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数学必修四在高考题,高中数学必修四高考题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2.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3.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题型总结4.大纲版和新课标版高考数学有什么不同?5.高中数学必修四一道题目6.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这个题目其实不是很难的考查知识点:1.三角函数关系式2.根与系数的关系提供给你思路:因为具体的系数关系我早就忘了。好像是这样的:根与系数关系x1+x2=-6 x1*x2=7这2个等式联立方程可以解决

1.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2.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3.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题型总结

4.大纲版和新课标版高考数学有什么不同?

5.高中数学必修四一道题目

6.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必修四在高考题,高中数学必修四高考题

这个题目其实不是很难的

考查知识点:1.三角函数关系式2.根与系数的关系

提供给你思路:因为具体的系数关系我早就忘了。好像是这样的:根与系数关系x1+x2=-6 x1*x2=7这2个等式联立方程可以解决问题。期待对你有帮助。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根据这个两个式子可以解答最终结果是tan(A+B)=-6/(1-7)=1,由于A,B的范围可知A+B的范围是(-π,π)所以可以得到A+B=π/4或者3π/4

期待对你有帮助

好好努力吧少年。

自己慢慢分析遇到问题。

将相关的知识点都给列出来,之后一步一步的解决

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T是周期的意思,这是sin函数,一个周期(1个T)就是上下各半圆(如下图)

T/4就是四分之一个周期,即π/2,上题中即为x轴上2个单位长度。

这也就是解法第一步:T/4=3=1=2的由来

不懂可追问

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数学知识点很多,只有进行 总结 ,才能发现重点难点,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α的对边/斜边

cosα=∠α的邻边/斜边

tan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cot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是sinA的平方sin2(A))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tana·tan(π/3+a)·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

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三角函数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

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

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 2sin[(60+a)/2]cos[(60°-a)/2] 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 2cos[(a+30°)/2]cos[(a-30°)/2] {-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三角函数三角和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三角函数两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

sinθ+sinφ=2sin[(θ+φ)/2]cos[(θ-φ)/2]

sinθ-sinφ=2cos[(θ+φ)/2]sin[(θ-φ)/2]

cosθ+cosφ=2cos[(θ+φ)/2]cos[(θ-φ)/2]

cosθ-cosφ=-2sin[(θ+φ)/2]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a)=-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A=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α/2)]

cosα=[1-tan’(α/2)]/1+tan’(α/2)]

tanα=2tan(α/2)/[1-tan’(α/2)]

其它 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A+B=π-C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9)sinα+sin(α+2π/n)+sin(α+2π 2/n)+sin(α+2π 3/n)+……+sin[α+2π (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 2/n)+cos(α+2π 3/n)+……+cos[α+2π (n-1)/n]=0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高考数学 记忆 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

遇到数学公式较多,一时难于记忆时,可以将这些公式适当分组。例如求导公式有18个,就可以分成四组来记:(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2个);(2)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导数(4个);(3)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4)反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求导法则有7个,可分为两组来记:(1)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4个);(2)反函数、隐函数、幂指数函数的导数(3个)。

二、推理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理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平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三、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划重点的地方并在它的启示下就能记住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四、回想记忆法

在重复记忆某一章节的知识时,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大脑回想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这种记忆称为回想记忆。在实际记忆时,回想记忆法与标志记忆法是配合使用的。

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初次学习和再次复习不同。绝大部分考生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中进行的都是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这是初次认识初次接触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初次学习,这个过程强调的是认知、接受和掌握。而高三将近一年的时间考生几乎接触的都是之前两年当中见过的理解了的但是很多已经遗忘的内容,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再次复习。再次复习除了恢复考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记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将知识点升华为考点,这个过程重视的是理解、综合与应用。两个过程截然不同,必然导致我们应对的策略也要有所变化。

学习和复习的主线不同。学习的主线我们应该都很熟悉,看一看教材的目录就非常明确了:高一高二两年当中一定是以章节为单位,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按部就班地介绍和学习。每个章节内部也是基本遵循“定义—定理—公式—经典例题—实际应用—练习”这样由简到繁的内容安排。而二次复习如果也采用这样的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考生按知识点分块的模式分章节去解题会很顺利,一旦拿过来一份高考试卷,遇到里面的综合性题目却无从下手,这就是平时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没有解题思路。

