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历史唯物主义材料题,高考历史唯物主义

tamoadmin 2024-07-17 人已围观

简介1.试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的利弊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是什么?3.唯物史观原理是什么4.高考改革体现哪些哲学道理5.高考政治主观题历史唯物主义中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与选择取舍问题。6.历史唯物主义原理7.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问题如果让从以上某个方面回答,分别答哪些内容 我们在准备政治高考的时候,在理解考点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归纳考点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1.试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的利弊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是什么?

3.唯物史观原理是什么

4.高考改革体现哪些哲学道理

5.高考政治主观题历史唯物主义中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与选择取舍问题。

6.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7.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问题如果让从以上某个方面回答,分别答哪些内容

高考历史唯物主义材料题,高考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在准备政治高考的时候,在理解考点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归纳考点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政治考点知识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用!

目录

2022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

高考政治考点知识

2022 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8个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 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略

方法论 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社会规律办事;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

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不同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一样)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7、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

(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8、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高考政治知识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间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2)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利:

①有利于 出国 旅游或到国外 留学 。

②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③有利于提高外债偿还能力。

(2)弊:

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②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

③外汇储备贬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国家应取哪些 措施 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6、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

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7、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8、价值决定价格。

9、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一般来说,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不同。生活必须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小;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大。

(3)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价格上涨,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互补品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减少,互补品的需求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1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与物价。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的当前收入、收入预期会

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

12、怎样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对经济的调节,稳定物价。

(3)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4)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3、居民的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

14、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高考政治考点知识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4、非公有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在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就业,吸引外资,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企业怎么做,答题时所用的知识点)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要重视产品质量。

(3)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5)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

(6)加强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8)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9)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10)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

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6、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自主择业观;(2)竞争就业观;(3)职业平等观;(4)多种方式就业观。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根本措施: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

了密集型产业和乡镇企业,扩大就业途径。

(2)国家:党和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3)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就业的调节作用。

(4)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努力增加就业机会。

(5)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8、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党和: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和 劳动合同 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劳动者:

①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

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④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9、储蓄、国债、股票、 保险 的优缺点

(1)储蓄:比较安全,风险低,获得利息收益。但收益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2)国债:利息高于存款,安全性高,风险低。

(3)股票:

(4)保险:遇到风险时能得到补偿。

〈〈〈

2022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政治复习攻略

★ 高三政治党的领导知识点总结

★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 高中2022教育工作总结汇报(10篇)

★ 高三历史最新知识点归纳一览2022

★ 高三政治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2022期末班主任个人总结10篇

★ 2022教学主题的工作10篇

★ 高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十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的利弊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分为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唯物论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认识论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辩证法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历史唯物主义 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这些原理。辩证法的比较多,比如联系的观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客观性原理、条件性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个字一个字打上的,一定要用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的范围,除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外,都可以用。

简单梳理一下,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②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高考制度必须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③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一分为二,全面辩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合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的来看,高考制度有利有弊:

高考制度的利在于,仍符合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的实际,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公平、最具权威性的人才选拔机制。

弊端在于,高考制度的具体方面存在着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内容,需要改革完善。

高考制度是目前最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在没有出现新的选拔机制的前提下,高考制度还是比较好的。

唯物史观原理是什么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

2020-04-21 14:18:41

文/张敏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下载本文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19-05-09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19-08-10

新高考改革学业水平测试难不难

2020-05-09

巴西以什么气候为主

2020-05-09

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

2020-05-09

金融学就业方向和前景

2020-05-09

台湾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2020-05-09

长江和黄河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2020-05-09

台湾山脉属于什么走向

2020-05-09

日本地形以什么为主

2020-05-09

相关文章

高考改革体现哪些哲学道理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搜狗百科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产生的原因。

中文名

历史唯物主义

外文名

Historical Materialism

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别称

唯物史观

提出者

卡尔·马克思

基本概念

马克思与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定义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高考政治主观题历史唯物主义中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与选择取舍问题。

从现行高中政治哲学教材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观点。

高考改革是上层建筑层面的范畴,可以体现,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从其他部分看,可以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价值观或者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我想问,这两个知识点如何区分,--价值观是一个观点或观点的理论。价值判断,是对具体事物的价值判断,实际上就是判断好坏。打人是不好的,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就是一个具体的中涉及不同的价值,如自由和公正,要有一个取舍。在主观题中一般会举一个实例,你就要判断某个行为是好是坏,当你判断时,这就是价值判断,为什么这样判断,是由你的价值观决定的。而当复杂的时候,可能涉及到不同价值,你觉得哪个价值更重要,这就是价值选择,而为什么这样选择,也是由你的价值观所决定。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问题如果让从以上某个方面回答,分别答哪些内容

高考考点分析整理

1.社会存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含义(略)

(2)二者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同步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二者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注意:(1)联系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联系政治生活中我国的国体、政体等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用矛盾的观点和规律客观性分析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和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含义(略);人民群众主体是劳动群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注意:

(1)联系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2)联系政治生活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3)联系文化生活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略);价值观的含义(略)。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略)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一是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即具有阶级性。

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4)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①价值冲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面对同一问题具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评价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注意:(1)经济生活中,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认识和改造自然首先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

(2)政治生活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

5.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的需要。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2)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注意:结合经济生活中货币的本质、起源、作用,结合人生价值观的知识,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

典型例题分析

1.2009年山东23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读题干的词语属于社会意识,十大流行语是2008年我国重大社会的反映。①②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③④分别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的选择,题干并没有体现。

答案B

2.2009年安徽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读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3.2009年浙江41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解读本题有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并且要求结合材料二,在具体做答时就要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村官小杨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答出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内容。

答案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 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时政热点预测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更加巩固。与此同时,我国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分析:(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改革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我国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换一下可能会好一点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的关系;内因外因的关系,其中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是核心。

3、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4、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注:主观能动性既可属于唯物论,也可属于认识论。究竟属于哪个范畴要看具体题目。

文章标签: # 社会 # 发展 #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