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差生高考励志故事,高考差生逆袭励志故事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高考励志故事:17岁残疾男孩被清华大学录取 [导读] 他出身农家,生下来双手只有3个完整的手指头。7月16日,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简陋的小院里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鄢陵县双手残疾的农家孩子刘羽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他出身农家,生下来双手只有3个完整的手指头。7月1

差生高考励志故事,高考差生逆袭励志故事

高考励志故事:17岁残疾男孩被清华大学录取

[导读] 他出身农家,生下来双手只有3个完整的手指头。7月16日,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简陋的小院里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鄢陵县双手残疾的农家孩子刘羽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他出身农家,生下来双手只有3个完整的手指头。7月16日,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昨日上午,鄢陵县彭店乡刘拐村,在自家简陋的小院里,刘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成了小村里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

 7月16日上午,邮递员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刘羽家。接到通知书后,17岁的刘羽显得十分平静,但他80岁的爷爷及多病的父母却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小羽考上清华大学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整个村庄沸腾了。?这孩子真争气,这可是俺村破天荒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啊!?

他发誓要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1995年1月29日,刘广亭、田参夫妇有了一个男孩儿。然而孩子出生后,左手只有大拇指和食指两个正常的指头,右手只有大拇指正常,其他7个手指都只有短短的一截儿,并且所有的手指头还全部粘连在一起。回想当初,妈妈田参不堪回首:?在月子里,我天天以泪洗面。?爸爸刘广亭也愁得整夜睡不着。

 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岁多时,刘广亭、田参求亲告友,凑了2000多元钱,到郑州给孩子做了手指分离手术。刘广亭说,为给孩子看病,家里现在还欠着几千元钱的账。

 ?我的手有毛病,从小我就知道。但上小学时不懂事,并不知道爸爸、妈妈的担心。?刘羽说,直到他考进了县城的中学才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不但身体上有不足,家庭条件也差十万八千里。

 ?在一瞬间,我懂事了。?刘羽暗暗发誓,先天的不足要靠后天的勤奋来补,一定要牢牢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的成功秘笈是不懂先不问

 今年高考,刘羽考出了667分的`优异成绩,位居许昌市理科第二名。其中, 语文 125分,数学136分,英语137分,理综269分。

 ?不懂先不问,因为别人讲的知识,永远没有自己钻研出来的记得牢。?谈到刘羽的成功,鄢陵县一高班主任老师邹登科说,?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学生应该不懂就问。可刘羽却不是这样。?他是不懂先不问,自己反复思考、反复钻研,有时候一个难题他能憋一星期,实在想不出来了才去问老师。

 刘羽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成了4点:聚精会神听好课,刻苦,大量做习题,高度重视查漏。

 他特别懂事,种地、做饭,啥活儿都干

 ?整整17年了。?母亲田参说,?7月16号,俺孩儿拿到了通知书,我的这块心病才终于解决了!?

 田参说,刘羽一出生双手就要做手术。没多久,他爸因劳累过度得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躺在床上一连几个月下不了床。他奶奶得老年痴呆症已经好多年,一出门就找不到家。他爷爷今年已经80岁了,经常有病。幸运的是,孩子一直很争气。上高中后,他一月才回家一次,一到家就种地、做饭,帮他爸喂鸡、打扫院子,啥活儿都干。

 ?这孩子特别懂事,现在物价高,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每月光伙食费都得三四百元,他家里每月只给他300块钱,他一直都花不完。?副校长张兰峰说。

 ?孩子很争气,他给俺全乡争了光!?昨日上午,彭店乡党委书记夏红涛专门赶到刘羽家,将1000元补助金送到了刘羽爸爸的手中。

 考虑到自己家经济上很困难,刘羽专门报考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鄢陵县一高副校长张兰峰介绍,被录取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不但包了他的全部学费,还可提供一部分生活费。

;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论坛)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

 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他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他如此写道:?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文章标签: # 自己 # 成绩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