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4年江苏数学高考题,2014江苏高考数学大纲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求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2.2014年吉林省高考数学用的是全国课标一还是课标二3.2014年广东文科数学高考大纲出来了吗?选讲内容重要吗?选修呢?4.2022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5.江苏!春季高考,语数外的重点知识点!是哪些,以及,它们所占分值?江苏2008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 语文 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和加试

1.求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

2.2014年吉林省高考数学用的是全国课标一还是课标二

3.2014年广东文科数学高考大纲出来了吗?选讲内容重要吗?选修呢?

4.2022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5.江苏!春季高考,语数外的重点知识点!是哪些,以及,它们所占分值?

2014年江苏数学高考题,2014江苏高考数学大纲

江苏2008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 语文 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和加试内容。加试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 答,其他考生不做。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延时30分钟。试卷内容包括:甲、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4题20 分,古代诗文阅读6题34分,语言文字运用5题18分,写作1题70分。乙、选考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4题18分或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18分。加试内容包 括文言文阅读2题10分、名著名篇阅读3题15分、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题15分。 1、多处分值调整必须关注。 试卷整体上由原来的150分增加到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连同加试内容共200分。其次是现代文阅读、名句名篇填空、作文分值加大。另外,语言文字运用由6题24分改成5题18分。 2、阅读多了探究要求提高。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分析综合"部分,出现多项调整,要求更具体,同时要求也有所提高。 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变动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生必须特别注意强化训练。 数学 重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卷由必做题和附加题两部分组成。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只需做必做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两 部分都做。必做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附加题部分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必做题部分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其中填空 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约占90分。附加题部分由解答题组成,共4小题。 1、考试题型的重大改变。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的必做题部分(文、理都做)只由填空题与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其中填空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占70分,这表明明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将不再出现选择题。 2、 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变化。新高考对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与A层次对应的知识点的考查应以容易题为主。对理解层次 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有可能出难题。对掌握层次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出难题便顺里成章。由于高一级层次的要求包括低一级层次要求,因此在这些知识点上也可以出容 易题或中等题。考试说明中C级要求的知识点全在必做题部分。 外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20分,总计81题。其中,听力20题20分,单项填空15题15分,完形填空20题20分,阅读理解15题30分,任务型阅读10题10分,书面表达1题25分。 1、命题依据的变化:参照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2008年《全国考试大纲》以及《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命题。 2、考试内容及要 求的变化:(1)要求考生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的要求较2007年要求考生掌握2500左右词汇及相关词 组有明显提高。(2)新增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并有一定字数的限制。(3)书面表达字数要求由 2007年的120字左右增加到150字。 3.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的变化:(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2)试卷结构,分值及时间分布 题类 项目 题量 分值 答题时间(分钟) 选择题 第一部分 听力 20 20 20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应用 30 单项填空 15 15 完形填空 20 20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15 30 30 非选择题 第四部分 任务型阅读 10 10 15 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 1 25 25 总计80+1 120 120 物理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简答题用于考查实验和选考内容。必考模块约80%,选考模块约20%,实验15%左右。 1、突出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历来都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目标,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所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必然选择。 2、前移考试重心。必考模块占分比例为80%,而选考模块为20%。近年来,江苏题一直在不断加强近现代物理知识的考查。对热光原部分一直情有独钟。但是,在新高考中会受到占分比例的约束。 3、改变综合格局。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会割裂。如"动量"在3-5模块中,而"机械能"在必修2中。因为有的考生不选3-5模块,所以传统的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不会出现。 4、 实验考查与往年不同。今年没有象往年那样单列出实验目录,而是将实验考查的内容与知识内容合为一体。在必考模块中,一共列出了7个探究性实验。在选考模块 中,模块3-3、3-4和3-5中分别列出了1个、2个和1个探究性实验。《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 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20分。题型包括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必考部分约90%,选考部分约10%。必考部分内容比例为:化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约32%,元素及其化合物约20%,有机化学基础约18%,化学实验约18%,化学计算约12%。 1、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单列为一项,这是考生最值得关注的一项。 2、不论考生选考哪个模块,都有几个共性部分的主要变化。对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的考生和选考《实验化学》课程模块的考生而言,也有相应变化。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含有机物)所占的比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近8%,相应地基础理论、实验、计算则有所下降;试卷整体难度应该是有所下降的。很值得广大考生注意。 历史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其中,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考试时间100分 钟,试卷满分为120分。80%为必做题,20%为选做题。必做题中选择题共20题60分,非选择题3-4题,约36分。选做题4题选2题,每题12分共 24分。 1、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表述直指学科能力要求,共分为4类。其具体要求说明共列举12种,考生要认真研究和领会。 2、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罗列上,打破了历史课程标准及教材模块的编排顺序。三大块所列专题沿袭了历史学科"薄古厚今"的命题趋势,与往年比较,政治史比重有所弱化,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比重有所提高。选考部分删除了选修教材中的不少专题内容,复习时应对照复习。 3、2008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历史的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说明不再对考点的分布不再在历史时序上作分数比例上的分解要求。 地理 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20分。内容比例为:自然地理约40-60%,人文地理约40-60%;必考内容约 85%,选考内容约15%。试题包括:选择题26题60分;综合题60分,其中必做题40分,选做题20分。 1、关注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 2、重视必修和选修教材的考试要点和具体考试内容要求的解读。应以大纲为纲,认真研读,有针对性地复习。 3、本大纲删除了初中《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的4本教材的考试要点,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 4、必修1和必修2考核内容和要求与以前的大纲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必修3考核的是区域地理,但不同版本的选用的区域 差异较大,因此必须重视考纲中具体考试内容的要求把握,做到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从个别到一般,学会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方法。 生物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20题40分,多项选择题5题15分,非选择题8-9题65分。内容比例为生物学理论约75%,生物学实验约25%。 在2008 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必修模块有40个B、9个C等级要求的内容,选修模块则共有3个B等级要求。由于高考对能力的要求仍然是以知识为立足点的,这些 要求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考查内容中,还要特别关注20个实验考查内容。2、试卷形式变化不大,内容比例值得重视,生物学 实验约占25%,突出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的特点,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在命题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备考工作。 典型例题虽然来自近年的高考题,但题型、内容呈现方式都体现了新高考的命题倾向,需要认真逐题研究,以把握未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 政治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内容比例:经济生活约25%,政治生活约15%,文化生活约15%,生活与哲学约25%,时事政治约10%,选考部分约10%。题型由单项选择题33题66分、简析题3题共36分、探究题1题18分。 今年的考试说明强调了简要分析能力。试卷综合性较强,一是时政与政治理论相结合,几乎每题都瞄准社会热点问题,用新材料新背景新角度,二是跨教材的综合。三是跨学科的渗透。

