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状9年后_高考考了9年的学生

tamoadmin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1.陕西历届高考状元2.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3.陕西省历年高考状元4.11年前,江西高考状元因抢劫银行被判10年,出狱后如今生活怎样了?5.高考0分女孩蒋多多,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她的生活怎么样?6.为什么高考状元的后来发展不是很好呢7.江苏高考10年换5方案 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陈胜胜1999年山西文科状元毕业中学:康杰中学高考成绩:632分考取院校:北京大学现状:北

1.陕西历届高考状元

2.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3.陕西省历年高考状元

4.11年前,江西高考状元因抢劫银行被判10年,出狱后如今生活怎样了?

5.高考0分女孩蒋多多,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她的生活怎么样?

6.为什么高考状元的后来发展不是很好呢

7.江苏高考10年换5方案 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

高考状9年后_高考考了9年的学生

陈胜胜

1999年山西文科状元

毕业中学:康杰中学

高考成绩:632分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现状:北京律师事务所工作

1999年7月31日下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6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里,当主持人贺斌将山西省文、理科状元的获得者介绍给台下观众,并请他们畅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名文科状元就是康杰中学的陈胜胜,理科状元则是康杰中学的另一名学生董力庚。

陈胜胜1981年出生,山西省芮城县人。1995年6月,他从芮城县南曹初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康杰中学。在校期间,他曾荣获信息学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二等奖及“校三好学生”称号。

提起在康杰中学就读时的陈胜胜,他的班主任老师秦光明用两个字作了精辟的概括:聪明。秦老师说,陈胜胜的接受能力特别强,脑袋瓜特别好使,还非常善于独立思考。在课堂上,陈胜胜并不多提问题,主要是他对于所学的内容基本都能理解。

每次上自习课,他并不是从头到尾一直往下看,而是看一会书便放下书本,思考一阵后,才接着往下看。

秦老师说,陈胜胜家庭条件比较差,当时他考上康中后,学校为他免除了所有学费。他性格比较内向,一直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但从不请求老师给他调换座位。

“胜胜考上大学后,我在北京见过他一次,这时的胜胜已经非常健谈了,与高中时简直判若两人。”秦老师说,“胜胜毕业后成了京城的一名律师。”

陈胜胜说,1999年考入北大后,他一直在该校法学院攻读法学,2003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律师。去年通过律师资格统考,获得了法律执业资格证书。目前,他主要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的代理。

提起律师工作,陈胜胜明显感到了工作的忙碌和压力。但他说,自己学的就是法学专业,因此短期内不会改行。

陈胜胜称,由于在北京还没有买下房子,住所不稳定,他至今没有谈女朋友。他说:“我年龄还不大,个人问题等事业有成后再考虑。”

清华读博钻研科技

董力庚

1999年山西理科状元

毕业中学:康杰中学

高考成绩:682分

考取院校:清华大学

现状:清华大学直读博士

1999年山西理科状元董力庚也来自康杰中学。1996年7月,董力毕业于河津市新城初中,同年9月考入康杰中学。在校期间,曾获获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数学竞赛一等奖、化学竞赛一等奖。

翻开康杰中学校史,在大事记(1999年)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参加高考者1049人,被录取者784人,占考生的74.7%,其中董力庚和陈胜胜,分别以682分和632分的成绩,获山西省文、理两科状元,同年,有14名毕业生入党。这14名入党的毕业生中,董力庚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力庚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从不甘落人之后。”董力庚昔日的班主任老师郭树立对自己的学生作了这样的评价。郭老师说,董力庚天资聪颖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他组织能力强,把自己要干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哪一段时间要干什么、该干什么,他提前就做好了计划。

郭老师说,董力庚在学习方面有一种“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精神。董力庚在班里担任班长,同学们有什么事都找他解决,他也很乐意替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刚上高三时的董力庚英语学得不太好,但几个月后,他的英语突然大有进步,在期中考试中还获得了高分。“我当时向他询问学英语的心得和方法,他说:‘我是班长,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常来问我,我怕失面子,就刻苦钻研,慢慢就学得很好了。’”

经多方打听,董力庚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董力庚说,目前,他正跟随导师负责研究“国家863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即智能视频处理技术。这项技术是国家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成功后可使人们的生活更趋现代化。

董力庚在大学期间曾担任过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等职。现在由于学习和研究工作都比较忙,董力庚很少兼职,但目前还担任着学校信息技术协会的副会长,其工作主要就是经常和学信息技术的同学们就该领域相关的事宜进行沟通和交流。

谈起毕业后的打算,董力庚用轻松的口气告诉记者:“我将来有可能出国读博士后,也有可能在国内某家研究院参加工作,具体干什么,等毕业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定。”

陕西历届高考状元

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有我们咬牙坚持的努力。尘埃落定前,请用尽全力拼一次!就是这一句话让几人将清华大学作为本人的目的。

但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却为数不多。可偏偏有人不怕输,敢坚持。她就是内蒙古高考状元石悦。

14年前,石悦高考以702分的优势摘得了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录取。由于学习成果优良,于2010年,她获得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引荐免试攻读研讨生资历,在2014年7月2日,取得硕士学位。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用本人的努力成就了本人的将来。当我们身怀幻想的时分,便有了一个不得不往前的目的,而年轻的石悦也想完成那个她最初的幻想。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成了路

以前的路我是好事多磨,如今的路我也会所向无敌。当石悦以优良的成果完成本人的学业后,她没有选择在建筑行业大显神通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游戏网络主播。

在2015年1月21日,石悦英勇的踏出了她的第一步。可终究石悦选择成为一名游戏主播的缘由是什么?

