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2016哲学高考大题,2021高考哲学政治大题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2.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3.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4.2016 文科生 文综全国卷5.政治高中哲学大题答题技巧6.哲学题目 很急,要快 全部分奉上7.200分!!!五个哲学辨析题,老师说很简单的,可惜我不会~只好可惜了这200分了~8.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

1.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2.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

3.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

4.2016 文科生 文综全国卷

5.政治高中哲学大题答题技巧

6.哲学题目 很急,要快 全部分奉上

7.200分!!!五个哲学辨析题,老师说很简单的,可惜我不会~只好可惜了这200分了~

8.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

2016哲学高考大题,2021高考哲学政治大题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有重要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3 唯物辩证法中的 发展的观点,质变与量变,曲折性与前进行的统一,联系的观点中的 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 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6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种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上述的都是我高三时哲学经验,希望对你的高考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麻烦采纳,谢谢!

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选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你要的答案全在里面,送一份试卷给你,考满分!

(第20题就是)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双周练试卷(12.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66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l.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对这些哲学家的作用,我们应这样认识( )

A.他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B.他们都是谬误的发现者;

C.他们的思想都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D.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3.2007年08月1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

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国际高考移民、换客、交强险、梨花体、晒客、学术超男等收录其中。这些新词产生的根源是

①知识是人们随意创造的 ②社会实践 ③客观事物 ④人脑

A.②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

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5.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6.读下图漫画,如果乌鸦们只看到了“清水免费供应”,那么从它们的行为可以启示我们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必须坚持既看矛盾普遍性又看矛盾特殊性

C.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D.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7.爱因斯坦说过一段有趣的话:“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威,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这启示我们要有( )

A.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B.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

C.无所顾忌的叛逆精神 D.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8.在长三角中心的一些区域,人们已经开始酝酿,不再把招商引资、GDP的增长、财政收人水平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最重要指标,取代它们的将是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考核指标的创新( )

①能够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②反映了我国根本制度的创新③能够带来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④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9.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和发展,这表现为( )

①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②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③批判精神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④批判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唯一途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黑格尔打过这样的比方:不研究哲学而高谈哲学,“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这说明

A.哲学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 B.哲学是人的思维智慧,动物没有

C.人的世界观不可能自发产生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1.我国明代思想家朱熹有这样的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表明,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的 D.朴素唯物主义的

12.对风吹幡动现象,慧能的解释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B.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C.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D.都不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3.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飞箭在某一瞬间肯定是在某一点上而不在那一点上。你觉得这一观点是

A.完全正确的 B.完全错误的 C.他不懂得物质离不开运动

D.他没有看到飞箭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1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10月24日成功发射后,科学家按照预定的方案对它进行了多次的变轨,目前卫星运行正常,预计不久就可以从卫星上发回有关月球的各种数据图像。这一科技成就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是人们的意识创造的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画饼不能充饥,但人们却能“望梅止渴”。这说明

A.生活中并不是都是物质决定意识

B.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既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又要看到意识的反作用

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1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17.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18.“桃花源”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实地名。而仅仅是一座掩映在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个设想而已。一些地方在缺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仍然坚称本地“桃花源”乃陶渊明“桃花源”之正宗,这表明

A.某些观点不一定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错误观念是主观自生的

C.人的主观认识往往受其所处立场的影响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9.一次,李明同学在家里做荷包蛋,他在锅里倒入凉水后,磕入鸡蛋,点着火,然后盖上锅盖煮起来,水开后他发现煮成了一锅鸡蛋粥。他询问家长后才知道,要水烧开时磕入鸡蛋。他按照这种办法做了一次,结果荷包蛋做成了。用技术与设计的术语解释上述现象就是:不同的流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要成功地做出荷包蛋,必须将生鸡蛋磕入开水中,而不能磕入冷水中。下列哲学原理不能描述这一现象是:

A.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分为二

20.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22.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报告。报告包涵了许多深刻哲理,据此回答23---33题