最有效的复习模式——以题型为主线。结合以上讨论的两点内容,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是最后一轮复习中一定要以当地高考常考题型为主线,以题型为主线逐步建立自己在考试当中的解题思路。以题型为主线的复习方式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从题型的角度进行二次深入的梳理,把知识认知阶段进化为知识应用阶段,达到高考要求。

第二,题型为主线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头脑中不再是孤零零的点,而是形成模块化的解题套路。

第三,掌握相应知识的常考题型比起简单掌握知识点能够更快更大幅度地在考试中提高分数。很多考生溺死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当中,尽管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甚至由此认为高中数学很难学。如果能够转变一下复习思路,相信一定可以柳暗花明。

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口诀

★ 高考数学常用的诱导公式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万能公式归纳

★ 三角函数的公式归纳总结

★ 必修四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高考题汇编

★ 高考数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数学必背公式及知识汇总

★ 高考数学复合函数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题型总结

1.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

 (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2.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

 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3.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4.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5.高二下册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1.椭圆

 椭圆的定义是椭圆章节的基础内容,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可能仍然将以求椭圆的方程和研究椭圆的性质为主,两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椭圆方面的知识与向量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命题趋势较强。

 2.双曲线

 标准方程的求法:双曲线标准方程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利用定义法求解,首先要熟悉双曲线的定义,只要知道双曲线的焦点和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可以运用定义法求解其标准方程;解法二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是求双曲线方程的根本方法之一,其思想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双曲线方程中的系数a,b,主要是解方程组;解法三是利用共焦点曲线系方程求解,其要点是根据题目中的一个条件写出含一个参数的共焦点的二次曲线系方程,再根据另外一个条件求出这个参数.

 3.抛物线

 1)利用已知条件求抛物线方程,一般有两种方法:待定系数法和轨迹法。

 2)韦达定理的熟练运用,可以防止运算复杂的焦点坐标,巧妙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进行解题。

 3)焦点弦的几何性质是答题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在复杂的求解抛物线方程中,运用好这方面的知识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大纲版和新课标版高考数学有什么不同?

三角的题型一般有三种:化简,求值,证明

化简:一般是给一个函数的解析式f(x)=什么,必须要化到最简才能求最值单调性什么的

求值:一般要先化简,或者将已知、未知变形,一定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基本就是公式倒来倒去,注意要先看角的范围

证明:从左往右证明,从右往左证明,两边往中间都可以,要尽量让左右两边相同的部分多一点

建议:能用平方的就少用开方,避免分析开放后的正负

向量的话用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向量相乘的公式a*b=absin(r),r是向量夹角和向量坐标的相乘,你应该学过了吧,还有就是向量的表示

然后建议是,一些几何题中(主要是证明题)建议用基底表示,如果垂直就用坐标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四一道题目

导读大纲版和新课标版高考数学是不同的,新课标主要是基础知识考察,需要大家多做古诗词、阅读题和写作这方面的题,如果大家不是很了解,那么5年高考3年模拟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其分为A版和B版(B版有当年的高考题),那么大纲版和新课标版高考数学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看吧。

1、大纲版高考与新课标版数学卷面不同。新课标版共24道题,前21道是必修,后三道是选修,三选一,大纲版只有22道题,每道题都要做,没有选修。

2、大纲版没有选修,只有必修,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集合与逻辑,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立体几何,排列组合,概率统计。文科没有复数,也没有新课标版的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3、新课标版分为五册必修,还有一些选修,其中必修删去了排列组合,加上了复数,函数部分加上了幂函数,立体几何删掉了空间向量,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和抛物线只是了解内容,不出大题,另外加上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平面几何和不等式,这三本选修出三道题,选一道做就可以了。

4、理科的大纲版与文科差不多,但在概率统计那里比文科多学一些,比如期望、分布列,还有复数。

5、新课标版的理科数学比新课标版文科数学多学一个积分,概率那里也比文科多学期望、分布列,圆锥曲线中的三类曲线都做重点要求,都可能会出大题,立体几何中对空间向量也做了一些要求。

