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回答高考化学有关化学实验部分某步目的或者作用2.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3.求历届高考化学有机推断大题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趋势展望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热点主要集中在: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考查数学(数据)处理的能力;3.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建立平衡;4.勒夏特列原理在各类平衡
1.如何回答高考化学有关化学实验部分某步目的或者作用
2.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3.求历届高考化学有机推断大题
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趋势展望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热点主要集中在: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考查数学(数据)处理的能力;
3.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建立平衡;
4.勒夏特列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有关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变化等有关计算;
5.用图象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者根据图象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出现的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选择题部分中,以考查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为主,化学平衡计算的考查也时有出现。而在Ⅱ卷中,常出现思维强度较高的题目,以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今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是:化学反应速率将依据其外在影响因素选择反应条件,或探究并建立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或者给定某一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化学平衡这部分基本理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因而涉及此内容的高考试题将以中学化学知识为落点,紧贴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实际命题,既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又充分利用高考这一特殊手段展开素质教育。预计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温度和压强、促进或抑制某反应的进行而选择的酸碱性环境等,将是高考重点开发的题型。
●主干知识整合
1.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加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加压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增加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增大,
v(逆)逐渐增大。加催化剂可同倍地改变v(正)、v(逆)。
思考讨论
对于合成氨反应,N2、H2的消耗速率逐渐减慢而NH3的生成速率是否逐渐加快?
答:N2、H2的消耗与NH3的生成是同一反应方向,只要N2、H2的消耗速率逐渐减慢,NH3的生成速率必然随之减慢。
2.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在相同温度下,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越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而生成物的浓度、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都不一定增加或提高。
(3)加催化剂,只能同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不影响化学平衡。
(4)同一反应中,未达平衡以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其他条件相同)。高压时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其他条件相同)。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将已达平衡的反应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压强将大于原来的压强,但小于或等于原来压强的2倍。
3.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 B(g)+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该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1)若a=b+c A的转化率不变
(2)若a>b+c A的转化率增大
(3)若a<b+c A的转化率减小
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 cC(g)+dD(g)
(1)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2)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物计量数有关。如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减小;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
思考讨论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规律的,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等。(1)为什么说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2)有人设想通过寻找高效催化剂的途径提高化工生产中原料的转化率,这一设想科学吗?(3)为什么在实验室中很难得到纯净的NO2气体?
答:(1)化学平衡的主要特点是v(正)= v(逆),由于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只是在同一瞬间正反应生成某生成物的分子数,和逆反应所消耗的该物质的分子数相等,此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故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和v(逆),因此它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2)说法不正确。
(3)由于NO2与N2O4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2NO2 N2O4,故通常情况下NO2气体中也会存在少量N2O4,由于以上转化是放热过程,故只有在高温低压情况下,NO2气体才相对较纯。
4.解答化学平衡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1)可逆反应“不为零”原则
可逆性是化学平衡的前提,达到平衡时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为零。
一般可用极限分析法推断:假设反应不可逆,则最多生成产物多少,有无反应物剩余,余多少。这样的极值点是不可能达到的,故可用确定某些范围或在范围中选择合适的量。
(2)“一边倒”原则
可逆反应,在条件相同时(等温等容),若达到等同平衡,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因此,可以采用“一边倒”的原则来处理以下问题:化学平衡等同条件(等温等容)
aA (g)+ bB (g) cC (g)
①始 a b 0 平衡态Ⅰ
②始 0 0 c 平衡态Ⅱ
③始 x y z 平衡态Ⅲ
为了使平衡Ⅲ=Ⅱ=Ⅰ
根据“一边倒”原则,即可得
x+ z=a + =1
y+ z=b + =1
(3)“过渡态”方法
思路:各种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相同倍数,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根据平衡移动方向来确定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精典题例导引