原来小时分的石悦在父亲的启蒙下对游戏产生很大的兴味,由此她接触到了《魂斗罗》、《超级玛丽》等大量稀奇游戏,也给她种下了一游戏的种子。

而石悦的这一步却让她的家人蒙圈了,但他们并没有阻止她的这个举措。就这样这个头顶“内蒙古状元”的清华少女开端了她的追梦旅程。

谁也不晓得她在黑夜里斗争了多久,谁也不晓得她一次次的成功需求破费几时间与精神;谁也不晓得这个追梦的路还有几道弯才干看到终点。

可石悦并没有管这些灾难。她就像是一只需飞翔于天空的雄鹰,只要不时加快本人翅膀的挥舞才干俯视更大的世界。由于时间就像是一种良药,来治愈那些受伤的人。也让我们遗忘了这个女孩的过去。

这个女孩子这条幻想的道路上不时的行进,她从一个粉丝到如今几百万个粉丝。她在变,变得愈增强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越来越多的人改动了曾经他们的想法。

他们开端置信石悦的选择是正确的,开端理解到曾经的那个决议需求积累几勇气。我们也重新认识她。而她身上不再只要一个身份。她的肩上都是她一路走下的荣光。

从06年的开端,到一路上的改动,石悦渐渐的寻觅到了一个新的本人。2016年9月,石悦以嘉宾的身份,参与了央视一套《加油,向将来》的节目录制。

在报道中,石悦倾吐了本人从建筑系高材生到游戏主播的心路进程。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原来她的眼泪都曾经在过去的几年流过了,原来她的刚强都是留给了她的粉丝,便是她身上的魅力。

过去曾经成为历史,如今才是将来。将来没有定数,谁也不晓得我们将来的方向。英勇做,便会看到不一样的风采。彩虹不一定会带来光亮,但却给我们带美丽的景色。从看到父亲对游戏的酷爱开端,一颗小小的种子却成为她不断行进的动力。

从懵懂的少女到心胸幻想的追梦者。她用本人的双手来开阔本人的世界。原来一切美丽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石悦用本人十几年的时间来考证本人选择这条路是正确的,她从孤身一人到背后有无数人的支持。

她用了几年我们都晓得。石悦也通知我们不要去害怕将来,由于我们的将来会是我们的朋友。由于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过程,我们从菜鸟变成干练的老手。

而这个转变的过程需求成千上万的做一件事,日复一日的坚持我们最初的那个决议。时间它悄悄的拂过我们的脸在我们的身边留下不同的痕迹。

原来这就是它给我们不同的礼物。一点一滴,一分一秒。我们从一开端,却不晓得从什么时分完毕。但我们都晓得那个数字一定对得起我们那些年的努力。

从石悦被我们以一个高考状元身份认识到如今我们认识的这个石悦,群众在不时的改动着认知。由于我们晓得这个女孩身上那种魅力。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间里,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女孩,原来她是晓得本人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本人。我们看过世间万物,看过生死分手,尝过人生百态,便会发现原来那个本人曾经被封存在过去,原来本人曾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这便是我们的生活,原来这就叫做生长。从当初的高考状元,到往常的百万博主,石悦的选择,石悦的成就,都是她兢兢业业,越挫越勇的捐赠。

当风悄悄的带走我们身上的痛苦,当雨水洗濯我们的灵魂,原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本人。不忘初心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兢兢业业就像是一艘快艇让我们披荆斩棘。

即便海水会飞溅到我们身上,但我们只要品过咸,才晓得生活还能够坚持下去,原来本人还能够。加紧本人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向本人的那个目的。当我们仰视本人的天空发现原来我们曾经站在了山顶。

当我们拨开脚边的荆棘才发现本人身上的伤口再一次的裂开,可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它带给我们的疼痛。我们没有麻木,而是我们曾经学会接受这些生活的过招。一拳一击都会打在我们的关键上,所以我们要不时的增强本人让我们的关键不在惧怕他们,让我们能够接受下这一次的考验。

当眼里曾经有了眼泪,抬起头渐渐的去看向远方。原来本人还能够坚持下去。将来的我们无可估量,如今的我们要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是我们最初的那个梦。即便越陷越深我们都不能放弃继续下去的希望。静静的在时间的陪伴下找到那个不惧怕阳光的本人。

纵观石悦阅历,她本应该在特定的人生轨迹上行走,考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做着他人羡慕的工作,过着属于本人的圆满生活。可石悦并没有,他在选择面对他人质疑的语气做本人喜欢的事情,把本人的喜好开展成事业,以此来证明本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分,家长或许不会给孩子一个明白的方向,这个方向需求本人选择,那么本人选择的道路是对还是错,便需求用本人的行动和时间来证明。有句话说的好“本人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作为成年人,应该对本人的选择担任,既然选择了,那就拼尽全力尝试一下,经过一番努力后,便会发现成功就在不远处。

人生道路上,肯定有迷茫期,分明本人想要的,认准本人定位,然后肃清邪念,朝着本人努力的目的行进就好,总有一天,定会胜利。当你站在巅峰的时分,就会发现原来本人屡次都想放弃,幸亏坚持下来了,努力不会骗人。

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2017:文科:西安高新一中的向远方 总分696分 。理科:西安高新一中的郑书豪?总分719分。

2016:理科:西工大附中 成大立 王捷茹?721分。文科:铁一中 陈卓?691分。

2015:文科: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孙轶6 58分。理科:西安铁一中 霍柳蓉 729。

2014:理科:西安交大附中 李强 717分。文科:延安中学 苏悦 684分。

扩展资料:

“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

197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自此高考状元的称谓产生了。?

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2018年5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考状元

陕西省历年高考状元

2004年到2010年考入清华的高考状元:刘也行,王浩然,石悦,高立力,杨山楷。

刘也行:出生河南省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考入清华大学,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参加了一站到底,刷新了其开播以来的记录,而且是国家的二级篮球裁判。

王浩然:出生湖北恩施州,2005年以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化学系本科,之后他去广州工作,曾尝试创业但都不尽人意,然后他又去了香港,2013年回国,工作在金融投资公司。

石悦:出生内蒙古,2006年以702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在北大读了硕士,但毕业之后,他选择了一条与专业不同的道路,当游戏女主播,现在已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网红明星。

高立力:出生贵州,2007年考入清华管理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到日本,美国等各国高等学府参与交流活动,毕业后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同时,也读了一个计算机硕士。美国大学毕业后,他就拿到了美国十多家公司的就职邀请,高天立选择了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公司AQR资本管理公司,而且还与2007年湖南理科状元戴天娇结为夫妻。

杨山楷:出生四川达州渠县临巴镇,2010年以676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但曾被公布说他被清华开除,具体情况未知,目前现状也未知。

以上是近几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一些优秀学子,而今天7月7日正值高考,今年一定也会有像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最后,希望今年的考生可以金榜题名,取得佳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11年前,江西高考状元因抢劫银行被判10年,出狱后如今生活怎样了?

