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关于高考的事迹作文800字-关于高考的事
tamoadmin 2024-09-25 人已围观
简介1.你们高考那几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2.高考状元励志故事3.高考时都有哪些难忘的事情4.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你们高考那几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高考趣事一,考试迟到:考完英语出来才知道有两个女生迟到被拦在外面,**进去也没用。这事儿还上热搜了,视频里看到我们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党委书记和保安的背影…考生谨记:考试迟到对高考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甚至考生迟到时间过长还会被禁止进入考场。所以一定要注意
1.你们高考那几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高考状元励志故事
3.高考时都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4.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你们高考那几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高考趣事一,考试迟到:考完英语出来才知道有两个女生迟到被拦在外面,**进去也没用。这事儿还上热搜了,视频里看到我们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党委书记和保安的背影…
考生谨记:考试迟到对高考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甚至考生迟到时间过长还会被禁止进入考场。所以一定要注意考试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以免因为迟到而影响自己的高考。
高考趣事二,忘记写名字: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还是记得高考语文的那天,我前面有个同学考完提前交卷,雄赳赳气昂昂地要走出考场,结果被监考老师叫住了:同学,你怎么不写名字啊!OMG,同学,都是来高考的,走点心,好吗!
考生谨记:参加高考大都是为了那一纸分数,同学你不写名字,让老师如何给你分数呢?所以高考考生一定要注意检查答题卡和试卷上是否写了名字,以免因此而影响到高考。
高考趣事三,涂错答题卡:这事儿我能记一辈子,第一天上午语文忘了涂阅读题的答题卡,出了考场才想起来,然后在操场边上就开始哭,后来出了成绩,果然破了语文成绩最低的纪录。不过后面几门答得还行总体还是比几次模拟高。
考生谨记:忘记涂答题卡或涂错答题卡,对于高考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会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所以高考考生一定要注意选择题是需要涂答题卡的。
高考趣事四,提前交卷:最后考英语飘了,提前交卷,到校门口的时候校门还没开,门外全是家长老师,无路可退(往回跑太怂了),硬着头皮在各位家长的注目礼下,伴随着自动栏门缓缓拉开,我走出了考场。
考生谨记:高考是高中生涯最重要的考试,所以考生在答完卷后,切莫因情绪而提前交卷,即便是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也要再检查一遍答案。
高考趣事五,携带不明物品:当年高考巨紧张,就在全身的口袋里都装满了糖,想着在排队的时候吃,就不紧张了。 学校门口遇见一个朋友,一路说说笑笑,也把糖给忘了。老师检查的时候,摸我兜里鼓鼓的,问我是啥,我说是糖,掏出来,放桌子上。又摸,又是啥,还是糖,门口检查的桌子上,摆了一摊子糖,排队检查的同学全都笑了。
考生谨记:高考是最严格的考试之一,所以考生切莫因为个人原因而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
高考趣事六、七,求神拜符:考试之前我奶奶非让我带着她给我求的护身符,是个金属片,然后每场进考场之前都要哔哔哔的响,然后所有人都来参观我的护身符。
高考前一个月我妈带我去算命,然后要我穿白上衣黑裤子,用绿色的笔还得绑根红绳,进考场还要摘一片树叶带进去,重点是我都照做了,然后比平时月考少考了一百来分,我好像个二傻子。
考生谨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考生心态的考试,当你在求神拜符的时候,你的心态可能就已经输了,所以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莫因为其它的事情影响到高考。
总结来看,考生在参加高考前务必要做到:
1. 保持平和的心态;
2. 记清考试时间,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考试迟到;
3. 在交卷前务必要重新检查一边试卷和答题卡,避免出现忘记写名字,忘记涂答题卡和答题卡涂错等情况;
4. 避免提前交卷,即便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也要再检查一遍自己的答案,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因为有不少考生就因为多错了一道选择题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了;
5. 避免携带与高考考试无关的东西,在高考中携带不明物品被老师发现,不仅会成为别人的笑柄,还会影响自己考试的心情;
6. 带齐与高考考试有关的相关物品(如:身份证、准考证、黑色笔、2B铅笔、橡皮等)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
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无数的努力,是的,高考决定人生的今后道路。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状元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1:
崔雪梅和姜博成都是贫困家庭走出的好孩子。在?对话会?上,他们首先讲述了自己艰难、心酸的求学之路。听了他们的讲述,现场很多家长都感慨地说,让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听一听?状元?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切身的教育。
?姜博成不在乎吃穿,只在乎家长会上能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家长孙先生说,现在有的孩子娇生惯养,不知感恩,也缺少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目标,?我已经把姜博成的心得录了音,回去就给孩子放着听,让他也受受教育。?
