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改革2014,高考改革2003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改革方案的改革内容2.高考3十3是什么意思3.高考改革省份有哪些4.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5.山东高考改革,2014年的高考政策是什么?分数怎嘛算?上海高考3+3模式的解释如下:上海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2017年首届新高考,上海高考实行的“3+3”政策,即常说的大三门和小三门。上海高考总分660分,660分=大三门450分+小三门210分。大三门:指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

1.高考改革方案的改革内容

2.高考3十3是什么意思

3.高考改革省份有哪些

4.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

5.山东高考改革,2014年的高考政策是什么?分数怎嘛算?

高考改革2014,高考改革2003

上海高考3+3模式的解释如下:

上海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2017年首届新高考,上海高考实行的“3+3”政策,即常说的大三门和小三门。上海高考总分660分,660分=大三门450分+小三门210分。

大三门:指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而且每科满分150分,以高考卷面分计入高考成绩。其中,外语考试有两次机会,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考生可选择参加1次或2次外语考试,较高一次成绩将被计入高考总分。

小三门:指在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六门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每科满分70分,按等第赋分计入高考成绩。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高考其他考试模式:

“3+x”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3+1+2”方案: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选择1科作为必考,但两门只能选择一门,"2"是指再从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成绩计入总分,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以等级换算分计入总分。

高考改革方案的改革内容

高考改革是分省分批次进行的,最早开始改革的省市是上海和浙江,开始时间为2014年,各省市区改革时间如下:

1、第一批改革: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2、第二批改革:已经于2017年9月,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也就是说,2020年高考时,上述4个省市的考生也已经进行了新高考。

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省份采用的主要为3+3模式,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没有限定必选物理和历史。

3、第三批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已经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参加新高考。

8个省份的方案,与我国高考改革最初的总体方案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又进行了一些变化,由“3+3”变为“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但是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为什么物理历史必选一个: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历史学科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也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

4、第四批改革: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均采用“3+1+2”模式,此前已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省市采取3+1+2模式。

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首届新高考。

高考3十3是什么意思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4年高考统一命题的省份:

新课标全国I卷使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

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

2、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 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 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适用省属高校当地招生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4、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4 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 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 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5、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规 范招生简章,强化招生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录申诉机制,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 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 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6、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 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 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 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7、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8、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9、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 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建立规范的学 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 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10、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11、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 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 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12、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和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高考改革省份有哪些

高考“3+3”模式: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据统计,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别是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湖南、贵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为重点,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扩展资料:

2001年11月16日,教育部正式签发《教育部关于从2003年起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的通知》。

从1979年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20多年来,高考时间的稳定,对稳定中学教学秩序和规范招生考试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这一时段气温有所升高,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各界希望将高考时间适当提前。

为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经调研论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3年开始调整高考时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高考时间调整涉及高中教学安排、考试组织和阅卷录取等诸多环节,与公安、卫生、交通、通讯、机要保密等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事关广大考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影响很大。

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中学、高校和各有关方面要从落实江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和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切实把好事办好。

要充分注意由于高考时间提前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采取周密细致的配套措施,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人人皆知,确保高考时间调整平稳顺利地进行,把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考“3+3”模式

2014年中国的高考改革的意义

高考改革省份如下: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附: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如果不选物理,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如果不选历史,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的意义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改革方案

山东高考改革,2014年的高考政策是什么?分数怎嘛算?

2014年高考改革,从多个角度来讲,力度都是空前的,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2014年高考改革的10大关键影响,以期能让考生和家长更精准地把握高考改革的精神实质。

1、自主招生高考后进行,相关主体都轻松

对考生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所有考生,都没有必要再为自主招生去忙碌。一切等到高考完成之后再说,考生不会过早地卷入自主招生考试,真正减轻了考生的压力;对中学来说,所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都不会被自主招生打乱。中学在高考之前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和考生复习;对高校来说,面对刚刚新鲜出炉考生成绩,高校关注点将是如何通过笔试以外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快速甄别考生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笔试成绩反映不出来的潜在能力;对家长来说,时间安排也更加从容。

