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7年南平市高考状元_南平一中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东边村位于哪个市2.海滨邹鲁的由来3.朱子文化作文怎么写4.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人口有多少建瓯建瓯市简称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辖 10 个镇、 4 个乡、 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

1.东边村位于哪个市

2.海滨邹鲁的由来

3.朱子文化作文怎么写

4.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人口有多少

2017年南平市高考状元_南平一中高考状元

建瓯

建瓯市简称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辖 10 个镇、 4 个乡、 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 51.88 万,其中农业人口 41.65 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 10 个少数民族,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47.11 亿元。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

建瓯生态优越,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全市农业总产值 26.03 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9.08 万亩,粮食总产量 21.8 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 ( 市 ) ,现有林地面积 507.2 万亩,林分总蓄积量 1903 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积 188.67 万亩,商品材伐量 58.59 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 124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竹材伐量 1642 万根,鲜笋产量 21.41 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 9.75 万亩,产量 7129 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全市水果面积 24.4 万亩,产量 19.03 万吨,其中柑桔 17 万亩,产量 15.83 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 41 万亩,产量 1.42 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大米等 12 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年肉类总产量 21383 吨。奶牛存栏 1.06 万头,生猪存栏 16 万头,肉羊存栏 2.6 万头,家兔存栏 7 万只,各类家禽存栏 181 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 ( 市 ) ,淡水养殖面积 2.86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1.36 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91 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单位”,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弘光席业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 10 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

全市工业总产值 28.0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2 家,完成产值 20.87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80.4% ,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 123 家,完成产值 19.05 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93.2% 和 91.3% 。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和机械、化工、水电三大重点产业。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 7.4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35.89% ,主要企业有丽瓯人造板有限公司、万木林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福人木业有限公司、天丰竹业有限公司、特艺竹木有限公司、华宇竹业有限公司、华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三森竹木有限公司等 57 家,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 6.42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30.76% ,主要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东福光食品有限公司、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新叶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圣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 29 家,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 5.1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24.86% ,主要企业有森华集团、立伟塑料有限公司、元润塑料有限公司、福农华工有限公司、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东方磨料有限公司、精工齿轮有限公司、巨力活塞有限公司等 28 家,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甲醛、农药、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工业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 58 家,其中亿元企业 2 家, 5000 万元— 1 亿元企业 6 家, 3000 — 5000 万元企业 7 家, 1000 — 3000 万元企业 43 家。工业平台不断拓展,城东、莲花坪工业平台及国省道沿线乡镇工业长廊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6.77 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13.59 亿元,餐饮业 1.75 亿元,其它业 0.26 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 49 个,经营面积 16 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 7 个,批发市场 3 个,乡级农贸市场 16 个,村级 23 个,其他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全市拥有大型超市 4 家,药品超市 3 家,家具超市 3 家。全市已成立毛竹、水煮笋、蔬菜、锥栗、食用菌、柑桔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230 个,拥有会员 2 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

[项目开发]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19.53 亿元,全市新上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91 个,新上投资 10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29 个,当年投资 50 万元以上新办项目投资额 8.98 亿元。 18 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6.66 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 6 个,完成投资 2.78 亿元。

[对外经贸]

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 24 个,合同利用外资 4100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160 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 27 家,外贸出口总额 2500 万美元,出口规模达百万美元的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等 8 家。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 2.05 亿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1.26 亿元,地方级收入中税性收入所占比重达 77.5% 。财政总支出 2.84 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 40.58 亿元,各项余额 21.86 亿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造农村诚信社会,全市共培育信用镇 4 个、信用村 82 个、信用户 21838 户。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保险业务保费收入 9467 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3867 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5600 万元。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 205 与省道 204 、 303 穿境而过 ,市区距武夷山机场 100 公里;建设中的浦南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丽南高速公路在城东交汇,浦南高速公路将于 2008 年建成通车,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 2 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 6 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 117 座,总装机容量 9.69 万千瓦,全年发电量 2.08 亿千瓦时,供电量 2. 亿千瓦时。正在兴建的北津电站、红湖电站、杨墩电站等三大水电站竣工后,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 19.62 万千瓦,发电量达 4.88 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市区建成区面积 8.5 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 30 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一批项目被国家、省科技部门列为重点科技项目。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上线率达 86.51% ,本科和专科上线人数均居南平市第一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 308 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全市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 21 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3.5% 和 98.8% 。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 9.1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74 ‰, 计生工作继续位居全省生育一类先进市行列,被评为省级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64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752 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 29.03 亿元,其中农民储蓄存款余额 6.03 亿元。年末单位从业人员 20416 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531 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863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5.7% 。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 7.8 万人。年末共有养老保险人数 74275 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4704 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9015 人,列入成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3190 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14092 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646 人。

