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物理电场磁场大题-高考物理电场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物理电场学习技巧2.高考物理学史高频考点有些什么?3.高考-物理-电场。。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求解释啊!4.(高考)+物理:如何判断安培力,洛伦力,电场力,向心力。这四个力的方向5.高考物理重要 常用公式有哪些物理电场学习技巧1、物理是一个整体,所以单单讲学好电学是没有意义的。电磁学问题大多数都包含有力学问题,有一个好的力学基础是学好电磁学的关键。
1.物理电场学习技巧
2.高考物理学史高频考点有些什么?
3.高考-物理-电场。。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求解释啊!
4.(高考)+物理:如何判断安培力,洛伦力,电场力,向心力。这四个力的方向
5.高考物理重要 常用公式有哪些
物理电场学习技巧
1、物理是一个整体,所以单单讲学好电学是没有意义的。电磁学问题大多数都包含有力学问题,有一个好的力学基础是学好电磁学的关键。电磁学中常用到力学中的三方面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及动量守恒,能量及能量守恒。
2、弄清楚高考的重点。高考物理分选择、实验、计算三种题型。高中电学主要围绕电场、磁场以及电磁场综合展开,所以,有关电磁场方面的问题主要在大型的计算题中出现,选择题也经常涉及。恒定电流部分主要出在选择和实验题中,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几乎都是恒定电流部分的。至于电磁波部分,教材中介绍的很简单,所以不会作为高考的重点,掌握其基本知识即可。
3、总结解题技巧。本人解题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题意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列出基本方程,基本方程就是通过定理、定律直接构造出的方程,例如动量、能量的守恒,欧姆定律等;在根据题意列出必需的方程,方程包括几何关系,时间关系等。另外,平时要注意自己总结物理模型,以便见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所反映。
4、认真对待实验。实验可以增强你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是提高理性思维的方式. 第一章 静电和静电场
第一节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如图8-5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型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闭合K1,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B.闭合K2,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C.闭合K1,有电子从地流向枕型导体
D.闭合K2,没有电子通过K2
第二节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例题分析: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
D.任何带电球体,都可看作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
2、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电子质量 ,质子质量 ,电子和原子核所带电荷量都等于e = 1.6×10-19C。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 。试求:电子所受静电引力是万有引力的多少倍?
(你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其中引力常量 ,静电力常量 )
解:根据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为 , ,
所以 , ,F电>>F万。
第三节 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例题分析:
1、下列的关于电场线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必定越来越小
B.在多个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电场线是可以相交的
C.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的轨迹一定跟电场线是重合的
D.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
2、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电场中某一确定的点( D )
A.电场强度与试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与试验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B.试验电荷的电量q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F也不同,场强也不同.
C.试验电荷的电性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不同,场强的方向也不同.
D.电场强度由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置试验电荷及试验电荷的电量、电性均无关.
3、下面关于电场线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CD)
A.在静电场中释放的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B.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定与通过此处的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
C.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定与通过该点的正电荷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中止.
4、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两个表达式E=F/q和E=kQ/r2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在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B、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它适合于任何电场
C、E=kQ/r2是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量,它也适用于匀强电场
D、从点电荷场强计算式分析,库仑定律表达式 中 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大小,而 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
5、四种电场的电场线如图2所示.一正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点向N点作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D ]
第四节 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考物理学史高频考点有些什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
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
二、电磁学:(选修3-1、3-2)
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4、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5、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2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四、热学(3-3选做):
29、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32、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五、波动学(3-4选做):
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六、光学(3-4选做):
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46.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47.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48.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七、相对论(3-4选做):
4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5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5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5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53、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八、波粒二象性(3-5选做):
5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58、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十、原子物理学(3-5选做):
59、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60、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62、18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6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m。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4、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6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66、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67、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68、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69、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70、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71、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63、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72、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7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
物理学史专题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
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 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 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
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
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
汤苞(美国天文学家)
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
泰勒斯(古希腊)
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题目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密立根 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
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 发现超导
欧姆: 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经典题目
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
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法拉第
贡献:
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
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
经典题目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
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
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对)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
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
②安培分子电流说
经典题目
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
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
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
阿斯顿
贡献:
①发现了质谱仪 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劳伦斯(美国) 发现了回旋加速器
★楞次 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②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
经典题目
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
★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
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
发现了质子
经典题目
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 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
★波尔(丹麦物理学家)
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经典题目
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
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
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经典题目
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对)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
★伦琴 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
★查德威克 贡献:发现了中子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②发现了正电子
经典题目
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
★普朗克 贡献:量子论
★爱因斯坦
贡献:
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相对论
经典题目
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
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
★麦克斯韦
贡献:
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经典题目
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
附高中物理学史(旧人教版)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2、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
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6、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1752年,富兰克林
(1)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命名正负电荷
(3)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8、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9、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0、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并用简洁方法描述了电场—电场线。
14、1834年,楞次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5、1832年,亨利
发现自感现象。
1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8、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
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9、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0、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
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2、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
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2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25、1905年爱因斯坦
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2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提出了原子结构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2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8、18年,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9、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0、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31、1919年,卢瑟福
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32、1932年查德威克
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3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 或 。
34.密立根
测定电子的电量
35.瓦特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36.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高考-物理-电场。。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求解释啊!
