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五四运动高考题-五题目选择题
tamoadmin 2024-11-0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2.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3.202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是什么?4.8,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下列哪5.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的 解题技巧 专题一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
1.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
2.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
3.202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4.8,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下列哪
5.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的
解题技巧
专题一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
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
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
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
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
,
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
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
,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
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
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
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
时有以下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
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
则为错误;
②选
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
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
正确的可能性小;
④选择句子
最长的选项;
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
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
则大致看一下
做好的题目中
ABCD
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
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
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何处容易设置陷阱:
(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完整阅读
例
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2)设问为否定式:标记设问关键词
(3)相似题:见到似曾做过的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
(4)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四、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
“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
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
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例题1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 *** 实行闭关政策
解题思路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封闭的经济形态。
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
找到市场,
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
显然
A、D
两项根源于
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一面,根本原因是两党()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C、推行的抗战路线不
D、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
解题思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是因为当时中日上升成主要矛盾。
但这并
不意味着国共两党间的矛盾消除。
按照关于“阶级”的论述:
一个阶级总是为本
阶级利益服务的观点,
国共两党分属不同阶级,
因而必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
这也就是国
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时会伴随着不断“斗争”的原因。
故答案为A。
例3
('04·江苏)五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解题思路五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爆发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B
点拨
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
因此同学们在做
此类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
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
例题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实力雄厚
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
C、英军炮利船坚
D、清军武器低劣
解题思路依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
D项讲述的是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的军事方面的原因,B项讲的是清朝深层面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败原因,显然答案应选B。
例题5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光绪帝大力支持
D、康、梁等人的宣传和发动
解题思路“最主要的原因”等同于“根本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按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可以推断答案应为A。
例题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广西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B、清朝封建统治腐朽
C、列强侵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农民阶级具有强列的革命性
解题思路A项是自然因素,不能成为主要原因。
再按内因、外因的原理,答案应选B。
例题7(2001年-广东河南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解题思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
《权利法案》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
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
因为如果没有法律至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一般
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例题8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传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大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题思路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外商企业里。
因而C项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例题91939年,国民 *** 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追问
概率,一般选择题那个概率最小
就是要怎么在不知道选什么的情况下,用哪个出现比较少数而去选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
用一个大圆圈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末多的空缺,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因而可知,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1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
2、经过:1840-1842
3、结果:
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a割香港岛 c.赔款2100万银元
b.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d.协定关税
(ps:b、d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土地房屋。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经济关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社会矛盾:由单一的阶级矛盾向和阶级矛盾转变;
d.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e.思想 文化 :由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转变为开始向西方学习。)
5.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专制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③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8-1860) 英法火烧圆明园
1.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
2.结果:
1858年《天津条约》:①十口通商;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允许外国商人到中国内地经商,游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ps:各条约详细内容看课本+美俄趁火打劫)
3、影响:
①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要有忧患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2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运动过程(1851-1864)
1.开始标志:1851金田起义。
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3.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
4.军事全盛:北伐西征。
5.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6.结束:1864年天京陷落。
Ps:失败的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2.核心内容: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3.评价:
①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②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③空想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④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落后于时代潮流。
三、《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
1.目的: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主义的设计,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未能实行。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3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适应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及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
牙山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旅顺大连被占)→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丁汝昌,刘步蟾自杀)
3.结果: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影响: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欧美列强默认或支持的态度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 口号 :扶清灭洋)
2.结果:清廷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4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政治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末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
5.军事基础:各地开展武装起义(其中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Ps: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二、经过: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1912年 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体现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制内阁。)
三、结果: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1912年2月12号,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四、评价:
1、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成功!):
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局限性(失败!)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客观:中外势力强大)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5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力争还我青岛。
3.评价:
①性质:五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意义: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传播到工人中去。
二、中国***的诞生
中国***成立于1921年。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中国***犯了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革命失败。(失败的标志:汪精卫七一五政变)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6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1927.08.01)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和根据地建设。(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三、红军长征(1934-1936):
1、原因:根本原因:党内犯了左倾错误;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转折: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胜利结束: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红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7
第16课 抗日战争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是淞沪、太原、徐州、武汉(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作用是迟滞了日本侵略。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中国***是全面抗战路线。
4.日军的滔天罪行:,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5、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中国胜利的原因是:
1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8
第17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阶段:
1.1945年《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但是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1946年签订政协协议,但是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战争阶段: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Ps:中国***采取运动战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2.战略反攻序幕的揭开: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号,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三、胜利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立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 经验 :
①中共的正确领导(核心); ②,(灵魂); ③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方向); ④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基础) ⑤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中坚); ⑥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障)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202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是: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扩展资料:
往年北京卷作文题目:
1、2019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8,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下列哪
以上几个都是五的口号,但要说到最能反映五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还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个。
因为A、B、D这三个口号都只有“反帝”的意思,没有“反封建”这个意思,而“内除国贼”能够反映“反封建”,所以说C是正确答案。
望采纳~~
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了,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解析一下北京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还不快来看。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8年高考北京语文作文题目解析2018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与前三年仍保持一致,仍是两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形式出现。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两道作文题目更具时代性与人文性。既需要结合当前时代来谈,又需要加以文学性的表达,使文章充满人文情怀。
第一道题目的材料从今年的高考出发,让正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回顾过去18年来祖国的发展,这可以确保任何一位考生都有话说。同时,为了避免题目“大而空”,避免考生在写作时流于空谈,题目又要求把祖国的发展与青年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写,这能让考生的写作“更接地气”。
由此,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兼顾“祖国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要写出祖国的发展对个人的成长所起到的帮助,否则就有“走题”之嫌。
第二题关注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属于通常所说的“环保”话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题目要求展开想象,要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所以,考生在写作时不能仅仅描写景物,还要凸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