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修文中学2020高考_修文高考最高分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修文中学在哪点?2.贵州将逐步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还有哪些城市取消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3.2014贵州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什么调整4.贵州中考成绩1.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

1.修文中学在哪点?

2.贵州将逐步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还有哪些城市取消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3.2014贵州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什么调整

4.贵州中考成绩

修文中学2020高考_修文高考最高分

1.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2.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3.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4. 急需高考常考的古文翻译句子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 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巩固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

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

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

5. 怎样做好高考文言文题

从选文特点上看,2004年到2006年浙江高考卷中的文言文选段有很大变化,2004年选的是北宋欧阳修的《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属人物传记;2005年选的是唐代孙樵的《书褒城驿壁》,属晚唐散文中的针砭时弊的杂文;今年选的则是明代方孝孺的《蚊对》,也属杂文。

从题型设置来看,对文言实词、虚词、典型句式、词类活用和句子翻译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基本稳定的,变化最大的是文言文选择题中的第四题,由“概括和分析”题变成了“赏析”题,难度也有所增加,解题思路方法需要做一定调整。 2006年高考语文卷第14题(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分析:解答此题需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推测文章主旨。《蚊对》先记叙夏夜为蚊所苦,难以入眠,写到蚊子聚集的可怕场景,写到斥令童子驱蚊、灭蚊,然后由第二段天台生感慨老天为什么造出这种东西来害人,既揭示人的自私心理,又自然引出童子应答,由记叙巧妙过渡到议论。

第三段借童子之口生发三层议论,分别以童子语中的三个反问句“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今子一为蚊所?k,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k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作结。这正是作者观点的流露:人与异类只是形状不同,哪有贵贱之分?蚊子要害人,人要向老天控诉,而那么多的异类被人吃掉,老天又该如何惩罚人呢?人被蚊子咬不舒服,但对同类之间的相残却无动于衷,难道可以吗?人类不仅自以为尊,残杀异类,更有欺凌残杀同类的可憎。

由叙入议,由此及彼,含蓄地批判了统治者残酷剥削百姓,以强欺弱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人类其实还不如异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2005年的赏析题也属此种类型。第14题如下(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分析:显然,这些选项设置是疏通文意后的提炼。

A项和D项是对文章写作主旨的理解。这篇杂文借褒城驿的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抒发了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慨。

又将褒城驿由兴到废的原因推及天下由兴到衰的原因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贪婪,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顿。所以,作者批判的矛头是官场不是民风,A是错误的。

B项和C项是对文章写法的赏析。文章先用人们对褒城驿的赞美和自己亲眼所见形成对比,产生疑问,自然引出驿吏的述说。

破败原因是宾客不会对途中匆匆经过之地产生爱惜之意,更由于“官大者,其下”更加凶暴蛮横,难以禁止。接着作者巧妙地用老农的话“举今州县皆驿也”,进行类比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以小见大。

由此我们知道,做赏析题仅仅读懂文章内容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思考文章的写作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等。 而记传文中的“概括和分析”题,侧重于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只要将选项和文中信息对应,进行比较,答案不难得出。

例如2004年14题(原文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分析:A项出处是首段末句“是时赵普为相,……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B项对应的是第二段开头“……知海陵监。

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C项的依据是第四段末“荆南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D项源自第五段中“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原文是说那些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甚至有。

修文中学在哪点?

1. 文言文解释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

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已经决定了。”越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武昌九曲亭记 宋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

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

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

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

2. 文言文解释

用我仅存的一点语文知识和记忆力,帮你把他们解决掉。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出自《爱莲说》周敦颐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②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出自《劝学》荀子

利用船只外出的人,(也许)并不会游泳,但可以横渡江河。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前辈道德、声望高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出自《过秦论》贾谊

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和一个箭头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

⑤追亡逐匕,伏尸百万——《过秦论》贾谊

追赶逃兵败将,倒下的尸体上百万。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过秦论》贾谊

倘使让山东六国与陈涉比量一下长短,比比大小。

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王羲之

引来清流做成漂流酒杯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之旁

⑧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我)端起酒壶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木露出笑颜。

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姑且顺应自然的造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这样)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⑩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使我听到的人

⑾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

3. 文言文解释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4. 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解狐可以。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说:您是问我谁能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好。就用他做县令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太尉,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午可以。晋平公说: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儿子,晋文公说好。

又任用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孔子听说后,感叹道:“唉,祁黄羊做的是对的,他荐举别人,大公无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 ***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④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⑤?”寻亦收至⑥。 注释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内外。

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

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缓慢的 ⑤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⑥寻亦收至:不久(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

寻:不久。收:差役。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5. 文言文翻译

方法指导 (一)遵循三条原则: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3、雅:就是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坚持四个步骤: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三)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 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 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07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 译文:忠臣坚持道义。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07湖北卷) 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四)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08全国卷Ⅰ) 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2: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08山东卷)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05湖北卷) 译文: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例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06湖北卷)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判断句](08浙江卷)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例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宾语前置句](08全国卷Ⅱ)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说:结。

