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物理最后一题分数_高考物理最后一题
tamoadmin 2024-07-06 人已围观
简介1.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第2小题不懂,盼讲解,谢谢!2.求历届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大题3.求高中物理题,越变态越好4.2009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条大题答案5.求2011 江苏物理高考 多项选择题 最后一题 解析?6.高考理综怎样拿下物理最后一题,主要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动态问题,怎样确定轨迹和分析多解问题?1.A与B刚发生第一次碰撞后,A停下不动,B以初速v0向右运动。由于摩擦,B
1.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第2小题不懂,盼讲解,谢谢!
2.求历届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大题
3.求高中物理题,越变态越好
4.2009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条大题答案
5.求2011 江苏物理高考 多项选择题 最后一题 解析?
6.高考理综怎样拿下物理最后一题,主要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动态问题,怎样确定轨迹和分析多解问题?
1.
A与B刚发生第一次碰撞后,A停下不动,B以初速v0向右运动。由于摩擦,B向右作匀减速
运动,而C向右作匀加速运动,两者速率逐渐接近。设B、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移动的路程
为s1。设A、B、C质量皆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 ①
由B的功能关系,得
μmgs1=mv0^/2-mv1^/2 ②
由①得 v1=v0/2
代入②式,得 s1=3v0^/(8μg)
根据条件 v0<√(2μgL) ,得
s1<3L/4
而A,B第一次碰撞时,B的右端距离A的右端距离显然应该是(L/2+L/2)=L,由此可见,在B
、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尚未与A发生第二次碰撞,B与C将以同样的速度v1一起向右匀速
运动一段距离(L-s1)后才会与A发生第二次碰撞。设C的速度从零变到v1的过程中,C的
路程为s2。
由C的功能关系,可得:
μmgs2=mv1^/2
解得 s2=v0^/(8μg)
因此在第一次到第二次碰撞间C的路程为
s=s2+(L-s1)=L-v0^/(4μg)
2.
由上面讨论可知,在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时,A静止,B、C的速度均为v1。刚碰撞后,B静
止,A、C的速度均为v1。由于摩擦,B将加速,C将减速,直至达到相同速度v2。由动量守
恒定律,得
mv1=2mv2
于是有 v2=v1/2=v0/4
因A的速度v1大于B的最终速度v2,所以B在第二次碰撞之后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小于A,故第
三次碰撞发生在A的左壁。
设第二次碰撞到B,C共速前之间B走过的路程是s3,两者所经历的时间为t3,则根据B的功
能关系:
μmgs3=mv2^/2
s3=v0^/(32μg)
而B的加速度为a=μmg/m=μg
根据匀加速的运动公式:
t3=v2/a=v0/(4μg)
在这段时间内,A是匀速运动的,所以A走过的距离:
S3'=v1*t3=v0^/(8μg)
则A,B之间的相对位移为s3''=s3'-s3=3v0^/(32μg)
仍然由条件v0<√(2μgL),可得出:
s3''<3L/16
此值远远小于L,故在第三次碰撞来临前,B,C的速度已经达到一致
故在第三次碰撞前,A的速度是v1,B,C共有的速度是v3
而这第三次碰撞后,A的速度变为v2,B的速度变为v1,C的速度仍为v2。由于摩擦,B减速
,C加速,直至达到相同速度v3。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1+mv2=2mv3
解得 v3=3v0/8
仍需要对B,C共速前B是否就与A第四次相碰进行分析:
设第三次碰撞到B,C共速前之间B走过的路程是s4,两者所经历的时间为t4,根据B的功能
关系:
μmgs4=mv1^/2 -mv3^/2
求出s4=7v0^/(128μg)
而B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依然是a'=μg
于是可得:
t4=(v1-v3)/a'=v0/(8μg)
这段时间内,A匀速运动走过的距离为:
s4'=v2*t4=v0^/(32μg)
则A,B间的相对位移为s4''=s4-s4'=3v0^/(128μg)
根据条件v0<√(2μgL),得出:
s4''<3L/64
显然这个值远远小于L,故在第四次碰撞之前,B、C的速度已到一致
所以在刚要发生第四次碰撞时,A、B、C的速度分别为
vA=v2=v0/4
vB=vC=v3=3v0/8
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第2小题不懂,盼讲解,谢谢!