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题知2 s时C的浓度为0.6 mol·L-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可算
出B的变化浓度为0.3 mol·L-1,进而确定B的浓度是(1 mol·L-1-0.3 mol·L-1)=
0.7 mol·L-1;A的变化浓度为0.6 mol·L-1,从而求A的转化率为30%;用C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可推知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L-1·s-1。对照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答案:B
例2(2004年全国理综四,9)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 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
解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A.减小C或D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D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C.减小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D.增大A或B的浓度,都会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D
例3(2004年广东,18)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解析:由题给图示可知,当改变条件使反应过程中X的转化率变为按b曲线进行时,在时间相同时,X的转化率增大,而加大X的投入量可使X的转化率降低,可排除B; 在达到化学平衡前要使X的转化率增大,则必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增大体积只可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又由图示可知达到平衡时两者的转化率相等,故二者达到的为同一平衡状态,而升高温度一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答案:C
特别提示
化学平衡图象问题的识别分析方法,不外乎是看坐标、找变量、想方程、识图象四个方面,即准确认识横、纵坐标的含义,根据图象中的点(起点、终点、转折点)、线(所在位置的上下、左右、升降、弯曲)特征,结合题目中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和数据,应用概念、规律进行推理判断。
例4(2004年全国理综一,29)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 (N2)=13 mol,n (NH3)=6 mol,计算a的值。
(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__。
(4)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_。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a(N2)∶a(H2)=________。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________。
解析:(1) N2+3H2 2NH3
开始时: a b 0
反应过程: x 6
t时: 13 6
根据上述关系,解得x=3。
所以a=x+13=16。
(2)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25%=32 mol×25%=8 mol。
(3)可利用差量法计算。假设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y,
N2+3H2 2NH3 Δn
1 3 2 2
8 mol y
解得y=8 mol。
所以,原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8 mol=40 mol。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0∶32=5∶4。
(4)前面已计算出原混合气体中a=16,所以H2的物质的量b=40-16=24。所以a∶b=16∶24=2∶3。
(5)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
N2+3H2 2NH3
开始时:16 24
转化: 4 12 8
平衡时:12 12 8
可以算出,N2、H2的转化率之比为a(N2)∶a(H2)= ∶ =1∶2。
(6)根据第(5)题中的数据,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2∶12∶8=
3∶3∶2。
答案:(1)a=16
(2)平衡时n(NH3)=8 mol
(3)5∶4 (4)2∶3 (5)1∶2 (6)3∶3∶2
深化拓展
本题依据氮原子守恒求a的值更为简捷方便:13 mol×2+6 mol=2a,解得a=16 mol。
例5在Zn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某人得到了下面的几组实验数据:
Zn的质量(g) Zn的形状 温度(℃) 溶于酸的时间(s)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 15 200
C 2 薄片 25 100
D 2 薄片 35 50
E 2 薄片 45 25
F 2 粉末 15 5
利用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时间对温度的曲线图。
(2)利用所画的曲线图,你能得出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是什么?
(3)20℃时,2 g锌箔溶解于酸中需花多少时间?
(4)对比结果B与F,解释F很快溶于酸的原因。
解析:本题为研究性试题,题目要求学生从实验数据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这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
(1)该小题只要求把数据信息转化为图象。可作图如下。
(2)比较表中数据可看出,从A到E,每组的实验温度相差10℃,锌粒消耗时间都变为前一实验的1/2。故从这5组数据可归纳总结出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规律为: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3)根据(1)中的图象可求得,当温度为20℃时,反应时间大约需150 s。
(4)比较B和F,反应温度相同,酸的浓度相同,Zn的质量也相同,但B中2 g Zn全部溶解用了200 s,而F中只需要5 s,即F中的反应速率比B中反应速率快了40倍。其原因只可能与Zn的状态有关,因为B中Zn是块状,F中Zn是粉末状,粉末状时与酸溶液的接触面要比块状时的接触面大得多。
答案:(1)
(2)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3)大约需150 s。
(4)原因只可能与Zn的状态有关,因为B中Zn是块状,F中Zn是粉末状,粉末状时与酸溶液的接触面要比块状时的接触面大得多。
●能力提升训练
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
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涵义。达到平衡时c(X)∶c(Y)=1∶3,而转化的c(X)∶c(Y)=1∶3(化学计量数之比),则c1∶c2=1∶3,A合理,C不合理;平衡时Y、Z生成速率之比为其化学计量数之比,B合理;若起始时c3=0,则c1有极大值:
c1=0.1 mol·L-1+ =0.14 mol·L-1
即0<c1<0.14 mol·L-1。
答案:C
2.(2004年天津,1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
解析:A中充入1 mol SO3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时SO3浓度变大;C中充入1 mol O2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时SO3浓度变大;D中充入1 mol Ar气体,且保持压强不变,则容器的体积扩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新平衡时SO3浓度变小。
B中虽然充入1 mol SO3,但因容器内压强可以保持不变,体积可以自由扩大,所以新平衡与原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分别相等,SO3浓度不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3.(2004年黄冈模拟题)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是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Fe3O4的物质的量不变
