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常考的古文化常识,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

tamoadmin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代文化常识尊卑2.古代诗歌文化常识3.高考常考文化常识高频考点有哪些?4.古代文化常识大全5.古代文化常识公车的意思6.宗法礼俗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题7.古现代文化常识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四库”:经、

1.古代文化常识尊卑

2.古代诗歌文化常识

3.高考常考文化常识高频考点有哪些?

4.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5.古代文化常识公车的意思

6.宗法礼俗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题

7.古现代文化常识

高考常考的古文化常识,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51.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52.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53.“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54.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 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55.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56.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5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58.“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59.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6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61.“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

6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6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64.“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65:古代别称

桑梓:家乡 巾帼:妇女 须眉:男子 鸿雁:书信

社稷:国家 汗青:史册 祖国 “三尺”:法律

古代文化常识尊卑

1.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语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练习题答案有么

古代文化常识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

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

2.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3.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4.中考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训练题

中考模拟演练: 中考真题演练(01) 1.(甘肃省,200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2.(辽宁省,2001)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 3.(南通市,2002)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4.(北京市石景山区,2002)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搭配错误的是() A.《范进中举》施耐庵明朝B.《“友邦惊诧”论》鲁迅中国 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5.(甘肃省,2002) 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6.(广州市,2000)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 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神州市,2001)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8.(河南省,2000)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 (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 》 人物:____________ (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 》 人物:____________ 9.(北京市海淀区,20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云南省,200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 ①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杨修 《三国演义》 ③鲁达 《水浒传》 11.(南京市,1997)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北京市,1998)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 ) 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 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回行,顶格写正文。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

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13.(湖州市,2002)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白居易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 柳宗元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 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 ) B.论点和。

古代诗歌文化常识

1.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2.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3.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4.古代文化常识是否要遵守

礼教 《金刚经》是(佛教)著作 唐朝六渡日本宣扬佛教为当时两国邦交做出巨大贡献的是(鉴真) 道教创始于(东汉)注1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其中祭祀活动被称为(吉礼)注2 按照古人的饮食礼仪,在上一道烧鱼时应该(鱼尾向着客人)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使用,用途是(宰杀和摆放祭祀用的牲畜) 古人以“孝悌”为美德,其中悌指的(尊敬兄长) 古人讲究尊称礼节,谈到对方父亲一般称为(令尊)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谈到自己儿子一般称为(犬子) 古人称呼自己父亲的侄女婿为(堂姐夫/妹夫) 古人称“拙荆”指(自己的妻子) 古人称“连襟”指(姐妹之丈夫) 在古代,下列哪个词语中用来称呼对方妻子(令困)历史常识 下列年代相对最早的一个朝代或时期是(汉) 东晋和西晋的顺序是(先有西晋后有东晋)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个省不在三省之列(下书省)注3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不包括(楚) 下列朝代按时间顺排列应为(夏商周) 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杨广) 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在哪个省(安徽) 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平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国号是(贞观)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祖)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者是(李冰) 墨子属于(墨家) 庄子属于(道家) 提倡“兼爱,非攻”的是(墨家)琴棋书画 被称为酒仙的是(李白) “说琴谏国王”所说的是(邹忌谏齐王)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哪一类(吹奏乐器) 五音是(宫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吹奏横笛的正确口型应该是(嘴角向两边) 古人所称的“锹秤”指的是哪种物品(棋盘)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宫)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象四进五,士二进四) 关于象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兵和卒只允许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以下关于象棋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象棋起源较早,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 关于围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围棋的棋子分数量同的黑白子) 围棋开局的落子规则是(执黑先行) 围棋的棋盘图案是(横竖十九条直线) 围棋棋子紧邻的直线交叉点成为(气) 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笔墨纸砚)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被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被誉为“草圣”的是(张旭) 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义的字典是(说文解字)注4 著名的《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顾恺之) “梦幻西游”四个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三十二画) “唐”(十画) “朝”(十二画) “长安”(十画)唐诗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首脍炙人口的《侠客行》出自(李白)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长恨歌》)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古诗名句“夕阳无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黄昏) 古诗名句“前山鸟飞绝”的下句是(万径人踪灭) 古诗名句“举杯邀明月”的下句是(对影成三人) 古诗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下句是(收取关山五十州) 古诗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句是(道是无晴还有晴) 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 古诗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诗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句是(我辈岂是蓬蒿人) 古诗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的下句是(赢得青楼薄幸名) 古诗名句“今日听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诗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诗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 古诗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古诗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下句是(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6.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高频考点有哪些?