求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

现行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人教A版)

[编辑本段]

数学 必修1

1. 集合

(约4课时)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约32课时)

(1)函数

①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⑤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参见例1)。

(2)指数函数

①(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④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参见例2)。

(3)对数函数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产生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②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③知道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a>0,a≠1)。

(4)幂函数

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①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7)实习作业

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函数实例,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或应用的文章,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参见数学文化的要求。

[编辑本段]

数学 必修2

1. 立体几何初步

(约18课时)

(1)空间几何体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③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约18课时)

(1)直线与方程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①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4)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②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编辑本段]

数学 必修3

1. 算法初步

(约12课时)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2. 统计

(约16课时)

(1)随机抽样

①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④能通过试验、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②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变量的相关性

①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参见例2)。

3. 概率

(约8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所含的基本数及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编辑本段]

数学 必修4

1. 三角函数

(约16课时)

(1)任意角、弧度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③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⑤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观察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⑥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2. 平面向量

(约12课时)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三角恒等变换

(约8课时)

(1)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

(2)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3)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引导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编辑本段]

数学 必修5

1. 解三角形

(约8课时)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 数列

(约12课时)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参见例1)。

④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3. 不等式

(约16课时)

(1)不等关系

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参见例2)。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参见例3)。

(4)基本不等式: 。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参见例4)。

[编辑本段]

数学 选修

选修2-1

1. 常用逻辑用语(约8课时)

(1)命题及其关系

①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 圆锥曲线与方程(约16课时)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约12课时)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参见例1、例2、例3)。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参考案例

例1. 已知直三棱柱 中,∠ACB=90°,∠BAC=30°, ,M是棱 的中点。 证明: 。

例2. 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DEF垂直,以AD为公共边,但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点M,N分别在对角线BD,AE上,且 。

证明:MN∥平面CDE。

例3. 已知单位正方体 ,E、F分别是棱 和 的中点。试求:

(1) 与EF所成的角;(2)AF与平面 所成的角;(3)二面角 的大小。

选修2-2

1. 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象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 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 )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通过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通过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2. 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2案例中的例2、例3)。

②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3.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约4课时)

(1)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理论)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4)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参考案例

例1.一个物体依照 规律在直线上运动,我们已经知道,其在某一时刻 的运动速度 (即瞬时速度或瞬时变化率)为 在 时刻的导数,即 。今考虑 在到之间位置的总变化。我们把区间 分割成n个小区间,不妨设小区间的长度相等,其长度为。对每一个小区间,我们设的变化率近似为某一常量,于是我们可以说

的变化率×时间。

在第一个小区间内,即从 到 ,设 的变化率近似地为 ,于是有

同样,对第二个小区间,即从 到 ,设 的变化率近似地为 ,因此有

等等。把在所有小区间上得到的位置变化近似值全部加在一起,得到

s的总变化

我们可以把 在 到 之间位置的总变化写成 。另一方面,当分割无限加细、n趋于无穷时,和式

的极限就是定积分 或 ,也就是 在 到 之间位置的总变化。于是,我们可得到以下结论:

也就是说,变化率的定积分给出了总的变化。

特别地,当物体作匀速运动时,即 时,

当物体作匀加速运动时,即 (其中 是常数)时,

一般地,如果 是连续函数,并且 ,那么

这就是微积分基本定理。这里给出的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证明,但是,它反映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微分(导数)与积分的联系。

选修2-3

1. 计数原理(约14课时)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总结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参见例1);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2. 统计与概率(约22课时)

(1)概率

①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认识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②通过实例(如**抽奖),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参见例2)。

③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参见例3)。

④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参见例4)。

⑤借助直观(如实际问题的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2)统计案例

①通过对 “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②通过对 “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的探究,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参见选修1-2案例中的例1)。

③通过对 “昆虫分类”的探究,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④通过对 “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2014年吉林省高考数学用的是全国课标一还是课标二

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已经出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新鲜出炉。《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规范了高考试题的要求。

语文:写作要有独到见解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与2012年的大纲相比没有变化。这表明,今年的语文试卷结构和试题设置将会按照近三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的体式命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复习建议

2012年课标卷将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一直考查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变为自然科学类文章,这提示考生今年要两者兼顾,复习时不可偏一。建议考生平时不仅要多阅读文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还要关注自然科技类文章。

从近几年高考诗歌阅读来看,情感考查是基础也是常态。从选择诗词的题材内容上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借事感怀类作品为多。题目类型和题量固定,两道题共11分。高考主要考查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人物形象、主旨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建议考生要在平时练好“内外功”,多读诗歌鉴赏类文章,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

阅读题仍将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的方式来考查。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三年来一直是,实用类文本一直是人物传记。2010年的《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的《下笔不觉师造化》与2012年的《谢希德的诚与真》都是人物评传,题目都着重分析人物行为原因,评价人物品质价值,重在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以及对文本相关内容做出探究的能力。但对散文、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多数都关注人文素养,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考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对事情要有独到新颖的见解。

数学

训练五大能力

培养两种意识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数学学科与2012年考试大纲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今年数学高考试题的命制将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在能力要求上,着重对考生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进行考查。

五种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中有关三视图的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从这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三视图问题几乎年年出现,并且难度上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要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很多高考试题,特别是考生觉得比较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把题目中所给出的文字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所以对考生的思维造成一定困难。

推理论证能力:对于圆锥曲线和导数的压轴大题、证明定点定值或者求取值范围的问题,如果能够提高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可能会猜出结果,从而为证明问题提供准确的方向。

运算求解能力:这里的运算能力不仅指根据公式法则进行正确运算,还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例如,解析几何中如果能利用好韦达定理,强调整体运用的意识,往往能简化运算。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应该学会及时调整。例如,在导数解答题中对代数式合理变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数据处理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统计案例中,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统计概率问题的考查比较注重联系实际,考生要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

两种意识

应用意识:考生应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意识:从2012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试题比较灵活,这种灵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创新,很多题目所考的知识点考生生都很清楚,可是形式上一旦新颖了,考生做题的难度就加大了。考生备考时面对一些新信息问题应好好研究。

另外,考生应仔细阅读考纲,明确哪些公式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不要求记忆只要求应用的,例如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就是需要了解的;对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但要求能够利用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推导;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公式只要求能根据给出的公式进行求解即可。另外,大纲明确提出要了解在圆锥中截取圆锥曲线的相关定理,考生应予以关注。

