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真题文综答案解析,高考文综真题2021最新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宁夏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答案2.求2011年湖南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答案详细解析3.求2010山东高考文综答案4.求一下几个问题答案-----1,2008全国高考文综四川卷24题---2,2009高考全国文综(1)24题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文综卷一、选择题: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

1.2013宁夏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2.求2011年湖南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答案详细解析

3.求2010山东高考文综答案

4.求一下几个问题答案-----1,2008全国高考文综四川卷24题---2,2009高考全国文综(1)24题

高考真题文综答案解析,高考文综真题2021最新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文综卷

一、选择题: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2.C 解析:韩非代表的是发家思想,故排除A项。题干中韩非的言论意思是:纵观前朝,把仁的思想作为主要的政治学说的,这个朝代的政治都比较的乱。而仁的思想主要是儒家学说。道家学说认为在政治上要“无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墨家学说认为要“兼爱”、“非攻”和“尚贤”。

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13.A 解析:105年,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符合题意中。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只有雕版印刷术,不符合隋唐时期的历史。在战国时期有可以用于指南的司南,发展到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不符合隋唐时期的史实。火药,从古代炼丹家的发明到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再到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出现,D项火药与火器的表述不符合隋唐时期的特征。

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14.D 解析:题目的材料表面,用比较低的价钱买杂货,然后用比较高的价钱再卖出去,商人在这样的交易中没有获得更多的利润。市易法规定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样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故符合题意的为市易法。

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5.A 解析:在《南京条约》中规定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使美国取得了除《南京条约》中的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也就是意味着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得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意味着法国也享有了协定关税的特权。《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辛丑条约》中没有关于关税的规定,故排除。

16.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

B. 日俄俱败

C. 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16.C 解析:20世纪初期,中国国内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实行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题干中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俄国是沙皇专制,故当时的立宪派希望君主立宪能够取得胜利。

17.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 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17.D 解析:胡适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说明:“近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名词就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开诽谤‘科学’的”。故选D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回答18-20题,

18.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绘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1818.D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制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房间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在这个土地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限制,并没有没收富农的土地。

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

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19.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目的是为了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抗日。故选B

20.时期,中国***的土地政策是

A. 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 实行土地公有制

C.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 保留富农土地

20.C 解析:时期,1947年,中国***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故选C。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转变为国内的阶级矛盾,A项表述错误。土地公有制是在社会主义的确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建国初期,为孤立地主阶级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 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21.A 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仍然存在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所采取的方式也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由明治天皇推行改革。

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2.B 解析:根据材料得知,粮食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完全禁止粮食的交易。说明这个时期是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时期,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B。

23.图6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宣布决不再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

C.郭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23.B 解析:图中左边人物是斯大林,中间的人物是斯大林,右边的人物是丘吉尔,三人在1945年2月举行了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故选B

12C 13A 14D 15A 16C 17D 18D 19B 20C 21A 22B 23B

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37.答案提示:

(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解析:(1)分析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要从英国方面和印度方面来分析,对于英国方面主要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而此时期,印度的棉纺织业仍然采用手工生产。

(2)印度的民族工业主要是以纺织业为主,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一战前和一战后的变化,从而分析得出印度仍然还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从图表中的数据观察可以得出外国向中国出口的棉纺织品在1913年到1918年总体上是下降的。主要是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需要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4)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英国的扩张带来给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技术,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

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 (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关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隋 11673 58365

唐中期 12635 63175

北宋初期 21368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都分地区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音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大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10分)

39.答案提示:

(1)东晋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变化:建城之初当地水草肥美,后逐渐变为少漠。

原因:改牧业为农业、植被破坏;人们不断增加,过度开发。

(2)原因:西进运动;大批移民不断开垦土地,植被破坏,粗放式耕作。

影响:农业遭受损失;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并发;使美国人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5)国家利益是每一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国家既重视自己的国家利益,又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共同点。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协调国家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们,在发展问题上,经过联合国的努力,不仅达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共识,而且形成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的原因之一。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公元407年,这个时间分析判断该时期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中的“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这句话得出自然环境变化主要是农业发展,使得植被被破坏;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得出:人口增加使得该地区开发过度。

(2)根据材料中“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年代的变化沙尘暴发生次数增加,这个时期是美国的西进运动时期,西部领土的开发,导致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农业发展受到影响,导致经济危机出现。沙尘暴的影响使美国注意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13宁夏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34.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德国疆域变化。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了解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与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的史实。图①中的奥匈帝国建立与1876年。解体于一战后,图②相对图③波兰的版图扩大是在二战后。图③中德国版图包括了奥地利,是在1938年以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图④中东普鲁士地区的存在是在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领土重新划分形成。故答案为C.