C.v(H2O)=v(H2) D.反应不再进行
解析:所给反应为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化学平衡,压强都不变化,A不能表明;Fe3O4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单位时间内消耗Fe与生成Fe的物质的量相等,v(正)=v(逆)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由于反应中H2O(g)和H2(g)化学计量数相等,反应平衡与否,其反应速率都相等,故C不能表明;显然D中叙述错误。
答案:B
4.在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X(g)+bY(g) cZ(g)+dW(g),5 min后达到平衡,X减少n mol·L-1,Y减少 mol·L-1,Z增加 mol·L-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容器体积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b∶c∶d应为
A.1∶3∶1∶2 B.3∶1∶2∶2
C.3∶1∶2∶1 D.1∶3∶2∶2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a∶b∶c=n mol·L-1∶ mol·L-1∶ mol·L-1=3∶1∶2。由于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积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变,故该反应应为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当a、b、c分别取3、1、2时,d的值应为2。即a∶b∶c∶d=3∶1∶2∶2。
答案:B
5.(2004年广东揭阳模拟题)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mB(g) pC(g);ΔH>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m+n>p。若只改变平衡的某一条件,建立新的平衡时,与原平衡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 变大 ②降低温度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③加入B,则A的转化率增大 ④加入固体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由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减小,
c(C)增大, 变小;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增大,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加入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加入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B的物质的量都增大。
答案:D
6.298 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ΔH=
-92.4 kJ·mol-1。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经过t1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定反应热为ΔH1;同样情况下,若取2 mol N2和6 mol H2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t2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定反应热为ΔH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t1>t2 ΔH1=ΔH>ΔH2 B.t1>t2 ΔH2>ΔH1>ΔH
C.t1>t2 ΔH1>ΔH2>ΔH D.t1<t2 ΔH1=ΔH=ΔH2
解析:在相同条件下,若将途径Ⅱ分为两个1 mol N2和3 mol H2,则达到的平衡状态与途径Ⅰ完全相同。现将途径Ⅱ的体积压缩至与途径Ⅰ相同,则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为负值,故ΔH2<ΔH1;又对于可逆反应,无论怎样移动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故ΔH<ΔH2<ΔH1。
答案:C
7.(2004年江苏,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Δ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解析: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但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A不正确而D正确。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由于所给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增大时平衡向右移动,使
a甲>a乙,又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左移动,使a甲<a乙,C正确,B错误。
答案:AB
8.(2004年全国理综三,1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M(g)+N(g) 2E(g)
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g),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M和1 mol 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20% B.40% C.60% D.80%
解析: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E和充入2 mol M、1 mol N的效果相同,两种情况下达到平衡时,容器中M、N、E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
若开始向容器中通入2 mol E,则
2M(g) + N(g) 2E(g)
开始:0 mol 0 mol 2 mol
转化:2x mol x mol 2x mol
平衡:2x mol x mol 2-2x) mol
得到 =120%,求得x=0.4。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n(M)=0.8 mol;n(N)=0.4 mol;n(E)=1.2 mol。
若开始向容器中通入2 mol M、1 mol N,则
2M(g) + N(g) 2E(g)
开始:2 mol 1 mol 0 mol
转化:1.2 mol 0.6 mol 1.2 mol
平衡:0.8 mol 0.4 mol 1.2 mol
所以,M的转化率等于 ×100%=60%。答案为C。
答案:C
9.(2004年南昌模拟题)已知t℃,p kPa时,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1 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
A(g)+B(g) C(g);ΔH=-Q (Q>0)
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升温时,C的反应速率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
(3)若使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2 mol 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_。
解析:(1)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升温时,C的反应速率加快。(2)平衡时,容积不变,若增大压强的措施,是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则平衡发生移动;若增大压强的措施是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则原平衡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应选D。(3)由题意可知,此平衡达成时与原平衡等效,设平衡时A的转化量为x,则:
A(g) + B(g) C(g)
起始:2 mol 2 mol 0
转化:x x x
平衡:2-x 2-x x
根据题意有: =40%
x= mol。
所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 mol- mol= mol。设容器容积为V′,则有:
=
所以V′= V L。
答案:(1)加快 (2)D (3)40% V L
10.有点难度哟!
