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1986年高考总分_1986年高考总分是多少

tamoadmin 2024-07-08 人已围观

简介1.莆田锦江中学的人才培养2.梁实历年高考成绩3.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4.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5.16年前,陕西男孩675分落榜清华不甘心,复读一年考了多少分?6.文革前历年高考总分是多少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

1.莆田锦江中学的人才培养

2.梁实历年高考成绩

3.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

4.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5.16年前,陕西男孩675分落榜清华不甘心,复读一年考了多少分?

6.文革前历年高考总分是多少

1986年高考总分_1986年高考总分是多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6.4万人。

1966年到1970年,高校没有招收新生。

1971年到197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这一年是本人的高考年,这一年我有幸成为62万分之一)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 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89年,266万人报考,共录取60万人。 (有人回忆当年录取人数比上年少了很多)

1990年:参加高考人数283万,录取 60万

1991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 62万

1992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 75万

1993年:参加高考人数286万,录取 92万

1994年:参加高考人数251万,录取 90万

1995年:参加高考人数253万,录取 93万

1996年:参加高考人数241万,录取 97万,当年毕业的学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

1997年:参加高考人数278万,录取 100万

1998年:参加高考人数320万,录取108万人,“80后”进入大学校园。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 按当年统计,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总体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0年:参加高考人数375万,录取221万

2001年:参加高考人数454万,录取260万人,这一年开始, 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25周岁以上公民均可参加高考。

2002年:参加高考人数510万,录取320万人

2003年:参加高考人数613万,录取382万人, 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 2003-2009年, 中国农民工的工资上涨了 80%, 同期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没有变化 (尚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这就是扩招的后果之一。

2004年:参加高考人数729万,录取447万人

2005年:考生877万,录取504万人

2006年:考生880万,录取530万。一份关于“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的报告显示,“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

2007年:报考人数超过千万, 计划招生567万人(这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现在录取比例已经到了50%

2008年:考生人数达到空前绝后的1050万,高考招生人数也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录取比例57%。

2009年:考生人数 1020 万, 录取629 万.

2010年:报考人数 947万, 录取人数 657万.

2011年:考生人数933万,录取人数675万。

2012年:考生人数915万,录取人数685万。

2013年:考生人数915万,录取人数685万。(这一年,是儿子的高考年,儿子有幸成为685万分之一)

2014年:考生人数939万,录取人数698万。

莆田锦江中学的人才培养

从1981年恢复生物高考至今整整20多年,中学生物学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

2.1中学生物教学的10年全面发展期

初中生物学于1978年得以恢复,它同属于初中升高中、升中专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是初三的生理卫生,植物、动物学占一定比例;有的地方加考乡土教材,总分按100分计。1995年初中生物课被取消了升学考试资格,改在初二会考或不考。教材改为一套三册,两年教完,这种教学计划一直延续至今。

高中生物学也得到不断发展。1981年,全国高考恢复后的第四年,生物课作为总分30分的科目参与高考,1982年增至50分,1986年增至70分,一直持续到1992年(其中1991年~1992年,“三南”即湖南、海南、云南试点省的生物高考总分为150分)。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中国生物教育教学的鼎盛阶段,不仅中学生物课程得到建设和发展,就连相应的大学生物系和农林、医学类大专院校也处于发展的兴盛时期,许多地区性师专的生物系相继建立(湖南省于1986年~1988年还办了3届两年制专科),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推动了大、中学校生物学教学的起步和发展。

2.2取消生物高考资格的“3+2”时期

1992年全国除了4省以外,大多数省市(包括北京)开始实施“3+2”考试方案,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和英语,“2”指文科的政治、历史及理科的物理、化学,而文科的地理和理科的生物则被取消了高考的资格,改在高一和高二进行毕业会考。取消生物高考的官方理由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能实质是因为生物是“副科”。高中会考制先在“三南”试点,很快推向全国。至1995年,全国只有上海把生物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一直坚持至今,广东省1998年恢复生物的单科考试。

取消生物高考给生物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生物课和生物教师不受重视,这不仅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对生物“两基”的学习积极性,对其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使得生物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教师的大量流失造成了生物学科恢复高考时,许多学校竟找不出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中学生物教学的低潮,也涉及到大学生物专业和农林医专业的招生分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广大的中学生物教师和生物学工作者不断发出恳切的呼吁,要求有关部门正视生物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早在1991年,中科院裘维蕃院士(已于2000年逝世)就发表文章指出,我国过去强调了数理化的重要,但对生物学长期忽视,已产生了副作用,许多人信迷信不信医生,很多青年高考不愿报农林医,有些学生认为农业大学就是种地。令他心寒的是生物课程已不是重视与否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高考的资格。《科技日报》1994年8月29日报导,中科院组织院士及有关教授对我国高等学校生物系教育现状考察后,给党中央提出建议,要求加强生命科学人才培养,迎接21世纪。其中谈到,高校中的青年人才向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外流,取消生物高考已带来严重后果,这是对生命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必然产生降低生物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涣散中学生物教师队伍的消极效应,既无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导致新一代生物学盲的出现,实为不慎之举。同时建议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扭转现状,恢复高考。