因为是试卷的题,那么我就按答题规范来回答,某些步骤省略了,有问题的话请追问。
(1)在滑杆达到最大速度时,A与滑杆脱离,之后滑杆的速度减小,而A则保持在刚才得到的最大速度,因此,A脱离滑杆时,速度uo=ωr
对于A和B组成的系统,根据动能定理,设AB相碰后的速度为uo‘,有:
m*uo=2m*uo'
又有:
在AB相碰前的总动能为:m*(uo)?
在AB相碰后的总动能为:2m*(uo')?
联立解得:ΔE=1/2*m(ωr)?
(2)设AB相碰后的总动能为Ek,那么Ek=1/2*m(ωr)?
而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较少的最大动能为μ*2mgl
所以,若AB不能与弹簧相碰,则AB最多只能到达Q点,那么AB的总动能必不大于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较少的最大动能,即
Ek≤μ*2mgl
代入解得:ω≤2/r*√(μgl)
AB进入PQ段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AB受到的加速度大小a=μ*2mg/(2m)=μg
又由(1)得:uo'=1/2*ωr
所以,uo'=a*t1
代入解得:1/2*ωr=μg*t1
所以,ω得取值范围为ω≤2/r*√(μgl),t1与ω的关系式为1/2*ωr=μg*t1
(3)从AB与弹簧相碰到离开弹簧,把AB和弹簧看成一个系统,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因此,当AB离开弹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AB的动能与刚与弹簧相碰之前相等,设此动能为Ek’。
那么,根据动能定理,Ek‘-Ek=-μ*2mg
又AB与弹簧相碰后不能返回到P点的左侧,所以,同理于(2),Ek’≤μ*2mg
代入解得:ω≤4/r*√(μgl)
由之前的分析得:把AB和弹簧看成一个系统,当AB的动能为0时,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Ek‘+0=0+Ep
代入解得:1/2*m(ωr)?-2μmg=Ep
所以,ω的取值范围为ω≤4/r*√(μgl),Ep与ω的关系式为1/2*m(ωr)?-2μmg=Ep
求历届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大题
恩。。这道题首先用动量定理加动能定理算出各自需要多少路程达到共同速度。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涉及路程判断,所以不牵涉时间比较好做。算出木块要滑2R才达到共同速度,并且相对位移为6R(第三个方程应该是μmgx2=1/2Mv^2,答案错了)然后判断就好多了
1: 当R<L<2R时 首先应该知道当滑完全程的动能损耗 μmg(6.5R+2R)<9/2mgR 所以一定会划过去。所以WF=μmg(L+6.5R)
2:当2R<L<5R时分析运动状况是先达到公共速度。然后没有磨损。碰撞后滑完剩下的0.5R。 μmg(6.5R+2R)<9/2mgR所以WF=μmg(8R+0.5R)是不变的。最后用一个简单的动能判断就行了,
求高中物理题,越变态越好
25.(18分)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均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靠近平行板电容器MN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
(1)当Ⅰ区宽度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 ,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0
(2)若Ⅱ区宽度L2=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3)若L2=L1=L、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
(4)若 ,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出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2009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条大题答案
图18,两块相同平板P1、P2至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
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以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
(2)?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x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
求2011 江苏物理高考 多项选择题 最后一题 解析?