1995年文科状元梁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1996年的陕西理科状元卓玲和宋睿华,两人同时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成为同学。卓玲后再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宋睿华毕业后为微软亚洲研究会研究员。

1997年文史类状元李雅娟,毕业于宝鸡中学,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录取。1998年高考文科状元晏萌,毕业于西安市第一中学,被北京大学录取,考入本校硕士生。

1999年王碧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0年理科状元艾尔康,毕业于西工大附中,被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并列理科状元李瑾,毕业于西工大附中,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留学国外后在美工作。

高考0分女孩蒋多多,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她的生活怎么样?

天才之舟,在汗水的河流里启程。——佚名

导语:其实对于一些高考状元来说,他们都不是死读书才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而是善于总结,通过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方法事半功倍,毕竟高考竞争过于激烈,想要在这场考试中胜出,成功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要争分夺秒的学习,11年前,江西高考状元因抢银行被判10年,出狱后再次考进985名校。

被关进了监狱

这个高考状元的名字叫黎力,他出生于江西,家里并不富裕,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过父母都是比较开明的人,知道读书和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的机会,就从小给黎力灌输好好学习的思想,而且还对他要求很严格,在父母的管教下,黎力成为一个学习认真刻苦的人,而且靠着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很优秀,他自信满满去参加高考,成功考出554分,当时的黎力只有16岁,这样优秀的他自然就成为了父母的骄傲,进入大学的黎力,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就开始不再努力学习,而是去逃课玩乐,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甚至导致很多科目不及格,不过他没有奋起直追,反而更加的不在乎,后来毕业之后,他就想要赚很多钱,甚至为了钱直接去抢银行,最后的结果就是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买单,他被判刑十年,11年前,黎力被关进了监狱。 ?

考上了985大学

黎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就在监狱中好好表现,改过自新重新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年过去了,他就被刑满释放了,他就下决心去高考,让自己的将来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庸庸碌碌过完这一生,进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他再次走上了高考的考场,这次的成绩很优秀,成为了江西的高考状元考上了985名校,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这次他决定在大学中好好学习知识,争取顺利毕业。

有的时候因为一念之差而去做一些错事,后来不得不为自己错误的行为去买单,不过如果可以及时迷途知返,去好好努力拼搏,将来的结局一定不会太差,毕竟越努力越幸运,其实这个社会相对来说也是宽容的,会对那些虽然曾经犯错,但是真心悔改之人很多机会,这样他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重新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一时冲动犯了错误,就想办法去弥补过错,之后做一个好人,这样还是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

结语:黎力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必须是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是没有捷径的,所谓的捷径有可能让你的生活陷入了万丈深渊的,年轻的时候就去拼搏吧,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对此,荧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为什么高考状元的后来发展不是很好呢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于希望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莘莘学子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场考试,而是实现自己人生腾跃梦想的起点。为此,学生们勤勉苦读,就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在2006年,有这样一位特别的高考女孩蒋多多,她参加高考并不是为了求取任何的“功名”,而是为了一个特殊的目的。

蒋多多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农村家庭里,父母都是农民,但都意识到读书能改变孩子的人生。因此,他们鼓励蒋多多在学业上用功。蒋多多也确实做到了。她从小学升到高中,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升至高二后,她迷上了看小说。兴致所至,她也信笔写了一些小文章和短篇小说以自娱,还拿了其中的一篇去投稿,并幸运地刊行了。这让蒋多多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对自己也有了自信,也因此对功课越来越不上心,使得成绩从此一落千丈。父母和家长软硬兼施,劝说她暂时放弃写作,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可她就是油盐不进,只顾自己的文学创作,并且渐渐对高考制度产生强烈的反感。

在2006年参加高考时,蒋多多在第一门语文考试中,没有回答任何一道题,只是在考卷上写满了八千字来尽情抒发她对高考制度的不满。蒋多多以为自己独特的答卷方式会让有关部门引起重视,从而改进高考制度。但蒋多多毕竟只有十几岁,她的经历和经验都很有限,误判了自己这一“壮举”的结果。考试成绩公布后,她发现自己得了零分。此外,她还得到一份因她对待高考态度不端正,对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教训的训诫书。

教育局曾表示,可以帮助她复读,重新参加高考,但蒋多多此时还是一心抵抗高考,认为依靠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生活下去。之后的她尽管努力钻研写作,她写的文章却始终没有得到发表。

蒋多多因此牺牲掉了自己本可以继续读大学的前程,而换来的也是父母对她深深的失望和师长对她的冷漠。她无法面对家里的父母和她无法靠写作维生的事实,但仍旧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天地。因此,她离开家,去到郑州和菏泽找工作。但城市并没有像她所预期的那样给她足够好的机会,因此她最后只能回家跟着母亲务农并且如村里其他女孩一样,早早地嫁人生子。这样,她的一生都被自己给耽误了,一辈子可能都走不出去她的家乡。

不得不说,了解了蒋多多的故事,很为她惋惜。本来应该是一个很聪明好学的孩子,按照她的老师的估计,如果她坚持用功,毕业后能考入一本大学。但她在不成熟的年纪就放弃了这一切,一心追自己的写作梦和城市梦,使得自己最后被生活撞得头破血流。其实,只要她在放弃高考后能坚持写作的话,我相信,到现在也会有一定的成绩。可惜,她没有坚持,可能她家里也没有条件支持她这样做。很遗憾,蒋多多的人生就这样被翻转了。但希望更多的学子在了解到蒋多多的经历后,莫要轻易放弃学业。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一条道路。