23.2007年10月15日,中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24.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改。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社会意识对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说明: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具体形态由于意识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26.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 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分清事物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宗旨”的体现

27.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段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②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 “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B.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推移C.事物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0.“中国***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论述主要体现了:

A.事物的主、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关系

C.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31.“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

D.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33.“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其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双周练试卷(12.10)

第Ⅱ卷(54分)

二、简析题(共3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34.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在今后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将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三是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请结合上述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们应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5.材料一:2007年上半年,粮油价格上涨对我市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

材料二: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加强规范力度,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6.辨析:有人认为,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7.某校对外开放日,高二(1)班开设了一堂以“与父母对话”为主题的班会课,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到班参加交流。

在班会活动中,不少学生纷纷发表了想对父母说的话:“我爱我父母,但我希望我的家庭没有任何矛盾,父母不吵架,与子女间没有代沟,共筑和谐家庭。”“我想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喜欢干涉我交友的权利,不让我与问题学生交往。”

不少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为此我想对孩子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兵家常事,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1)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对学生与家长的话进行评析。(12分)

(2)假如你是该班学生,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你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怎样的行为感恩自己的父母?(至少写出三种)(6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双周练试卷(12.10)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3分×2分=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D A B D D A B B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D C B A C D A D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B C B A A C B D B D

34.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我们既要看到这一战略美好前景:它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但是同时又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6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这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每位公民、每个企业都要节约资源,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行节约。(6分)

35.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市场中的不法行为打击和规范不得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粮油价格上涨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国家合理统筹城乡关系.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以上答案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4分,共12分。)

36.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面。(6分)

(2)面对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既可能是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是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反映,而只有那些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能真正称其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6分)

37.(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学生认为和谐家庭没有任何矛盾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态度应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父母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应加强交流与沟通。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对学生交友,要慎重选择,做到趋利避害。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必须全面地正确看待排名和问题学生。排名有利有弊,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点。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进步和落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转化。

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增强耐挫能力。

(以上答案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3分,共12分。)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对他们的爱;主动承担家务;父母生日、节日等送点小礼物;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等。(要求围绕感恩父母这个主题并且是具体行为。(6分。)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

哲学部分是高中政治的一个重要学习模块。相关的试题你都能做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 方法 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 文化 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据此回答第4~5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据此回答第6~7题。

 6.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 社会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新民主主义文化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毛泽东思想

 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11.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据此回答第14~15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它(  )

 A.包括人类的全部智慧  B.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C.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  D.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  )

 A.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

 B.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D.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

 1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  )

 A.是全部科学的总和  B.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 经验 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8.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

 ①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②是?科学之科学?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④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据此回答第19~20题。

 19.?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

 A.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B.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D.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20.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按图索骥  C.画饼充饥  D.削足适履

 21.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中可以看出(  )

 A.二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22.法国近代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谈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中,与拉美特利观点一致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画饼充饥

 C.存在即被感知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三、简答题

 23.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4.有位哲学家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四、辨析题

 2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综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 对子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辨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五、分析说明题

 27.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上述两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

 28.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 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29.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费尔巴哈反驳他说:?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抓自己的眼睛呢?

 试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六、案例探究题

 30.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

 收集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认识,思考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Ⅰ

 1.B  2.B  3.C  4.C 5.A 6.C 7.D 8.B 9.B 10.B 11.D 12.B

 13.A  14.B  15.C  16.C  17.A  18.B

 二、选择题Ⅱ

 19.ABC  20.BCD  21.ACD  22.AD

 三、简答题

 23.(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4.(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第一位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

 (2)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黑格尔认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并不等于哲学。

 四、辨析题

 25.(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可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地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所以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3)题中观点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正确的。

 26.(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二者的分歧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五、分析说明题

 27.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8.(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9.(1)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费尔巴哈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六、案例探究题

