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数学的几何题,高考数学的几何题型有哪些

tamoadmin 2024-07-10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最难的是什么? 立体几何么?2.2020高考数学,“金字塔”题最佳解法是什么3.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第19题第二问几何证明4.空间中线线角的求法5.高中数学几何6.高考数学立体几何未画图扣几分(评过高考的老师请进)7.江苏高考,数学,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题目的内容分别包括哪些知识点。8.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评分标准高考文科的几何证明就只有那几种。(

1.高考数学最难的是什么? 立体几何么?

2.2020高考数学,“金字塔”题最佳解法是什么

3.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第19题第二问几何证明

4.空间中线线角的求法

5.高中数学几何

6.高考数学立体几何未画图扣几分(评过高考的老师请进)

7.江苏高考,数学,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题目的内容分别包括哪些知识点。

8.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评分标准

高考数学的几何题,高考数学的几何题型有哪些

高考文科的几何证明就只有那几种。(1)证明线面平行或垂直(2)证明面面平行或垂直(3)求几何体的体积(4)求线与线的关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A求线面平行的情况,只要求该直线和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就行的,最常出现的就是构造三角形,求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或者是构造平行四方形,求对边平行。 B求线面垂直的情况,一般就是求出该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你可以看看题目中有没有隐藏的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某一边的中线垂直于第三边,若有的话,那就简单多了。 C求面面平行,只要求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同时平行就可以了,这种题目高考也比较少见的。 D求面面垂直,方法比较多,第一: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同时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第二:求这两个面的两面角等于90°。第三:求一个平面里垂直于这两个面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E求几何体的体积,就要看具体的题目了。

高考数学最难的是什么? 立体几何么?

楼主问的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总的来讲,立体几何中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有很多种,即使在一个题目中,也有很多种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但是各个方法表示几何图形中点的坐标的难易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好的坐标系选取的标准就是:想办法建立一个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图形中点的坐标表示尽可能的简单,这样你的运算或者几何关系才会比较容易的得到。

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视具体问题具体的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了,一般是先确定坐标原点,而坐标原点的选取多选择图形的中心或者某个顶点或者某一条边的中点,这样就会让图形中的点容易表示出来。更多的理解要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楼主不妨找几个例题做一下。

祝你学习进步!

2020高考数学,“金字塔”题最佳解法是什么

立体几何不难,最难的是圆锥曲线和导数,如果你能把这两块硬骨头啃下来,那么你高考数学就在130以上了。

如果你立体几何不太好我告诉你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把定理找全然后背得滚瓜烂熟,标准就是看见一个图不看题目,就知道这题大概要考什么,定理要用那些。

然后把立体几何的向量解法学好,90%的立体几何都可以用向量解,而且不太容易出错,而且不用背那么多的定理了(不过啊,定理还要背可以帮你快速解题,因为向量虽简单但是格式很严格,写不好就要扣分的,而且写的东西比较多,高考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你浪费,一道立体几何题的解题时间也就10~15分钟)但向量的好处就是不用想直接建系然后算就完事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怎么用就看你对那种更熟悉了。

接着就是多做题了,当然了做完题和答案对,不只是看最后的得数,要一步一步的和答案比照,那少了就用红笔加上提醒自己,过一天再做一遍这题,再和答案比照直到和答案一样为止,这能保证你不扣冤枉分,如果你就按自己的走,一道题扣个3分都不算多,别觉得3分少,到了后面的难题,你做20分钟可能也就得3分,甚至1分都得不着,所以不该扣得分一定得把握住。

希望能帮到你。

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第19题第二问几何证明

每一年的高考数学题都会有一道十分奇葩的题出现。今年的全国一卷文科卷也有一道十分奇葩的题,那就是计算胡夫金字塔,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比值。

这道题一出现,就让很多的考生苦不堪言,感觉超出了自己对数学的认知范围,我虽然不是今年的高考生,但是我也看到了这道题,说实话这道题对于我这种理科生来说,真的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比值问题,两边约分即可得出这个比值。

我们先来看一下题干,这是一个正四棱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正四棱锥的性质,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而且题干中也告诉我们这个正四棱锥的高和底面的关系。底面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侧面三角形的面积,这是一个很规则的正四棱锥,如果你练题练多了的话,你凭借记忆就可以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一加根号五比四。