呵呵 同学这是你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电场力做功只与电势差有关 与电场强度并无必然联系
即 场强为零的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点场强也不一定为零
所以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不一定为零
(高考)+物理:如何判断安培力,洛伦力,电场力,向心力。这四个力的方向
安培力:磁场线从左手心穿过,四指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方向就安培力方向 洛伦兹力:同上,不过四指为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或则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 电场力:正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负电荷相反 向心力:指向圆心
高考物理重要 常用公式有哪些
高考物理,需掌握以下基本公式与二级结论,记熟二级结论并能熟练应用更为关键。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与二级结论。
一.力?物体的平衡:
1.N个力平衡,则任意一个力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恰接触不挤压,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同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
6.物体受三个不共线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时间等分时:
中间位置的速度:?
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
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5.“S=3t+2t2”:a=4m/s2 ,V0=3m/s.6.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
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
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三.牛顿运动定律:
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有完全失重(加速度向下为g).
2.几个临界问题:? ?
3.速度最大时往往合力为零:
4.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不论是绳还是弹簧:剪断谁,谁的力立即消失;不剪断时,绳的力可以突变,弹簧的力不可突变.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2.同一皮带或齿轮上线速度处处相等,同一轮子上角速度相同.
3.在非匀速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最低点最小速度
(2)“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此时杆的支持力为mg),最低点最小速度5.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6.万有引力定律:F=GMm/r2?=mv2/r=mω2r=m4π2r/T2?(G=6.67×10-11N?m2/kg2)
7.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2=mg;g=GM/R2?(黄金代换式)
8.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轨道半径变大时,线速度变小,角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势能变大,周期变大)9.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注意计算方法);V2=11.2km/s;V3=16.7km/s
10.地球同步卫星:T=24h,h=3.6×104km=5.6R地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11.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7.9km/s,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6分钟(环地面飞行的卫星)
12.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3。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14。圆周运动中的追赶问题(钟表指针的旋转和天体间的相对运动):?,其中T1<T2。
五.机械能:
1.求功的途径:
①用定义求恒力功.②用动能定理(从做功的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③由图象求功.④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⑤由功率求功.
2.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不是能.
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⑷分子力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所有外力)
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⑹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数值上相等)
(7)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
(8)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f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ΔE损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Q为系统增加的内能)
(9)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会摩擦生热。
(10)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间无任何关系,?但冲量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做功不是等值异号,就是都不做功,但冲量关系不确定。
3.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4.发动机的功率P=Fv,当合外力F=0时,有最大速度vm=P/f (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00≤α<900?做正功;900<α≤1800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六.动量:
1.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
2.碰撞的分类?:
①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无损失
②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以共同速度运动)
③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碰撞后的速度介于上面两种碰撞的速度之间(大物碰静止的小物,大物不可能速度为零或反弹)
3.一维弹性碰撞:?动物碰静物:V2=0,?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转)
4.A追上B发生碰撞,满足三原则:
①动量守恒?②动能不增加③合理性原则{A不穿过B(?)}5.小球和弹簧:①A、B两小球的速度相等为弹簧最短或最长或弹性势能最大时
②弹簧恢复原长时,A、B球速度有极值:若MA≥MB时,B球有最大值,A球有最小值;若MA<MB时,A球最小值为零,B球速度可求,但不为极值.(如图)
6.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力、功能、动量
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①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能 ②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③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④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3.波动图形上,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上坡下,下坡上”;振动图像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为“上坡上,下坡下”.(要区分开)
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机械波的波速只有介质决定)。
5.波动中,所有质点都不会随波逐流,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
6.两列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在相遇的区域能发生干涉。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s=?±?kλ?k=0、1、2、3……);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s=?±(2k+1)λ/2?k=0、1、2、3……)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
7.受迫振动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只有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原子核直径数量级10—15米
2.分子质量m=M/N?(M为摩尔质量,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体积为V0=V/N?(V为摩尔体积,注意:如果是气体,则为分子的占有体积)
3.布朗运动是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4.分子势能用分子力做功来判断,r0处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力为零.
5.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内能变化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放热则综合前两项考虑
6.一定质量的理想(分子力不计)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电场: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减少量):?。
2.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沿电场方向的位移的中心”。
3.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基本方法:把电荷放在起点处,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分析功的正负,并用W=FS计算其大小;或用W=qU计算.
4.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整个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
5.电场线的疏密反映E的大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与场强之间没有联系.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8.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①直线运动:不同时刻进入,可能一直不改方向的运动;可能时而向左时而向右运动;可能往返运动(可用图像处理) ②垂直进入:若在电场中飞行时间远远小于电场的变化周期,则近似认为在恒定电场中运动(处理为类平抛运动);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沿电场方向的运动处理同①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用等效法:当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半径且背离圆心处速度最大,当其合力沿半径指向圆心处速度最小. 9.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和场强大小没有联系. 十.恒定电流:1.电流的微观定义式:I=nqsv
2.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3.电路中的一个滑动变阻器阻值发生变化,有并同串反关系:电阻增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大,?与它串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小;电阻减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小,?与它串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大.