科学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对话会?上,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还是状元的制胜学法。?我常听人说: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做精题、做好题。但听了宁思莹的话,我才明白,那都是为自己逃避做题找的借口。?听完宁思莹的介绍,一位高中生连连点头说。
?崔雪梅的巩固记忆法太好了!?家长刘女士表示,?回去我就让孩子照着实践实践!?
当天,三位?状元?的讲座结束之后,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迟迟不肯离去,而是围着?状元?问个不停。家长们说,这次?对话会?是对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不畏困难、勇于向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就孩子的好人生。
高考状元的励志故事,写给那些在奋斗前线的下一位状元们。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2:
19岁的贺鼎,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中考时还是全市的第一名。贺鼎说,以前觉得自己属于天才型学生,不用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后来逐渐领悟到,不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是不可能长久地把别人甩在身后的。?学习就像庄稼汉在烈日下劳作,每掉一颗汗水就预示来年收成更多一点!?高三这一年,贺鼎把老师的复习安排当作准绳,结合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3:
?我的成功秘诀就是效率高吧,除了上课,课余我基本上没怎么看书的,其它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看电视、上网和玩游戏上了,必须要劳逸结合,不然学多了脑袋要晕的。 ?杨阳如是说。受父母均是数学教师的影响,杨阳从小喜欢数理学科,父母也随他的兴趣让他发展。?我从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一道练习题半小时做不出来我就看答案,总结方法,不钻牛角尖。?杨阳的志向是在数学、物理方面有所建树,诺贝尔数学奖是他的终极理想。已经填报了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的杨阳在高考作文《一步与一生》命题作文中写道:走好每一步,才能成就一生。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4:
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范佳琳给出了四个字:听话,刻苦。谈到学习的苦与累时,范佳琳毫不掩饰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村娃,没有任何优势,只能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有韧劲,学习刻苦,这是所有认识范佳琳的人的一致评价。学校规定是6:20起床,而范佳琳每天早上6:00就起床,用很短的时间洗漱完毕后就去读英语了,同学们很少能在寝室里见到她。从高一到高三,范佳琳三年如一日。对于能坐到?状元?这个位置,范佳琳谦虚地认为只是个偶然,?平时也只会偶尔考了全校第一,没想到这回不小心就成了全省第一。?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5:
坐在洒满午后阳光的房间,看自己喜欢的书;爱跳爱笑爱闹擅长模仿,从明星到老师,经常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去年高考南充地区的文
科冠军、18岁的大一女生高嘉晗 (上图),5月6日再次扬名:母校南充高中收到喜报,她成了北京大学2008年?十佳主持人?。
阳光女孩 快乐的?开心果?