在实验室中做小型实验:把物质A、B按一定比例充入一个表面积为300 cm2、容积为2 L的球形容器,使压强为p,然后将整个容器用加热器加热到280℃时,发生如下反应:
3A(g)+3B(g) 2C(g)+2D(g);ΔH=-180 kJ·mol-1
(1)若平均每分钟生成0.5 mol C,则此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C)=________。
(2)若容器表面向外散热速率平衡为400 J·(min·cm2)-1,为了维持恒温280℃,平均每分钟需用加热器提供________kJ的热量。
(3)若将小型实验扩大为工业生产:将反应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做成“相似体”,且将A、B按原比例向其中充入,并使压强仍为p,然后加热到280℃,则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与实验室的小型实验相比,将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解析:(1)v(C)= =0.25 mol·L-1·min-1。
(2)容器表面向外散出的热量为:
400 J·(min·cm2)-1×1 min×300 cm2=120000 J,即120 kJ;
该反应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为:
×0.5 mol=45 kJ;
加热器需要提供的热量为
120 kJ-45 kJ=75 kJ。
(3)因为温度不变、压强不变,充入反应物A、B的配比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为同一平衡状态,所以C的体积分数不发生变化。
答案:(1)0.25 mol·L-1·min-1
(2)75
(3)不变
11.有点难度哟!
如下图所示,向A中充入1 mol X和1 mol Y,向B中充入2 mol X和2 mol Y,起始时,VA=VB=a 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
X+Y 2Z+W+Q;ΔH<0(X、Y、Z、W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VA=1.2a L。
试回答:
(1)A中X的转化率aA=________;
(2)A、B中X转化率的关系:aA_________aB(填“>”“=”或“<”);
(3)打开K,一段时间后又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________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4)在(3)达平衡后,同时等幅升高A、B的温度,达到新平衡后,A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理由是________。
解析:
(1) X + Y 2Z + W + Q
开始:1 mol 1 mol 0 0 0
转化:aA aA 2aA aA aA
平衡:1-aA 1-aA 2aA aA aA
根据题意得: =
aA=20%。
(2)由于B中X、Y的物质的量皆为A中的2倍,若假设B的体积为A的2倍,压强与A相同,则平衡时的转化率与A相等。现将B的体积压缩至与A相等则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即aA>aB。(3)若打开K,则B中气体进入A,相当于A中物质的量3倍的气体X、Y在等压条件下发生反应,故在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3.6a L,所以一段时间后又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2.6a L。(4)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升高使气体体积变大,气体浓度减小,平衡将正向移动,由于在压强不变时,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温度是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升高温度可使其体积增大。
答案:(1)20% (2)> (3)2.6a
(4)变大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升高使气体体积变大,气体浓度减小,平衡将向正向移动,且压强不变时,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为线性关系。这是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12.(探究创新题)“模型法”是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根据实验事实和已知的科学原理,对研究对象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设想出其大致框架即“模型”,然后再进行推理,对其作出解释、预测和说明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图是人们在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无影响时,有人设想的一种实验模型。气缸里有一化学平衡体系〔N2O4(g) 2NO2 (g)〕,通过凹槽与催化剂(固体粉末)相连。若凹槽与活塞的位置设计恰当,可以借助活塞移动的惯性使平衡体系与催化剂接触或不接触。假定接触催化剂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接触时又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请你设想一下,将会有何现象发生? (1) 。实际中能发生这种现象吗? (2) (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3) _ 。由此可证明
(4) 。
解析:(1)混合气体与催化剂接触时,反应速率加快,使混合气体的体积迅速增大或减小;而不与催化剂接触时反应速率较慢,体积变化不大。故
如何回答高考化学有关化学实验部分某步目的或者作用
高考生此时已经开始了各个科目的复习,化学这门科目要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记忆。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高考化学试题的各种类型归纳,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更多高考相关内容推荐↓↓↓
高考物理提分技巧
高考英语七选五技巧
高考补录的具体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步骤
高考化学试题的几种类型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 方法 :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总结 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高考化学选择题秒杀技巧
1.选择题
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有8个化学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找到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最合理的方法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
按照近几年情况看,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一般来讲实验题、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其他题目各一个。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
(2)专业用语不能错。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
3.解答题
在解高考化学解答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不按要求答题会失分,书写不规范也会失分。
高考化学解答题解题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
(1)守恒法思想,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2)数轴法思想,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高考化学注意事项
第一卷题量的调整,重点和 热点 仍保持,应确保传统试题的得分率。第二卷难度应该比去年加大,突出试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实验:实验板块第一题是基本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仪器选用等,应重视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实验思维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分析等,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无机:注重从结构到性质的 思维方式 的考查。框图题可以是性质推断,也可以是工业或提纯流程的分析推断。框图题突破口多,不会在一处卡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试题的基本方法。