江苏高考10年换5方案 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

所谓“高考状元”就是各省市区高考成绩排在第一名的考生。

高考,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两种形式,一般的“高考”指前一种。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市区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部分省市考试科目较多,结束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8年各年的高考状元,出自何地,哪个中学,上了哪个大学,毕业后去向何方。

时间 省市 姓名 就读大学 所学专业 毕业中学 职业现状

1998 辽宁 何京芮 清华大学 自动化 辽宁省实验中学 留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 江西 洪玮 北京大学 外语 鄱阳一中 中国建设银行翻译

1998 广西 黄亦恺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柳州高中 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 四川 任羽中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四川省资阳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8 吉林 孙宏伟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辉南六中 清华大学博士生

1998 陕西 晏萌 北京大学 - 西安市第一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8 广东 张锐 北京大学 法学 汕头一中 魔时网ceo

1998 天津 张颖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 天津耀华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7 北京 啜玉林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顺义县牛栏山一中 北京大学硕士生

1997 江西 黄小玉 北京外交学院 外语 九江第一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97 陕西 李雅娟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 宝鸡中学 四川外语学院教师

1997 四川 龙瑾 北京大学 外交学专业 - 博瑞纵横国际广告(北京)有限公司客服总监

1997 湖南 秦宁 清华大学 自动化 郴州市一中 中科院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1997 广东 曾卫华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 广雅中学 留学美国,攻读博士后

1997 江苏 赵霖莹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四川 赵懿 - - 德阳市第三中学 留学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 江苏 胡琦玮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 南通第一中学 中国银行总行工作

1996 浙江 来国明 清华大学 自动化 长河高级中学 留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 湖南 李路珂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长沙一中 清华大学博士生

1996 山东 李兆凡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五莲一中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职业未知

1996 安徽 凌振华 - - 合肥一中 国外工作

1996 山东 刘阳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 五莲一中 北京大学研究生

1996 湖南 欧阳觅剑 北京大学 社会学 湖南新化县一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1996 广西 熊远萌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南宁二中 中国人民银行职员

1996 广东 袁文涛 北京大学 心理学 汕头一中 留学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 陕西 卓玲 清华大学 计算机 西安高级中学 留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

1995 海南 陈晓洁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文昌中学 金地集团工作

1995 河南 崔伟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焦作市温县一中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1995 山西 郭建业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襄垣县一中 《参考消息》报社编辑

1995 广东 黄大治 清华大学 计算机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留学美国

1995 江苏 黄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南通第一中学 本硕连读,职业未知

1995 陕西 梁浩 上海财经大学 - 西安铁一中 现英国留学

1995 湖北 肖锐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 荆州中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

1995 湖北 闫海进 北京大学 - 老河口一中 世纪证券综合研究所某部经理助理

1994 陕西 楚怀湘 清华大学 电机 西安中学 上海某企业电子工程师

1994 江苏 王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 海安高级中学 中国国情研究会某处处长

1994 福建 叶水明 清华大学 电子工程 程溪中学 留学新加坡

1994 湖北 张晋寨 清华大学 - 当阳市高级中学 上海某it公司工作

1993 海南 李文德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文昌中学 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某部副经理

1993 广东 刘之焱 清华大学 计算机 深圳实验高中 美国谷歌(google)公司高级工程师

1993 陕西 倪婷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管理 陕建二中 北京某集团财务公司工作

1993 江苏 徐少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 张家港梁丰高级中学 复旦大学内科主治医师

1993 陕西 薛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西安中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1992 浙江 陈天奇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 现留新加坡工作

1992 安徽 程海泳 - - 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 华夏基金项目经理

1992 重庆 丁春霞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重庆市育才中学 北京大学硕士生,职业未知

1990 湖北 肖欲晓 清华大学 计算机 荆州中学 美国某it公司软件设计师

1990 江苏 叶蕾 南京大学 中文 南京三中 《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1989 陕西 毛新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管理 中铁一局子校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9 江西 谭小强 中国科技大学 - 南昌二中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

1989 甘肃 吴小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 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1989 海南 肖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语 琼山中学 海南烟草公司工作

1989 广西 张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管理 - 哈佛商学院mba硕士生

1988 海南 李博白 北京大学 - 文昌中学 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任教

1988 山西 杨今强 清华大学 - 平遥中学 美国某网络公司工作

1987 广东 黄辉龙 复旦大学 法学 汕头一中 汕头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1987 辽宁 金玉锦 南开大学 经济管理 沈阳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上海某连锁店店长

1987 甘肃 唐文挺 清华大学 计算机 孟坝中学 美国惠普公司

1987 山东 王桂星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五莲一中 美国纽约大学博士毕业

1987 海南 郑孔栋 北京大学 - 海南中学 美国某银行职员

1986 广东 黄国力 清华大学 - 连平忠信中学 合生创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监

1986 江西 聂开文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学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986 山西 彭涛 上海交通大学 - 太原五中 上海ut斯达康部门经理

1986 安徽 徐琼 中国科技大学 - - 留学耶鲁大学,现留美工作

1986 湖北 余庆 武汉大学 经济管理 武汉六中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工作

1986 海南 张琼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 海南中学 香港某国际银行董事

1986 山西 张咏梅 北京大学 计算机 太钢一中 中北大学教授

1986 海南 邹姬 北京大学 法学 海南中学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博士生

1985 广东 陈权 - - 湛江市第一中学 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外交人员

1985 山西 葛允斌 清华大学 建筑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5 陕西 郭宝发 北京大学 考古 宝鸡中学 陕西秦俑馆某部主任

1985 广东 李朱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湛江市第一中学 启德教育集团董事长

1985 湖南 龙赞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 - 现代教育工程院高级研究员

1985 陕西 王晓朝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宝鸡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4 福建 陈伟鸿 上海交通大学 - 厦门双十中学 移居美国

1984 湖北 何立强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武汉三中 深圳国扬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4 福建 李锦明 北京大学 法学 厦门双十中学 厦门市公证员

1984 湖北 刘向东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黄陂一中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

1984 江苏 王溯舸 复旦大学 经济管理 海安高级中学 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

1984 四川 叶顶峰 中国科技大学 - 隆昌一中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1984 江西 郑彤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4 山西 周开让 北京大学 - 康杰中学 北京宣武区常委、政法委书记