6. 文言文的解释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徼:边界。

B.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这里是“当作柴草”。 C.或芟而去焉 芟:锄除。

D.固有不能间也欤 间:间或。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任光禄志趣高雅的一组是( ) 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④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⑤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游京师显贵人家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不可得。

B.文章第2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C.任光禄虽然身处江南,但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是在荆溪之上治园,“遍治以竹”。

D.文章由任光禄对竹的态度,揭示出他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这也属直接写竹。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D (间:间隔,阻止)2解析B。(①句写京师人把竹子当作宝;④句是写任光禄的凛然气节;⑥句写竹子)3解析D。

(是间接写竹)4(1)解析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亦”、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2)解析所以京城人珍爱竹子,与江南人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啊。(“其”、“一”、句意各1分)(3)解析既然这样,那么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搜集,然后心里才高兴。

(“然则”、“虽”、“快”、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

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

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

贵州将逐步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还有哪些城市取消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65年前,日军飞机轰炸贵阳,贵州省立高级中学(即今贵阳一中的前身)奉省之命北迁修文;1939年3月初,当时的省应修文县及地方父老乡绅请求,责成省高级中学协同修文县组建修文中学。3月9日(一说4月9日)选址在龙岗山北麓的学宫,学校系由县域地方出钱,省高级中学出人协助组建创办,命名为“贵州省贵阳高级中学附属修文初中部”的修文中学正式挂牌。教师办公室设在学宫,暂借位于龙岗山西麓的“昭忠祠”(又名“双梦祠”)为校舍教室。“两间东倒西歪屋,一群千锤百炼人”,这副对联形象地道出当时修文中学的景况。学校课程大多由省高教师担任。学生则以地方子弟为主。

1941年上半年修文中学和龙岗小学互换校址,修文中学遂迁定在龙岗山顶并沿袭至今。

从1939年到1949年,最初的10年,修文中学在艰难困苦中挣扎,但在艰苦中也一度兴旺过。由于学校创建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因此建校伊始便以“刚毅笃实”作为校训,培养学生反抗侵略、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又由于学校课程多为省高教师承担,当时的著名专家学者蹇先艾、刘薰宇、李淑元等在修文中学任教,教学思想前卫,教学质量饮誉黔省,因此慕名就读的学子来自省内10余县。

贵州解放后,在党和人民的关怀、支持下,修文中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1956年,修文中学建成完全中学,以初中部为主,并开设一个高中班,招收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瓮安、福泉等县的学生。

1958年,修文中学始建党支部,修文师范并入,学校分为初中、高中、师范三部。

1963年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烧毁了修文人民苦心经营的修中主教学楼兼实验楼,日趋完善的教学设备遭到重创,正常的教学曾一度中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修文中学也和全国其他学校一样,受到严重冲击。教育教学工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1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经拨乱反正,学校逐步恢复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渐入正轨。18年,修文中学被列为县级重点中学。

1985年建成半框架结构的4层教学楼1幢,面积约2500平方米,计有教室25间、办公室两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1989年4月,学校举行50周年校庆,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十分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学校共收到捐资72240元,用这笔雪中送炭的钱,学校修建了较为规范的运动场。校庆后,部分校友满怀发展家乡教育事业、振兴母校的热忱,自发成立了“阳明奖学基金会”,慷慨解囊,旨在激励后学,奖励历年高、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年颁发奖金数千元,并资助学绩优秀家庭贫穷的学子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

1998年,由香港爱国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50万港元,市、县筹资共计120余万元,在龙岗山顶修建“逸夫楼”。这是修文中学建校以来投资最大的工程,总面积2933平方米,设理化生实验室和电教、微机、语音、音乐、体育等专用教室及阶梯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

1999年,学校举行60周年校庆,校庆的主题是“缅怀往昔,共叙校友情谊;激励后学,齐谋母校发展”。参加校庆的历届毕业生及其他校友达3000多人,捐资15万余元,学校将这笔宝贵的款项用于建设语言教室和老教学楼装饰工程。

进入21世纪,学校在市委、市和县委、县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资,已建成学生宿舍楼两幢、食堂及办公楼各1幢。2003年10月又新建教学楼1幢,面积约4640平方米,计有教室20间、办公室24间。

从阳明先生开办龙岗书院至今,5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从省立高中北迁修文到现在,60多年的开拓发展,学校为国家、为桑梓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培养了众多科技精英。历届校友中有不少人从修中起步,走出修文,走出贵州,甚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其中有中国农大研究生部毕业,现任中国农科院植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曾挂职山西省科技副的萧必祥;有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在国画、书法上颇有造诣,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出的我省有影响的画家郝承德等。