有机:通过计算(或识图)加推断,写物质结构简式,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有机推断题通常是信息题,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归纳和知识的整合。注意答题的规范表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计算:第一题通常是基本化学计算,应确保得分。第二题中的计算常分几个小问,有难有易,难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应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先易后难,不一定依次答题。
高考化学试题的各种类型归纳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
★ 高三的化学复习方法具体介绍
★ 2022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
★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
★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一、做到高频考点,了然于胸
怎样搞好09高考复习工作呢?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化学能量
(1)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pH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电化学知识
(1)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4)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二、明确高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卷题量的调整,重点和热点仍保持,应确保传统试题的得分率。第二卷难度应该比去年加大,突出试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实验:实验板块第一题是基本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仪器选用等,应重视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实验思维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分析等,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无机:注重从结构到性质的思维方式的考查。框图题可以是性质推断,也可以是工业或提纯流程的分析推断。框图题突破口多,不会在一处卡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试题的基本方法。
有机:通过计算(或识图)加推断,写物质结构简式,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有机推断题通常是信息题,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归纳和知识的整合。注意答题的规范表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计算:第一题通常是基本化学计算,应确保得分。第二题中的计算常分几个小问,有难有易,难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应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先易后难,不一定依次答题。
三、调整心态,发挥高考化学最佳水平
在现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在高考当中取得成功,关键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缓解压力最好的良药,关于化学复习提一点建议。
第一,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在最后几天中不要盲目地做难题、偏题和怪题,而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
第二,把最近阶段做过的各个地方的模拟试题认真地分析反馈,特别是其中做错的地方,还有思路方法不够敏捷的地方,要认真地反思,边思考边动手写。
第三,用一段时间来看书,特别是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性质,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基本理论当中最重要的规律。在最后阶段,不要再做更多的新题,一定要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反复消化,另外还有一部分试题需要认真地细致地逐一做好,就是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最后在临近高考时,要和老师同学或家人多谈一下内心的感受,缓解压力,树立信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关于化学复习的安排
建议在最后近几天中,不要做更多的模拟套题,你先要做专题训练,例如化学中我建议你做5个专题的训练:1、化学推断题的训练。2、化学实验题的训练。3、有机化学题的训练。4、化学计算题的训练。5、基本理论题的训练。
第一,要把最近两个月做的重要题目、好的题目分成四科进行整理,整理之后进行专项复习,例如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再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推断题进行专项复习,依此类推。你就可以提高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能力。
第二,临考之前,再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成套题的复习,一定要选最优秀的一到两套考题从头到尾重新做一遍,去找那种做套题的感觉,做套题的时间不要太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进行专项复习,另外,如果你感觉到哪一部分基础知识其不够牢固,也可以回过头来看教材,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学生实验。
五、复习的重点方向
1、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离子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综合,化学反应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
第二,无机化学中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有机化学中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综合。
第三,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也就是说,应用数据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推理。
第四,化学计算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今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类:
①分类讨论的思想。②数形结合的思想。③等价转化的思想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及联系。重新审视以前所犯的错误,在方法、技巧上多作总结。例如在解化学信息题时,如果遇到新情景也不会慌乱,找到题眼,寻找原形,展开联想,解决问题。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试题命题人的依据,他们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换一种讲法,即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但答题的"采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点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上的漏洞。回归教材也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
3、怎么做好有机化学题?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是必考的题目,考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第一,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含氮或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简式。
