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木芙蓉高考题_木芙蓉诗歌鉴赏
tamoadmin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木芙蓉的诗句古诗词2.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3.2018年全国2卷语文文言文试卷评讲4.窗前木芙蓉原文_翻译及赏析5.七年级芙蕖文言文阅读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关于木芙蓉的诗句古诗词1、 《江南木芙蓉张子春云其高如树中山地寒才数尺》宋·宋祁 江南高比树,塞北仅成丛。向晚谁争艳,防
1.关于木芙蓉的诗句古诗词
2.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
3.2018年全国2卷语文文言文试卷评讲
4.窗前木芙蓉原文_翻译及赏析
5.七年级芙蕖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关于木芙蓉的诗句古诗词
1、 《江南木芙蓉张子春云其高如树中山地寒才数尺》
宋·宋祁
江南高比树,塞北仅成丛。向晚谁争艳,防寒浅作红。弄条风淅淅,衔蕊...
2、 《池上木芙蓉欲开述兴二首》
宋·张镃
芙蓉环望压波明,燕尾舟从绿处撑。待得花成红沓堕,老夫天地锦纵横。...
3、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4、 《木芙蓉》
宋·姜特立
西风飒飒吹红兰,千林摇落无容颜。芙蓉花高猩血殷,烁烁对此红玉盘。...
5、 《次韵高秀才木芙蓉》
宋·项安世
流落秋江世未知,知心未有子西诗。苏韩句外新相识,孔孟门中许独窥。...
6、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唐·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7、 《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唐·徐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8、 《木芙蓉》
宋·刘兼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9、 《廨後木芙蓉》
宋·梅尧臣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幸与时菊开,谁嗟...
10、 《木芙蓉》
宋·舒岳祥
溪山潇洒最宜秋,缓步何须百尺楼。乱后见花如故旧,老来得酒更风流。...
11、 《次韵徐伯远木芙蓉》
宋·王之道
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
12、 《秋朝木芙蓉》
唐·赵彦昭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13、 《秋朝木芙蓉》
唐·李嘉祐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到是著花时。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
14、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
15、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丽影别寒水,秾芳...
16、 《木芙蓉》
唐·霍总
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馀。 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 孤秀...
17、 《木芙蓉三首》
唐·黄滔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18、 《山路木芙蓉》
唐·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19、 《木芙蓉》
宋·王安石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
20、 《木芙蓉》
宋·艾性夫
露冷红酥不带愁,湘兰楚菊共清修。灵均死去无人问,闲却沧江一片秋。...
21、 《后堂木芙蓉》
宋·陈宓
红葩翠竹与齐肩,为问霜枝已几年。一色碧天红烂熳,卧看疑在鉴湖舡。...
22、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宋·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23、 《戴时可家赏木芙蓉花醉赋》
宋·陈著
西风不是芳菲节,木落山空景凄切。赖有桂菊聊记时,殿后拒霜花始发。...
24、 《兵后见三江口木芙蓉盛开》
宋·戴表元
江上秋花无数生,红红白白照江明。当年茂苑看曾厌,今日荒村望急惊。...
25、 《木芙蓉》
宋·邓深
露冷烟凄草树荒,木芙蓉好试平章。蒲萄晚叶尤宜日,芍药秋花正耐霜。...
26、 《题钱选木芙蓉》
宋·方回
东篱相伴殿西风,我识花神品藻公。秋老别无第三品,傲霜黄处拒霜红。...
27、 《木芙蓉》
宋·黄庚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28、 《木芙蓉》
宋·李春伯
甚疑牡丹业,但病皮骨老。不宜入水看,只可隔水眺。...
29、 《木芙蓉》
宋·李公明
孤芳照寒水,婉娩自幽闲。万木碧无色,一花红独殷。秋莲多绿子,晚槿...
30、 《木芙蓉》
宋·李流谦
秋光冷如冰,秋花淡无色。偶见此粲者,浓艳照孤寂。天寒翠袖薄,那得...
31、 《木芙蓉》
宋·李石
荣枯一气内,造化本自公。春花与秋蔕,孰云有不同。试看木芙蕖,雨露...
32、 《木芙蓉》
宋·欧阳修
种处雪消春始动,开时霜落鴈初过。谁栽金菊丛相近,织出新番蜀锦窠。...