修文中学领导班子团结,主要领导能起带头作用,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勤奋好学,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学校发展到今的现状,已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39人;有教职工171人(不含离退休教职工33人),其中任课教师142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5人,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154人,13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在任课教师中,有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3人,修文县教师学科带头人5人,县科技骨干3人。教师队伍年轻,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气。随着修文县“普实”验收活动的开展,学校在软硬件教学设施方面日臻完善——理化生实验室符合教学要求,能保证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有男、女生公寓各1幢,建筑面积约3900平方米;有4个标准篮球场和200米环形跑道及其他体育教学必须的基本设施。学校座落在绿化良好的县城内地势较高的龙岗山上,环境幽雅安静。根据市、县党委、安排,修文中学正为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

修文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作为办学宗旨。自1956年创建高中以来,有32届高中毕业生当年参加高考,2000年以前(含2000年)高校录取人数共907人,其中本科生488人,专科生356人。2000年以后录取人数共1014人,其中本科生4人,专科生517人。由此可见,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修文中学的教学质量与日俱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1996年修文县隶属贵阳市管辖以来,高考成绩在一市三县的数所完中学中均居前列。

2004年贵阳市教育局首次对全市40余所高中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即2003届贵阳市普通高中入口出口质量分析),评估的依据是学生升入高中的入学成绩(即入口成绩)和高考、会考成绩(即出口成绩),为生源不同的各学校提供了一个公平评价的尺度标准。全市高中分两大类评估,一类是重点高中,一类是一般高中(含公办高中、民办高中、厂矿高中),修文中学在全市一般高中中以显著优势排在第一,获贵阳市一般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第一名。

从1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27年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师生员工时时铭记“刚毅笃实”的校训,领导班子在主抓教学不放松的同时,还充分重视和尽力做好下列工作: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善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民主治校,充分信任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狠抓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积极支持教职工进修,不断提高教职工学历层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学骨干。学校还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细则,重视美育、劳动教育,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每学年两次举办全校性的运动会(田径、篮球运动会),一年一度举办的“12·9”文艺汇演,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素质教育。

在近27年中,修文中学教职员工中有5人获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有6人获贵州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光荣称号;有10多人获地市级优秀教师、四好教师、先进劳动者光荣称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绘画、书法竞赛中,获全国竞赛和省级竞赛奖百余人次;参加地市级中学生体育运动会获团体奖,获奖个人近百人次;学校合唱队、文艺演出队参加地市县级比赛多次获奖。学校党支部获得“贵阳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奖牌。

修文中学自建校60多年以来,毕业生已逾万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从修中毕业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2014贵州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有什么调整

日前,贵州省调整了高考加分政策,将于2022年正式实施,在其中,国家加分项目将逐步调整和取消不同地区和时间段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据了解,此举并非贵州省首家提出,江西省与辽宁省此前就已宣布分别于2023年和2026年起,取消部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

此外,湖南、广西、安徽、海南、贵州等多省也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予以规范,降低加分分值或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2017年,山东取消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

扩展资料

贵州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调整方案

贵州将逐步调整少数民族高考考生的加分政策,将加分地区调整为三类。其中一级地区包括贵阳市, 云岩区, 南明区, 花溪区, 乌当区, 白云区, 观山湖区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安顺市西秀区,2022~2023年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三个统一”原则,即考生而且居然连续三年学习,加5分;从2024年起,加分项将在该区域取消。

二类区域包括贵阳市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遵义市赤水市、播州区、仁怀市、绥阳县、桐梓县、习水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正安县,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区、六枝特区、盘州市,安顺市平坝区、普定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黔南州都匀市,黔西南州兴义市,贵安新区,毕节市、铜仁市所辖非民族自治县,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2022年至2023年加10分,2024年至2025年的加5分,2026年起取消该项目加分。

三类区域包括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所辖除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外的其他县(市),民族自治县,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2022年至2023年加15分;2024年至2025年加10分;2026年起加5分。

贵州中考成绩

1、加分政策。符合下列条件的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各级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自治州及所辖县、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自治县及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乡的。 2、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定向少数民族职位的不予加分。 3、加分确认。加分确认的审查工作由省、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招录单位组织实施。 追问: 我想具体了解一下贵州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回答: 贵州省2014年少数民族加分 1、贵阳市(清镇市、息烽县、修文县、开阳县),遵义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湄潭县、凤岗县、务川县、余庆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安顺市(平坝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普定县),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省内外院校投档时总分加20分 2、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遵义市(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安顺市(西秀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省内外院校投档时总分加10分。

2020年贵州中考录取分数线“三区一地”(云岩、南明、观山湖、原小河地区)内省级示范性高中网上报名最低控制线为470分。

初中毕业考试(TheAcademicTestfortheJuniorHighSchoolStudents),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中国将这几科考试科目规定为国家课程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中考在高考之后进行,具体时间各地自行确定。

2022年4月6日,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坚决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通知提出,要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

确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文章标签: # 学校 # 修文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