2.3再度恢复生物高考资格的“3+X”时期

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高考既要选拔人才,又要促进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3门工具课为中心兼顾其他学科的“3+X”高考改革方案的最终出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生物学工作者力争的结果。

恢复生物高考顺应了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再一次发展壮大的机遇,但这次生物恢复高考已不是前些年生物高考的简单重复和继续,而是将3门综合课融为一体的综合能力的测试,具有了新的内涵。“3+X”的“3”指语、数、外3门必考基础课,“X”指其他选考科目,包括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对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含生物在内的理科综合也是必考内容(广东)。2001年的高考形势是以“3+综合”代替“3+X”,即把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为一门科目考试。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考试内容约占总分的80%,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考试内容约占总分的20%。考试时间为150min,试卷总分为260分。

广东省在高考生物停考4年后,于1999年率先进行“3+X”的高考模式试点,2000年在浙江、江苏、山西、吉林四省推行,2001年在全国大面积展开。伴随着21世纪的第一线曙光,中学生物教学迎来的将是一场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到2003年,全国各省市都以文理大综合、理科综合或单科的形式把生物学科纳入高考科目,从而让生物和地理这两个世人一贯认为是副科的学科从新登上了高考舞台。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占分值较少(地理在文科综合300分中占90分左右,而生物在理科综合300分中占66分左右)等问题,在有些地区,生物学科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物教师的才能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都可以看到生物技术所处的重要地位。据报道,在2002年的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中属于生物领域的占了六项,2002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中与生物相关的占了六大,2200多名两院院士中与生物科技相关的占了55%左右。这一切都反映了在现在和未来,生物科技都将会占据整个科技界的主流,中学生物教学和生物教师应该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定位,从而才能为培养高精尖的生物科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我国生物学发展前景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对未来课程改革制定了具体目标:w 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w 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倾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从学科走向领域、从分科走向综合)、均衡性(合理设定学科或领域的门类及其课时比例)、选择性(适应地区差异、学校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w 改革课程类型的单一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社会实践,逐渐开设信息技术课程。w 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倾向,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生物学课程变革将呈现出以下特色: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综合性与实践性相匹配、多样化与选择性相依存

梁实历年高考成绩

学校不仅为高校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奇迹:

1986年高考,林荣忠高考总分居莆田县第6名。

1987年高考,林金春英语成绩居莆田县第1名。

1988年高考,蔡国盛英语成绩居莆田县第1名。

1990年高考,关光齐高考总分居莆田县第1名,居莆田市第3名。

1994年高考,黄朝锋高考总分居莆田县第1名,并荣获市方伟廉奖学金;吴见春获市方伟廉奖学金。

1995年高考,柯子厚、吴扬埜、黄涵兴荣获市方伟廉奖学金;柯子厚化学成绩居莆田县第1名,黄涵兴英语成绩居莆田县第1名。

1999年高考,戴君伟、陈荣贵获市方伟廉奖学金。

2001年高考,陈琳英语成绩居莆田县第1名。

2003年高考,黄晓勇高考总分居涵江区第1名,关春盛数学成绩居涵江区第1名;高考上线率达98。

四十年代学校办学六年间,培养了初中毕业生262名,其中有40多位学子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景和,地质专家,多次获得核工业地质系统、国防科工办的荣誉奖励;

卓家寿,南京河海大学教授,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获水利部科技攻关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关文龙,高级工程师,化工部沈阳橡胶制品研究所主任,1991年荣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当睦,78—80年,两度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关天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1985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部级二等奖;

郭学凯,国家队男排主力。

五十年代又有许多毕业生脱颖而出成为各条战线的专家、学者。

关杰,著名的冶金专家, 1997年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杰精通俄语、英语、德语和日语等多种语言,参加了30多项科学攻关,取得重大科研设计成果6项、国家专利1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系列荣誉,为我国连铸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校友翁德扬、马承祖、关国华、陈振林等荣获省、部级、国家科技进步奖;

校友卓家瑞,现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

校友方纪龙,书画艺术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金、银奖。

六十年代学校增设高中部,1963年、1965年两届高考共为高等院校输送75名新生。

曾洪涛、何文荣、刘文富、汤景泉等20多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为锦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十年期间,校园几多风雨,但广大教师仍默默耕耘,为国家培养了100多位出萃拔类的英才。

校友李礼辉,经济学博士,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海南省副省长、中国银行行长;

校友李玉光,现任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校友郑京水,现任福建省检察院副院长;

