验证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同时,考场内要求考生佩戴口罩,并实行隔座就座、错开点名等措施,以确保考场安全和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四、全省60.6万考生赴考
据统计,本次浙江高考共有60.6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这些考生分别来自全省的各个区县,考试地点也遍布全省各地。此外,浙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还为考生提供了全程的服务和指导。
什么是浙江首考
浙江首考是指每年一月份的第一次高考,在这个考试中,考生需要面对外语和其他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总分为450分,这四门首考的成绩和6月份高考的两次考试中,取分数最好的那次计入高考总分。
浙江首考一共有7门科目,考生们除了英语是必考外,其余三个选考科目可以自主选择。
其中外语包含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选考科目包含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和技术。
对于考生来说,如果他们的三门选考科目和英语首考科目的成绩都很一般,那么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他们就需要顾及到所有六门学科的复习,可以想象高考的压力有多大。
高考改革省份有哪些
高考改革省份如下: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附: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如果不选物理,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如果不选历史,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的意义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高考改革大幕拉开,幕后有怎样的故事?钱报记者专访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揭密:为何试点是浙江
本报记者王玲瑛
这次新高考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之前,相关省份传出过试点消息,最后敲定的是浙江和上海,成为全国两大试点地区。
早在去年年底,浙江已拟定了一份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只等教育部全国方案出台,根据全国方案做出调整,再向社会公布。那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浙江争取成为试点省份,但还没有把握。
教育部最后选定浙江,昨天,刘希平把原因归结于,浙江有全面的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的良好基础,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
为什么试点是浙江
因为有教育改革的良好基础
这是一个快得出人意料的时代。
2年前的9月,浙江开始全面推行“深化高中课改”,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当时钱江晚报记者访刘希平厅长时,他预计10年后,高考改革将与高中新课改配套,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那时刘希平还有些无奈,与高中课改相衔接的高考制度,是国家层面的设计,浙江希望在国家层面能早一些进行高考改革。
如果高考改革遥遥无期,这意味着,高中新课改会走得有些踉跄,一只脚往前走了,一只脚还在原地。这样的现状,会让家长和高中老师忧思重重,累觉不爱。
仅仅过了2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浙江和上海成为了全国两大试点地区。
刘希平把浙江这些年的“渐入、渐深”改革排了一个时间表:
2008年,浙江做了小范围的考试科目高考改革,英语听力、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实行平时考试,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
2009年,浙江高考科目进行分类,考生可在三大批次中自主选择。第一批科目,在保持原有“3+X”组合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第二批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第三批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考生可以自主选择,量力而考。
这个方案实施后,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在一次调研中不无感慨地说,“在浙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推进高考改革的信心”。
2011年,浙江高考招生率先尝试“三位一体”,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012年,浙江开始全面深化高中新课改,在普通高中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弹性学时,给学生更多选择权。
刘希平阐述,当时深化高中课改设计,是想为学生找一条多样
化发展之路。之前,在普通高中,长期以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升学。教育更多是一种标准化培养,让所有人在一个模子里成长。但有的人,天生对动手感兴趣;有的人,天生对艺术感兴趣;有的人,天生对数学感兴趣……统一学习,就会学得很痛苦。深化课改,是想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将来对他有益的、适合的东西。
2013年,浙江省提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使之升格到国家级考试要求。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用等级制。
这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提供了制度支撑。
此外,浙江高考的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
“2009年的浙江高考科目分类,与当下高考改革方案的分类考试,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2011年,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提出的综合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与统一高考相结合,与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脉络上也是一致的;2012年,深化高中新课改,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刘希平说。
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浙江就这样一步步获得了“试点”资格。
为什么设计了那么多科目
因为想让学生有个性化选择
高考改革方案纷繁复杂,细节林林总总,但改革的内核却很清晰: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给学生和学校更多选择空间,使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
选择权,或者说选择性教育思想,是刘希平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期间,数不清在多少场合或会议中阐述过的教育理念。
在深化高中课改时,他就说过,“我自己想像,经过多少年的努力,这个以‘选择’为主旋律的改革,会落地开花,以前那种育人的统一标尺,会完全改变。衡量学习,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群孩子的成功。”
这个“多少年的努力”,当时刘希平做了一个估计:10年。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这10年的预计,将大大缩短。
“高考确实是个指挥棒,它对现实教育影响很大,会倒逼高中新课改,给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刘希平把“选择权”比喻为理解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钥匙,理解选择权,也就理解了新高考。
“要理解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为什么设计了那么多科目让孩子选,那么多考试机会让孩子选,就是想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文理混搭
,可以跨界,孩子不用苦苦地和自己的短板较劲,使他更多品尝到自己的成功。”
“我们现在都认同,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但什么教育才适合孩子,我们很难事先设定,选择性教育,就是要在学和教过程中不断发现,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不是孩子的第一次选择,就一定是他的兴趣、能力,他也要靠选,靠试,然后调整。”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老张家的孩子学奥数被自主招生了,我家孩子也去学奥数;老李家的孩子学钢琴被当作特长生招走了,我家孩子也要去学……家长要做的不是跟风,而是发现孩子的唯一性,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是根据别人的经验来事先设定。” 浙江新高考改革,昨天只是拉开了大幕,具体实施还有非常多的困难。刘希平目前最大的担忧是诸多期望值的冲突,“我理解,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很多期望值在当下无法满足,甚至很多期望值是互相矛盾的。比如专家希望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招生权,但家长也许希望有更多刚性要求,以保证招生的公平公正。我们只能不断探索,让制度向更合理,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去做。我想,未来总会越来越好。”
昨天公布的试点方案
前后修改了30多次
“从初稿到昨天方案公布,据我估计,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概修改了30次以上。”一位曾参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调研的中学校长昨天透露。
全程参与方案起草修改的一位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钱报记者,2013年年底的方案,基本格局与现行方案一致,像不分文理、选考科目多次考试等都没变,每次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早先的方案里,学业考试分等级,在等级制转换赋分时,原来的设想是5分一档,后来高中校长们提议,档次差别太大,后来改成了3分一档。
这位工作人员透露,方案征求意见,邀请最多的是高中校长,包括重点中学、农村中学、普通中学等学校的校长代表,然后是省里的意见,高校的意见,专家的意见,一定范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等。
作为国家层面的改革,高考改革方案保密要求高。一名中学校长说,“我们参加会议,都有保密要求,现场不能做笔记,不能录音,不得拍照,方案看可以,但不准外带,也不能做个别解读。”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模式的改变,引发学校管理要变革,传统班级、传统的教学流程、课时安排,都要重新设计,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选择。”一名校长说,这中间压力很大,特别考验执行中的智慧和艺术。
浙江
高考试点方案要求,高校要提前公布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2016年10月,浙江将第一次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省外高校能针对浙江试点,提前公布选考范围吗?
省教育厅工作人员昨天表示,教育部已经对省外高校提出要求,这一点浙江考生和家长不用担心。
一位高中校长则透露了更详细的时间表,据说明年5月之前,各个高校会根据专业要求提出对学生必考科目的要求。
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全国统一考试,浙江还能自主命题吗?
浙江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直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明确表示。但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将逐步增加全国统一命题,所以浙江还在等国家的统一安排。2016年和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还是浙江自主命题,外语笔试也是浙江自己命题,听力委托国家考试中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