1983 上海 车晓东 复旦大学 物理 上海市建设中学 美国硅谷conner公司科研组经理

1983 山东 李建光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牟平第一中学 idgvc副总裁兼合伙人

1983 湖北 潘敏 武汉大学 经济管理 鄂城二中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3 山西 宋晓红 北京大学 法学 太原市成成中学 现美国工作

1983 四川 徐永恒 北京大学 中文 万源高中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曾任重庆青年报社社长

1983 湖南 杨君武 北京大学 中文 邵东三中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3 江苏 张明 南京大学 中文 无锡一中 海军指挥学院工作

1982 陕西 程迈越 复旦大学 行政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国内投资行业工作

1982 黑龙江 李贤玉 北京大学 通信 牡丹江机车中学 某研究所工作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 湖北 刘向耘 北京大学 - 黄陂一中 中国人民银行职员

1982 山西 聂红 北京大学 - 太原五中 北京钢铁学院从事外事工作

1982 海南 王竞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 澄迈中学 加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2 广东 王铮 中山大学 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2 江西 徐立微 中国科技大学 化学 洪都中学 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

1982 山西 赵惠林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81 重庆 敖刚 复旦大学 新闻 重庆市育才中学 《重庆晚报》编辑

1981 黑龙江 陈俊生 北京大学 法学 佳木斯一中 中国司法部基层工作司副司长

1981 海南 符策虎 北京大学 中文 文昌中学 房地产公司工作

1981 湖北 黄明 北京大学 物理 武汉六中 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1981 云南 赖松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1 山西 李晓英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太原五中 法国第戎大学教授

1981 江西 王勇 - - 南昌十中 美国某公司高级科学家

1981 海南 韦文 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 文昌中学 美国netscreen公司工作

1981 海南 张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海南中学 上海某国际公司法律顾问

1980 浙江 蔡申瓯 北京大学 物理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1980 江西 邓勋明 中国科技大学 - 南昌十九中 美国toledo大学教授

1980 山西 马晓光 北京大学 中文 太原成成中学 国台办某局副局长

1980 山东 戚学勇 北京大学 法学 - 山东省外经贸厅某处处长

1980 广东 吴欣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 汕头一中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1980 陕西 许仁 北京大学 化学 西安市第85中学 美国尤他州立大学教授

1980 陕西 于彦智 北京大学 哲学 铁道部建厂局宝鸡铁中 北京某公司总经理

1979 江西 陈通文 清华大学 自动化 南昌十中 ieee fellow,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1979 四川 霍永忠 北京大学 物理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9 湖北 蒋国兵 清华大学 物理 马湾中学 美加两国双料博士依移居加拿大,现去世

1979 河南 宋新宇 北京大学 数学 - 易中创业董事长openbc中国区总经理

1979 山西 吴滢 中国科技大学 -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79 江西 周南平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 - 美国遗赛国际公司创始人

1978 四川 高贤均 北京大学 中文 -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主编,现去世

1978 陕西 韦成枢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 西安高级中学 陕西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1978 江苏 萧柏春 南京大学 数学 南京一中 美国长岛大学教授

1977 重庆 董运庭 西南大学 中文 重庆42中(老师)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1977 北京 郭方 北京大学 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1977 四川 胡小钉 北京大学 新闻 - 北京**学院教师

1977 四川 黄宗瑜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成都五中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77 吉林 李沛然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77 北京 刘学红 北京大学 新闻 和平街二中 中青在线总经理

1977 浙江 宋安澜 清华大学 自动化 杭州市清河中学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1977 江苏 童星 南京大学 哲学 南京一中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977 海南 韦坚 中国科技大学 - 文昌中学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

1977 广东 余乃明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 广东实验中学 中学教师,现退休

1977 上海 袁均英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 -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老师,我要改科,对不起。”小于,一所四的高三学生,开学第一天,他找到了化学老师黄群(化名)说抱歉,因为自此以后的每一节选修化学课,他和班上的十几个同学都要离开教室,跑到选地理的班级去上课了。

“我也很无奈,但对孩子们的这种选择,我也很理解,毕竟,高考成绩是最现实的。”黄群很无奈,却又无法改变现状。

这样的境遇,在过去的十年中,黄老师已经历了多次。在这十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对黄群,对像他一样的老师们,都是一种“考验”。

这样频繁的变动,让他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更让黄老师他们觉得揪心的是,今年高考方案遭到这么多的非议,看来明年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有新的变化,他们,又要面临新的适应。

江苏高考

10年5方案

1999年高考模式为3+2,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1999年

“3+2”模式

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0年-2001年

“3+小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2002年

“3+大综合”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3年-2007年

“3+1+1”

2008年?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8年江苏的高考方案中,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

 高考一变

2000年改为3+小综合

三科揉成一团无处下手

2000年之前,黄老师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在学校里,他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高一到高三一轮一轮地带过几次后,几乎固定在了高三年级,扛起高考冲刺的重担。

当时的高考方案是“3+2”,理科生的“2”指的是物理、化学,一个年级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理、化学,理科生占绝大多数,化学课学生们爱学,老师上起来也非常尽兴。“我在课余还辅导学生竞赛,有时候弄些小实验让他们对化学更有兴趣。”此时的黄老师对工作充满激情。

2000年的时候,江苏高考方案开始了十年来的第一次变化,从3+2变为了3+小综合。

那一年,黄老师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们而言,这个冲击并不是太大,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可是,作为化学老师的他,却第一次感到无所适从了。

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将在一张试卷上考核,而且还要考综合题。“我就琢磨了,其实各个学科要想打通是很难的,即便有一些知识点可以联系起来。”那段时间,黄老师就和物理、生物老师“泡”在了一起。小综合是全新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练习题,他们上完课后,就会在一起设计“人造拼凑题”,找出相通的知识点。“可是各个学科毕竟不同,拼在一起实在太勉强了。”每次出题,黄老师都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有时一干就到深夜。可是高考中,三门学科都在一张试卷上,根本没法看出哪位老师教得更为突出,学生考试成绩更好。