求2011年湖南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答案详细解析

答案依次如下,外加解析,题号暂略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

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

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

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解答此题关键在理解雅典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和公民必备的参政素质就是要有很强演讲能力。

B、C、D项不能说明政治领袖与演说家之间联系的原因。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光荣革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荣革命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之间妥协,最终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

因为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信仰英国国教的旧贵族联合发动的宫廷政变,既延续世袭君主制的传统又使资产阶级得到国家政权。

A、C项表述错误,B项世袭男性优先在光荣革命后又有表现。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日心说。

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

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

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晚清近代化的发展。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经济方面工业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由此排除C、D项,A项中的“新政”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继续,但缺乏政治现代化方面表现。

因此答案为A,反映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工业化的开始----政治民主化的尝试---民主政治的建立。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 *** 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依据题干材料“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 *** 相联结’”可以判断此时 *** 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依靠无产阶级在城市的革命引领农民来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因此选B项。

A、C、D项与题干材料表述意思不符。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与新政。

解答此题关键是搞清楚胡佛总统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新政内容。

A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项是胡佛总统的措施,但后来新政中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C项不是“干预”而是自由放任,D项是属于干预但力度小,得到 *** 贷款的只是一些大银行,修建的公共工程较少,故属于“有限干预”,后来新政中受到 *** 接济的银行与修建的公共工程增多,故答案为D项。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西欧的联合。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欧共体成立的背景。

在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产生,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首要因素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意图在于以经济合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有利于经济发展,故直接原因为A屡遭战争重创的影响。

B项只有一个有利条件,C项表述错误,西欧六国中法德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几国,D项表述与历史不符。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斯大林模式。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952年苏联农业产量的增加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并非解决斯大林体制下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工业化在1937年已实现,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在1953年后,故C项不正确;马林科夫以1952年农业产量增加来说斯大林体制下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已经解决,说明马林科夫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为D。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德国疆域变化。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了解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与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的史实。

图①中的奥匈帝国建立与1876年。

解体于一战后,图②相对图③波兰的版图扩大是在二战后。

图③中德国版图包括了奥地利,是在1938年以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图④中东普鲁士地区的存在是在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领土重新划分形成。

故答案为C.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A项中“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错误,B项正确,中国的改革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形成的高度集中管理经济的做法,注意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因此都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项错误,“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期间不存在,而是众多小农生产。

D项中工业化在苏联开始于1925年以后不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

解析考查要点: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

(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从齐国到明清,利用海洋的区域范围、用途的变化,对倭患反映的维护海权的意识或方法的不同,在利用海洋方面使用指南针等工具,从这些方面去归纳概括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问回答主要从晚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近代化发展的角度切入分析,结合材料可以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时海禁政策破产,中国海洋权益被侵略,洋务派等官僚在西方侵略的影响下主张加强海防建设、发展海外贸易、开发海洋资源、允许国人出国等方面去归纳鸦片战争后的主要变化。

对启示的分析要紧紧围绕西方侵略中国海洋权益及引起中国人的一系列反应去归纳。

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 *** 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解析考查要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区划。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尽可能多的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

注意比较两幅图中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分布不同,由此联系所学知识分析。

从图10中看出,唐朝时地方的“道”增多,而且分布上趋向于南北平衡,“道”的划分更注重依据山川等地势条件,而图9反映的汉代州的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州管辖范围较大。

从图中读出这些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因:从汉到唐,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力提高,因而唐朝加强了对南方的管辖,设置更多的“道”,而且每一“道”管辖范围比汉代南方的州管辖范围要小。

答案从图10与图9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知汉唐间的历史变迁: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与汉代的“州”不同,而且唐朝在南方设置的行政区划增多, “道”的地区分布更趋向南北平衡,而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朝的“道”很多是依据山河等地势条件划分而设置;在唐朝南方的“道”的管辖范围大多比汉代的州缩小。

这些变化反映了从汉到唐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提高,唐朝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必修一中清末“新政”与选修一中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等。

从背景看都有民族危机与封建统治危机的严重的影响,内容都有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结果都失败但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对结果反差很大原因的分析可从地方实力派参与改革的态度、措施的多少与实施是否操之过急、主导改革的领袖是否有实权等方面分析。