英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英语学科与2012年的《考试大纲》相比,在考试内容和要求、时间、分值、题型题量等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词汇量要求仍为3500左右(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不得低于2500个单词;同时,应该制定,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基于考生的实际情况,《考纲说明》将《考试大纲》附录词汇表单词量压缩到了3000个左右,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并为命题需要增加了个别带星号的、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意思的单词。

《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听力,阅读理解,写作)考查标准无变化。试卷形式、结构以及参考试卷等均无变化,说明2013年全国课标版试卷的命制将在总体上和思路上与2012年高考试卷保持一致。2013年高考英语考试的题型仍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四大类型,分别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英语听、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复习建议

从2012年高考试题来看,考生应对英美西方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建议考生多看原版英文报纸,认真总结近三年英语考试真题中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

物理

选择题答题难度降低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物理学科要求与2012年几乎相同,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中各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和掌握程度没有变化。

选择题标明单选多选

今年高考物理出题形式有一项重要变化,即在物理的选择题部分增设了“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题的题号”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下调了物理选择题的答题难度,考生应有效利用注明选择题是单选题还是多选题这一信息,优化选择题解题策略。同时,这一变化也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二轮备考复习增设了指导性意见,即选择题材料的提供要有针对性,以便利于考生形成优化的选择题解题策略。

夯实基础领会解题思路

针对物理高考大纲的变化,考生复习时应着眼于基础知识,把时间用在领会教材和习题中的基本解题思路上,做透基本物理模型、夯实物理基础。考生要特别重视对于良好解题习惯和解题规范的训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分,提高得分率。

化学

重视变化的示例题型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化学学科考试目标要求与2012年完全一致,这也说明化学学科试题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关注考纲示例题型变化

几乎每年化学学科的示例题型都会将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的优秀题型吸收进来,对示例题型进行调整,今年也不例外。与2012年相比,今年题型示例中的例7换成了2012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7题,例8换成了2011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6题,例11换成了2012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8题,这三道题都是有关图表类的试题,都在考查考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老师和考生要对这类试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尽早选择选考模块

化学考题提供三个模块的试题供考生选择,从《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模块的难度差异,从时间成本角度分析,选考模块的选择应在考试之前进行。

充分利用高考真题

考生应在研读历届考题的过程中发现命题人员的命题思路和考试重点;对以往高考试题的认真归纳整理,形成阶梯思路和模式,是冲刺阶段的重要任务。

生物

个别知识点有微调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生物学科与2012年相比,有个别知识点进行了微调。

更加突出胞吐作用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变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其中无论出入还是进入都包含了跨膜和非跨膜两大类,既然又变回“出入”,那么原来常考的考点以分泌蛋白为代表的胞吐作用依然是考试内容,甚至是更加突出胞吐作用。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更加注意,应及时做更多的拓展。

理解常识与理论的联系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变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其区别在于重点又放回到了原来的考查衰老特征、凋亡原因、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及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除了让考生关注健康、关爱自身以外,更要求考生理解这些生活常识与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

“其他植物激素”要求提升

“其他植物激素”的考试要求从“”提升到“”。说明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要求不可停留在知识表面上,要做更多的拓展,加深对各种植物激素的理解。

“生态环境”拓展为“环境”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变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区别在于环境的范围要比生态环境更广,还包括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更加强化了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要求考生学会用自然规律解释、解决一些社会环境问题,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政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2012年一致,从考纲中的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这意味着2013年的政治高考题可能要延续2012年的试题模式和风格。

复习建议

近些年的高考命题,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2012年政治学科高考题,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层次性。2013年高中新课程高考命题素材的选取体现生活化和时代性,注重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意在培养考生辨识事物性质,探寻现象成因的能力,进而帮助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考生应着重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多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如大学生就业问题、“房叔房姐”现象、航天、环保等热点问题来进行复习。

考生要把握好题目中设问信息涉及的行为主体、知识范围、具体问题等,根据设问中的这些指导语或限定词解答题目;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要注意不同素材的呈现特点,如事例类材料、引言类材料、图示类材料等,其信息呈现方式不同,解读方式也就各不相同;选项信息解读要根据选项本身的正误、指向性、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决定选项的取舍。

