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01年高考数学试卷全国卷_2001年高考数学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高考语文满分多少2.求关于抽象函数的解题方法750分。根据查询江苏高考的相关信息显示,2001年江苏高考总分是750分,“江苏新高考实行“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江苏高考语文满分多少1、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
1.江苏高考语文满分多少
2.求关于抽象函数的解题方法
750分。根据查询江苏高考的相关信息显示,2001年江苏高考总分是750分,“江苏新高考实行“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江苏高考语文满分多少
1、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
语文:150分
英语:150分
数学:148分
理综:300分
总分:748分
2、王端鹏(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
语文:138分
英语:142分
数学:149分
理综:300分
加分:20分
总分:749分
2004年,烟台二中学生王端鹏以729分的高分成为山东高考理科状元,当年他的理科综合考了满分300分;数学149分,仅失1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
3、冯宇宁(2005年陕西省高考状元)
语文:141分
数学:15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7分
总分:729分
2004年只报考北大落榜了
冯宇宁是长武县亭口乡人,曾在长武县亭口乡冯家村初级小学、亭口乡路家中心小学、乡路家中学就读。2001年,他以中考成绩530分的成绩考到西安。4年后,谁能想到,他竟然成为我省第一个从民办中学走出的高考状元。
杨凤玉校长说,冯宇宁家境贫寒,学习很刻苦,四年来学校一直减免了他的学费、杂费和住宿费,四年来他一直享受着学校的一等奖学金。去年,他的高考成绩是675分,但由于他只报考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结果落榜了。
冯宇宁很感激学校四年来给自己的照顾,他说如果没有学校的帮助和支持,自己不会有今天。为回报母校的恩情,他前几天还到延安为母校招生。
毕业后愿为农民做贡献
冯宇宁说,自己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56岁的父亲冯存余有高血压,农活和家务都落在50岁的母亲高慧珍肩上,三个姐姐的状况也不好。他说,尽管家里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全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念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自信“全家的命运将从自己开始改变”。
记者采访中,他多次说到农村人供养孩子读书的艰辛。他说,家乡有个农民为了供养女儿读书,大冬天还满世界地在山里面寻着逮野鸡,因为一只野鸡能卖10元钱。由于平时积劳过度和营养贫乏,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喝了几杯酒后突发脑溢血,该农民正月初一去世时,家乡人都说是累死的。
冯宇宁在读高二时,曾听信社会上有些人说学习好的人长大后不会有大成就的传言,放松了学习,考试成绩滑到班里的第17名。父亲知道后,从家中跑来专门训了他一顿,父亲临走时那期盼的眼神一直烙在他的心底。从此他更加自觉刻苦学习。他认为,当状元只能说明从前,不能说明今后,大学只是一个平台。等到从清华毕业后,从农村出来的他“只想为农民做一些贡献”。
求关于抽象函数的解题方法
其他信息:
江苏高考满分是480分。
材料补充:
各考试科目分值如下,文科考试语文160、文科数学160、外语120;
理科考试科目语文160、理科数学160、外语120;
文科生有40分的语文附加题,理科生有40分的数学附加题。
江苏高考1994-1999年采用“3+2”模式:除考语、数、外三科外,文科生还要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还得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采用“3+小综合”: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采用“3+大综合”: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
2003年-2007年采用“3+1+1”: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前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后一个1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两门。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8年-2019年采用3+2等级测试: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2”的科目,不计分记等级。
抽象函数问题的题型综述
一. 求某些特殊值
这类抽象函数一般给出定义域,某些性质及运算式而求特殊值。其解法常用“特殊值法”,即在其定义域内令变量取某特殊值而获解,关键是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1 定义在R上的函数 满足: 且 ,求 的值。
解:由 ,
以 代入,有 ,
为奇函数且有
又由
故 是周期为8的周期函数,
例2 已知函数 对任意实数 都有 ,且当 时,
,求 在 上的值域。
解:设
且 ,
则 ,
由条件当 时,
又
为增函数,
令 ,则
又令
得
,
故 为奇函数,
,
上的值域为
二. 求参数范围
这类参数隐含在抽象函数给出的运算式中,关键是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和它在定义域内的增减性,去掉“ ”符号,转化为代数不等式组求解,但要特别注意函数定义域的作用。
例3 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且在(0,1)上为增函数,满足 ,试确定 的取值范围。