黄老师管的是自己的班,自己的学科,而胡扬(化名)却要管一个学校的事儿,当时他是学校教务处负责人之一,2000年,高考改成了3+小综合后,胡扬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延长。“问题开始出现,而且是出在老师身上。”原本不在高考科目中的生物和地理变成了高考科目,当务之急是招生物、地理教师,这些科目高中原来只要会考要求,现在上升到高考要求。多少年不作为高考科目出现,生物、地理老师好不容易才安排到位。

高考二变

2002年3+大综合

考生开战九门学科

小综合到了第二年,老师们好不容易搞出些名堂,摸索出一些经验,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方案。但让黄老师没想到的是,2002年高考方案又变了。

“不瞒你说,当时我听到这个方案,脑袋都蒙了,我一直还是比较骄傲的,我所在的学校很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时周末都不怎么补课,可听到这个方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们要吃苦头了。学习的乐趣还有没有?”面对记者,黄老师的表情沉重起来,3+大综合,九门学科都得学,一点都不能含糊。

“最明显的就是,每个孩子桌子上的书都更多了。”黄老师说,一门学科最少一本书加一本辅导书,9门学科18本书,而很多学科都有两三本教材,学生们的课桌突然变得拥挤起来。“书堆得那么高,小孩低头写字,从前面都看不到书后面到底有没有人。”黄老师用手比画了一下,又摇摇头。

可孩子们到底得参加高考,还得适应这个方案。早读课、班会课上,他都得一再强调,“九门学科都很重要,不要有太过分的瘸腿现象,薄弱的学科要多花些时间。”看到孩子们疲惫的眼神,其实每说这番话前,他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真的,那一届的学生太累了。”他说,几次的高考改革中,这个方案是负担最重的,也是他当班主任心中最为心疼的一年。

“九门课老师都要课,都说重要,那就只能加课了。早晨提早上课试过,晚上上晚自习也试过,最后周六补课也上了,而且还不是高三一个年级,高二的学生也参加。”胡扬此时已升任学校教务主任,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学校里。

在实行大综合的过程中,各方议论不断,但让胡扬又一次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案只存在了一年,又变了。

高考三变

2003年开始3+1+1

15学科组合让人不知所措

面对众人的反对,大综合的方案竟只实施了一年就被*。江苏新启用的3+1+1方案似乎让孩子们不用那么受罪。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十五种组合,当时学生们是兴的,因为他们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还只考五门,前面两次高考改革,一次是考六门,一次要考九门,就数这次门数最少,才五门。”黄老师说,当时大家甚至认为,这个方案很像公认负担轻的3+2,但又比3+2好,因为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开学了,学生开始选科,黄老师的麻烦也来了。“老师,我们家孩子想选化学和政治,凭什么不给选?”一位家长找到黄老师,愤愤不平。黄老师只能跟家长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选科组合很多,总共有十几种呢,而且选化学和政治选科的只有十个人,根本不能独立开班。”

“那我们不管,我们偏要学这个选科。”家长死活不同意。黄老师可急坏了,开学好几天了,如果不定下来,其他孩子也没法正常上课。

每天下了班,黄老师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和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也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发展,能够重新选择选科。十几天之后,家长这才松了口,选定了物化组合。

“可是我后来发现,我给他选错了,如果他选了政治,应该能考出更好的分数。”黄老师有些自责,因为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才发现,各科的难度不一样,物理很难,选物理的学生得高分难,而选其他科目的学生得高分更容易些。但在录取的时候,又只划一道线,肯定是选择了易考科目的考生更“划算”。

“第一年3+1+1的成绩出来就乱套了,物化组合没什么人愿意选了,物理是最不受欢迎的,化学也好不到哪儿去。学生们开始普遍要选一些奇怪组合,生物、地理这样的组合都出来了。文科的搭理科的,怎么划算怎么搭。”黄老师所在的学校,3+2时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化,在3+1+1方案实行后,变成了四五个班学物化,“我也老是劝学生、劝家长,劝得自己也没底气,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前几次改革,家长、学生反应都不大,因为觉得反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句话:公平。但这回不一样了,十五个组合让老师和学生同样不知所措。”胡扬所在的学校在3+1+1的模式实施头一年开了四种组合班,政治、历史组合,历史、地理组合,物理、化学组合,化学、生物组合。这一年还相对平稳,学生们按照文理科来选择了。“第二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看到考物理的学生得分不高,而文理科又都是一条线,家长坐不住了,到学校来找,要求让小孩选两门容易考的科目。”

“高考方案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你们要剥夺学生兴趣的选择?”一位家长甚至写了投诉信到学校。

“家长可不管你学校有多少教师、有多少教室,他们就是要你满足他们的要求。”胡扬说,“没办法,有个别学生选得很怪,我只能让他们跑班上课,其实学生自己也觉得不踏实,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班。”

 高考四变

2008年新方案

特复杂让人不省心

“很多人在08方案出来时就挺乐观的,可我不这么看。”经历了前几次高考方案的变动,黄群说,最后08方案的实行,的问题是出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上。

08方案此前经过了社会公示,这还是头一遭,不少人感觉,这次很民主,而且在征求意见后,还对考试分数和学业水平测试选修测试时间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正式公布时,有部分声音认为,这个方案比较复杂,复杂就意味着难操作,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我们在小高考之后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学校比较好,学生素质算全面,所以小高考考的必测科目四A的学生特别多。”黄老师当时也比较兴奋,因为再在选测中拿两个A,总分就能加十分,而这次高考总分480分,加十分可是不得了的利好。还没高兴多久,在一次摸底中,学生们的选测能拿到两个A的不多,如果两个A拿不到,4A也是白拿了。这时候大家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妙。

高考成绩公布后,黄老师痛心疾首,学校有几十位学生栽在了化学上,他们的语数外成绩不差,两门选修科目中一门考得也不错,一般都在B以上,可偏偏化学只考了C。更别提不少4A考生了,因为没拿到选修两个A,他们的4A真的白考了。