://baike.baidu/view/159665.htm

东边村位于哪个市

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建瓯市简称芝城,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

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17°58'-118°57'、北纬26°38'-27°20'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建瓯市地处南平旅游生态经济区的"一线",距南平60公里,距武夷山机场110公里。横南(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铁路贯穿境内100公里,设五个车站,已开通货、客运输。205国道、两条省道贯通全境,是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和闽北主要交通枢纽。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建瓯南与福州市的经济互补的空间距离缩短,成为福州城市经济三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城镇;北与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交流空间也大大拓展,成为福建沿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陆地交通的连结点。

行政区划,人口

辖玉山,小桥,南雅,东峰,东游,小松,吉阳,房道,徐墩,迪口10 个镇、川石,龙村,水源,顺阳 4 个乡、 芝山,建安,通济,瓯宁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19万,其中农业人口 41.8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 11个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1人,全市汉族约占99.3%,畲族、苗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共占0.7%,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89亿元。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

建瓯生态优越,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3.66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45万亩,粮食总产量21.99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现有林地面积529.06万亩,林分总蓄积量220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其中用材林面积185万亩,商品材伐量49.32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23.5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毛竹伐量1678万根,鲜笋产量23.3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9.2万亩,产量7685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水果面积22.8万亩,产量24.38万吨,其中柑桔面积17万亩,产量20.36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41万亩,产量2.09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芦柑、葡萄、大米等13个农产品获绿色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全年肉类总产量2.33万吨。奶牛存栏4003头,生猪存栏17.16 万头,肉羊存栏2.44万头,肉兔存栏6.11万只,各类家禽存栏166.73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22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成茂农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农业龙头企业。水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7.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30万千瓦。地下十分丰富,已探明或开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22种。

工业经济

2008年,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大局,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7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4.74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9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39元,增长13.6%。

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0.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完成产值4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7%,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77家,完成产值39.31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和94.9%。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17.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5%,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3.4%,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10.9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6.5%,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甲醛、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有5家,上5000万元企业有20家。工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中国笋竹城建设强力推进,一期开发已完成,开发面积1045亩,入园企业30家,二期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70万元,完成征地3685亩,平整土地1000亩,批准入园企业12家。莲花坪和川石、东游、东峰、南雅、徐墩、吉阳6个高速公路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国省道沿线工业长廊已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市)。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66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7.43亿元,餐饮业2.28亿元,其它业0.41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49个,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5个,批发市场3个,乡级农贸市场18个,村级23个,其它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等4个。大型超市4家,药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4家。全市已成立水煮笋、蔬菜、锥栗、柑桔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56个,拥有会员2.3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汽车、摩托车贸易和运输服务业发展迅速,拥有兴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闽芝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汽车销售公司。

项目开发

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46亿元,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62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完成投资3.47亿元

对外经贸 2007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75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60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38家,外贸出口总额5255万美元,拥有明良集团、柏物产食品、颖食物产、樟建木业、吉阳工艺品、弘光席业、绿剑食品等13家出口规模超百万美元的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6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49.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亿元,各项余额35.21亿元。全市共培育信用镇4个、信用村82个、信用户22955户。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205与省道204、303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规划中通过建瓯的高速公路有4条,其中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已经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将开工建设,建古、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随着这几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建瓯将成为闽北的交通枢纽,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2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6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142座,总装机容量19.1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1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9.8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被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市”。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各项指标及本专科上线人数位于南平市前列。城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为福建省民间根雕艺术之乡,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21个,农民文化俱乐部1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拥有1座设施先进的室内体育馆、2条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人口比率达42%。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和99%,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连续16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被评为“全国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3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41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1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567人,列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28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14426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94人。