33、 《木芙蓉》
宋·释辉
霜深才吐艳,日暮更饶红。掩映残荷浦,冯夷败菊业。...
34、 《景福东厢诗·未开木芙蓉》
宋·司马光
木末采芙蓉,骚人歌所无。何言霜花艳,不与水芝殊。香苞麝脐结,茂叶...
35、 《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
宋·宋庠
绛艳由来拒早霜,金英自欲应重阳。主人昔意兼新意,并为寒葩两种香。...
36、 《和答吴斗南赏木芙蓉见怀》
宋·孙应时
曾向荆州一笑同,淋漓江汉酒千钟。夹城云盖迎珠履,满眼霜花照玉容。...
37、 《木芙蓉》
宋·陶弼
孤芳托寒木,一晓一翻新。春色不为主,天香难动人。丹枫见流落,黄菊...
38、 《栽木芙蓉》
宋·王禹偁
忆在长洲县,手植芙蓉花。春栽秋成树,枝叶青婆娑。八月寒露下,朵朵...
39、 《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
宋·魏了翁
天公富万有,盈宇何充充。秋风一摇落,所得缘手空。忽於臞悴中,睹此...
40、 《吉之南门外见木芙蓉烂开》
宋·曾丰
小春催出倾城色,笑倚墙头若招客。芬芳犹帯秋风残,婀娜岂宜江路侧。...
41、 《木芙蓉菊花盛开》
宋·张耒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42、 《种木芙蓉》
宋·张嵲
去岁经冬百卉空,今年多种木芙蓉。未如蜀国城边望,疑是秋江渡口逢。...
43、 《木芙蓉》
宋·赵蕃
三两芙蓉并水丛,向人能白亦能红。浩然不在芍药下,如何独占晚秋风。...
44、 《浦上木芙蓉盛开约黄鹤山人共观》
明·袁凯
江浦芙蓉色正深,清霜点染更沉沉。孤舟向日曾亲见,短褐于今欲远寻。...
45、 《木芙蓉》
明·郑嘉
绿岸芙蓉花,花秾叶逾翠。影落空潭秋,新妆镜中媚。朝来白露浓,胭脂...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
1. 关于木芙蓉的诗句韩愈
关于木芙蓉的诗句韩愈 1.描写木芙蓉的诗句
木芙蓉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木芙蓉
作者霍总 朝代唐代
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馀。
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
孤秀曾无偶,当门幸不锄。
谁能政摇落,繁彩照阶除。
木芙蓉
作者刘兼 朝代唐代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
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2.有关木芙蓉的诗词
1、山路木芙蓉
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枉教绝世深红色,
只向深山僻处开。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2、菩萨蛮(木芙蓉)
范成大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拼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绿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
3、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4、花犯(木芙蓉)
黄公绍
翠奁空、红鸾蘸影,嫣然弄妆晚。雾鬟低颤。飞嫩藕仙裳,清思无限。象床试锦新翻样,金屏连绣展。最好似、阿环娇困,云酣春帐暖。
寻思水边赋娟娟,新霜□旧约,西风庭院。肠断处,秋江上、彩云轻散。凭谁向、一筝过雁。细说与、眉心杨柳怨。且趁此、菊花天气,年年寻醉伴。
5、木芙蓉三首
黄滔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却假青腰女剪成,绿罗囊绽彩霞呈。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
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
6、秋朝木芙蓉_水面芙蓉秋
李嘉佑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到是著花时。
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
7、木芙蓉_素灵失律诈
刘兼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
此花烂熳火烧秋。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8、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9、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徐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
晚摇娇影媚清风。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10、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叶梦得
晓雨洗新妆,艳艳惊衰眼。不趁东风取次开,待得清霜晚
曲港照回流,影乱微波浅。作态低昂好自持,水阔烟波远。
11、秋朝木芙蓉
赵彦召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
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12、南楼令_开了木芙蓉
周密
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送新愁、千里孤鸿。摇落江蓠多少恨,吟不尽、楚云峰。
往事夕阳红。故人江水东。翠衾寒、几夜霜浓。梦隔屏山飞不去,随夜鹊、绕疏桐。
3.有关木芙蓉的诗句有哪些
1、《江南木芙蓉张子春云其高如树中山地寒才数尺》宋·宋祁 江南高比树,塞北仅成丛。
向晚谁争艳,防寒浅作红。弄条风淅淅,衔蕊。
2、《池上木芙蓉欲开述兴二首》宋·张镃 芙蓉环望压波明,燕尾舟从绿处撑。待得花成红沓堕,老夫天地锦纵横。
3、《窗前木芙蓉》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4、《木芙蓉》宋·姜特立 西风飒飒吹红兰,千林摇落无容颜。芙蓉花高猩血殷,烁烁对此红玉盘。
5、《次韵高秀才木芙蓉》宋·项安世 流落秋江世未知,知心未有子西诗。
苏韩句外新相识,孔孟门中许独窥。
6、《木芙蓉花下招客饮》唐·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7、《题殷舍人宅木芙蓉》唐·徐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8、《木芙蓉》宋·刘兼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9、《廨后木芙蓉》宋·梅尧臣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
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幸与时菊开,谁嗟。
10、《木芙蓉》宋·舒岳祥 溪山潇洒最宜秋,缓步何须百尺楼。乱后见花如故旧,老来得酒更风流。
11、《次韵徐伯远木芙蓉》宋·王之道 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
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
12、《秋朝木芙蓉》唐·赵彦昭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13、《秋朝木芙蓉》唐·李嘉祐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到是著花时。
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
14、《木芙蓉》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15、《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丽影别寒水,秾芳。
16、《木芙蓉》唐·霍总 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馀。 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