 3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就是唯心主义。在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问题时,人们承认其发生、发展的客观性,并积极防范,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有的人则相信所谓天意,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则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

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

1、2016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围绕“个性与创新“做文章,大致为: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2、 2016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高考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命题解码材料以论述的形式呈现,其形式上的特质决定了立意的多样性。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材料处处可见可作文的切入点。只要考生抓得住写出好文章自然不是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常态,而“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就有比较丰富的内涵,或者说多种理解。有话则短,前面是长,为什么要短呢?长话短说,还是什么呢?短说又说些什么呢,这里面就有种种内涵了。下面一句“无话则长”,这个“长”则有多种理解。从这角度上来说,可以立意如下: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沉默中爆发、大美无声、沉默是金等。 材料作文原本切合考生的年龄与思维实际,发挥空间很大,但受任务驱动的限制,考生作文就不那么容易了。但从任务驱动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从“个性”和“创新”的关系角度来审题立意。按照这样的思路,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在高考评卷过程,会更强调学生的写作素养。在立意上主要表现为亮点:紧扣“说、不说、个性和创新”四个点中的任意一点即切,最佳主要立意为:放在“个性”或“创新”背景中来谈“说”或不说,是为最佳立意。今年作文命题采用了议论性的材料,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审题立意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想凭借立意在考场中的博得头筹,写出征服阅卷老师的优秀文章,文体很关键:议论文力求思辨,议论就会平面化,难以入得阅卷老师的法眼;记叙文要情节化,空谈情感难得高分;文学文体运用,要做到表达、主题和选材三者和谐统一。 材料的开放性可以引领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身手,让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体现了鼓励创新、彰显个性的时代特点。新近很多专家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过分推崇或盲目追求,都是不智的选择,唯有者正正视材料作文的特质和魅力之处,才能科学落实高考作文的考查要求。

2016 文科生 文综全国卷

2008年高考哲学常识试题汇总

唯物论

1、(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B)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C)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2-23题。

3、(20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D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D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D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7、(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C

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8、(2008重庆卷3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D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9、(2008江苏政治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B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2008江苏政治卷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芬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C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辩证法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

1、(2008全国卷Ⅰ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C)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08全国卷Ⅰ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D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08全国卷Ⅰ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08全国卷Ⅰ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B)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30~31题。

5、(2008全国卷Ⅱ30).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B)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08全国卷Ⅱ31).“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A)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08江苏政治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8、(2008江苏政治卷30).右边的漫画给

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C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9、(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7).“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0、(2008北京文综26).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 D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

1、(2008全国卷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B)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D)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2008北京文综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

4、(2008山东卷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B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5、(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C)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8--29题。

6、(2008四川卷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B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08四川卷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8、(2008四川延考卷30).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C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08天津卷2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 A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回答

10、(2008天津卷33).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回答

11、(2008重庆卷25).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C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C.③④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

12、(2008重庆卷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13、(2008广东政治卷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B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4、(2008江苏政治卷3I).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 D

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

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

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③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2008广东政治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B。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6、(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C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17、(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5).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C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8、(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2).(不定项)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CD

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中医、京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回答29、30题。

11、(2008北京文综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B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08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3、(2008宁夏卷2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C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C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据此回答

15、(2008四川延考卷29).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各种耐药病菌的相继出现,表明 A

①抗生素与病菌都以对方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条件

②抗生素与病菌相互之间具有对抗性而没有依存性

③抗生素与病菌相互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④抗生素与病菌之间的斗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08天津卷32). “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C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7、(2008广东政治卷2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18、(2008广东政治卷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19、(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4).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B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0、(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3).(不定项)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ACD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2008江苏政治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B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2008江苏政治卷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B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价值观、人生观 (第六课、第七课)

1、(2008江苏政治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2、(不定项)(2008广东政治卷3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分”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ABCD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态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

3、(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测站 B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4、(2008山东卷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D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2008四川延考卷31).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D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08天津卷2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政治高中哲学大题答题技巧