乡镇介绍

芝山街道--地处城区北面,辖西大、豪栋、马汶3个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御坪、梨山、青云6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135个居民小组,18583户,44618人,其中,农业人口7175人,2161户。土地总面积30.85平方公里。

建安街道--地处城区东南片区,辖钟楼、东安、东门3个村委会和横街、仓长、前街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74个居民小组,8235户,22892人,其农业1749户,5123人。土地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通济街道--地处城区中部,辖东溪、三门、南门3个村委会和南门、陶朱、桥南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52个居民小组,4826户,13666人,其农业1320户,4636人。土地总面积41.3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0.84平方公里。

瓯宁街道--地处城区西部,辖水西、七里街2个村委会和福宁、西池、莲花3个社区居委会,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5080户,13877人,其农业1095户,3773人。土地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

徐墩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距市区16公里,土地总面积351.87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综合林场,159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村。共9945户,总人口为35332人,其中农业人口33183人,非农业人口2149人。

行政村名称:徐墩、叶坊、归宗、东边、北津、桂美、富头、富_、丰乐、下碓、山边、湖塘、九匡、岭头、大潭,长汀。

吉阳镇--位于建瓯市西部,地处建瓯市、顺昌县、建阳市三县市交界地。东连徐墩镇;西和西南与顺昌县仁寿乡、岚下乡相接;南与房道镇毗邻;北与建阳市徐市乡相交界,距市区42公里,土地总面积198.7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共8420户,总人口为30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9040人,非农业人口1617人。

行政村名称:吉阳、玉溪、宅墩、曹墩、新桥、胜利、张坑、巧溪、大夫、黄怖、圭历、巨历口。

房道镇--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位于建瓯市西南部。东部与瓯宁、南雅相邻,东北部与徐墩毗连,南部、西部与顺昌县交界,北部与吉阳接壤,土地总面积244.7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9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0个村民委员会。共9864户,总人口35690人,其中农业人口33961人,非农业人口1729人,少数民族畲族约340人。

行政村名称:房道、九堡、七道._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宁、吴_、曹岩、书怖前、徐地、峡头、连地、南科、西_、靛墩、吴大元、埂尾。

东游镇--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侧。东和东南分别与水源乡、屏南县交界;南和西南与东峰镇毗邻;北与川石乡、龙村乡相连,土地总面积420.53平方公里,是建瓯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镇林场,1个良种场,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共10288户,总人口37653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2人,非农业人口3351人。

行政村名称:东游、_上、东源、溪尾、胡墩、张墩、云头、党城、渡潭、党口、张屯、上范、溪屯、盖林、盛前、河岭,盛地、东_。

川石乡--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土地总面积274.07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2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共6570户,总人口23835人,其中农业人口22427人,非农业人口1408人。

行政村名称:川石、_阳、慈口、溪口、营勺、后山、洋屯、后洋、边溪、徐布、后坪、小岭、伏演、外洋。

顺阳乡--是1996年4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乡,原隶属东峰镇管辖。顺阳乡位于建瓯市东部,土地总面积205.83平方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国营育场,55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共3318户,总人口为11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8人,非农业人口1165人,是建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小的乡(镇)。

行政村名称:溪东、吴林、石呈、江_、_下、后房。

水源乡--位于建瓯市东部,距建瓯市区57公里。东与屏南,政和两县交界;北跟川石乡接壤;西同东游镇相邻邦;南连东游镇与屏南县,是三县市交界的边远山区乡。全境面积299.2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和水库管理所,122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村。总户数5943户,230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959人,非农业人口1061人。

行政村名称: 水源、横路、桃源、吴墩、钱团、王厝、大源、忠溪、温洋、南山、上坑、良贤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与玉山镇相连;南与迪口镇交界;西与南雅镇接壤;北与建瓯市东峰镇毗邻。镇域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16.5公里,土地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10730户,总数为3919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392人,非农业人口为1807人。