孤秀。17、《木芙蓉三首》唐·黄滔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18、《山路木芙蓉》唐·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19、《木芙蓉》宋·王安石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
20、《木芙蓉》宋·艾性夫 露冷红酥不带愁,湘兰楚菊共清修。灵均死去无人问,闲却沧江一片秋。
21、《后堂木芙蓉》宋·陈宓 红葩翠竹与齐肩,为问霜枝已几年。
一色碧天红烂熳,卧看疑在鉴湖舡。
22、《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宋·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23、《戴时可家赏木芙蓉花醉赋》宋·陈著 西风不是芳菲节,木落山空景凄切。赖有桂菊聊记时,殿后拒霜花始发。
24、《兵后见三江口木芙蓉盛开》宋·戴表元 江上秋花无数生,红红白白照江明。
当年茂苑看曾厌,今日荒村望急惊。
25、《木芙蓉》宋·邓深 露冷烟凄草树荒,木芙蓉好试平章。蒲萄晚叶尤宜日,芍药秋花正耐霜。
26、《题钱选木芙蓉》宋·方回 东篱相伴殿西风,我识花神品藻公。
秋老别无第三品,傲霜黄处拒霜红。
27、《木芙蓉》宋·黄庚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28、《木芙蓉》宋·李春伯 甚疑牡丹业,但病皮骨老。
不宜入水看,只可隔水眺。
29、《木芙蓉》宋·李公明 孤芳照寒水,婉娩自幽闲。万木碧无色,一花红独殷。
秋莲多绿子,晚槿。30、《木芙蓉》宋·李流谦 秋光冷如冰,秋花淡无色。
偶见此粲者,浓艳照孤寂。天寒翠袖薄,那得。
31、《木芙蓉》宋·李石 荣枯一气内,造化本自公。春花与秋蔕,孰云有不同。
试看木芙蕖,雨露。32、《木芙蓉》宋·欧阳修 种处雪消春始动,开时霜落鴈初过。
谁栽金菊丛相近,织出新番蜀锦窠。
33、《木芙蓉》宋·释辉 霜深才吐艳,日暮更饶红。掩映残荷浦,冯夷败菊业。
34、《景福东厢诗·未开木芙蓉》宋·司马光 木末采芙蓉,骚人歌所无。
何言霜花艳,不与水芝殊。香苞麝脐结,茂叶。
35、《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宋·宋庠 绛艳由来拒早霜,金英自欲应重阳。主人昔意兼新意,并为寒葩两种香。
36、《和答吴斗南赏木芙蓉见怀》宋·孙应时 曾向荆州一笑同,淋漓江汉酒千钟。
夹城云盖迎珠履,满眼霜花照玉容。
37、《木芙蓉》宋·陶弼 孤芳托寒木,一晓一翻新。春色不为主,天香难动人。
丹枫见流落,黄菊。38、《栽木芙蓉》宋·王禹偁 忆在长洲县,手植芙蓉花。
春栽秋成树,枝叶青婆娑。八月寒露下,朵朵。
39、《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宋·魏了翁 天公富万有,盈宇何充充。秋风一摇落,所得缘手空。
忽於臞悴中,睹此。40、《吉之南门外见木芙蓉烂开》宋·曾丰 小春催出倾城色,笑倚墙头若招客。
芬芳犹帯秋风残,婀娜岂宜江路侧。
41、《木芙蓉菊花盛开》宋·张耒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42、《种木芙蓉》宋·张嵲 去岁经冬百卉空,今年多种木芙蓉。
未如蜀国城边。
4.与木芙蓉相关的诗句
《窗前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西风飒飒吹红兰,千林摇落无容颜。芙蓉花高猩血殷,烁烁对此红玉盘。
冰霜骎骎花事寝,坐对此花须痛饮。安得蛮户千张机,为我织此明霞锦。
《次韵高秀才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流落秋江世未知,知心未有子西诗。苏韩句外新相识,孔孟门中许独窥。
不怨碧桃真义命,最宜青女好襟期。娉婷耻向东风嫁,羞杀邯郸道中姬。
《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年代: 唐 作者: 徐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刘兼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廨后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
幸与时菊开,谁嗟发孤秀。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
《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溪山潇洒最宜秋,缓步何须百尺楼。乱后见花如故旧,老来得酒更风流。
幽荪暗折谁知处,好鸟一啼人举头。欲对黄花开口笑,茫然消息也堪愁。
《次韵徐伯远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
自怜衰病追欢懒,忽睹骚吟引兴长。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
《秋朝木芙蓉》
年代: 唐 作者: 赵彦昭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木芙蓉》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5.赞美木芙蓉的诗句
木芙蓉
作者: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作者: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辛夷坞
作者: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山路木芙蓉
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枉教绝世深红色,
只向深山僻处开。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2、菩萨蛮(木芙蓉)
范成大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拼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绿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
3、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4、花犯(木芙蓉)
黄公绍
翠奁空、红鸾蘸影,嫣然弄妆晚。雾鬟低颤。飞嫩藕仙裳,清思无限。象床试锦新翻样,金屏连绣展。最好似、阿环娇困,云酣春帐暖。
寻思水边赋娟娟,新霜□旧约,西风庭院。肠断处,秋江上、彩云轻散。凭谁向、一筝过雁。细说与、眉心杨柳怨。且趁此、菊花天气,年年寻醉伴。
5、木芙蓉三首
黄滔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却假青腰女剪成,绿罗囊绽彩霞呈。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
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
6、秋朝木芙蓉_水面芙蓉秋
李嘉佑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到是著花时。
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
7、木芙蓉_素灵失律诈
刘兼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
此花烂熳火烧秋。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8、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9、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徐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
晚摇娇影媚清风。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10、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叶梦得
晓雨洗新妆,艳艳惊衰眼。不趁东风取次开,待得清霜晚
曲港照回流,影乱微波浅。作态低昂好自持,水阔烟波远。
11、秋朝木芙蓉
赵彦召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