胡扬坐在办公室,陷入了沉思,他才40多岁,头上的白发已经非常明显,“学校里学理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改科的人越来越多,课怎么排?虽然高考的统考科目是语数外,现在最让师生头疼的却是学业水平测试。”

看到这种现状,不少新高三学生因此纷纷把化学学科改成生物或地理。暑假里,学校安排了从化学改到生物、地理学科的四五十人参加新课补习,虽然黄老师的化学课讲得很精彩,是学生们在网上评选的尊敬的老师之一。可这位受欢迎的老师学生越教越少,由于改科的学生太多,最后只能跑班上课。

“没办法,物理是选理科学生的必选,理科院校招生比例大,所以学生不会把物理改掉,把化学改成文科的地理是改科学生中选择最多的。虽然从长远来看物理配地理的组合对发展不利,但人都有趋利性,要应对现实问题,只能先考虑等级达标了。”对学生的改科,黄老师只能表示理解。

课被砍了一半,每周他都只有六节课可上,班上的学生纷纷跑了。黄老师想,什么时候方案才能再改?但听说方案可能又要改了,他也并不开心,因为对学生和老师来说,也许又是另一次折腾。

“小白鼠”考生

要做全能战神

十年间,江苏的高考方案换得像走马灯似的。

一会儿学五门,一会儿又要学九门,学生们被这样的变化绕晕了头脑。每次新方案出来,当年的考生就成为试验新方案的“小白鼠”。不过,按照几次方案越变越复杂、要求异常全面的走势,这一批批“小白鼠”必须成为“全能战神”才成……

九门科目都要考

谁都要做全能战神

“高考要考九门,成天做题,人都傻了。”小沈是2002年的江苏高考考生,虽说她的成绩还不错,可想起当年的高考,她就觉得胸口发闷:“我很不幸,正好摊上了最苦、最累、最莫名其妙的3+大综合。”

2000年、2001年,江苏高考都是3+小综合,这个方案基本上得到了学校和考生们的肯定。小沈是2002年参加高考,按往常的习惯,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该文理分科了,可这一届学生却迟迟没有分文理科。老师们都说,方案没确定,没法分班。升高三的暑假,他们才知道高考要考3+大综合。

上课时,每一位学科老师都会在课上说,“别看我这科在大综合试卷里可能只有50分,可万一学不好,可能你就从本科落到专科。”

抱怨归抱怨,可是这个方案已经是既定事实,小沈只有埋着头苦学,背书做题。因为物理基础太差,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外,爸爸还特地给她找了位物理老师给她补课。

终于熬到了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小沈却欲哭无泪。让她花费了很多精力的大综合考得却不理想,只考了200分出头,而语数外也因为没有复习太多,成绩也不出彩。最终,小沈还是考进了南京的一所高校,可她说,如果让她考自己擅长的文科,或许她能考得更好。

哪门好得分学哪门

我换换换换

喜欢地理和历史,可是学校却没有这个组合,小刘只能忍痛割爱,把地理学科改成了政治。现在说来,他还有些遗憾,如果当初选了地理,他至少还能多考十几二十分。

3+大综合只坚持了一年,就在2003年被取消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小刘还着实开心了半天,课业的负担毕竟减轻了。高二了,学校开动员大会,让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挑选两门。小刘决定得很快,“就地理和历史吧,两门都是我的强项。”

意向表交上去后,学校却说,这个组合不好开,选择历史和地理的学生全校只有十几个。老师也找小刘的爸爸谈了半天,劝说他们换掉地理。虽然有些遗憾,但小刘还是服从了学校,改选了政治和历史。

“这个方案对偏文的学生还好,但对偏理科的中等考生十分不利。”在几次模拟考试中,学校将各种组合的考生成绩进行排名,结果发现,选考物理化学的尖子生和选择文科的中等生成绩相当。小刘说,历史科目考个120分,其实还蛮轻松,但物理、化学要考到这么高的分数难度可就大了。到了高二下学期,很多理科生就临时换选科到文科组合班了。

 调查

变变变:只因想让高考包打一切

“江苏高考方案屡次变脸,不能否认,每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弊大于利。”南京一位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改革,引导学生、中学更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让学生们尽量做到全面发展。

不过,他也指出,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失之简单。不管考试的方式、录取模式如何改变,想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学生提高素质教育,有点勉强。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绝对不是小小的高考所能涵盖的。方案设计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一厢情愿地用高考来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最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本来3+2一直很平稳,改成小综合是有院士专家提了意见,认为不重视生物、不重视地理,这也开启了频繁变化的序幕。”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说。

2000年,江苏高考方案变成了3+小综合,据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有院士提出,生物是未来世界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而在3+2模式中,生物不能参与其中,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同样,也有地理学科的专家提出,地理也非常重要,现在都地球村了,不能把地理排除在高考之外。基于这样的原因,江苏高考变成了3+小综合,这个方案也并非江苏独创,而是在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基于类似的原因,在小综合实施了两年后,大综合隆重登场,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全部进入了高考,学生不再分文理科,门门要学、门门要考。

为什么只存在了一年的大综合就退场了?有关人士透露,由于考九门学生负担实在太重,不管是身处其中的教师、学生觉得负担重,高校在选材时也无法判断,只能看总分,不利于分专业培养。而专家、学者们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大,所以一年后这个方案被废止。

在大综合之后,3+1+1方案的登场曾让人们一度充分肯定。这个方案的制定出发点是希望考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且只考五门,一度让人有又回到了很受追捧,普遍认为最公平的3+2方案的错觉。但3+1+1和3+2虽然在算术上加起来都等于5,却有很大的不同。3+1+1出现了15种可选组合,但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开齐所有组合,学生并没有真正自由地选科,加上各科的难度难把握,出现了一些投机选科现象,违背了方案制定者的初衷。但江苏此次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配合新课改出台了2008高考新方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京高校的专家曾经参与了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调研工作。“2005年,我接到通知,成为08新方案的调研人员之一。”专家说,当时,江苏省共派出5组人员对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调研,其中江苏省教科院一组、部属院校一组、省属高校一组、南京及苏南一组、苏北地区一组。