行政村名称:小桥、大丘、西边、富井、高门、百丈、龙峰、洽历、上屯、_上、霞抱、阳泽、后塘。

玉山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北、东南分别与屏南、古田县交界;南邻迪口镇;西连小桥镇;北与东峰镇接壤,距建瓯市54公里。土地总面积324.1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2个行政村,一个伐木场,一个牛场,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共6029户,总人口为2291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412人,非农业人口为1504人。是建瓯市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玉山、敷锡、东山、下洋、洋后、上房、榧村、筹岭,汲溪、岭口、长怖、岭后。

南雅镇--位于建瓯市南部,东与小桥、迪口两镇交界;西与房道镇和顺昌县高阳乡接壤;南与南平市大横镇毗邻;北接建瓯市瓯宁、通济办事处。总面积398平方米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场,117个自然村,共12000户,总人口为43577人,其中农业人口40043人,非农业人口3534人。

行政村名称:南雅、新建、伊村、新村、小雅,十字街、集瑞、杉溪、小康、叶康、皇康、大康、梅村、鲁口、白水源、房村、仁墩、黄园、山安、白沙、太平。

迪口镇--位于建瓯市南部,距市区86公里,东至古田县风都乡,南邻南平市洋后乡,西邻南平市南山镇北至小桥镇百丈村,东北至玉山镇西北至南雅镇,东南与古田县相邻,西南与南平市交界,地处古田县,南平市、建瓯市结合部,镇域面积372.1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共8439户,总人口为32610人,其中农业人口31195人,非农业人口1415人。

行政村名称:迪口、占村、值源、下房、店村、西坑、龙北溪、郑魏、大布林、下庄、杉洋、下溪、可建、凌坑、中田、岩下、坑头。

小松镇--地处建瓯城北20公里。东与东峰镇和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城镇接壤;北和东北与龙村乡和 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总面积239.33平方米公里,所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共77户,总人口为28862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6人,非农业人口1146人。

行政村名称: 小松、中村、李园、定高、湖头、上元、穆墩、渔村、溪头、双坪、台尾、大庙、高历、龚墩

龙村乡--位于建瓯市北部,距城关43公里。东、东南分别于川石、东游交界;南与东峰毗邻;西与小松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是老区贫困乡。总面积207.93平方米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4024户,

人口146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1人,非农业人口435人。

行政村名称:龙村、汴地、下杉溪、吴地、梨坪、擎天岩、龙溪、黄凌、凉_、大历、仰坑、小东游。

东峰镇--位于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总面积268.9平方米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19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共10947户,总人口41103人,其中农业人口38098人,非农业人口3005人,是闽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东峰、南源、大_,井岐、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镇、东山下、东溪口、铜场、杨梅、裴桥、长源、岚下、湍下。

方言

建瓯有建瓯方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方言书《建州八音》。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建瓯市上榜。

2019年3月,建瓯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闽浙赣片区)。

2017年2月21日,建瓯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海滨邹鲁的由来

位于联合乡金鸡山腹部,尤溪县的最北部,与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毗邻,距乡镇中心7公里,距福银高速公路尤溪互通口18公里,距尤溪县城、南平市区均为40公里,海拨530米,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45户,1020人,其中男558人,女462人,劳动力人数577人,其中劳动力转移人数302人,土地总面积4533亩,其中耕地面积768亩,林地面积2126亩,2008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874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1334万元,工业总产值540万元,村财收入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63元,是个贫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革命老区贫困村。

东边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这里曾是0南尤沙边委重点革0据地之一,该村董顺清于1943年9月由0南沙尤支部李铁、余兴瑞介绍加入中国0,成为尤溪第一个0员,革命烈士曾志洽曾是地下游击队小队长,1948年11月在泰宁战斗中被,年仅22岁,现安葬在连云烈士墓。在时期,东边村人民英勇顽强,坚定信念,善于斗争,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该村被省、市定为革命老区重点村。

东边村人民努力求发展,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发展养殖业、劳务输出等。2008年全村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多吨,农民畜牧养殖年存栏约1800多头,其中小规模肉猪重点养殖户6户,家禽重点养殖户3户,梅花鹿养殖户1户,近年来,引进小规模企业2家,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280多人,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