校友戴春福,为福建省第一位中医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为硕士生导师,现为我省第一位男性科学博士生导师;

校友汤玉清,留美博士,1991年受过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校友关瑞章,留英博士,集美大学副校长;

还有大批校友驰骋商海,兴办实业,成为国内、国际经济领域的****。他们兴学襄教,报效家邦,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学校教育事业掀起一个新高潮。在恢复高考制度后,五年间学校为国家院校输送优秀人才273名。

陈再新、陈剑清、李春树等十多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

肖青松,国家男排主力队员,1987年代表中国男排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89届校友刘明华,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863课题、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项科研项目。

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

1983年,首次高考,梁实在文宫中学第一次报名参加高考,预考没通过。

年,梁实跑到简阳重新读高一,参加当年高考,没考上。

1985年,梁实到内江等地复习,参加高考,没考上。

1986年,梁实来到乐山轧辊场技校读书。

1987年,复读,没考上。

1988年,复读,没考上。

1991年,单位破例出具证明,还是差10分才上线。

1992年,梁实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2001年,教育部发文全国高考取消年龄与婚否限制,机会来了,梁实再次走进考场。

2002年,梁实语文考了92分,理综考了160分,但他只做了170分的题,正确率很高。几科加起来一共考了370多分。

2003年,梁实生病放弃高考。

2006年,梁实这次考试比2002年多考了20多分。

2010年,梁实只考了337分。

2011年,梁实和儿子一起高考,差三本线64分,填了四川大学数学系的志愿,337分的成绩让他和梦想失之交臂。

2012年,梁实总分330分,历来考试最低分。

2013年,梁实高考总分339分,语文83分,数学94分,外语97分,理科综合125分。差一分到400分。

2014年,梁实高考总分427分,跟三本还有19分差距。梁实自己用5个字形容:非常不理想。

2015年,梁实高考总分417分,语文99分,数学70分,英语106分,理综142分。离理科二本线差28分,离一本线差111分。

2016年,第20次高考,梁实高考总分453分,语文106分,数学87分,英语88分,理综172分,首次达到二本线。

2017年,第21次高考,梁实高考总分393分。

2018年,第22次高考,梁实高考总分469分,四川那年的理科二本线是458分,超11分,因心仪川大,放弃志愿填报,甚是遗憾。

2019年,第23次高考,梁实高考总分462分。

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

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1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0年,大学升学率为38%。报考300多万人,5261录取28万,而且是含通过高考录取的中专生的。

到90年,录取率为23%左右,录取人数也就是60万左右。

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15万,录取率75%。分级教育体制没有去解决,大学扩招太严重了!

扩展资料:

八十年代初,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理科考7门,共710分。

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70分。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6年前,陕西男孩675分落榜清华不甘心,复读一年考了多少分?

少年班 1992年,徐昶、袁春、陈诚三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1993年8月,叶然、鲁晋两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少年班录取。1996年,万淑超和蒋婷婷两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郭晓艳同学被吉林大学少年班录取。2001年,郭旸、刘清秉同学分别考入中国科大、浙江大学少年班。2003年,王景昊、谌卓同学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高考成绩 1986年,郭登庆以总分622分的成绩获巢湖地区高考理科状元,名列安徽省第五。

1993年,该校高考达重点大学分数线的学生数为地区重点中学达此线学生总数的1/2。

1997年,高考本科达线76人,名列地区重点中学第一。

2000年,该校高考有126人达本科分数线。

2003年,马星星同学获全县高考“文科状元”称号。

2006年,高考达本科线316人,囊括县文、理科状元。

2007年6月,学校倪婷同学以612分获县“文科状元”称号。

2008年7月,该校高考应届一本达线147人,二本以上达线472人,应届二本以上达标率为95%,居无为县各“省示范高中”之首;在校复读生258人,达二本以上线161人。

2009年6月,该校高考三本以上达线累计869人(应届710人,往届159人);二本以上达线累计723人(应届603人,往届120人);一本达线累计257人(应届226人,往届31人);高考总分600分以上98人;陈羽青、赵文慧两同学分别以高考总分680分、679分跻身安徽省理科前100名。

2011年高考,达一本线445人,达二本线949人,达三本线1157人。其中,应届在籍报名748人,达一本线377人,达二本线643人(应届一本达线率为56.5%,二本达线率为86%);借读学生达一本线49人,达二本线168人;在我校复读学生达一本线19人,达二本线135人。

2012年高考,应届一本达线464人,达线率52%;二本达线783人,达线率87.3%,三本达线853人,达线率95.1%,二本达线率居芜湖市第一;其中高三(14)班王蓓蓓同学以649分获县文科状元、安徽省第32名。