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12、南楼令_开了木芙蓉
周密
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送新愁、千里孤鸿。摇落江蓠多少恨,吟不尽、楚云峰。
往事夕阳红。故人江水东。翠衾寒、几夜霜浓。梦隔屏山飞不去,随夜鹊、绕疏桐。
《广群芳谱》中这样描述木芙蓉:“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6.有关芙蓉花的诗词
唐韩愈 木芙蓉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唐包何 阙下芙蓉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广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
唐元稹 刘阮妻
芙蓉脂肉绿云鬓,罨画楼台青黛山。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高蟾 下第后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 崔橹 山路木芙蓉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唐刘兼 木芙蓉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
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唐柳宗元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唐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 咏一十首·重台芙蓉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
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
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7.《木芙蓉》的诗意
「木芙蓉」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柳 絮
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 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 莫近鬓毛生。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似乎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飞到自己的头上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8.形容芙蓉花的诗词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唐·王维《辛夷坞》
2、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唐·高蟾《上商侍郎》
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①曲
(南朝乐府民歌)
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绝句漫兴(其七) 杜甫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9.有关芙蓉花的诗词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8年全国2卷语文文言文试卷评讲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 造句 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三语文 《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情感
教学 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专指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大意,表达诗歌的内容, 总结 主题
明确: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她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
主题: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文本探析
找意象
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感觉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单纯、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过“采之欲遗谁”、”“还顾旧乡”、“忧伤以终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惆怅、忧伤的抒情主人公。
赏析诗句
①“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说,江南有采莲的旧俗,那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可是这种欢乐美好刹那间被一声叹息声所改变,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我们还把它叫作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更增其哀乐”。回顾我们学过的运用了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明确:“还顾”动作感和画面感非常强,如果不是思念至极,恐怕不会情不自禁地回头望家乡吧?可是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忧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合作探究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 说说 你的观点和依据。
(生讨论,找代表发言)
生1:是女子,因为只有女孩子才喜欢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据是“涉江采芙蓉”。
生2:是男子,“还顾望旧乡”,古代只有男子才出来游历求学,女子一般不出远门,既然望故乡说明是远游,由此判断是男子。
生3:前两句女子,后两句男子。从前四句和后四句关系来说。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二
导入:
背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渐入课文
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
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芙蓉”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采芙蓉为何?
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 “遗”远方的“同心”者。
所以采芙蓉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大致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逐句分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4)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1)这两句的语气如何?(2)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1)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 笔记本 上 。 (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fú róng) 欲遗谁(wèi)