如果列式子计算的话,金字塔高等于h,边长等于a,侧面三角形底边的1,那么我们可得h的平方等于四分之根号三a的平方,随后侧面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算出h1和a的关系。两个式子最后化简融合,而且这些式子的化简融合,我记得我上高一,第一节课数学老师就讲的这些,这都是最基本的运用。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这道题真的是秒出答案的一道题,很多人感觉难,要是真的难的话,就不会放到前五题的位置。其实这道题和去年的维纳斯的身高有很大的一致性和相同性。去年维纳斯的身高那题虽然难倒了一片人,但是一个比例就可以算出来,只不过是计算比较繁琐复杂而已。而这道题纯考的是你几何的知识和对于字母的运用。好好读读题,稍微想一下这道题答案,其实很简单。

空间中线线角的求法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C=AA1=√5,BC=4,在A1在底面ABC的投影是线段BC的中点O。

(1)证明在侧棱AA1上存在一点E,使得OE⊥平面BB1C1C,并求出AE的长;

(2)求平面A1B1C与平面BB1C1C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C=AA1=√5,BC=4,在A1在底面ABC的投影是线段BC的中点O

∴AA1//面BB1C1C==>面A1AO⊥面ABC==>BC⊥面A1AO==>面A1AO⊥面BB1C1C

过O作OE⊥AA1交AA1于E

∴OE⊥面BB1C1C

连接OA,OA=√(AB^2-OB^2)=1

A1O=√(AA1^2-OA^2)=2

OA^2=AE*AA1==>AE=√5/5

(2)解析:求平面A1B1C与平面BB1C1C夹角的余弦值。

过C1作C1F⊥B1C交B1C于F,过F作FG⊥B1C交A1C于G,连接GC1

∴∠GFC1为平面A1B1C与平面BB1C1C夹角的平面角

∵BB1C1C为矩形,∴∠CC1B1=π/2

在⊿CB1C1中,B1C=√(B1C1^2+CC1^2)=√21

B1C1^2=B1F*B1C==>4^2=B1F*√21==>B1F=16/√21

FC1=√(B1C1^2-FB1^2)=?4√5/√21?

由(1)A1O=2,OC=2,∴A1C=2√2

在⊿A1CB1中

Cos∠A1CB1=(A1C^2+B1C^2-A1B1^2)/(2A1C*B1C)=(8+21-5)/(2*2√42)=6/√42

CF=√21-16/√21=5/√21

tan∠A1CB1=GF/CF=√6/6==>GF=5√14/42?

Cos∠A1CB1=CF/CG=6/√42==>CG=5/√21*√42/6=5√2/6

在⊿A1CC1中

Cos∠A1CC1=(A1C^2+C1C^2-A1C1^2)/(2A1C*C1C)=(8+5-5)/(2*2√10)=2/√10

CG=5√2/6

GC1=√(GC^2+CC1^2-2*GC*CC1*cos∠A1CC1)=√(50/36+5-2*5√2/6*√5*2/√10)

=√(55/18)?

在⊿GFC1中

Cos∠GFC1=(GF^2+FC1^2-GC1^2)/(2GF*C1F)=(25/126+80/21-55/18)/(2*5√14/42*√80/√21)

=√30/10

高中数学几何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重点,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的考查更是重中之重. 其求解的策略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一般方法,即按照“作——证——解”的顺序进行;其一是空间向量法,即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求解. 在高考中常常以解答题出现,其试题难度属中高档题.

方法点评

使用情景:空间中线线角的求法

解题步骤:

第一步 首先将两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平面中;

第二步 然后运用余弦定理等知识进行求解;

第三步 得出结论.

例 在下图的正方体中, 、 分别为棱 和棱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和 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直线 与直线 平行, 为正三角形,此时 与 所成角为 ,因此一名直线 和 所成的角为 .

使用情景:空间中线线角的求法

解题步骤:

第一步 首先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相应点的空间直角坐标;

第二步 然后求出所求异面直线的空间直角坐标;

第三步 再利用 即可得出结论.

例1、如图,直三棱柱 中, , ,点 在线段 上.