4.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5.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电源正极),止于一点(电源负极),盯住一点(中间等势点),步步为营。
6.纯电阻电路中,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R外=r),;
7.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恒定电流实验:
1.?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①?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②?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3.选欧姆表时,指针偏角应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4.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5.分压式和限流式电路的选择:
①题目要求电压或电流从零可调(校对电路、测伏安特性曲线),一定要用分压式。? 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很多时,限流式不起大作用,要用分压式。 ③用限流式时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式。 ④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6.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①RX远大于RA时,用内接法,误差来源于电流表分压,测量值偏大; ②RV远大于RX时,用外接法,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测量值偏小. ③?大于?时,?用内接法;?小于?时,?用外接法7.电压表或电流表中,电流大小与其偏转角成正比,一般有左进左偏,右进右偏
8.测电阻常用方法:
①伏安法?②替代法?③半偏法?④比较法9.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当电流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可当电流表使用.
10.欧姆表的中值电阻刚好等于其欧姆表的内阻.
十一.磁场:
1.圆形磁场区域:带电粒子沿半径方向进入,则出磁场时速度方向必过圆心
2.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无关)。
3.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粒子穿过磁场的有关计算,抓几何关系,即入射点与出射点的半径和它们的夹角
4.最小圆形磁场区域的计算:找到磁场边界的两点,以这两点的距离为直径的圆面积最小
5.圆形磁场区域中飞行的带电粒子的最大偏转角为进入点和出点的连线刚好为磁场的直径
6.要知道以下器件的原理:质谱仪、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霍耳效应、电磁流量计、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电磁驱动、电磁阻尼、高频焊接等.
7。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和重力场中,如果做直线运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和电场力一定平衡,只有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8。电性相同的电荷在同一磁场中旋转时,旋转方向相同,与初速度方向无关。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的若干推论:
(1)内外环电流或者同轴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磁场“╳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①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②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③“×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④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⑤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⑥感应电流的方向变否,可以看B-t图像中斜率正负是否变化.
3.磁通量的计算中,无论线圈有多少匝,计算时都为φ=BS
4.自感现象中,灯泡是否闪亮,要看后来的电流是否比原来大,若是,则闪亮,否则不闪亮.日光灯线路连接.
5.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求功和能量。
7.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
8.转杆(轮)发电机:
9.感生电量:?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中性面为垂直磁场方向,此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电动势为零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此时磁通量最小,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电动势最大。
最大电动势:?与Em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2.交流电中,注意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区别,能量用有效值,电量用平均值.
3.求电量的方法有两种:①用平均电动势得q=nΔφ/R?②动量定理
4.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或U2T/R等于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5.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量的决定关系:电压原线圈决定副线圈;电流副线圈决定原线圈;功率副线圈决定原线圈
6.变压器中说负载增加,实为并联的用电器增多,负载电阻减小.
7.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要记好.
8.自藕变压器和滑动变阻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要区分.
9.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之间相同的量:?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电磁振荡中电容器上的电量q与电流i的关系总是相反。
2.?电磁场理论?:
①变化的磁(电)场产生电(磁)场
②均匀变化的磁(电)场产生的稳定的电(磁)场
③周期性变化的磁(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3.感抗为XL=2πLf;容抗为XC=1/2πfc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通过平行玻璃砖,出玻璃砖时平行于原光线;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2.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3.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偏折角、折射率、波长、频率、介质中的光速、光子能量、临界角.
4.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在介质中的光速最大,紫光在介质中的光速最小;红光最不易发生全反射,紫光最易发生全反射;红光的波动性比紫光强,粒子性比紫光弱;红光的干涉条纹(或衍射条纹的中间条纹)间距比紫光大;紫光比红光更易引起光电效应.
5.视深公式h’=h/n?(水中看七色球,感觉红球最深,紫球最浅)
十六.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薄膜干涉中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左凹右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十七.量子论初步
1.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
2.跃迁中,从n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将会放出Cn2种不同频率的光.
3.能引起跃迁的,若用光照,能电离可以,否则其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才能使其跃迁;若用实物粒子碰撞,只要其动能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就能跃迁.
4.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
十七.原子物理:?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衰变方程、人工核转变、裂变、聚变这四种方程要区分
3.1u相当于931.5MeV,注意题目中的质量单位是Kg还是u.?
4.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其它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
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tanα?;
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α
2、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最大或最小;
3、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a=0或合力为零?。
4、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加速度?相等?。
5、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
6、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大小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8、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E?不变。
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α,β是大圆。
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F=?B2L2V/R。
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Q=?N△Ф/R。
13、解题的优选原则:满足守恒则选用守恒定律;与加速度有关的则选用牛顿第二定律F=ma;与时间直接相关则用动量定理;与对地位移相关则用动能定理;与相对位移相关(如摩擦生热)则用能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