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5高考语文模考,2015高考语文全国ii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2.求中考和高考语文优秀作文模板3.谁有高考语文答题模版4.高考我是文科生,但是我的两次语文模考都只有120多分(总分200),在最后的几天我该怎么提高5.中专生的高考之路诗歌鉴赏步骤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

1.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

2.求中考和高考语文优秀作文模板

3.谁有高考语文答题模版

4.高考我是文科生,但是我的两次语文模考都只有120多分(总分200),在最后的几天我该怎么提高

5.中专生的高考之路

2015高考语文模考,2015高考语文全国ii

诗歌鉴赏步骤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虽然求的是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套用模板或术语,可是以上比较详细,其实都包括在里面,没有单独选出来。

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求中考和高考语文优秀作文模板

 连续几年全国卷都考了补写语句型连贯题。对于考生来讲,相对于句序排列型连贯题,这种题难度更大,学生更容易失分。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仅供参考!

 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解题方法

 由题型特点知解题规律?是什么,怎么办

 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其命题过程是:命题人在预先选好的一个文段中挖去几个句子,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

 ?句子从文本中来?句子关系是引领、总结、衔接?,这2大特点就决定了做题时应坚持的3大步骤,唯有这样,才可能把句子写准写对。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一)答案源于文本

 ?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另有字数限制,并且不能照抄材料。那么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何处?答曰: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二)答案与上下文关系明显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呢?答曰: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由考查点析答题技巧?写什么,怎么写

 总起句的补写

 语句补写,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位的语句让考生补写。关键部位的语句首先当属总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试题讲解

 [典例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①            ,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②            ,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③            ,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解析] 结合?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可以推断,答案应该这样组织:一是?,二是?,三是?等。句①可根据其后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进行概括;句②由?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提炼概括即可;句③可由?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概括分析出来。

 [参考答案] ①一是文化的教养 ②二是社会的担当

 ③三是自由的灵魂

 总结句的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总结句的补写,与总提(起)句的补写一样,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典例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一年前,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①                   。一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就共建?一带一路?做出巨大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途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②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③                   ,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具体而言,本段的中心应是?战略构想?的意义及影响。根据这一中心意思及句①前的表述,可推断句①应补写这一?战略构想?的影响及意义;句②可由?承接古今?推断?什么?承接古今?,由句②前的内容可总结出应填的内容;句③由其前后的句式?一个一项可推知所填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②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③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

 展开句的补写

 所谓展开句,就是一个句子展开说明或论述,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要写的句子就是展开句。

 展开句多出现在同一个句子的上半句或下半句中,通常是并列关系复句的另一半,条件关系复句的或?条件?或?结果?等。补写时或合理推出语段未有的新内容,如下题的第①句;或根据上下文推出已有的内容,如下题的第②句。展开句的补写在语句补写题中有上升趋势,在复习中应引起关注。

 [典例3] (2015?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②                   ,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③                   ,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解析] 通读语段,了解其大意,观察要填入的各空在语段中所处的位置。第①句应是前面内容的展开,由?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可知第①句应该是说?提高了交易效率?。第②句,前面是?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的展开,联系现实可知,对?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来说缺的是时间,故第②句应与?时间?有关。由后面的?还易于可知,第②句中要有?除了?或?不仅?等字眼。第③句应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根据?完成购物可知,应突出电子商务的特点,即?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商品信息?。注意前后的连贯和句子的顺畅。

 [参考答案] ①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②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 ③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1.(2015?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辨明有效信息,即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一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本语段主要介绍了阅读的类型和阅读的目的。其次根据语境,合理推导。①处的前文否定了读书只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后文介绍了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所以①处应该填类似于?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的内容;②处,前文指出批判型阅读是创造性阅读,那么它不追求的就是记忆型阅读的特点,据此可知此处应填类似于?简单的知识记忆?的内容;③处,前文说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后文说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那么此处应填与?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类似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2.(2015?广东高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____①____,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____②____,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____③____,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①

 ②

 ③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可由①处后面的?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可知,①处应填?未给产品配备使用说明书?一类的内容。②处后面的?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暗示了前面的内容与说明书文字的准确性有关。从上下文看,③处谈的是与?产品质量?相对应的?产品说明书的质量?的相关问题,且与后文构成递进关系。

 参考答案:①如果没有产品说明书 ②产品说明书的文字必须准确无误 ③可很多消费者不太关注产品说明书的质量问题

 3.(2015?安徽高考)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_①____,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____②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

 ①

 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意思,提炼出两个要点:文学和绘画。其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①②两处都是文学和绘画并举,由第①句后面将?绘画?比喻为?片段静止的文学?可知,第①句应是将?文学?比作?绘画?,句子采用?文学是?的画面?的形式。根据第②句前面的分号和后面的?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与?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相对可知,第②句所填内容应与?文学用文字作画?相对,即?绘画用。再次,注意句式的整齐。最后,注意字数的限制。

 参考答案:①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面 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奇迹,在那个年代,①                  ,还有我们伟大的伽利略等物理学家,还有弗兰西斯?培根等哲学家。伽利略开创了实验验证真理的先河,而培根子则是宣扬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人。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②             ,因为他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一样,创立一派学说并广收信徒。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于是,③                     ,人们就不断用实验物理的方法去探究新的知识。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瞻前顾后?,前面涉及了?文艺复兴?,而后面有?还有?还有,由此判断第①空应该是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文艺大家;根据?因为他就像?信徒?可知,第②空主要讲为什么把?培根?称为?培根子?;根据前面?知识就是力量?及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第③空应该是讲人们那样做的目的,也就是寻求力量并汲取力量。