听说是采访,电话那头立刻一阵爽朗的笑声。高嘉晗这么解析自己的名字:?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天将明?,朝气蓬勃。?我的脸上
永远挂着微笑,心中始终满怀希望。爱跳爱笑爱闹,似乎没有女孩子的文静样,但是我自己过得快乐,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高考冠军 善于沟通
去年高考以631分的高分成为南充文科冠军的高嘉晗,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但中考时因发挥不好,没能进入南充高中的?火箭班?。她坦
然面对失败,先天的聪颖加上后天的努力,她的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十名。
高嘉晗是个孝顺孩子。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尽管家境不错,但她却没有?娇骄二气?。父母工作忙,她就自己洗衣、做饭,独立意识
很强:?努力学习和做事,不让爸妈操心!?高嘉晗说她最大的爱好还是体验生命中的一切,酸甜苦辣、欢笑泪水,包括曾经?黑色高三?。
爱心记者 离真实更近些
高嘉晗就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她最喜欢的主持人是白岩松,?喜欢看他穿着西装讲述某个东方之子的故事,也喜欢看他?不务正
业?地出现在体育频道抒发他对阿根廷足球的热爱。?
高嘉晗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离客观更近一点,离真实更近一点!高嘉晗说记者要有一颗爱心,?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
联系在一起。?从小到大看过很多次《爱的教育》这本书,每一次都会被小说中洋溢的爱与温情所感动。
获奖感言 主持只是业余爱好
在刚刚结束的北大第四届主持人大赛中,长相乖巧、能言善辩的高嘉晗从上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跻身?十佳主持人?行列,成为唯一
获奖的大一新生,还获得?最具风采奖?。
为期4天的比赛,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康辉、东方卫视着名主持人袁鸣、凤凰卫视着名主持人许戈辉、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侯耀华等众多名人现
场担任评委。两年一届的北大主持人大赛是一个发掘主持舞台新生力量的平台,推出了张泉灵、撒贝宁等众多央视?名嘴?,北大主持人大赛
由于专业要求极高,也被称作主持人的?摇篮?。大赛推出的主持新秀,一般都是国内各个电视台或是综艺活动争夺的主持人人选,18岁的高
嘉晗表示,她目前还在求学,暂不会考虑专门去做主持,而只当成一种爱好。
高考时都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那时的高考是在七月,大家称之为“黑色七月”。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和着窗外的嘈杂的蝉鸣声,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得忍受炙热之苦。
2.我妈妈难得买了巧克力给我,说考试时候可以吃,最后巧克力都化了,因为天气太热。
3.外婆在我口袋里放了火柴和银元,说考试时候会爆发。
4.高考化学时候,由于答卷太快,导致隔壁的一个人一直看我。印象很深刻。
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曾经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走进考场,或没能通过高考走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高考依然带给他们许多收获。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习的渴求。
改变的不仅 是“考中者”
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我父亲是个农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一生都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却始终牵挂高考。晚年病重时,他还能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从我们那条山沟里考出去的学生,而且记得他们的考分。
恢复高考那年,我才六岁。那个秋天,我背起书包,带一块一尺见方的木头小黑板去上学。我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什么时候来到山沟里的。第二年春天,附近好几个村都有学生考上学校的喜讯传出。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远方亲戚,他比我父亲小几岁。从此,这个亲戚便成为我的“榜样”,父亲经常以他来教育我。从那年起,我们那条山沟八九个村庄,前前后后上过中学的青年人又都找学校补习去了。后来几年,接二连三有人考上学校。这些消息不仅激励了我们那一带的学生,也鼓舞了我父亲这样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农民。
在这样的消息中认识高考、明白了考试的意义,我也踏着高考鼓点走出了山沟。高考,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当然至关重要,因为这场考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高考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以至于今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我们一次次回味这项制度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来,都会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都是高考的获益者,父亲他们则是高考的旁观者。这样一场考试,对于父亲那样没有机会进考场的人,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四十年来,成千上万学子走过了高考独木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没有走过这座桥的人,一定比走过来的人多出很多倍。如果高考仅仅是我们这些走过来的人们改变命运的途径,那它的意义就要少很多。其实,历史的逻辑并非如此。
至少,高考燃起了我父亲新的生活理想。后来的岁月里,他多次和我说过,是高考给了他供子女读书的动力。我的父母亲从这场考试中看到了艰苦读书的价值,甚至找到了改变一个家族命运的信心。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不管送孩子读书的路有多么艰辛,他们始终满怀希望。父母抱着这样的决心,前前后后用二十多年时间,耗尽了他们最宝贵的壮年岁月,把我们兄妹都送进高考考场,送出了祖辈劳作的山沟。
我相信,这种鼓舞并不仅仅发生在那沟壑连绵的太行山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年拿出钱来送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顾生活艰苦,顽强供孩子读书的故事层出不穷。很多深山沟的农村,以砸锅卖铁的决心集资盖学校,几乎成为那个时代一道感人的风景。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今天,重新回味四十年前那场考试的时候,一年一度看到更多年轻人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漫过考场,想起我父亲,想起那些像父亲一样永远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的人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一项教育制度,更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它激起了全社会的热情,改变了各个阶层人们对知识的价值认同,重新树立起奋发学习的社会信仰,为人们开辟了改变命运的新通道。所以,它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变化;所以,高考的“受益者”不只是我们这些考中者,还有那些没有机会高考或是没有考上的人!