(1)若 是 中点,证明: 平面 ;

(2)当 时,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

(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论证,往往需要结合平几知识,如本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线线平行

(2)求线面角,一般利用空间向量进行计算,先根据题意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方程组求出面的法向量,再根据向量数量积求出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的关系求解.

解析

(I)证明:连结 ,交 于 ,连结

因为直三棱柱 , 是AB中点,

所以侧面 为矩形,

为 的中位线,所以

因为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II) , 平面 ,故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 , ,

令平面 的法向量为 ,

由 ,得

所以 , ,

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为 .

.

故当 时,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总结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

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

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

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例2、如图,正方形 的边长为 , 、 分别为线段 、 的中点,在五棱锥 中, 为棱 的中点,平面 与棱 、 分别交于点 、 .

(1)求证: ;

(2)若 底面 ,且 ,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

(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论证,往往需要结合平几条件,如本题利用正方形性质得 ,从而有 平面 .而线线平行的证明,一般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即从两平面交线出发给予证明.

(2)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线面角,一般先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方程组解出平面法向量,再根据向量数量积求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之间互余关系求大小.

解析

(1)证明:在正方形 中,因为B是 的中点,

所以

又因为 平面

所以 平面

因为 平面 ,且平面 平面 ,

所以 .

(2)因为 底面 ,所以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则 ,即 ,

令 ,则 ,所以 .

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为 ,

则 ,

因此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为 .

总结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

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

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

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未画图扣几分(评过高考的老师请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因为它要求学生有立体感,在一个平面内把几何图形的立体感想象出来。怎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呢?请看我的经验。

步骤/方法

1

第一要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一次飞跃,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同学自制一些空间几何模型并反复观察,这有益于建立空间观念,是个好办法。有的同学有空就对一些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揣摩,并且判断其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探索各种角、各种垂线作法,这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好方法。此外,多用图表示概念和定理,多在头脑中“证明”定理和构造定理的“图”,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很有帮助的。

2

第二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形式表达概念、定理、公式,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是因为《立体几何》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根据,后面内容既巩固了前面的内容,又发展和推广了前面内容。在解题中,要书写规范,如用平行四边形ABCD表示平面时,可以写成平面AC,但不可以把平面两字省略掉;要写出解题根据,不论对于计算题还是证明题都应该如此,不能想当然或全凭直观;对于文字证明题,要写已知和求证,要画图;用定理时,必须把题目满足定理的条件逐一交待清楚,自己心中有数而不把它写出来是不行的。要学会用图(画图、分解图、变换图)帮助解决问题;要掌握求各种角、距离的基本方法和推理证明的基本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

3

第三要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

通过联系实际、观察模型或类比平面几何的结论来提出命题;对于提出的命题,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它,要多用几个特例进行检验,最好做到否定举出反面例子,肯定给出证明。欧拉公式的内容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给出的,要从中体验创造数学知识。要不断地将所学的内容结构化、系统化。所谓结构化,是指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层到低层来认识、组织所学知识,并领会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所谓系统化,是指将同类问题如平行的问题、垂直的问题、角的问题、距离的问题、惟一性的问题集中起来,比较它们的异同,形成对它们的整体认识。牢固地把握一些能统摄全局、组织整体的概念,用这些概念统摄早先偶尔接触过的或是未察觉出明显关系的已知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整体观念。

要注意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又如将求点到平面距离的问题,或转化为求直线到平面距离的问题,再继而转化为求点到平面距离的问题;或转化为体积的问题。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一方面从已知到未知,另方面从未知到已知,寻求正反两个方面的知识衔接点——一个固有的或确定的数学关系。要不断提高反省认知水平,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从经验上升到自动化,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END

注意事项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例如:三垂线定理。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但定理的证明在出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掌握好定理有以下三点好处:

(1)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2)培养空间想象力。

(3)得出一些解题方面的启示。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用笔、直尺、书之类的东西搭出一个图形的框架,用以帮助提高空间想象力。对后面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可以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用以帮助想象。例如: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中寻找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开始画起。最后要做的就是树立起立体观念,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如:纸、黑板)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空间想象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以提设为根据,以几何体为依托,这样就会给空间想象力插上翱翔的翅膀。

三、逐渐提高逻辑论证能力

立体几何的证明是数学学科中任一分之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历年高考中都有立体几何论证的考察。论证时,首先要保持严密性,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其次,在论证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四、“转化”思想的应用