 参考答案:①诞生的不只是莎士比亚等文艺大家 ②之所以称呼培根为?子? ③为了寻求力量并汲取力量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①            ,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②           。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它。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字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③            ,所以它很快普及开来,并逐步走向成熟。

 解析:作答本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①处与它前面的短语构成一个完整句,领起全段。从下文看,文段阐述的是连环画与文学的关系,故应填?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等相关内容。②处与前面的?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构成并列关系,说明插图的作用,而从后文看,主要强调人民大众熟悉这种绘画形式,所以该处可填?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等相关内容。③处是连环画普及的原因,根据上文,可填?由于连环画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等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①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 ③由于连环画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           ,买方则是富人。②            ?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            。

 解析:语段围绕?器官交易?展开,由后文?买方则是富人?可知,第①空应填入?卖方为穷人?意思的句子。第②空及下一句是对前文的解释,强调富人不会卖肾,穷人买不起高价的肾,而后文谈的是穷人,那么第②空自然应填富人。结合标点及下句的句式,可知第②空应使用反问句式。第③空是总结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前文谈的是器官交易的弊端,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入?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又因为要与前文的关联词?即使?搭配,所以须在句首加上?也?字。

 参考答案:①卖方一定是穷人 ②有哪一个富人肯把自己无用的另一个肾卖掉 ③也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              。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               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            ,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语段的意思,特别是语段的观点和事例;二是空格前后的具体内容等。语段主要表述的是微弱的灯光与视力的关系。第①空,前文描述父母对孩子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的警告,其中?说?暗示,空格的内容是父母要说的话,根据空格后的?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伤害?,可知此处应填?这样做会损害视力?等内容;第②空,前文分析在微弱灯光下读书瞳孔的变化以及父母的误解来自于生活体验,再结合后面的?近视?可知,第②空应该填?看不清远处事物?等内容;第③空,由?并不持久?可知应该填?可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 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 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关于校园安全的各项规定已经相对完善,①           。落实的深度,要求建立起切实完备的校园安全责任落实机制,②             ,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以事后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落实的速度,要求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置。彻底改变校园安全责任高举轻放、安全意识?举重若轻?现象,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③            ,要用行动去落实。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第一句是对整个语段的概括。根据下面的内容,可知第①处应填?需要的是对各项规定落实的深度和速度?等相关内容。根据?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可知,第②处应填?不能等事故发生后才追究责任?等内容。根据?要用行动去落实?可知,第③处应填?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等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①所需要的只是落实的深度和速度 ②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进行责任追究 ③不能仅停留于口号

谁有高考语文答题模版

考场满分作文基本模式:

开头:用精彩片段点题,引出下文

中间:巧用组材模式(排比式、列小标题式书信式、寓言式、蒙太奇式、访谈录式、实验报告式)

结尾:用精彩片段点题、点中心、照应开头

满分作文模式一:排比式

排比式:把几个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用排比段的结构形式,组接成篇。

开头:用精彩片段点题

中间:3至4个排比段

结尾:用精彩片段点题、点中心

满分作文模式二: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紧扣中心,把写作思路浓缩成几个小标题,分别统领着几个典型材料。

开头:用精彩片段点题

中间:用小标题统领着3至4个典型材料

结尾:用精彩片段点题、点中心

满分作文模式三:书信式

书信式:书信的格式+童话或记叙或议论等文。

书信格式+童话

书信格式+记叙文

书信格式+议论文

书信格式+......

满分作文模式四:寓言式

寓言式:描述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把较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引人深思。

开头:用题记暗示主题

中间:用拟人化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描述故事

结尾:点明寓意,引人深思

满分作文模式五:蒙太奇式

蒙太奇式:紧扣中心,精选个生活片段,运用镜头特写,使文章的衔接产生新意。

开头:用精彩片段点题

中间:3至4个生活片断

结尾:用精彩片段点题、点中心

满分作文模式六:访谈录式

访谈录式:围绕中心设计几个问题,答题人作有理有据的回答。

开头:主持人点明主题

中间:3至4个问+3至4个答+场面描写

结尾:主持人点题,点中心

高考我是文科生,但是我的两次语文模考都只有120多分(总分200),在最后的几天我该怎么提高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 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 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中专生的高考之路

那就主要做一些选择题,确保基础选择题错得比较少。还有作文是大头,作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总分。就像楼上说的那样,注重开头和结尾,还有多分段,字写得端正点,这样改卷的老师改得迅速方便,你的作文分数才会高。

中专生参加普通高考,难度确实不小。因为中专教育更侧重于技能实操,对于书本知识不像高中那样深入。但这不代表不可能!只要掌握高考科目设置,有策略地备考,你也能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科目设置

高考改革后,科目设置变为3+3模式。首个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必考科目,而第二个3则允许你在剩余学科中灵活选择。明确这个,备考之路就清晰多了。

普通高考

除了对口升学招生,中专生还可以选择参加普通高考。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掌握科目设置,有策略地备考,你也能顺利通过考试。

对口升学招生

对口升学招生是专为中专生设计的升学途径,考试内容包括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课。只要分数达标,你就可以在本省选择心仪的专科或本科院校。这种招生方式一般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确保公平公正。

努力奋斗

两条路,任你选。只要努力,梦想就在前方!中专生们,加油吧!

文章标签: # 内容 # 补写 #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