芙蓉:荷花 泽:湿润的洼地 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 句子 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读解全诗。
= 1 GB2 ⑴ 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 2 GB2 ⑵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
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 3 GB2 ⑶ 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 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 1 GB2 ⑴ 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 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 2 GB2 ⑵ 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
2.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3. 高三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案
窗前木芙蓉原文_翻译及赏析
1. 200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言文翻译谁知道
杨宝生 近日,在拜阅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时,发现其文言文翻译题的答案,有几处译文很值得商榷与探究。
笔者不愿藏拙,略陈陋见。如有荒谬之处,还敬恳命题专家、高考研究家及教育界同行不吝赐教。
(一) 全国卷(Ⅰ)的文言文翻译第(1)题是:“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勤劳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答案的译文为:“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按,此句译文的失误与疏漏之处有三: 其一,“劳勤张捕”的“劳勤”,似不当译为“不辞劳苦”。因为,“不辞劳苦”的行为主体不外有三种:一是指百姓,二是指官吏,三是指官吏命令百姓。
然而无论行为的主体是哪一种,说“不辞劳苦地张捕”,都是讲不通的。如果说行为的主体是百姓,说“百姓不辞劳苦地张捕”,那么,何谓“不辞劳苦”呢?“不辞劳苦”不就是一种心甘情愿挨累受苦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吗?说百姓如此积极主地捕捉老虎,是与“咎在残吏”的记述相抵牾的。
同时,说“百姓不辞劳苦地捕捉”,也无法与“非忧恤之本”的语义贯通。如果说官吏是“不辞劳苦地张捕”的主体,那么,这“不辞劳苦”一词,不就是对官吏的褒扬与赞美吗?这又与下一句“非忧恤之本”的否定官吏行为的语义不相协调。
如果说“不辞劳苦地张捕”的行为主体是指官吏命令百姓,那么,官吏的命令,对于百姓来说是被动的,而“不辞劳苦”对于百姓来说又是积极主动的。又是被动,又是主动,岂不自相矛盾吗?可见,将“劳勤”译为“不辞劳苦”,无论其行为的主体是谁,都是有悖于文意的,都是讲不通的。
诚然,“劳”与“勤”确有“辛勤”“劳苦”之义,但亦有“多次”“频繁”之义。而此处的“劳”与“勤”,据其语境来看,似当为“多次“频繁”之义。
也就是说,这里的“劳”为“多次”“频繁”之义,这里的“勤”亦为“多次”“频繁”之义;“劳勤”乃为同义复用。故当将“勤劳”合释为“多次”“频繁”。
“勤劳张捕”,即“频繁捕捉”。 “劳”之“多次”“频繁”之义,不但见之于文献语言,亦有征于近现代口语。
如曾巩《上元》诗:“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近代汉语口语“劳叨”(现作“唠叨”)之“劳”亦为“多次”“频繁”之义。“劳叨”即“频繁反复地念叨”。
“勤”之“多次”“频繁”之义,亦见之古训及文献,李周翰注云:“勤,多也。”(见《文选?扬雄 》“格来甚勤”注)韩愈《木芙蓉》诗:“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为甚么他一天到晚,烟只管吃得最勤,却也吃得最省。”王西彦《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他的妻子年纪不满三十,但由于生养过于勤密,身体很坏。”
其二,将“张捕”释为“张网捕捉”,欠确。诚然,“张”确有“张网捕捉”之义。
如《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何休注:“张谓张网置障谷之属也。”
然而,这里的“张”似乎是“张网捕捉”的进一步引申——捕捉;“张”在这里是泛称,而不是确指。因为,原文的上文已经交待得十分清楚:是募人“设槛阱”来捕捉老虎的,而不是“张网捕捉”老虎的。
文献语言中,亦确有“张”作“捕捉”之义的用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我们张得一头好行货在这里了。”
“张”为“捕”义,“张捕”乃同义复用,故应将其合释为“捕捉”。 其三,答案将“非忧恤之本也”译为“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顾怜”的对象是什么?是老虎,还是老百姓?显然表义不明。更为主要的是,以“顾怜”释“忧恤”,与文意不协,不确。
其实,此“忧恤”亦为同义复用;也就是说,此“忧”亦为“恤”义。“忧”训“恤”,见之于古训。
吕延济注云:“忧,恤也。”(见《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情眄叙忧勤”注)何谓“恤”?《玉篇?心部》:“恤,救也。”
可见,此“忧恤”当释作“救济”。“救济”谁?仔细审核文意便不难看出,救济的当是百姓。
故此,“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意当为:“而频繁捕捉(老虎),不是救济(百姓)的根本方法。”那么,救济百姓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下文明确言道:“务退奸贪”,“思进忠善”,“除削课制”。
(二) 全国卷(Ⅰ)的文言文翻译第(2)题是:“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其答案的译文为:“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按,答案译文以“如果”释此“若”,殊不可通。大误。
笔者认为,此“若”绝非“如果”之义;因为,假如确是“如果”之义,则下文必有在这一假设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的一句话与之相承接,而原文却根本没有;有的却是“均虽死,不易志”,而这句话又显然不是这个假设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其实,此“若”当释作“你们”。
“若畏威失正”,即“你们这些人却惧怕皇威而不敢坚持正义”。只有这样解释,才与上句的“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的语义反义相承。
2. 试卷中的文言文如何评讲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
(《涉江》) 四海之大,何如北地春,组成介宾结构,汝之不惠(慧)、"、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例如;不乃",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何……为"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何……之为",…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乌纱之横,树之以桑,四海之大,就是方位词.”的格式,有时也前置、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何(奚、"之"、状语后置;或"只怕是"。”(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