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基层调研后,总共拿出了六套备用的初步方案。“后来,方案就上交了,接下来就没有再组织大家讨论。”再后来,教育主管部门就拿出了一套修改的高考方案,进行了公示,修改,直到成为现在使用的这套方案。

据他透露,此前江苏的3+小综合、3+大综合这两个方案,是在没有组织高校或是众多基层教学单位进行研讨就直接出台的。而3+1+1则是借鉴广东省使用过的高考方案,似乎也没有在大范围内听取各方的建议。

2006年9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8年高考方案公示内容亮相了。

2006年10月,在经过广泛调研后,公示方案进行了四项调整:语数外考试分值调整、将三次“高考”减成两次、适当细化了选修科目等级、提高了填报志愿的资格。

2007年3月,2008年高考新方案获教育部批准。

2008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宣布,2008年江苏高招的录取批次、选测等级、政策性照顾分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将再次进行了四项调整:专一专二批次合并招生;本三批次选测科目最低等级要求从2B调整为1B1C;一些政策性照顾分的分值减半执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分低等级或低分高等级的考生可由高校自主录取。

目前,江苏2008高考方案的完善正在酝酿之中。

专家

刘海峰:高考方案不宜频繁改动

专家档案

刘海峰

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教育部首批文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方案的多变?一定要频繁改革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吗?近日,记者就此话题与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刘海峰教授展开对话。

记者:江苏高考十年间变了四次,全国也有不少省份同样是自主命题的,是否也像江苏一样会变换方案?

刘海峰:变动方案是肯定的,各个省份都在探索。但据我了解,近年来,江苏应该是变动较多的省份,目前还没发现其他省份变动更多。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样的变化?

刘海峰:应该说,江苏高考有很强的改革精神吧。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高考方案也可以改革,并不是说一定要稳定三年或以上。

记者:一个省份要进行高考改革,您觉得怎样才是恰如其分的?

刘海峰:高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社会上的各种看法多执其一端。高考改革如果不通盘考虑,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如果改动太多、太快,会给中学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吃亏的主要是家长和学生。因此高考研究者和决策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难度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迫于舆论压力盲目地为改革而改革。

记者:可是,为什么高考改了多次,仍然不能做到让各方都满意?

刘海峰:参与其中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改革者较多从教育的原理和理想出发,而作为考生、家长,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从自身考虑,来看待公平问题。如果自己平时成绩比较好,但考大学时因为高考模式问题没有达到理想,那很有可能会给考生一个不公平的印象。对考生而言,最关注的还是公平性问题。所以要让各方满意,一定要兼顾公平、效率。

记者:表述比较复杂的一些高考新方案似乎都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以前较为单一的方案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在哪里?

刘海峰: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考凸显了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是高考的原则,原来的高考方案都是较多统一性,后来改向多样性,这和简便易行造成矛盾。主要是报考的科目虽然灵活,但是纷繁复杂。甚至有些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闹不清如何对应。所以说,灵活多样不能一下子走得太快,这对矛盾要兼顾要从全局观考虑。现在科目越来越多样,但是要讲清楚不容易,总会出现一些与期望值差别很大的问题。

记者:既然多样复杂的高考听到的反对声较多,是否走回较统一的简单方法可行?

刘海峰:这样的例子也曾出现过。上世纪90年代,海南、湖南、云南等省的高考分了四个科目组,造成了较大的问题,湖南就退回了原来的3+小综合方案。

但目前全国多个省区进行新课改,因为新课改本身就复杂多样,强调选修、个性,分模块。高考既然是看考试成绩,调公平、高效和具有可比性,尺度要比较单一些。而课改本身是越多科目考试越好,但是高考是选拔性的不能太多科目。改革目标还是灵活多样,但是要考虑可行性,将消极影响减到最少。

方案多变

外地高校少录取

“每次一改,我们就跟着闹腾半天。”外省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直言不讳。江苏高考方案十年四变,而兄弟省份中像江苏这样频繁变脸的却很少见。学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方案变动都没有江苏多。比方说,浙江的小综合坚持了很多年了,学校在当地的招生宣传就很方便,网上录取软件也不需要变动。但是江苏小综合没两年就换了,一会儿大综合,过一阵子又换成了3+1+1。高校也是尝尽了苦头,大综合不分文理,学校专业录取时简直是一团浆糊,在一些高校,偏理的考生最后服从进了文科,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教得也痛苦。刚刚准备对策时,3+1+1又来了,十几种组合的考生却用一条分数线,上海一些在江苏压根录取不到理科尖子生,后来只好把投放在江苏的理科计划全部取消了。

“高考方案只要一变,学校就要不停地调研。”另一位高校学生处处长向记者抱怨,学校在招生宣传时,总要告诉家长和考生一条大致的报考参照线。可是高考方案一变,以往的数据就完全无效,学校就没法预估分数线了,只能重新到中学搜集高考成绩情况,比方说全校前100名考了多少分,高分段考生有多少人。这些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往往要出动上百名老师到中学摸底。

08年的新方案就更别提了,因为每所高校都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测科目等级,可是学校却迟迟难下决定。万一等级的要求提得过高,学校录取很有可能出现断档,甚至线上生源不足,可万一提低了,学校面子也挂不住。后来,学校只能到各个市县进行模拟考试的数据搜集,看看学生的语数外成绩和选科等级是否匹配,这也耗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数据

七成家长

直喊“折腾人”

短短十年内,江苏四易高考方案。从南京一家调查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来看,老师、家长对这种变动频率并不看好。

“江苏省高考方案变动,您觉得是探索?改革?还是折腾?”对这个问题,受调查的960位教师中,有455人表示“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约占47.40%;有444名教师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约占46.25%;只有61名教师觉得这是“改革和成功”。

而家长们反对的声音更大,266名家长中竟然有204名认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占76.7%,其余62位家长都表示这是“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没有一位家长认为“改革很成功”。南京家长孙先生直言,每年高考都事关几十万考生,其实就是几十万家庭,这样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有全局观,保持稳定。过多的改革会让学生招架不住。(记者 黄艳 谢静娴)

文章标签: # 高考 # 方案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