其实全国文综卷比较讲究灵活性,但内容还是来源书本。

给你个例子:

2015高考文综卷分析:

地理部分试题分析:

地理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平稳变化,注重联系实际”的一贯风格;突显了“多视角重内涵,多层次重逻辑”的测试特点。在高考测评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融合中,为考生创建了“有用的地理”思维平台,引导考生从地理学科独特的视角,去关注时代发展、分析地理现象、思考现实问题。试卷的结构设置合理,试题的难度较去年略有提升。

1、Ⅰ卷选择题:独特视角,精巧构思

选择题依托4组内容鲜活、主题鲜明的材料,将地理图像、图表与文字材料有机结合,使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情境化。每组题目的考核目标也十分明确,学科特点与地理思维逻辑十分突出。

1-3题以“雨水花园”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花园中“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作用和其它各层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思考“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4-6题以“纽芬兰岛的甘德国际机场”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并巧妙的将经纬网知识与主题结合;7-9题以“渤海海冰资源”为背景信息,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10-11题以“黄河三角洲的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环境的变迁。

另外,11道选择题的排布结构合理,考查的能力要求有层次、有梯度,使选择题所应有的题型功能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2、Ⅱ卷必考题:立足区域,综合分析

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产业发展”主题,分层次分步骤地探索“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以及后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问题。最后一问是开放性的,为考生用地理学的不同视角对比分析、表达不同见解提供了空间。不难看出此大题的设计很巧妙地渗透了地理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7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

3、Ⅱ卷选考题: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42、43、44三道选考题,分别结合“峡谷旅游”、“东南亚水灾”、“南方喀斯特地区道路建设”三组现实性的图文材料,突出了选修课程标准重点要求的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了问题的解答需要生活常识与地理技能的支持及地理理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部分试题分析

1、突出核心价值观,反映政治学科特点

试题素材选择突出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元素,发挥了政治学科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导向功能。试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政治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体现了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如涉及的热点有价格改革、互联网金融、美元升值、依法治国、校训等。

2、坚持能力考查为主,尤其是分析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材料信息、分析和阐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使材料、设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要求学生不仅看到生活现象的表象,更要去探究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原因。如哲学中考到:不同的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与2014年江苏单科37(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与质疑”并存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妙。

3、立足基础的考查,试题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结构合理,所考查的政治学科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经济生活涉及汇率变动的影响、价格理论、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等;政治生活涉及公民、政府、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生活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美德等;生活与哲学涉及认识论、唯物史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四个部分分值比例合理并且保持稳定。如图:

模块 题量 分 值

经济生活 ?5题(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 ? 16+14=30分

政治生活 ?4题(选择题3个、主观题1问) ? 12+12=24分

文化生活 ?2题(选择题1个、主观题1问) ? 4+12=16分

生活与哲学 ? 6题(选择题4个、主观题2问) ?16+14=30分

《经济生活》考点分布:

考 点 既定商品的价格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的目的,政府 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的措施,美元升值的积极影响,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 性及如何利用财政赤字资金

题号 ?12,13,14,15,38(2)

教材内容 ?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含义,价格变动的影响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 ? 点,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等手段的具体应用,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 财政支出的用途及作用

 《政治生活》考点分布:

考 点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 意义,我国“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

题号 17,18,19,38(1)

教材内容 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信息公开和政府简政放权的意义,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 因素及意义,我国政府如何强化预算管理,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 政、威信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接受监督

 《文化生活》考点分布:

考 点 《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愁、中华 ? 传统美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愁、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

题号 20 ?,39(1)

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时代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愁、中华传 统美德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征、社会实践、民族精神、文化自觉自信、思想 道德建设、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等,传统文化的特征、社会实践、民族精 神、文化自觉自信、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等

 《生活与哲学》考点分布

考 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的唯物史观依据,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 ?因,不修改教科书的原因 , 卤水有毒,卤水豆腐营养丰富的原因,运用认识 论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就记住乡愁提出两条 ?建议