6、新课标要学的东西比大纲版学的多一些,但把大纲版的难点删掉了很多,所以如果你考大纲版的卷子而学的是新课标,那么你得注意有所倾向,最好买一本大纲版的考试大纲,买一些大纲版的高考题做。

关于大纲版和新课标版高考数学的不同,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目前,高中湖北、四川、重庆、贵州、河北、云南、内蒙古部分学生和广西、青海所有学生使用大纲版,其他地区均使用课标版。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其实你这道题并不难,只是你问的问题嘛!!!

1.129°48′是应题目所给的范围求得的终边相同的角啊。

2.360乘多少都没所谓的,只是终边不同而已。但要应0°~360°嘛,所以乘3。

你可以看成是-950°12′+n×360°=XXX°(n∈Z)(XXX°是与950°12′终边相同的角),这题n取3而已

3.这题无其他答案,如2所说n取了其它数就超出范围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4.如780°。你可以想成从0°向逆时针转了360°,再转360°,得720°,再转60°,所以780°为第一象限角。再如-660度。可以想成从0°向顺时针转了360°,得-360度,再向顺时针转360°,得-720°,这是回到0°那边,再向逆时针转60°,所以-660°为第一象限角。

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高考要想数学分数高,必须掌握必考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

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文科数学高频必考考点

第一部分:选择与填空

1.集合的基本运算(含新定集合中的运算,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常用逻辑用语(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判定);

3.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奇偶性、对称性、单调性、周期性、值域最大值最小值);

4.幂、指、对函数式运算及图像和性质

5.函数的零点、函数与方程的迁移变化(通常用反客为主法及数形结合思想);

6.空间体的三视图及其还原图的表面积和体积;

7.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角的计算、球与多面体外接或内切相关问题;

8.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的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9.算法初步(认知框图及其功能,根据所给信息,几何数列相关知识处理问题);

10.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理科: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正态分布、统计案例、回归直线方程、独立性检验;文科:总体估计、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

11.三角恒等变形(切化弦、升降幂、辅助角公式);三角求值、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12.向量数量积、坐标运算、向量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13.正余弦定理应用及解三角形;

14.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能应用简单的地推公式求其通项、求项数、求和;

15.线性规划的应用;会求目标函数;

16.圆锥曲线的性质应用(特别是会求离心率);

17.导数的几何意义及运算、定积分简单求法

18.复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及几何意义;

19.抽象函数的识别与应用;

第二部分:解答题

第17题:向量与三角交汇问题,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第18题:(文)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相结合型)

(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及其数字特征;

第19题:立体几何

①证线面平行垂直;面与面平行垂直

②求空间中角(理科特别是二面角的求法)

③求距离(理科:动态性)空间体体积;

第20题:解析几何(注重思维能力与技巧,减少计算量)

①求曲线轨迹方程(用定义或待定系数法)

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灵活运用点差法和弦长公式)

③求定点、定值、最值,求参数取值的问题;

第21题: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应用

这是一道典型应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的试题,是考查考生解题能力和文科数学素质为目标的压轴题。

主要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迁移思想;整体代换、分与合思想

一般设计三问:

①求待定系数,利用求导讨论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②求参变数取值或函数的最值;

③探究性问题或证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第22题:三选一:

(1)几何证明主要考查三角形相似,圆的切割线定理,证明成比例,求角度,求长度;利用射影定理解决圆中计算和证明问题是历年高考题的 热点 ;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抓两点: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互化为普通方程;有参数、极坐标方程求解曲线的基本量。这类题,思路清晰,难度不大,抓基础,不做难题。

(3)不等式选讲: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结合型。设计上为:①解含有参变数关于x的不等式;②求解不等式恒成立时参变数的取值;③证明不等式(利用均值定理、放缩法等)。

2018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高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X1__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公式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公式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__2+2__3+3__4+4__5+5__6+6__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2022北京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中导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 山东2022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北2022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河北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指导与注意事项

★ 2017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文章标签: # sin # cos #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