解: 是偶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
由 得 。
(1)当 时,
,不等式不成立。
(2)当 时,
(3)当 时,
综上所述,所求 的取值范围是 。
例4 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减函数,若 对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
对 恒成立
对 恒成立
对 恒成立,
三. 解不等式
这类不等式一般需要将常数表示为函数在某点处的函数值,再通过函数的单调性去掉函数符号“ ”,转化为代数不等式求解。
例5 已知函数 对任意 有 ,当 时, , ,求不等式 的解集。
解:设 且
则
,
即 ,
故 为增函数,
又
因此不等式 的解集为 。
四. 证明某些问题
例6 设 定义在R上且对任意的 有 ,求证: 是周期函数,并找出它的一个周期。
分析:这同样是没有给出函数表达式的抽象函数,其一般解法是根据所给关系式进行递推,若能得出 (T为非零常数)则 为周期函数,且周期为T。
证明:
得
由(3)得
由(3)和(4)得 。
上式对任意 都成立,因此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6。
例7 已知 对一切 ,满足 ,且当 时, ,求证:(1) 时, (2) 在R上为减函数。
证明: 对一切 有 。
且 ,令 ,得 ,
现设 ,则 , ,
而
,
设 且 ,
则
即 为减函数。
五. 综合问题求解
抽象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难度较大,常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抽象思维程度要求较高,解题时需把握好如下三点:一是注意函数定义域的应用,二是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去掉函数符号“ ”前的“负号”,三是利用函数单调性去掉函数符号“ ”。
例8 设函数 定义在R上,当 时, ,且对任意 ,有 ,当 时 。
(1)证明 ;
(2)证明: 在R上是增函数;
(3)设 ,
,若 ,求 满足的条件。
解:(1)令 得 ,
或 。
若 ,当 时,有 ,这与当 时, 矛盾,
。
(2)设 ,则 ,由已知得 ,因为 , ,若 时, ,由
(3)由 得
由 得 (2)
从(1)、(2)中消去 得 ,因为
,
即
例9 定义在( )上的函数 满足(1),对任意 都有 ,
(2)当 时,有 ,
(1)试判断 的奇偶性;(2)判断 的单调性;
(3)求证 。
分析:这是一道以抽象函数为载体,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再以这些性质为基础去研究数列求和的综合题。
解:(1)对条件中的 ,令 ,再令 可得
,所以 是奇函数。
(2)设 ,则
,
,由条件(2)知 ,从而有 ,即 ,故 上单调递减,由奇函数性质可知, 在(0,1)上仍是单调减函数。
(3)
抽象函数问题分类解析
我们将没有明确给出解析式的函数称为抽象函数。近年来抽象函数问题频频出现于各类考试题中,由于这类问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多数同学感到困惑,求解无从下手。本文试图通过实例作分类解析,供学习参考。
1. 求定义域
这类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将函数 中的 看作一个整体,相当于 中的x这一特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1. 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 的定义域是___。
分析:因为 相当于 中的x,所以 ,解得
或 。
例2. 已知 的定义域为 ,则 的定义域是______。
分析:因为 及 均相当于 中的x,所以
(1)当 时,则
(2)当 时,则
2. 判断奇偶性
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恰当的赋值代换,寻求 与 的关系。
例3. 已知 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实数x,y满足 ,求证: 是偶函数。
分析:在 中,令 ,
得
令 ,得
于是
故 是偶函数。
例4. 若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求证:函数
是偶函数。
证明:设 图象上任意一点为P( )
与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在 的图象上,
又
即对于函数定义域上的任意x都有 ,所以 是偶函数。
3. 判断单调性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等有关性质,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以形助数,问题迅速获解。
例5. 如果奇函数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小值为5,那么 在区间 上是
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 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 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
分析:画出满足题意的示意图1,易知选B。
图1
例6. 已知偶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问 在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如图2所示,易知 在 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任取
因为 在 上是减函数,所以 。
又 是偶函数,所以
,
从而 ,故 在 上是增函数。
图2
4. 探求周期性
这类问题较抽象,一般解法是仔细分析题设条件,通过类似,联想出函数原型,通过对函数原型的分析或赋值迭代,获得问题的解。
例7. 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的x,y有
,并存在正实数c,使 。试问 是否为周期函数?若是,求出它的一个周期;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仔细观察分析条件,联想三角公式,就会发现: 满足题设条件,且 ,猜测 是以2c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故 是周期函数,2c是它的一个周期。