(《庄子?;无乃": (二);、胡?) ":谁;等;例如、";不积小流。如;得无",孰若起而拯之,下饮黄泉,籍何以至此;。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予忖度之: 甚矣;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倒装句----主语后置。例如,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 虞兮虞兮奈若何;;非乃"?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冠切云之崔嵬。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岂不是"、“无”。(《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莫我肯顾,吾从而师之;等。
另外、"?——孰与!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而时习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是",意思是"、",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欲与亚父,构成“唯。
值得注意的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奚、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有几人欤。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奈并累若属何;还说什么……"? 《柳毅传》李朝威 3: 《鸿门宴》;孰与"?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而青于蓝;等,无以致千里。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上岸击贼、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莫”等否定词),若不自胜?(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孰与……";,谁更厉害,不亦可乎;?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鸿门宴》) 与人刃我;又写作":“唯利是图”;,宾语前置?) 岭南梅开早,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得毋"。
——为…所…。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
救赵孰与勿救;如……何"、把……当作。(《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何如……"哪里用得着……呢、"、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宁自刃。在文言文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得毋有病乎、王屋何,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如;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其又何尤(怨),介词后面跟着宾语,大家要注意语感。如,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何若",所(代词,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个格式的意思是",并能准确翻译出来;,皂隶之俗哉,但在一定条件下? 日饮食得无衰乎;不亦……乎、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奚以…为,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怎么对付(处置;何以为":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时人莫之许也;“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汝之不惠(慧)。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3)?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要具备两个条件、";岂不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是,我之谓也;,欲献项王;: 为了强调谓语?(宋国有什么罪过;莫非",不亦乐乎?(我和城北徐。
3. 2018全国二卷语文作文是否跑题1、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写坚持己见应该没有跑题,主要还要看你写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贴合材料。
2、今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送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 2018年2016年全国二卷试题难度比较(全部科目)要看你所在的省份zhidao,把全国各省份情况列举如下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山东省:自主命题(语、数。
PS:语文数学在2018将采用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Ⅰ卷(综合(2016)、英)广东省:英语听说考试由广东省自内主命题(其余部分和其他科目均采用新课标Ⅰ卷) 江苏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英语听力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2017年起英语使用全国卷 ,2019年起所有科目使用全国II卷四川省:自主命题(数、英、理综)+新课标Ⅲ卷(语、文综),2017年起全部使容用全国III卷福建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2019年起使用全国II卷湖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湖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海南省:自主命题(政、史、地、理、化、生)+新课标Ⅱ卷(语、数、英)。
5. 2018全国二卷语文作文题目透过现象看本质算跑题吗1、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写坚持己见应该没有跑题,主要还要看你写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贴合材料。
2、今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送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七年级芙蕖文言文阅读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宋代·张镃《窗前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
从来大智特闲闲,手足胼胝意不艰。千古夏王崇庙祀,濬川功用只随山。——宋代·张镃《题禹庙二首》题禹庙二首
从来大智特闲闲,手足胼胝意不艰。千古夏王崇庙祀,濬川功用只随山。岩隈萧寺得跻攀,数翠邀岚不复难。已向城中专一壑,更须随处款青山。——宋代·张镃《过野翁亭因登岝崿山憩崇寿院僧轩共成四绝句》
过野翁亭因登岝崿山憩崇寿院僧轩共成四绝句
岩隈萧寺得跻攀,数翠邀岚不复难。已向城中专一壑,更须随处款青山。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宋代·张镃《携得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
携得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
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