历史:抓好主干知识提高信息解读能力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与2012年的《考试大纲》相比变化不大,说明2013年我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考试试卷结构及其突出主干知识的总体命题思路仍将保持不变;强化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和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也将保持不变。

复习建议

考生下一阶段备考应该抓好基础和主干知识,熟读历史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重视以下知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英法美代议制民主制、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造成冲击等。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古代经济结构特点、商品经济中的货币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思想和政治近代化的影响、工业革命、近代经济政策变化、新中国经济建设。必修三《精神文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中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中国思想近代化。考生应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用编年史体例打通教材横向关节,重新整合教材,形成对同一历史阶段历史特征的明确认识。

近几年来黑龙江考卷历史试题材料题的阅读文字量越来越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强化训练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地理:将侧重考查各种“图能力”

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地理学科与去年《考试大纲》相比略有变化:强调了“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删掉了2012年的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在“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后面增加了“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在“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中,删去了“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删去了“第四部分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内容”并删掉了题型示例部分。

复习建议

考生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考纲中考[微博]试范围与要求而忽视考纲中能力要求。此阶段考生应取专题复习为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

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2014年广东文科数学高考大纲出来了吗?选讲内容重要吗?选修呢?

2014年吉林省高考数学用的是全国课标卷二。

2014年高考试题版本:

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

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

03、大纲版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

04、安徽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2022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我是去年文科类的考生,今年上大一,其实我的数学还算过得去吧。可以肯定的告诉你,2014年广东文科数学高考大纲还没那么快出,通常在高三第二学期由省考试院公布;选修部分也很重要,不过难度系数相对较低,例如你拿一套完整的试卷来做,都会发现在选择题、填空题(15题的选做题)以及大题的前三道,都相应的考到了选修部分的知识,所以对于选修部分还是很重要的,拿分也较容易。其实,就文科数学而言,高考对文科考生的考察要求不是很高,关键是要熟悉题型,大题前3题要把握拿全分,后3道大题前面的一两个小问要争取拿到分,加上有针对性的做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希望你能纳,谢谢!

江苏!春季高考,语数外的重点知识点!是哪些,以及,它们所占分值?

2022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据了解,2022年新加入新高考的8省市将用全国卷,目前新高考全国卷分为一卷和二卷。

目前新高考数学全国卷共有四种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解答题;下面是各题型分值及题量情况:

新高考数学全国卷共22道题,其中解答题分值最大。

高考数学考试范围:

①单项选择考试范围。

集合的基本运算、复数的基本运算、统计与概率-排列组合、立体几何、概率、指数与对数函数、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函数的与导数。

②多项选择考试范围。

解析几何(双曲线)、三角函数、不等式应用、对数运算及不等式基本性质。

③填空题考试范围。

解析几何(抛物线)、数列(等差或等比)、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轨迹计算。

④解答题考试范围。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理)、等比数列及其求和、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江苏春季高考语数外知识点

语文学科

在春考中,有以下内容是高考中没有出现过的题型,也是公校老师没有讲过的内容,共占有22分的分值,比重比较大。

题型

分值

知识点

字音、词语运用、标点、修改病句

8

字音、词语运用、标点使用、病句修改

语言运用题(为语段拟写标题并提出建议)

8

语言概括

论据写作

6

论据选用

英语学科

在江苏春季高考中,以下题型是高考没有出现过的题型,同时也是公校老师授课内容不会涉及到的题型,总分为24分,所占比重较大,还请家长和学生引起关注和认真准备!

题型

分值

知识点

语法单项选择题

10

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阅读理解填空题

8

搜集语篇信息能力&单词拼写能力

英语翻译补全题

6

分析句型结构能力&翻译能力

数学学科

从知识点方面看,春考涵盖到的,高考都涵盖了。前120分学业水平考的题的要求明显低于高考要求。只有后30分是“按照高考要求命题”的。但是有一点,因为高考分为文理科,春考不分科。所以一些本是高考理科要求的题,放在了春考试卷中。

若是文科生参加春考,就可能没有学过这方面的内容。比江苏2014年春考的30分里面第一题,“判断是什么圆锥曲线”用到了参数方程的方法“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而文科生的教材中并未出现这种方法。

从题型方面看,高考中的小题不会纯考概念,而春考(学业水平考部分)则出现了纯概念题(23题)。另外春考的大题出现了稍难的单纯是考解三角形的应用题,这是高考的应用题不会单独考的。

文章标签: # 了解 # 问题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