题号 ? 16,21,22,23,39(2)、(3)

教材内容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意识的本质与作用,价值判 ? 断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客观标准,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实践是认识的 ? 来源,真理的一元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及表现;一 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新课标卷在稳妥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材料来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1、通过教材之外的新材料设定新的情境

这一方法符合历史学从史料出发得出认识和结论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如选择题26题,通过民间崇拜和朝廷的态度考查东南地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力;选择题32题,通过直观形象的,考查古罗马的核心内容;另外这次高考的41题solo题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题目以公式的形式出现,考查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考查范围明确,学生深刻理解材料意思后再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例如科技革命等进行思考。

2、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引领教学改革

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绝大部分试题或直接考查主干知识,或需要与主干知识相联系进行作答。如27题,通过科举考试状元的数据考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选项需要学生直接根据书本知识进行甄别;29题通过材料再结合书本知识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时局变化;34题简短的材料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3、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课程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也是考试重要内容。今年的试题注重阐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如40题,题目重点考查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的新发展和维新变法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进行了比较考查,突出了儒学的与时俱进、趋势更新。

加油,祝你考出好成绩!

哲学题目 很急,要快 全部分奉上

一、审材料:看材料是讲什么的,与什么哲学原理相关;有几个材料就要分别来分析。

二、审问题:看这一问应结合哪个或哪几个材料,弄清问题的几个要求如范围(唯物论或辩证法或实践论或历史唯物主义)、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要不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等等。

三、根据问题给的分值准备答案要点(2--3分为一个答案要点)

四、组织答案,要分层次段落,一个要点表述要完整又精炼,不要结结巴巴,要通顺,要有哲学术语。要卷面整洁,不要马虎。

200分!!!五个哲学辨析题,老师说很简单的,可惜我不会~只好可惜了这200分了~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

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联系是( D )

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

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

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B )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

5、哲学的本义是指( C )

A、聪明 B、智慧 C、追求智慧 D、真理

6、“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A)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请谈谈你的看法。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题目的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能使我们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第二课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AADCB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可知论 D、二元论

二、非选择题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第二课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BDAAB

1、“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人的神灵决定天地万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4、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7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

(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分)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3分) (2)答: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分)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3分)

8、辨析题: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答:(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第四课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ABCCB A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

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

2、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社会实践B、劳动C、世界的物质性D、意识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万事万物的特性

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

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

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回答1-3题。

5、上述材料说明( )

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C、世界是物质的 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6、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结构,这是雪灾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

A、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010-2-24 12:15 回复

微湖龙虾

158位粉丝

5楼

第四课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测试题)-------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2、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属性是________。( )

A、联系运动 B、运动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联系 D、客观实在性运动

5、“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宋人有看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也!余助苗长也!’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也。”此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7、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二、非选择题

8、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节律一样开始运行,按照正弦一直延续到死亡。

上述发现,说明了哪些哲学道理?

2010-2-24 12:15 回复

微湖龙虾

158位粉丝

6楼

第五课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 )

A、人的意识是能动的,动物的意识是不能动 B、人的意识水平比动物的意识水平高得多

C、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D、蜜蜂的智慧在某些方面对人类高得多

2、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呼声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类必须服从自然 B、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基本前提

C、人类可以利用但不能改造自然 D、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

3、宇航员对其他天体和宇宙物质的观察分析证明,诸天体基本都是由构成地球的那些化学元素和基本粒子构成的。这说明( )

A、无机界和有机界是统一的 B、各类生物之间,人与生物界之间是统一的

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 D、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5、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思是对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非选择题

6、有人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你认为观点对吗,为什么?

