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新疆高考卷子理综_新疆高考理综答案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真题答案什么时候公布新疆高考总分是750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各150分满分,综合分数满分是300分。文科生考文科数学与文综试卷,理科生考理科数学与理综试卷,但文理科学生高考满分都是750分。新疆高考使用全国Ⅱ卷,即新课标二卷,全国甲卷,甲卷一般比乙卷简单一些,比丙卷难一些。但不会因考题差别导致教材差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
1.高考真题答案什么时候公布
新疆高考总分是750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各150分满分,综合分数满分是300分。文科生考文科数学与文综试卷,理科生考理科数学与理综试卷,但文理科学生高考满分都是750分。
新疆高考使用全国Ⅱ卷,即新课标二卷,全国甲卷,甲卷一般比乙卷简单一些,比丙卷难一些。但不会因考题差别导致教材差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填报志愿在6月下旬至7月1日进行,其中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北京时间18时;其他批次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7月1日北京时间18时。
高考真题答案什么时候公布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
B .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
C .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
D .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 xùn/xùn、 cān/cē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答案A ks5u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ks5u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ks5u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出为川东道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 灾民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ks5u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分)
①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ks5u
答案(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家贫,________,___________,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知而不愠;(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偏向于对初中诗歌的默写考查,考察范围广,考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如“愠”“是故”“庇”“假”“藏”等。只是难度较之往年高考,又低一档。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
答案C
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
答案①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
答案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答案①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②“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③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林黛玉的感受基于她的身世,作者的感受来自他的生活,最后分点表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当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的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着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着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载《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5分)
答案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分)
答案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本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是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体过分关注,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案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的,所以“关乎教师”,而在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都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教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作答时也应该紧密结合文章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示例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设置为一则招聘启事,那么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招聘启事的正确写法。招聘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最好写清楚,以便应聘者自我衡量。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因为材料未提供待遇问题,且有字数限制,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即可。
23.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示例“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 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人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比喻和借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略
解析该作文题是对往年广东高考作文出题方式的一次重要突破,完全开放式的命题方式让考生耳目一新。材料中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在哪个时代(时期)好”,也就是说,考生可以选择“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者飞向未来,或者“活在当下”,只要能写出“某时代特征以及时代魅力”,那么文章的立意就完成了。审题的难度也相对较低。
构思方面,考生可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将个人的志趣充分表达出来。可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条件,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此外,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自己思考。
高考真题答案一般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公布。
具体时间通常由各地教育部门或考试机构发布。考生可通过官方网站、媒体等途径获取答案及成绩查询信息。以下将就高考真题答案公布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高考真题答案通常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可能因各地考试安排、审核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考试结束后,各地的阅卷工作都会紧锣密鼓地展开,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阅卷和审核,最终确定分数和答案。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耗时数周甚至一个月以上。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官方网站:各省市招考委员会或考试机构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答案和成绩查询等相关信息。
2.媒体报道:一些媒体会及时报道高考答案公布的最新进展,考生可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来获取相关信息。
3.短信查询:一些考试机构也会通过短信服务向考生提供答案查询的服务,考生可通过短信方式查询自己的成绩和答案。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解析:一些教育机构或教育专家会对高考试卷进行解析,分析各个科目的难点和重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2.正确答案:公布各科目的正确答案,供考生对照自己的作答情况,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水平。
3.成绩查询:提供成绩查询的渠道和方式,让考生及时查到自己的成绩和排名。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1.帮助考生校对自己的答案,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水平,为后续的志愿填报和升学规划提供参考。
2.促进考试的公正与公开,增强考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方便招生考察,考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成绩和答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答案公布时间过晚,考生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容易造成焦虑和不安。
2.有些考生会利用答案作弊,影响考试的公正和准确性。
3.部分考生对答案公布过于依赖,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考真题答案公布是高考复盘和学习的重要一步,考生应该合理利用答案公布的时间和途径,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水平,进行适当的反思和复盘,为后续的升学规划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