我个人觉得,解立体几何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例如: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即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斜线与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三者可以相互转化。而面面距离可以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化为点面距离,点面距离又可转化为点线距离。

3.面和面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又可以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样面面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

4.三垂线定理可以把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而三垂线逆定理可以把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以上这些都是数学思想中转化思想的应用,通过转化可以使问题得以大大简化。

五、总结规律,规范训练

立体几何解题过程中,常有明显的规律性。例如:求角先定平面角、三角形去解决,正余弦定理、三角定义常用,若是余弦值为负值,异面、线面取锐角。对距离可归纳为:距离多是垂线段,放到三角形中去计算,经常用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若是垂线难做出,用等积等高来转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高。

还要注重规范训练,高考中反映的这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不少考生对作、证、求三个环节交待不清,表达不够规范、严谨,因果关系不充分,图形中各元素关系理解错误,符号语言不会运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具体来讲就是按课本上例题的答题格式、步骤、推理过程等一步步把题目演算出来。答题的规范性在数学的每一部分考试中都很重要,在立体几何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更注重逻辑推理。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考试的每一分都是重要的,在“按步给分”的原则下,从平时的每一道题开始培养这种规范性的好处是很明显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本来很难答出来的题,一步步写下来,思维也逐渐打开了。

六、典型结论的应用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证明过的一些典型命题,可以把其作为结论记下来。利用这些结论可以很快地求出一些运算起来很繁琐的题目,尤其是在求解选择或填空题时更为方便。对于一些解答题虽然不能直接应用这些结论,但其也会帮助我们打开解题思路,进而求解出答案。

江苏高考,数学,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题目的内容分别包括哪些知识点。

做对了以后就不扣了,高考的时候老师说做对了不画图也给分,做不对的话图画对也给分。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基本属于送分题,关键是要把步骤都写全,宁可多不可漏,至于刚开始学的时候感到难,可能因为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好,其实立体几何的题目是有规律的,比如证明线面平行就要想要线面平行定理,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类也是同理。

转化法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平面做相交线的垂线,然后把两条垂线放到一个三角形中考虑。有时也经常做两条垂线的平行线,使他们在一个更理想的三角形中。

由公式S射影=S斜面cosθ,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直接求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从图中找出斜面多边形和它在有关平面上的射影,而且它们的面积容易求得。

把两平面的法向量n1,n2的坐标求出来。然后根据n1·n2=|n1||n2|cosα,θ=α为两平面的夹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法向量都是垂直平面,指向两平面内,所求两平面的夹角θ=π-α。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评分标准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在 中,已知 .

(1)求证: ;

(2)若 求A的值.

16.(本小题满分14分)

F

如图,在直三棱柱 中, , 分别是棱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且 为 的中点.

E

求证:(1)平面 平面 ;[来源:学§科§网]

(2)直线 平面ADE.

(第16题)

D

C

A

B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在地平面上,y轴垂直于地平面,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 表示的曲线上,其中k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

(1)求炮的最大射程;

(2)设在 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3.2千米,试问它的横坐标a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x(千米)

y(千米)

O

(第17题)

18.(本小题满分16分 )

已知a,b是实数,1和 是函数 的两个极值点.

(1)求a和b的值;

(2)设函数 的导函数 ,求 的极值点;

(3)设 ,其中 ,求函数 的零点个数.

19.(本小题满分 16分)

A

B

P

O

x

y

(第19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已知 和 都在椭圆上,其中e为椭圆的离心率.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A,B是椭圆上位于x轴上方的两点,且直线

与直线 平行, 与 交于点P.

(i)若 ,求直线 的斜率;

(ii)求证: 是定值.

20.(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 和 满足: .

(1)设 ,求证:数列 是 等差数列;

(2)设 ,且 是等比数列,求 和 的值.

2012年的高考的大体形式就是这样,每年都差不多

评分标准:

1、两个二倍角公式,诱导公式,各给1分。

2、如果只有最后一步结果,没有过程,则给1分,不影响后续得分。

3、最后一步结果正确,但缺少上面的某一步过程,不扣分。

4、如果过程中某一步化简错了,则只给这一步前面的得分点。

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文章标签: # 平面 # 平行 # 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