东边村社会在不断变化,1999年公路实现柏油路硬化,2007年村内公路实现水泥路面全程硬化,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结合滑坡体综合治理和本村实际,分别在4个自然村实施重建家园,到2008年全村新建住户达80多户,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全村3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房,90%安装有线电视,90%拥有程控电话、手机,80%拥有摩托车,东边村部办公大楼于2000年落成,到2009年内各自然村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为新农村建设起了良好的开端。

东边村人民注重教育,东边小学成立于1960年,教学楼建于15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现有九年制在校生70多人,就学率达100%,自从17年高考恢复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0多人,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3人,据统计,该村籍在岗国家工作人员达40多人,其中担任处级干部以上5人,1988年全国高考当中,全省文科状元陈熙满就出在该村,东边村人民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东边村人民勤劳朴实,东边村梯田精耕细作,景色迷人,被评为福建省最美的梯田,现已被烈为省摄影家创作基地,东边村干部群众有着艰苦奋斗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只要扬长避短,勇于创新,相信东边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东边村附近有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村、侠天下旅游区、枕头山森林公园、南溪书院等旅游景点,有尤溪金柑、尤溪绿笋、尤溪绿茶、尤溪红、尤溪茶籽油等特产。

朱子文化作文怎么写

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分别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邹国,因此后人就用“邹鲁”来指代文化礼仪发达的地区。福建号称“海滨邹鲁”,最早称“邹鲁”正在闽中首府福州。北宋时期,“海滨邹鲁”被用于描述“潮阳”(今潮州一带)。 唐末五代,王潮、王审知兄弟治闽,对福建文化教育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据《三山志》卷8《公廨·庙学》载:乾宁元年(894年),王潮于福州“四门置义学”。《新五代史·王审知传》卷68载:王审知当政后,“好礼下士”,以育才为急,“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他认为“学校之设,足为教化之源”,所以建学校,发蒙童。王审知号令各地,“广设庠序”,因此府学、县学及乡村私塾普遍设立。各地所建学校颇具平民色彩,士庶子弟均得入学,大大推动闽中文教普及。这些都证明,唐五代福建文教的发展是迅速而广泛的,其风俗一变而为齐鲁洙泗,儒学之兴盛独擅东南。加上闽国定策优礼延纳中原士大夫之“避地而南者”,士人因此纷纷流寓入闽。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学校》卷48称:“盖闽人知学虽已久,至衮大兴学校而始盛也。自时厥后,闽之文物骎骎与上国齿,至宋遂有‘海滨邹鲁’之称。”由此可见,唐代福建初有“邹鲁”之风俗,但尚不为世人所重,至宋因“贤才之出,彬彬焉轶于唐”,世人遂公认其为“海滨邹鲁”。何振岱《西湖志》引《闽都记》等旧志记载称,朱熹曾为福州城西门(迎仙门)“大书‘海滨邹鲁’四字,悬于楼上”。

南宋时期,地方办学变为以书院为主,且多为民办,据统计,福建书院多达60所(一说80所)。福州因是八闽首府、文化精英荟萃之地,所以儒学最为发达,书院多达21所。朱熹称:“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前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

更为奇特的是,莆田行民不但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还留下许许多多至今还广为流传的科甲佳话。诸如“一家九刺史”(唐代莆田人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

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皇帝敕字)著名、“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全国的高考红旗是福建,而莆田是高考红旗中的高考红旗。由此可见,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海滨邹鲁”最具特色的传家宝。所以后来“海滨邹鲁”泛指潮汕莆田地区。 海滨邹鲁包括潮州、汕头、揭阳、莆田、莆田市仙游县(山中邹鲁)、泉州、漳州、新会、福州、金华(江南邹鲁)、徽州(东南邹鲁)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什么是“海滨邹鲁”?邹,是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子的故乡。邹鲁两字连用,指文化昌盛之地。海滨指泉州。所以,“海滨邹鲁”就是说,泉州是个文化昌盛的地方。这是个非常不简单的荣誉。