清末新政实质要结合其主观目的分析。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 *** 革命。

解析考查要点: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信息。

材料一阐述了李鸿章对办报的内容的主张:与外国相关的事情,意图“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

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即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痛恨,以促使外国人约束自己。

材料二阐述了维新派办报的意图—宣传新思想、启发民智。

对维新派办报作用的分析可结合所学知识——必修二大众报业的发展中的报纸的功能。

答案(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

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

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宽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亡图存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考查要点: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比较分析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从战争的发动者、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得到联合国等支持及结果对美国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清楚两次战争的不同。

对两次战争的影响的分析还需结合其背景(冷战格局的存在和解体)去认识。

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的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解析考查要点: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必修三中的儒学复兴运动。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结合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材料中提到唐朝时佛教盛行,佛教不讲君臣之义,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反对辞藻华丽的骈体文,主张“文以载道”即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还有韩愈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结合唐朝中期的社会变化——藩镇割据、由盛转衰。

这些信息就是归纳答案的关键。

另外结合必修三中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1)(2)问。

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求2010山东高考文综答案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答案

1、B

2、C

解析

1、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分类与工业区位。

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

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

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

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不正确。

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2、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分类与工业区位。

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C正确。

小题备注

1、

难度A

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1题

特征:概念掌握题

2、

难度B

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1题

特征:概念掌握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2、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3、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

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小题备注

1、

难度A

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3题

特征:概念掌握题

2、

难度A

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4题

特征:概念掌握题

3、

难度A

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5题

特征:概念掌握题

读图1,完成6-8题。

图1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

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C正确。

2、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

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

C正确。

3、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

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设计坝高13米,大坝顶端最高与50米等高线持平,略微超过50米等高线,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小题备注

1、

难度B

考查: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布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6题

特征:读图分析题;规律应用题

小题备注

2、

难度B

考查: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布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7题

特征:读图分析题

小题备注

3、

难度B

考查: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布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8题

特征:读图分析题,概念掌握题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 *** 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9-ll题。

图2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 *** 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答案

9、B

10、C

11、B

解析

9、本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

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

C、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其是选D的多。

题干中“从 *** 向北”“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段某处”在 *** 以北,并没有给出 *** 的位置与方位所在,C、D不正确。

10、本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M、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正确。

11、本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A不正确。

T设施相当于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

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C不正确。

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

小题备注

9、

难度B

考查: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布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9题

特征:读图分析题,概念掌握题

10、

难度B

考查:外力作用影响下的地貌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10题

特征:读图分析题,概念掌握题

11、

难度B

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防治

来源:2011,高考,新课标卷,材料单选题,第11题

特征:读图分析题,概念掌握题追问

我第8到第11看不懂啊,那个图看不清,第8题不知道做啊,看不懂

求一下几个问题答案-----1,2008全国高考文综四川卷24题---2,2009高考全国文综(1)24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1.C 2. A 3.A 4. B 5.D 6. C 7.D

8. B 9.B 10.C 11.A 12.D 13.B 14.C

15.A 16.C 17.C 18.B 19.B 20.B 21.C

22.A 23.D 24.C 25.A

第II卷

必做部分

26.(25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 分);日照较少( 分)。

(2)

(3)○1煤炭资源、谁资源丰富( 分);○2海洋运输( 分);○3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 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 分。)

(5)工业发展迅速( 分);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 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分)。

27.(25分)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分)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 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的 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 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3)(10分)

评分标准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28.(25分)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期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包”硬是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思念过就没有创新。( 分)

(4)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9. (35分)

(1)措施;设郡县( 分);修驰道( 分)。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分)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分)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①神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分)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分);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分)。

(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分)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分)

选做部分

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

(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 分);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 分)。

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 分);

B地:岩石裸露,海蚀地貌发育( 分)

(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 分)

31.(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分)。

(2)A地:风暴潮( 分);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

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

(1)工业废水( 分);生活污水

水质下降( 分);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废除田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4.(10分)历史-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

(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

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主义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即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主要事件是:朝鲜战争

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

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 政府问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2)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凹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7.(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② ③

(2)①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川卷24

24. C解析(1)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同一时间,同一劳动,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2)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2008年某国M商品单位商品的价格与2007年一样。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在某国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该商品的数量还要增加10%。这样某国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即110亿元+110亿元×10%=121亿元。

全国24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 B

安徽3题

3. B考点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解析该题考查计算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故选B

宁夏12题

没找到

文章标签: # 中国 # 发展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