1. 关于诗歌的文化常识

关于诗歌的文化常识 1.诗歌文化常识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3] 《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2.诗歌文学常识是什么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和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

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 ⑦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国古代。

3.诗歌的文学常识

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于祭辞,萌于民谣,兴于咏志。

可惜,现存最早文字辑录诗集仅有《诗经》。继春秋至战国衍为骚体,古雅深邃,乃先秦诗文化独秀一枝。

秦亡而汉,乐府兴,诗苑万象更新。入于魏,五言腾踊,尤见“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创建辉煌。

魏晋之交,有“竹林七贤”;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更有陶翁。此期间诗歌境界与视野得以拓宽,咏唱愈加脍炙人口。

沧海桑田,岁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谢”“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脱颖而出,田园诗、山水 诗,清逸峻秀,齐梁体堪称独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然虽有“诗圣”冠于李杜,犹有群星灿然于千古!诗余有词,南北朝时已见其零星草色,晚唐兴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渐跳脱弦指之间而成跌宕之咏,可谓独领诗史 *** !词较于诗,其伸展转承有余,更见抒情遣怀之酣畅。

两宋之时,词人千家,而晏柳苏辛,拔高耸之标。另谈及词牌格律千余,实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茧自缚,遂成填词之风。

诗词演绎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间文娱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调”勃然而兴,终绽放出一代曲赋奇葩。有云: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概以为,此乃诗词境界广义之论;就其狭义而论,未必尽然。明代高启诗,上有汉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颇具承前启后之范。

叹青丘,文惹忌讳,险人弄谗,值壮年时罹患腰斩。与其说“唐后无诗”,毋宁说“文字狱”兴焉,而后无诗。

至于清代,诗人也众,诗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气而欠失品格,故精品传遗者不啻凤毛麟角。乾隆诗万余,未见一二传咏,夫何足论哉!然 风韵气节可景仰者,还属龚自珍、板桥诸人。

4.诗的文学知识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

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根源于简洁、有力地想像觉察,或与经验、想法、情绪反应作联想,将意义、意识和潜意识的表现、象征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样、声音和韵律等以某种规则加以重组安排。

这种文学类型包含叙述性、戏剧性、讽刺性、训诫式、 *** 和个人形式。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

有着各种不同的小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

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来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5.关于诗歌的知识 要简单的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6.有关诗歌的知识

知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高频考点有如下:

1、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

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为主。

3、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

4、范增这一人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宋玉的《九辩》。

6、《剑南诗稿》是陆游的作品集。

7、《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郭小川。

8、《道德经》属于道家的作品。

9、《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0、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孟子。

11、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

12、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汉书。

13、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王维。

古代文化常识公车的意思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宗法礼俗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题

1.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2. 古代文化常识

大计3年一考,小计一年一考。

西周考绩法分大计与小计两种,大计法由家宰和小宰大官负责,考核的内容包括廉能、廉政、廉法等,主要是对官府官员实行六计考核,审查他们政务、严格推行政令、执行法令的能力和表现。

三年为大计,分月计、岁计、大计三种形式。

小计法又叫大比法,由乡师负责,考察在教育、政事、法纪、户籍六畜及所有兵器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每年一次,成绩呈报上级,到三年大比之际,乡师再负责考核官吏的教育政绩和报告的真实性和确定性,以此作为赏罚依据。

3. 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 古代文化常识中“补”字的意思

动词义:

1、形声字。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白居易《村居卧病》

2、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杜甫《佳人》

3、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4、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5、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6、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7、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名词义:

1、补子。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3、春秋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5.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6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古现代文化常识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姓名、礼俗、宗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作者强调要关注“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即是侧重研究普通人物的社会生活史,即社会史——关注社会文明的发展变迁,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分别是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政治史关注的对象。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2. 语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练习题答案有么

古代文化常识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

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

3. 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4.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5.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6. 部分中国古代文化之宗法和礼俗解释

宗法和礼俗(一)宗法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嫡子封建社会中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继承始祖、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主,地位特别高贵,故又称“宗主”。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所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教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小妻)所生的庶子。