泉州的历史是无愧于这一称誉的。因为,自唐建中初常衮任福建观察使,“设乡学,延名师儒以教闽人,闽人始知向学”以来,泉州是受惠较早的地方之一。加上欧阳詹首中进士,更加激励了泉州人向学的热情。翻一翻泉州的文献资料,对文化教育的赞誉之笔是屡见不鲜的。如在泉州修建成学宫时,有人写道:“温陵名邦也,理学文章,籍工于世。”在修建成明伦堂时有人说:“泉郡学甲于天下”。这些评价,乍一看来,未免使人产生过誉之感。但如果联糸实际,就会觉得,这些评价是不太过分的。如泉州自唐以来,不仅中科第者数以千计,各种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还出现了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祖孙进士和兄弟进士等许多极不寻常的现象。其中父子进士凡三十三家,祖孙进士二十二家,兄弟进士二十四家。怪不得有些迷信风水的人,把它归之于泉州有座双阳山,双峰并峙,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联登”的盛事。

可能是为了发扬“海滨邹鲁”之风吧,泉州过去在孔庙前,曾建成有一座“海滨邹鲁亭”。这座亭前有洙泗桥,后有夫子泉,亭中挂一块“海滨邹鲁”大匾额,十分美丽庄严。洙泗桥之“洙泗”,是孔子教授弟子的地方,《礼记·檀弓上》有“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的说法,所以后人都把“洙泗”作为儒家的代称。“夫子泉”就是纪念孔子的泉水,有“日饮一瓢心慕颜”之说。

今“海滨邹鲁亭”已废,其他即今之泉州中菜市场。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人口有多少

朱子文化征文篇1

在东海之宾的八闽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誉为“闽中尼山”、“海滨诌鲁”的朱熹的诞生地——闽中明珠——尤溪。当你进入尤溪城关来到交通枢纽地的三岔路口时,你就会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书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视你。

是的,每当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听到他的叮咛和嘱咐,我庆幸自己从小就在这中叮咛和嘱咐声中长大。我为我生在这座山城而感到骄傲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人口:约54万人

人口密度:129人/km2

建瓯市简称芝城,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

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17°58'-118°57'、北纬26°38'-27°20'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建瓯市地处南平旅游生态经济区的"一线",距南平60公里,距武夷山机场110公里。横南(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铁路贯穿境内100公里,设五个车站,已开通货、客运输。205国道、两条省道贯通全境,是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和闽北主要交通枢纽。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建瓯南与福州市的经济互补的空间距离缩短,成为福州城市经济三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城镇;北与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交流空间也大大拓展,成为福建沿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陆地交通的连结点。

行政区划,人口

辖玉山,小桥,南雅,东峰,东游,小松,吉阳,房道,徐墩,迪口10 个镇、川石,龙村,水源,顺阳 4 个乡、 芝山,建安,通济,瓯宁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19万,其中农业人口 41.8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 11个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1人,全市汉族约占99.3%,畲族、苗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共占0.7%,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89亿元。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

建瓯生态优越,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3.66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45万亩,粮食总产量21.99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现有林地面积529.06万亩,林分总蓄积量220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其中用材林面积185万亩,商品材伐量49.32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23.5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毛竹伐量1678万根,鲜笋产量23.3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9.2万亩,产量7685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水果面积22.8万亩,产量24.38万吨,其中柑桔面积17万亩,产量20.36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41万亩,产量2.09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芦柑、葡萄、大米等13个农产品获绿色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全年肉类总产量2.33万吨。奶牛存栏4003头,生猪存栏17.16 万头,肉羊存栏2.44万头,肉兔存栏6.11万只,各类家禽存栏166.73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22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成茂农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农业龙头企业。水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7.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30万千瓦。地下十分丰富,已探明或开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22种。

工业经济

2008年,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大局,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7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4.74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9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39元,增长13.6%。