2010-2-24 12:15 回复

微湖龙虾

158位粉丝

7楼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一个以汉字“人”延伸出来的虚拟的小家伙,名字叫“海宝”(HAIBAO)。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海宝问世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公众科学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3、“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这段话表明(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作用 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规律进行想象和创造

4、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国人民表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人至深。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5、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人脑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系列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对的

C、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简答题

6、 材料一:2008年7月6日下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独具特色的大型居民建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2010-2-24 12:15 回复

微湖龙虾

158位粉丝

8楼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 )

①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2—3题:

2、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3、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联系的普遍性

4、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在总结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控任务的经验时指出,参与测控任务的数十个单位,加强科学统筹,注重协同配合,科学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良好局面。这启示我们( )

①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②整体的功能就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③要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④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一个木板长短不等的桶能装多少水,既不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木板的平均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也叫“短板效应”。从哲学上看,“木桶原理”( )

A、启示我们要充分重视部分对整体的统率作用

B、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C、说明部分不可缺少,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

D、说明只要搞好局部,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简答题

6、2007年12月12日,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指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是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要求的要求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工程接口协调复杂,涉及领域广,参研参试单位多,有数百个单位、上万人参加。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保障工程圆满成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四)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2意识,它是哲学、心理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或研究课题。究竟

什么是意识,不仅它本身是一个一时难于说清楚的复杂问题,而且从古至今人们对

它的理解也很不一致,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称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

“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

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

心理学研究意识问题与哲学研究意识问题有一致之处,但又有所区别。从一致

处来说:二者研究的都是意识问题,而且科学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的研究,接受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从区别来说: 哲学研究的是作为名词使用的“意识”,即与

“物质”相对立的意识,是总体研究人的意识,其基本问题是意识对存在的关系问

题,即指个人意识,也指社会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意识”,即

指“意识到”的活动、认识活动,是较为具体地研究人的个体意识,研究它的实质、

发生和发展、结构和功能等,虽然在心理学的一些学科(例如社会心理学)中也不

免会较多地涉及社会意识问题,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毕竟是

个体意识。

因此,在心理学中,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 笔者曾撰文(《意识问题杂谈》,载《心理学探新》,1982年第4期)谈到:作

为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识,是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在内的一种具有复合结构

的最高级的认识活动,思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人类以共同劳动等实践

活动为基础结成的社会中同语言一起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

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而实现的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

性等特点;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发挥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它不仅是

社会的产物,而且在阶级社会中还会带有阶级性色彩。这后一句话反映了个体意识

与社会意识的必然联系性。1992年,笔者在《论消费者的意识》(该长篇论文提交

湖北省心理学会学术年会交流,后经删节为《消费者的意识与消费类型》一文,载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一文中再次写到意识:“从广义方面来理

解,‘意识’是指与物质相对的活动的结果,用作名词,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

哲学中常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意识’是精神的东西,所以,‘意识’与‘心

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内涵不完全相同”;从狭义方面来理解,‘意识’是指人的

认识活动,用作动词,如‘意识到’,所谓‘意识到’也就是‘认识到’,心理学

中所说的意识,就是指的‘意识到’,即人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认识形式,是一

种反映形式。……在医学上,意识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

医学上,意识是指病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清晰程度和清晰范围”。因此,“‘意识’

作为人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包括对环境和人自身的识别能力以及其清晰的程度。

正常人在清醒的时候,意识是明晰的,神志清楚,能正确地识别和理解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经济收入和消费状况,能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包括周围他人

消费情况对自己的影响作用)作出相应的、合适的、有目的的、能动的反映和反应。

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有意识。

1.物质是存在的,所以世界统一于存在.

两句分开看都是对的,错的是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句话意思是说世界只统一于物质。中学数学问题,物质是存在的,但存在的东西不只是物质。所以是错的。

2.别人的意识对我来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别人的意识是物质的.