2013年高考,应届一本达线541人,达线率46%;应届二本达线1080人,达线率82%;孔晓月同学以632分成绩名列安徽省文科第31名,荣获无为县文科状元。

2014年高考,应届平行班参加高考1046人,达一本线437人,达线率42%;达二本线以上832人,达线率80%;第一届国际英语班参加高考98人,其中达一本线以上17人,达线率18%;达二本线以上56人,达线率58%;全校达三本线以上1026人,达线率90%。

2015年高考,应届一本达线513人(文科106人、理科407人),应届二本以上达线891人,应届三本以上达线1046人。其中普通班(不含国际班)应届参加考生1058人,应届一本达线486人,达线率46%,二本以上达线828人,达线率78.3%。往届一本达线35人,二本以上达线137人。 学科竞赛 截至2015年4月,学校计有100余位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2002年,王景昊同学参加全国化学奥赛并获银牌。 2012年度安徽省高中数学联赛中,2名学生获省二等奖、6名学生获省三等奖、2名学生市一等奖、14名学生获市二等奖、38名学生获市三等奖。201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省二等奖、三等奖、市一等奖各1名学生,6名学生获市二等奖、11名学生获市三等奖。2012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1名学生或省三等奖、4名学生获市二等奖、15名学生获市三等奖、2012年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各1名学生。 截至2012年4月,学校在中国高中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获省高中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3人。

2006年,学校徐朴老师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

在芜湖市2011年中学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截至2015年4月,获课题研究国家级立项3个,省级结题5个,省级立项15个,学校老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获奖的论文逾500篇。

在无为县2015年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1980年,获“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称号。

1995年,获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

1998年,县政府授予学校“花园式学校”的称号。

1998年,省教委授予学校“电化教育设备一类达标学校”。

1998年,省政府授予学校“省房改先进单位”的称号。

1998年,省总工会授予“省模范职工荣誉之家”称号。

1998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学校“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1999年,县委授予校党总支为“红旗党总支”。

1999年,县委县政府授予学校为“文明单位”的称号。

2001年,巢湖绿化委授予学校为市级“花园学校”。

2001年,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团市委授予学校“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

2002年,无为一中团委被授予省“红旗团委”称号。

2005年5月,被命名为巢湖市园林式单位。

2007年12月,被巢湖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命名为“卫生先进单位”。

2008年2月,该校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2008年9月,获县教育局颁予的”高考进步奖“。

2008年12月,获市教育局颁予的“高考成果管理奖”。

文革前历年高考总分是多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清)

据当时报道知,16年前的那个陕西男生复读了一年,终于如愿考取了清华,而且入读自己喜欢的数理基础科学专业。

所以用上一副对联来形容当年的那个男孩,真的恰当不过的了。

而那个男生之所以能美梦成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他的成绩非常好

那个男生叫冯宇宁,1986年男生出生于陕西武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姐弟3人,他是老小。小时候他的家很穷困,但冯宇宁的成绩却一直都很好。

初三时,冯宇宁参加全国物理初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随之,他又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因为这个成绩,很多知名高中都向冯宇宁抛来橄榄枝,希望他去就读。可见这位同学初中的成绩(尤其是理科)该有多好!

现在国家出台新规,高考生再无缘复读了(其实复读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以往也有不少孩子复读后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都替冯宇宁高兴,庆幸他当年终于通过复读梦想成真了。

二、良好的心态

如果说实力是实现梦想的基石,那么心态则是实现梦想的定海神针。

如上所述,冯宇宁的成绩一直都非常好,所以2004年高考,因为对自己太有信心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就只填写了清华一个志愿(那个时候是估分填报志愿)。不料成绩下来,清华录取线是689分,他只考了675分,以14分之差遗憾落榜。

落榜后,冯宇宁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自己重新审视了一番,认为自己没能考取清华,是实力不够,所以只要把各科的成绩再提升一些,应该希望非常大。

当冯宇宁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知家人时,家人选择了支持,于是他决定复读一年。

结果2005年高考,冯宇宁沉着冷静地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这样的心态下,他考出了语文141、数学150、英语141、综合297,总分726的好成绩,并成为了2005年陕西省理科状元,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就读他最喜爱的数学学科。后来又因为成绩出色,品行又好,被清华大学直接推荐硕博连读。就这样,2015年他在清华博士毕业。

现在国家出台新规,高考生再无缘复读了(其实复读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以往也有不少孩子复读后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都替冯宇宁高兴,庆幸他当年终于通过复读梦想成真了。

以上观点大家支持么,欢迎关注留言哦。

文革前 ,大学分三类 :一类是理工科 ,二类是农林医科,三类是文史地政治法律 。

文革前 ,全国大学 1080 所 ,其中 64所 “重点大学” ,每年招生 19 万 。

各个大学的分数不一样 ,理工科高一些 ,总分 500 ,清华北大 400 分;三类的分数很低 ,二百多分就行 。

文章标签: # 高考 # 录取 #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