2、艺术特长生不再有加分,省级加分不再通行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3、缓解考生备考压力,能否真正减负则有待解决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多一次机会就多一种可能。英语考两次,选择分数高的一次,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国家首先在英语学科打破一考定终身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以后会不会扩展到语文和数学学科值得期待。外语科目一年两考,对于缓解考生的精神压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只要考试机会多了,就会引起考生刷分等现象。如何在增加考试次数的情况下,不增加考生负担,规避刷分现象,是具体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4、高考计分3+3,考生可以扬长避短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新政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和职业规划选择学科和未来高校报考方向。这种改革是符合教育及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六科选三科,有18种结合,但是根据按大类招生的趋势,会相对稳定。在六个学科中自主选择三科,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可能还是理、化、生或史、地、政,文理交叉的选择不会太多。

5、不再唯分数论,考查的更全面

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人才的考查不再唯分数论。

 

6、差距趋小,更加公平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更加凸显公平。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7、录取不再按批次,双向选择机会多

新政提出,推行平行志愿、取消批次录取等涉及高校招生的改革。平行志愿会更加加剧“分数扁平化”,对高校生源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高校优势专业学科建设。影响较大的是“211”院校。而对于北大、清华这些国内顶尖的“985”院校影响并不大,因为学生“知分、知线、知位”填报的话,这些学校大都已将最拔尖的学生锁定了,学生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8、北京或将减少属地招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将调出的指标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学机会偏低的地区。北京将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上进行改革。2015年,部分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在京招生时,将把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北京市教委向市属高校下发的2014年招生计划建议人数显示,今年北京市属高校的京外招生计划稳中有降。

9、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进行招生倾斜

这次改革将采取两项倾斜政策:第一项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从2012年启动,到今年已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第二项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10、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将成为主渠道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认真组织实施《2011-201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研究,现就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调整考试内容,优化统一考试科目设置

(一)自2014年起,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1.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 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

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2.春季高考的文化基础部分(即语文和数学两科),由省统一命制试题,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能部分(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由省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招生院校负责组织考试。

(二)自2014年起,对参加夏季高考的高中段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以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成绩为依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A、B、C、D(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下同)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往届毕业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考生实际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考生,其成绩计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强化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增强其科学性和公信度。从2011年入学的学生开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考试成绩除用于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测定外,同时记入参加高考的考生电子档案。

(二)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方法、调整评价内容,使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以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三)规范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参加高考的管理。省统一制定同等学力考生的认定办法,招生考试机构按认定结果组织同等学力人员的高考报名。

  三、积极推进省属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职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一)继续扩大国家、省级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单独招生考试)的试点范围和录取规模。

(二)积极向教育部申请,经批准后,从2014年起,在有关省属本科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计划控制在招生院校总招生计划的3%以内。同时对特长显著或具有特殊才能、符合高校培养要求的可破格录取;对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按规定实行推荐录取。

(三)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录取办法。在规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以中职学生为主的免试注册入学招生规模。从2014年起,将注册入学的生源范围扩大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综合素质评价较好、有明显职业倾向的普通高中学生。

四、完善高校招生章程,规范高校招生行为

(一)各高校均应按照教育部和省里的要求制定本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应包括本校统一考试录取、自主招生录取、特殊专业录取等方面的政策,对考生参加统一考试的考试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体育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的要求以及成绩使用、招生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招生章程经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二)各校招生章程应在每年高考前公布,涉及众多考生的重大政策调整应提前公布。招生章程一经公布,不得随意变更(国家招生政策作出调整的除外)。省招生考试机构要严格按照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对学校的录取过程进行监督。

五、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促进教育公平

(一)夏季高考,考生录取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春季高考,综合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项成绩择优录取。对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高职院校要优先录取。对参加夏季高考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职院校录取,单列计划,按志愿择优录取。对于两类考试都参加且成绩均达到高职院校录取要求的考生,允许参加两类考试志愿填报,学校重复录取。同时,适当扩大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规模,逐步增加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

(二)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确保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本科院校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试点。到2014年,省属本科院校均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

(三)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我省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加分政策,不另制定省内加分政策。加分项目分值与统一考试的文化课成绩一并计入总分,供招生院校录取时使用。

(四)改进各批次分数线的划定办法。从2014年起,根据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五)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从2014年起,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六)全面实施阳光工程。要逐步建设更加规范完善的招生管理体系、公开透明的考试招生运行体系、严明有力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方便快捷的考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考试招生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考试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考试招生各方的合法权益。

文章标签: # 高考 # 招生 #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