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0.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完成产值4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7%,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77家,完成产值39.31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和94.9%。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17.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5%,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3.4%,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10.9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6.5%,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甲醛、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有5家,上5000万元企业有20家。工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中国笋竹城建设强力推进,一期开发已完成,开发面积1045亩,入园企业30家,二期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70万元,完成征地3685亩,平整土地1000亩,批准入园企业12家。莲花坪和川石、东游、东峰、南雅、徐墩、吉阳6个高速公路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国省道沿线工业长廊已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市)。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66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7.43亿元,餐饮业2.28亿元,其它业0.41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49个,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5个,批发市场3个,乡级农贸市场18个,村级23个,其它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等4个。大型超市4家,药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4家。全市已成立水煮笋、蔬菜、锥栗、柑桔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56个,拥有会员2.3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汽车、摩托车贸易和运输服务业发展迅速,拥有兴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闽芝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汽车销售公司。

项目开发

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46亿元,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62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完成投资3.47亿元

对外经贸 2007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75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60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38家,外贸出口总额5255万美元,拥有明良集团、柏物产食品、颖食物产、樟建木业、吉阳工艺品、弘光席业、绿剑食品等13家出口规模超百万美元的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6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49.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亿元,各项余额35.21亿元。全市共培育信用镇4个、信用村82个、信用户22955户。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205与省道204、303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规划中通过建瓯的高速公路有4条,其中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已经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将开工建设,建古、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随着这几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建瓯将成为闽北的交通枢纽,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2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6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142座,总装机容量19.1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1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9.8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被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市”。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各项指标及本专科上线人数位于南平市前列。城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为福建省民间根雕艺术之乡,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21个,农民文化俱乐部1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拥有1座设施先进的室内体育馆、2条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人口比率达42%。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和99%,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连续16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被评为“全国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3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41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1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567人,列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28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14426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94人。

乡镇介绍

芝山街道--地处城区北面,辖西大、豪栋、马汶3个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御坪、梨山、青云6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135个居民小组,18583户,44618人,其中,农业人口7175人,2161户。土地总面积30.85平方公里。

建安街道--地处城区东南片区,辖钟楼、东安、东门3个村委会和横街、仓长、前街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74个居民小组,8235户,22892人,其农业1749户,5123人。土地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通济街道--地处城区中部,辖东溪、三门、南门3个村委会和南门、陶朱、桥南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52个居民小组,4826户,13666人,其农业1320户,4636人。土地总面积41.3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0.84平方公里。

瓯宁街道--地处城区西部,辖水西、七里街2个村委会和福宁、西池、莲花3个社区居委会,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5080户,13877人,其农业1095户,3773人。土地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

徐墩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距市区16公里,土地总面积351.87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综合林场,159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村。共9945户,总人口为35332人,其中农业人口33183人,非农业人口2149人。

行政村名称:徐墩、叶坊、归宗、东边、北津、桂美、富头、富_、丰乐、下碓、山边、湖塘、九匡、岭头、大潭,长汀。

吉阳镇--位于建瓯市西部,地处建瓯市、顺昌县、建阳市三县市交界地。东连徐墩镇;西和西南与顺昌县仁寿乡、岚下乡相接;南与房道镇毗邻;北与建阳市徐市乡相交界,距市区42公里,土地总面积198.7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共8420户,总人口为30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9040人,非农业人口1617人。

行政村名称:吉阳、玉溪、宅墩、曹墩、新桥、胜利、张坑、巧溪、大夫、黄怖、圭历、巨历口。

房道镇--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位于建瓯市西南部。东部与瓯宁、南雅相邻,东北部与徐墩毗连,南部、西部与顺昌县交界,北部与吉阳接壤,土地总面积244.7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9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0个村民委员会。共9864户,总人口35690人,其中农业人口33961人,非农业人口1729人,少数民族畲族约340人。

行政村名称:房道、九堡、七道._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宁、吴_、曹岩、书怖前、徐地、峡头、连地、南科、西_、靛墩、吴大元、埂尾。

东游镇--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侧。东和东南分别与水源乡、屏南县交界;南和西南与东峰镇毗邻;北与川石乡、龙村乡相连,土地总面积420.53平方公里,是建瓯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镇林场,1个良种场,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共10288户,总人口37653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2人,非农业人口3351人。

行政村名称:东游、_上、东源、溪尾、胡墩、张墩、云头、党城、渡潭、党口、张屯、上范、溪屯、盖林、盛前、河岭,盛地、东_。

川石乡--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土地总面积274.07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2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共6570户,总人口23835人,其中农业人口22427人,非农业人口1408人。