5. 求函数值
紧扣已知条件进行迭代变换,经有限次迭代可直接求出结果,或者在迭代过程中发现函数具有周期性,利用周期性使问题巧妙获解。
例8. 已知 的定义域为 ,且 对一切正实数x,y都成立,若 ,则 _______。
分析:在条件 中,令 ,得
,
又令 ,
得 ,
例9. 已知 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满足: ,
,求 的值。
分析:紧扣已知条件,并多次使用,发现 是周期函数,显然 ,于是
,
所以
故 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从而
6. 比较函数值大小
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等性质将自变量转化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内,然后利用其单调性使问题获解。
例10. 已知函数 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 时, 是增函数,若 , ,且 ,则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分析: 且 ,
又 时, 是增函数,
是偶函数,
故
7. 讨论方程根的问题
例11. 已知函数 对一切实数x都满足 ,并且 有三个实根,则这三个实根之和是_______。
分析:由 知直线 是函数 图象的对称轴。
又 有三个实根,由对称性知 必是方程的一个根,其余两根 关于直线 对称,所以 ,故 。
8. 讨论不等式的解
求解这类问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脱去函数符号。
例12. 已知函数 是定义在 上的减函数,且对一切实数x,不等式 恒成立,求k的值。
分析:由单调性,脱去函数记号,得
由题意知(1)(2)两式对一切 恒成立,则有
9. 研究函数的图象
这类问题只要利用函数图象变换的有关结论,就可获解。
例13. 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的图象关于直线_______对称。
分析: 的图象 的图象,而 是偶函数,对称轴是 ,故 的对称轴是 。
例14. 若函数 的图象过点(0,1),则 的反函数的图象必过定点______。
分析: 的图象过点(0,1),从而 的图象过点 ,由原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易知, 的反函数的图象必过定点 。
10. 求解析式
例15. 设函数 存在反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则函数
A. B. C. D.
分析:要求 的解析式,实质上就是求 图象上任一点 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
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适合 ,即 。
又 ,
即 ,选B。
抽象函数的周期问题
——由一道高考题引出的几点思考
2001年高考数学(文科)第22题:设 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对任意 都有 。
(I)设 求 ;
(II)证明 是周期函数。
解析:(I)解略。
(II)证明:依题设 关于直线 对称
故
又由 是偶函数知
将上式中 以 代换,得
这表明 是 上的周期函数,且2是它的一个周期
是偶函数的实质是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又 的图象关于 对称,可得 是周期函数
且2是它的一个周期
由此进行一般化推广,我们得到
思考一:设 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证明 是周期函数,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证明: 关于直线 对称
又由 是偶函数知
将上式中 以 代换,得
是 上的周期函数
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思考二:设 是定义在 上的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 和 对称。证明 是周期函数,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证明: 关于直线 对称
将上式的 以 代换得
是 上的周期函数
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若把这道高考题中的“偶函数”换成“奇函数”, 还是不是周期函数?经过探索,我们得到
思考三:设 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证明 是周期函数,且4是它的一个周期。,
证明: 关于 对称
又由 是奇函数知
将上式的 以 代换,得
是 上的周期函数
且4是它的一个周期
是奇函数的实质是 的图象关于原点(0,0)中心对称,又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可得 是周期函数,且4是它的一个周期。由此进行一般化推广,我们得到
思考四:设 是定义在 上的函数,其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且其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证明 是周期函数,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证明: 关于点 对称
关于直线 对称
将上式中的 以 代换,得
是 上的周期函数
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由上我们发现,定义在 上的函数 ,其图象若有两条对称轴或一个对称中心和一条对称轴,则 是 上的周期函数。进一步我们想到,定义在 上的函数 ,其图象如果有两个对称中心,那么 是否为周期函数呢?经过探索,我们得到
思考五:设 是定义在 上的函数,其图象关于点 和 对称。证明 是周期函数,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证明: 关于 对称
将上式中的 以 代换,得
是周期函数
且 是它的一个周期
下一篇:高考写作高频词汇,高考写作词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