第二,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这其中要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典型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
第三,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要重点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你注意到发生反应时的结构特点了吗?你从化学键角度(即考虑反应中分子结构断键、合键的位置)去认识反应了吗?比如,在C-H处发生的反应:可以是卤代反应(如CH4+Cl2),可以是催化氧化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α-H),可以是消去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β-H),也可以是在羰基影响下的氧化反应(如-CHO的银镜反应),还可以是分解反应(如CH4的高温分解),C-H键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信息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组织加工信息能力的题型。历年高考所编写的习题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信息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在题目中创设了新的情境,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科学化,澄清人们的某些模糊认识。所以,解答信息迁移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充满自信,不要被看似高深的知识吓倒,而是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分子的结构特点,找准关键词语,看清数据间的关系,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从中就能寻找到解答题目所需要的信息和方法。解答这类习题所用知识是平时学过的,但又绝不是死记死背能奏效的。它要求我们平时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动态,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
4、怎么做化学的实验题?
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要抓好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要认真读好每一个实验,要求达到4个方面:
①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②掌握实验的仪器;③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④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
第二,要学会设计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②明确实验的仪器和用品;③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④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道题,其一就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础知识;其二就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它的介入点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的鉴别,试剂的保存,还有基本的仪器组装等。设计实验方案对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的意识,回答这些问题时,从题目中要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考生要分析实现这个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你学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有可能这些原理是题目当中给你的。同时,还要关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方程式以及提示的一些信息。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试题中给装置图的时候,关键你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在实验当中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5、怎么做化学计算题?(五市联考失分严重,仍是薄弱环节)
化学计算题解题重要的不是多少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第一,等价转化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又把它叫做"守恒法",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第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把它叫做"数轴法",主要应用于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第三,数形结合的思想。今年可能要出根据图形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坐标系中画图的题目,关键是要找到三个点或多个点,起点、终点和正好反应点。把这三类化学计算题掌握了,你已经掌握了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方法,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技巧。
六、怎样解答高考题
1、如何“审题”呢?题目中的信息如何萃取?
以实验试题为例来说明化学学科如何进行审题,首先要分清题目要求我们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搞清楚实验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可能要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现象,把这些问题都搞懂了,实际上题目就审清了。同时注意相应的题型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注意老师平时的讲解,注意自己的归纳总结,实验的分数可以拿的很高。
化学学科中信息的提取主要是有机化学试题,每年都要有一道大的有机化学题,可能会将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有关知识下放到高考试题中,大家不要紧张,要通过对信息的学习再和高中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会看懂题目,并及时应用在新的情景或新的背景当中去,这一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题目内容是大学的知识,但答题的内容是高中教材内的知识。关键是要建立信心,这类题看似难题,实际上并不难。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关于选择当中的平衡速度和离子问题及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速度注意图像分析,特别注意拐点,变化点。特别注意两幅图像同时出来的时候,对比上下观看(指的是和题干);平衡注意是判断平衡条件以及建立新平衡的条件;
第二,离子问题注意依然是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比较,建议大家通过作高考的全真题反复对比和比较,这样提高会很快;
第三,计算问题通常希望大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同时注意巧解。通常是几原则:离子反应用离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守恒,物质变化用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混合物计算用方程组解题;牵涉有关混有杂质的计算一般是用极值法分析,通过判断关键反应点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是近年上海卷的一个突出考点。
3、考试时自己选择题还没完成就看见别人开始做实验题了,很是焦急紧张,担心别人比自己考的好,越想就越没心情做题,全身出冷汗,慌慌张张的开始加快速度,一心想赶上别人速度,不管对错的加速做,错误极高咋办?