1:取向左为正
对于A:a1=-1.2/0.6=-2 m/s2
对于B:a2=[1.2+0.05*(1+0.6)*10]/1=2 m/s2(这里一定要注意反作用力)
2:通过分析可得B的速度先变为0,而后B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为f=0.8N<B所受电场力,所以B在速度变为0后将做加速度为a3=(1.2-0.8)/1=0.4 m/s2的加速运动
B减速到0所用的时间为t1=0.4/2=0.2s,这段时间B所走过的路程为S1=1/2at2=0.04m
由分析可知A.B在B的加速阶段达到共速,设B加速t3秒后共速
1.6-2*(t3+0.2)=0.4*t3 t3=0.5S
此时VA=VB=0.2 m/s
对于A:所走过的路程为S2=(1.6*1.6-0.2*0.2)/2*2=0.63m
对于B:加速阶段走过的路程为S3=0.05m
L=S1+S2-S3=0.62m
摩擦力作的功为 W=0.8*(S1+S3)=0.072J
自己算的答案。。。。。我卷子上也写的这个。。。。。不知道计算有没有出错。。。。。又算了一次好像没有错。。。。。。。要是错也只扣了答案分,答案分撑死扣4分
高考理综怎样拿下物理最后一题,主要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动态问题,怎样确定轨迹和分析多解问题?
第1步分析:因绸带是轻质模型,质量可视为零。而题中绸带在斜面上所受三力,一是斜面向上支撑的弹力,另二个为二侧的摩擦力。而沿绸带方向的合力有两物体对绸带的摩擦力提供。假设这两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无非出现两种可能性,第一就是合力沿着左侧的斜面向下,则M提供给绸带的摩擦力必然沿着斜面向下,而绸带的加速度无穷大,则绸带速度的增量一定比M的大,这样会出现M应该给绸带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矛盾。第二种就是绸带所受的合力沿右侧斜面向下,则m给绸带的摩擦力必然沿着斜面向下,而绸带的加速度无穷大,则绸带的速度的增量比m要大,这样m应该给绸带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矛盾。则只有绸带所受的摩擦力相等,合力为零才可以。故选项A正确。
第2步分析:是否会出现M相对绸带滑动呢?结论是也不会。因一旦滑动,则绸带左侧所受摩擦力即为与M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将会比绸带右侧所受摩擦力大,绸带无法平衡,故选项C正确。
第3步分析:是否会出现二物体一起相对斜面静止,结论是不会。因静平衡时二物体皆需与自身下滑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而二物下滑力不同,致二摩擦力不同,与选项A矛盾。
第4步分析:是否会出现二物体皆向下运动,即M向左侧运动,m向右侧运动,结论是也不会。因一旦这样运动,绸带二侧皆受滑动摩擦力,而两边的滑动摩擦力不同,也与选项A矛盾。
第5步分析:综合第3、4分析可知,只有这样的运动是可能的。M向左侧运动(与绸带无相对滑动,为静摩擦力),m或静止在斜面上(与绸带间有滑动)或向上运动(与绸带间有滑动)或与绸带一起向上运动(与绸带间有静摩擦力),此类运动情境可致绸带二侧所受摩擦力相等。
即二物块是可能相对绸带静止的(三者一起运动),故选项B错误。
即m是可能相对斜面向上运动的(说“可能”是因为也可能相对斜面静止),故选项D错误。
以上解答参照苏州蓝缨张海明的第一步进一步的详细解答。
对第一步详细解答由山东省莱芜市新起点复读学校王玉冰提供。
1、过程是要给分的,并且还是绝大部分的分,答案只占2分或者3分,不信你可以去看参考答案,我是教物理的,绝对可信,
2、至于你提的问题,2010年的理综卷:由题意得在磁场中的周期与半径是固定的,且周期与速度无关,所以最后离开的粒子走过的轨迹最长(速度一定),角度最大,为周期的1/4,即走过的角度为90度,在题目中寻找最长的运动轨迹,即经y=a/2直线边缘从x=a直线上射出,从而确定运动轨迹。
2009年的题目轨迹的确定较为复杂一些,需要图像才能够看清楚,建议你看一下答案,
3、对于最后一题的轨迹确定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多见一些题目,有了一定的基础才有感觉,毕竟作为压轴题,如果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能判断出来了就不是压轴题了。 至于判断方法涉及偏转,匀变速(直线,类平抛),反射等多种情况,具体情况又有不同。
4、补充问题:不相等时,看是否还有重力或者其它力平衡电场力,如果没有的话,由于洛仑兹力方向不停的变化,所以合力也不停变化,这样运动轨迹就为不规则曲线,如果有,则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有问题可以追问,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