多些选择 多些精彩
现在的孩子没有我当年高考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当年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是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
我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感谢高考,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机会和公平。
我本该1983年参加高考,而实际上却是1984年高考的。因为1983年高考预选,我没能选上,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再加上我们县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县,落榜与复读很普遍。高考和当兵是当时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两条渠道,尤其是高考,考学校就是考工作、考饭碗。于是,那些复读几年不放松、终于如愿考上学校同学的事迹就成了老师教育我们的励志故事,也是鼓舞我们前进的榜样。那真正是“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不分早晚”。
1984年的高考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毕竟已复读一年,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考上学校的心情也十分迫切。尤其是第一场考试前,快进考场了,却一次一次地上厕所,拿到试卷,却读不通题目,心里紧张的情形可想而知。只等考过了第一科之后,心里才稍稍放松。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那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高考结束后,我没有等待,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复读之中。我是在复读时接到通知书的,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大学毕业,我回到母校担任教师的十几年,从高考的参与者变成了“应对者”。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应对高考:某某同学发展不平衡,某一科影响达线;某某同学成绩不稳定,心理状态不好;一次次统计分数,一次次分析试卷,一次次找学生谈心谈话。高考前,我的心总是惴惴不安,每每晚上做梦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紧张,就读不懂题、不会做题。多少次都从这样的梦中惊醒。其苦无穷,其乐亦无穷。每当和孩子们谈自己高考紧张的糗事时,我总是这样说:“高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是一种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不要惧怕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但不能像我似的紧张,那是一种惧怕与恐慌。”孩子们笑着善意地说,“老师你就是胆小”;我儿子则不客气地说,“老爸,你这是没学好”。他们说得都对,这就是我的高考。
后来,我到县政府工作,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对高考的关注已不再是具体哪个学生,哪一门学科,更多是操心考试政策、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试环境、考试秩序、考试结果,家庭贫困学生入学及通过高考暴露出教育教学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不时地走进学校,与老师们探讨备考的具体问题,与同学们分享高考的体会与信息。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我当年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当年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抚今追昔,感慨颇多。
去年,我到山西长治技师学院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没参加过高考和高考没上榜的孩子。他们很活跃,也很可爱。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热情的问候声,机床的轰鸣声;看到焊花飞溅,抹着油污和汗水的笑脸;看到横平竖直的布线,精湛细致的茶艺时,我对高考有了别样的感悟:高考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独木桥,高考也不再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高考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落榜浇不灭对知识的渴求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我是一名“60后”,也是一名高考落榜者。提到高考,就一下子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本来是想报考大学,但父亲说能考取中专,也包分配,毕业后也能吃上商品粮,为保险起见,就劝我考中专。也许是自己太“自信”的缘故,结果第一次考就“马失前蹄”,录取分数是240分,我考了233.5分。
回到家里,我哭了好长时间,尤其是后来听说有好几个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被录取,我更是难过了好几天。看看当时农村艰苦落后的生活环境,父母劳累的场景,我向父母提出,复习一年继续考,一定要为自己、为家里争口气。
1980年的夏天,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当时已从南京第一炮兵学校毕业提拔为排长的他,得知我的情况后安慰我说,部队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也在改革,从今年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直接从士兵提干的做法,改为先上军校后提干。