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称为“亲”。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于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

汉代以后,“亲”只要包括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联姻。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只高义也。”六亲泛指亲属。

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按《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称父族、母族、妻族。

考妣旧时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

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时的排列顺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

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

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位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太庙天子的祖庙。

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意思是臣绝对服从君,子绝对服从父,妻绝对服从夫。

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五常1.即“五伦”。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伦”。2.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3.指仁、义、礼、智、信。五教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也指仁、义、礼、智、信。七出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无子、*佚、不事舅姑(即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又叫“七去”“七弃”,是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三从四德“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封建论理道德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左转·文公十八年》:“高幸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

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礼俗礼俗即礼仪习俗。

泛指婚丧、祭祀、交往等的礼节与习俗。五礼五种礼的合称。

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六礼1.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2.指婚姻成立的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的礼仪。

古代未成年男子束发,不戴冠。

7. 有哪些高中生该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直接称名01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以示自谦,并表示对对方敬重。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用于叙述或作传。如《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3)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02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为柳宗元的字。称号03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与字、号的根本区别是: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字、号大多自己取。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

称谥号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叫谥号。起于周代,秦代废,汉代复行,历代相沿至清。

如齐宣王的“宣”、汉武帝的“武”,诸葛亮的“忠武”、欧阳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谥,为民间所加,始于汉代。

如陶渊明谥“靖节”。称庙号、年号05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

始于商代,如太甲称为“太宗”。西汉之初承袭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训,新即位的皇帝为刚去世的皇帝议立庙号(汉高祖并非庙号。

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俗称汉高帝、汉高祖)。此后历代沿袭此制至清代灭亡。

年号是古代帝王为表示自己统治纪年而定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数次改年号者。

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前后做了两次皇帝,有两个年号)。历代君王称谓:夏、商称名,如禹、启、汤;自周至隋,多称谥号,如周厉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汉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称庙号,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称斋名06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称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称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龄称聊斋先生,称饮冰室主人等。

称籍贯07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亦为临川人,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指翁同龢(江苏常熟人)。称郡望08如韩愈为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昌黎先生。

称官名09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称爵名10如诸葛亮曾封武乡侯,所以后人称其为武侯;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魏徵曾封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遂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12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

谦称13(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

1. 关于一些古代文化的知识1、为什么我们要几年生于两千年前的孔子

1、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后思想虽有发展,但大多是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这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原因;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儒家学说中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等等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对维护大一统帝国有利,故一直被统治者提倡.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戚继光、林则徐、左宗棠、岳飞、张自忠张衡、墨子、僧一行、蔡伦、毕升4、四大发明5、孔子、孟子、韩非子、老子、朱熹,最伟大的人,不是以武力征服人,而是以思想征服人。

2. 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

3.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

4.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6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5. 中华古代文明知识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 *** 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其中,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万事万物的原有状态,其波及范围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而是整个世界;其影响所及不是一时一世,而是持续千百年之久。农业和牧业、手工业的、城市建设、宗教信仰、古代音乐、绘画、雕刻艺术、天文与历法、数学和金属矿产开采等领域都有古代文明的闪光。

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历法、文字、制陶、圆周率、勾股定理、甲骨文、青铜器、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夏历。另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还有,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也很著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远近闻名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是国家考古学界2001年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启动的又一多学科结合、联合攻关的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此项工程涉及20多个自然和人文学科,旨在回答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诸多问题,如中华民族传说中的祖先黄帝和炎帝是否确有其人,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是什么,谁在中华大地上修筑了第一座城邑,又是谁建立了第一个部落等问题。通过多学科的配合,复原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点在文献记载的“五帝”时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初步拟订的课题包括: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与社会、汉字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环境的变迁、农业和牧业起源、手工业的发展、城市起源、战争与文明起源及王权形成的关系、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等。相关课题还包括:史前至夏商周时期音乐、绘画、雕刻艺术、天文与历法、数学和金属矿产开采等。

考古学家将在传说中炎黄集团主要活动区域内,提取五千年前古人类遗传基因,将其与夏商周、秦汉以至现代中国各地人类基因对比,以研究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6. 古代文化常识知多少

、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7. 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文章标签: # 古代 # 我国 #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