每一个同学的化学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同学选择题答得好,有的同学实验题、计算题、简答题答得好,在考试过程中绝不要相互攀比,不要被其他的同学影响自己,因为答的快不见得答得准,先做完的不一定分高,关键是要做好基本题和中档题,提高得分率,一部分难题不做是正常的,关键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完成高考试题。我认为,选择题大约用40分钟的时间,争取做完做对,然后用50分钟的时间做好填空题,填空题中有两三个可能是比较难的题目,最后用30分钟做计算题。命题专家是希望通过这几个难题选拔出来最优秀的学生,但这几个题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哪些题必答,哪些题可以舍掉。
4、考试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第二: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第三: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 mol/L的溶液等
第四: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第五: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求历届高考化学有机推断大题
高中化学实验题是化学中重要的一题,那么化学实验题该怎么做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文字表达归纳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 方法 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 面相 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8、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皂化反应完成的标志:
静置不分层。
20、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
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21、量取液体读数:
视线应与刻度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22、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硝酸银溶液中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3、固体加热至恒重的标志:
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g。
24、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完全水解——加入碘水,不显蓝色。
尚未水解——取水解液先加NaOH溶液于试管,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若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没有水解。
部分水解——用两个试管取两份水解液,一份加入碘水显蓝色,另一份加碱中和硫酸 后再加入
新制的Cu(OH)2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现象)。
25、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操作:
取样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据沉淀颜色进行判断。
26、物质检验操作:
取样→加试剂→表现象→说结论。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化学公式实验常见公式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答题技巧
★ 2017高考化学实验经典八大题
★ 高考复习化学实验题,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方法
★ 高三化学实验分析及试题考测
★ 高考化学电化学是最常见的实验题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大全
★ 高三化学专题训练探究实验题解题思路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2006-200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有机推断题及答案
2006年
29.(21分)
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C13H10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
(1)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含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在稀NaOH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
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B 。
反应类型: 。
②B+D→E 。
反应类型: 。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n mol。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a L O2,并生成b g H2O和 c L 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的计算式。
2007年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 。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有相同的官能团、③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2008年
29. 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 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 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D具有的管能团是______________。
(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管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5) 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06年
29.(21分)
(1)见下图
(2分)
(2)见下图郝双制作
(4分)
(3)2 (3分)
(4)①
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②
酯化反应(写取代反应同样给分)
(如选用 作为A写化学方程式同样给分。)
(化学方程式2分,反应类型1分,本题共6分)
(5)解:①C7H6O3+7O2=7CO2+3H2O
C6H6O+7O2=6CO2+3H2O
②7x+6(n-x)=c22.4
x=c22.4 -6n(或x=c22.4 -6a7×22.4 或x=c22.4 -b9 ) (6分)
2007年
29.(15分)⑴ 乙醇
⑵ CH3COOH+C2H5OH浓H2SO4———→△CH3COOC2H5+H2O
⑶ C9H10O3 水解反应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⑸
或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写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均可)
2008年
w.w.w.k.s.5.
对于高考理科生来说,不仅物理难学,化学也是。那么高考化学有哪些必考知识点和化学实验体题型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高考化学吧!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四.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六.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高考常出现化学题实验题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1、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2、溶液的pH
(1)pH的定义: pH= -lgc(H+)
(2)pH的适用范围
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其c(H+)的大小范围一般为1×10-14 mol/L<C(H+)pH>0。
当c(H+)或c(OH-)≥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更方便。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在室温下,中性溶液:c(H+)= c(OH-) =1.0×10-7 mol· L-1, pH =7
酸性溶液:c(H+)>c(OH-) ,c(H+)>1.0×10-7 mol·L-1, pH <7
碱性溶液:c(H+)<C(OH-),C(H+)<1.0×10-7 pH mol·L-1,>7
二.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化学实验题型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
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
②银镜反应.
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
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
④转移固体;⑤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0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
NaA10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0、Na202;
上一篇:六级与高考英语,6级与高考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