表哥还说,部队考军校相对于地方高考来说,容易一些。表哥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既然父母又辛辛苦苦地供我复习了一年,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干脆再拼搏一下高考,落榜后就参军考军校。父母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于是,复习了一年的我又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再次名落孙山,离最低录取线20多分。不过,有了表哥的安慰,我没有哭,反而下定了参军报考军校的决心。
在1980年的冬季应征入伍中,我报了名。经过政审、体检等一系列程序,终于成为一名中国战士。入伍时,我是背着一大包数理化学习资料走进兵营的。正式分配到连队不久,我就报名参加了北京某地质出版社举办的函授学习,三年的《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自学完后,虽然没有毕业证,档案也没有任何记载,但给我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1983年,我考上了军校。虽然这是一所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中专学历的军校,但毕竟毕业后就提干,成了干部身份,也就意味着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参军20年,我从战士一直干到中校正营职。2000年,我转业到威海市,安置在一个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一干就是17年。转业前,我已在部队通过三年的在职函授学习,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在我看来,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理解问题的能力来看,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不曾走进大学 也能守护希望
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
你相不相信,有那么一群人,没有经历高考,最后却成为老师。他们亦配得起“老师”的身份,因为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读书才情兼具的人。
“”时期,出身地主家庭的爷爷“不宜高考”,被放逐乡下种田放牛,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后,终于可以参加高考了,却由于家境清寒,小儿又重病在身,为种种家庭琐事牵绊,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自幼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当时在村里口碑极好,乡村学校正好缺老师,就这样被推举去做了民办老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爷爷同龄的一大批潜在人才,因为无缘高考而被尘封。
改革开放,正值高考热火朝天的阶段。1979年父亲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考高中,而选择考取中等师范。爷爷也很无奈,五个孩子个个都要读书,他那点微薄的薪水又时常拖欠。家里种了点田,地里庄稼的收成还不够给孩子们交学费。爷爷是教师,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五个孩子中让谁辍学,他都于心不忍。这时父亲主动提出要去上中等师范,读三年,毕业后就能就业,省去了上大学的一大笔开支,还能替家里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父亲一面读师范课程,一面借了高中课本复习。他抱着一丝希望,期待能有机会参加高考。他深知,读个师范已让家里债台高筑,再读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但他不想放弃高考的机会,他想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当初走师范这条捷径,完全是出于无奈。
师范最后一年,他偷偷报名去参加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他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想了一夜。那是一张来自师范大学的信笺,上面残留着父亲欣喜而哀伤的泪痕,被珍藏了三十年。
2001年,父亲得到消息,中等师范改制,由3年改成“3+2”。这意味着那些不愿疲于奔命高考的人,可以一举两得。我还有两个比我小一岁的孪生弟弟,他们要同时读高中、考大学,以我家的情况肯定负担不起。而那时的师范“3+2”学费生活费基本全免,父亲知道我有委屈,但他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让我自己做决定。当命运将这张牌发给我,我做出的选择与父亲当年一样。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没有走进大学校园,却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学校里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但依然用功读书,潜心教研。我们没有把“高考”二字看得多么惨烈,对待“成功”亦没有太过急切。老师的职业,不是我们生存的捷径。我们心中充满的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定位,是对梦想的坚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守护。当高考成为一个远去的梦,我们年复一年,擎着一盏明亮的灯,让赴梦的孩子行路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