1.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叙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2.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问题是这个么?如果是下面的就是标准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 备:
②及花之既谢 谢:
③与翠叶并擎 擎:
④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
2.下列每组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及其茎叶既生
B.只在花开之数日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D.乃复蒂下生蓬 乃摘而藏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答:
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答: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答:
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6.“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写出了芙蕖的什么特点?
7.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
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3.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4. 芙蕖文言文原文出自于 李渔《芙蕖》中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原文大意: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由上可见,作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荷花”可目的:
一、在荷花未开的时候。作者曰: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二、在荷花开花的时候。作者曰: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三、在荷花凋谢的时候。作者曰: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5. 七年级下册荷专题里有篇文章叫《芙蕖》有没有人有它的赏析(要全面《芙蕖》赏析 人教社中语室 熊江平 作者介绍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
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
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
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
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解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
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
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注评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
诸:众,各种。然有根无树, 然:但是,可是。
连词,表示转折。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一岁一生, 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岁,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
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
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
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产:出产,生长。
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别名。
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产于陆者日旱莲。”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
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则:连词,就。
○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予:我,代词。
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赖。
为命:当作命。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
副词。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西施,美女名矉。同“颦”,皱眉。
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
效,模仿,师法。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
袭:相因、因袭。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
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于:介词,从。
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为。
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可,适合,动词。
○“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请备述之。 请:表敬副词,请让我。
备:全,尽。述:说。
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代词。
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群葩(pā)当令时, 葩:花。
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
此,指“花开之数日”。属:系,是。
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秋:时候。
○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
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不然:不这样。
然,代词。○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从,介词。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
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点缀:。
6. 芙蕖文言文翻译芙蕖文言文翻译 我来答有奖励313倾国倾城 LV.20 2018-02-15聊聊 原文:《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6.逸致:情趣7.迨:及,等到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9.异馥(fù):异香10.袅娜:轻盈柔美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 *** 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