行政村名称:川石、_阳、慈口、溪口、营勺、后山、洋屯、后洋、边溪、徐布、后坪、小岭、伏演、外洋。

顺阳乡--是1996年4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乡,原隶属东峰镇管辖。顺阳乡位于建瓯市东部,土地总面积205.83平方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国营育场,55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共3318户,总人口为11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8人,非农业人口1165人,是建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小的乡(镇)。

行政村名称:溪东、吴林、石呈、江_、_下、后房。

水源乡--位于建瓯市东部,距建瓯市区57公里。东与屏南,政和两县交界;北跟川石乡接壤;西同东游镇相邻邦;南连东游镇与屏南县,是三县市交界的边远山区乡。全境面积299.2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和水库管理所,122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村。总户数5943户,230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959人,非农业人口1061人。

行政村名称: 水源、横路、桃源、吴墩、钱团、王厝、大源、忠溪、温洋、南山、上坑、良贤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与玉山镇相连;南与迪口镇交界;西与南雅镇接壤;北与建瓯市东峰镇毗邻。镇域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16.5公里,土地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10730户,总数为3919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392人,非农业人口为1807人。

行政村名称:小桥、大丘、西边、富井、高门、百丈、龙峰、洽历、上屯、_上、霞抱、阳泽、后塘。

玉山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北、东南分别与屏南、古田县交界;南邻迪口镇;西连小桥镇;北与东峰镇接壤,距建瓯市54公里。土地总面积324.1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2个行政村,一个伐木场,一个牛场,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共6029户,总人口为2291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412人,非农业人口为1504人。是建瓯市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玉山、敷锡、东山、下洋、洋后、上房、榧村、筹岭,汲溪、岭口、长怖、岭后。

南雅镇--位于建瓯市南部,东与小桥、迪口两镇交界;西与房道镇和顺昌县高阳乡接壤;南与南平市大横镇毗邻;北接建瓯市瓯宁、通济办事处。总面积398平方米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场,117个自然村,共12000户,总人口为43577人,其中农业人口40043人,非农业人口3534人。

行政村名称:南雅、新建、伊村、新村、小雅,十字街、集瑞、杉溪、小康、叶康、皇康、大康、梅村、鲁口、白水源、房村、仁墩、黄园、山安、白沙、太平。

迪口镇--位于建瓯市南部,距市区86公里,东至古田县风都乡,南邻南平市洋后乡,西邻南平市南山镇北至小桥镇百丈村,东北至玉山镇西北至南雅镇,东南与古田县相邻,西南与南平市交界,地处古田县,南平市、建瓯市结合部,镇域面积372.1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共8439户,总人口为32610人,其中农业人口31195人,非农业人口1415人。

行政村名称:迪口、占村、值源、下房、店村、西坑、龙北溪、郑魏、大布林、下庄、杉洋、下溪、可建、凌坑、中田、岩下、坑头。

小松镇--地处建瓯城北20公里。东与东峰镇和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城镇接壤;北和东北与龙村乡和 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总面积239.33平方米公里,所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共77户,总人口为28862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6人,非农业人口1146人。

行政村名称: 小松、中村、李园、定高、湖头、上元、穆墩、渔村、溪头、双坪、台尾、大庙、高历、龚墩

龙村乡--位于建瓯市北部,距城关43公里。东、东南分别于川石、东游交界;南与东峰毗邻;西与小松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是老区贫困乡。总面积207.93平方米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4024户,

人口146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1人,非农业人口435人。

行政村名称:龙村、汴地、下杉溪、吴地、梨坪、擎天岩、龙溪、黄凌、凉_、大历、仰坑、小东游。

东峰镇--位于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总面积268.9平方米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19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共10947户,总人口41103人,其中农业人口38098人,非农业人口3005人,是闽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东峰、南源、大_,井岐、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镇、东山下、东溪口、铜场、杨梅、裴桥、长源、岚下、湍下。

方言

建瓯有建瓯方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方言书《建州八音》。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建瓯市上榜。

2019年3月,建瓯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闽浙赣片区)。

2017年2月21日,建瓯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文章标签: # 人口 # 其中 #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