错的 别人的意识实际上是思维活动的产物。就像我们的心脏是跳动的,但 你不能说这种跳动是物质的。

3.先有建筑设计图然后进行建筑,这就是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错的 混淆概念 房子是物质运动后的的一种状态,我们因此而为它命名,但实际上它没有性质上的改变。物质是一直存在的。意识说白了只是物质运动的产物。2、3两题一个意思。

4.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不好说 自然立法是指什么?自然的法则吗?固有的定律?人的理性又指什么?我觉得是人们能够对现有的状态进行清晰的逻辑的判断,这种过程是理性,和结果没有关系。如果按以上理解的话,这句话是错的。两者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人的理性可以符合自然立法也可以没有关系。人的理性是一种意识过程,是一种思想状态。可以这样理解:理性是指要这样做了就是理性,而自然立法则是必须这样做才符合。一个是概念原则,一个是具体标准。

5.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错看你对同一条河流的定义。放到哲学上来说,它是在强调物质的运动。你们老师竟然把这个拿出来,没创意!

哲学是一种思辨,哪那么多对错。看看哲学发展史吧。今天的真理也许就是明天的谬误。哲学的精髓在于思考本身,学那么些概念定理只是为了帮助思考。千万别本末倒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17.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 D.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

18.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

A.自然条件的单纯富饶 B.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C.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D.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9.人口因素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2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2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

27.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 C.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28.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生产力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改善

29.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才能的多少 D.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个不同的阶级 B.两条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结果 D.两种不同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3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32.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有( )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搞好了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条件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

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否定是自我否定 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E.否定是“扬弃”

3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

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

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C.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E.人口的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国家的强弱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E.政治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的形式和道路的基本原则有(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惟一形式的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

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

39.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 )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E.保守落后思想的消极作用

40.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D.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E.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7分)

42.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7分)

43.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6分)

44.简述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的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12分)

46.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12分)

47.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D 7.C 8.B 9.C 10.B11.D 12.D 13.C 14.B 15.A 16.D 17.D 18.D 19.C 20.A 21.A 22.B 23.D 24.D 25.D 26.C 27.C 28.C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 32.ACDE 33.ACE 34.ACE 35.ABCD 36.BD 37.BCD 38.BC 39.ABD 40.ACD

三、简答题

41.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真正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2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全部优秀成果,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从而成为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3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时代的发展服务,又不断地用新的实践经验充实自身,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

42.答:(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坚持真理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2分)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2分)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3分)

43.答:(1)劳动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从而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标志,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2分)

(2)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了语言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2分)

(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了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还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2分)

44.答:(1)社会分工与职务高低同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说来,一个人所任职务越高、从事的工作越重要,他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贡献也应当越多,与此相应,他的社会价值也应越大。(2分)

(2)不能把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的关系绝对化。职务高低、工作不同,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他是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一个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越多,他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如果一个职位很高、担负重要工作的人,不能恪尽职守,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地向社会索取,他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是社会的蛀虫。相反,一个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为社会做贡献,他的社会价值就高于前者。(4分)

四、论述题

45.答:(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4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条件。(4分)

(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4分)

46.答:(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第三,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2)自从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以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特别是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以来,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利用世界各国的自然资矗 巴夤 南冉 芾砭 椋 岣呔 眯б妫 铀傥夜 缁嶂饕逑执 ㄉ璧姆⒄埂5诙 谡 紊鲜敌卸酝饪 牛 欣 诟谋洳缓侠淼氖澜缯 沃刃颍 ⒑侠淼氖澜缯 沃刃颍 丛炝己玫暮推轿榷ǖ墓 驶肪场5谌 诳蒲 幕 鲜敌卸酝饪 牛 欣 谖夜 萍既瞬诺呐嘌 涌煳夜 萍肌⑽幕 ⒔逃 乱档姆⒄埂?6分)

47.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就是通过人的能动的活动,特别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实现对旧世界的改造,并用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去代替它。(4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自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其他社会实践,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它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给科学实践以世界观的指导。(4分)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它的革命性是按照客观规律对旧世界的变革;它的科学性是坚持在对旧世界改造中遵循客观规律。(2分)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文章标签: # 哲学 # 发展 #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