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历史29_高考历史290可以报考什么学校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湖北高考一本投档线2.2012历史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今年高考历史哪些事件是尾数有9年的周年事件4.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5.江苏高考历史选择题哪有下载6.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求几道高考历史大题 答:1.(2015年高考江苏卷1题)《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1.湖北高考一本投档线
2.2012历史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3.今年高考历史哪些事件是尾数有9年的周年事件
4.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5.江苏高考历史选择题哪有下载
6.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求几道高考历史大题
答:1.(2015年高考江苏卷1题)《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题)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求几道高考历史大题答:
1.(2015年高考江苏卷1题)《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题)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2015.1.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政治答案《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文科综合(三)参考答案24.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等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解题思路 免征车辆购置税对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其它的说法都不对,本题选C。
25.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以及收入分配公平,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思路 解决国企内部分配不公问题,规范国企收入分配秩序需要建立健全国企薪酬结构和薪酬监管体制,规范负责人薪酬管理。
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国企一线员工报酬不属于再分配。③的说法是错误的,规范而不是取消国企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
①④正确,本题选B。?26.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股票和债券的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调用知识和分析说明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 投资者投资股市是作为股东获取投资收益,作为债权人获取资产收益指的是投资债券,故①错误。国债以 *** 的信用担保、以税收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不能混淆国债与股票,也不能混淆担保与保证,故④错误。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股票市场的作用之一。②③正确,本题选C。
27.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以及历史观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解题思路 “向自己开刀”,以 *** 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民间活力的“加法”的做法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选D. A的说法错误,要强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B、C不符合题意。
28.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认识论、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解题思路 漫画批判当下一些地方投资建设过程中不能对待传统文化的现象。
花钱买来的文物多不是真实的历史文物,少有价值。不尊重实践的物质性的能动性是盲目的。
买来的东西不能代表特定的历史,不能满足人的主体需要。①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29.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认识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解题思路 ③④的说法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形式,通过实践获得了手机辐射会影响植物生长的认识,也表明物质能被人认识。
①不符合题意,②的说法是错的。30.B 命题立意 本题考历史观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等能力。
解题思路 传统文化中有的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批判的继承,吸取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所以,选B。
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C、D的说法是错误的。31.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功能、科学技术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调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 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在运河文化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②的说法正确;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④正确。
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32.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经济与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分析说明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 国家叫停各类文化政绩工程是增加百姓负担、加重地方债务,引发诸多非议甚至社会矛盾,这样就阻碍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③④符合题意。
其它说法不符合题意。33.D 命题立意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 *** 、依法治国等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
解题思路此案法院的判决主要体现了司法机关对 *** 行使权力的监督,同时,也说明 *** 要依法公开 *** 信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①错误,因为法院不是权力机关,对 *** 的监督属于司法监督,人大对 *** 的监督属于权力监督。
②的说法也错误,因为法院不能行使 *** 的权力。所以,选D。
34.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解题思路 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是其行使监督权,推进法律实施的体现,④正确,排除②;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①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各级 *** 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 ***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③正确。
35.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等能力。?解题思路 中俄开展合作是因为两国之间有共同利益,“根本利益一致”的说法错误,A错误;B错误,基本形式还包括冲突;中俄两国签署协议体现了合作,中俄开展合作是因为两国之间有共同利益,所以C正确;D错误,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 *** 和利益。
40.(1)材料一中图反映了2002年以来,我国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但是低于发达国家。(2分)。
湖北高考一本投档线
历史复习如何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
江苏/邹晓星
在2004年高考中,历史单科江苏卷、广东卷、上海卷等都出现了历史地图题。由于对历史地图的忽视,历史地图分析能力薄弱,许多考生在历史地图题方面失分率较高。笔者就结合近年来高考历史地图题的一些特点和高三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如何在复习中把握历史地图。
一、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与文字材料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复习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们可以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根据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清楚太平军进军南京时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区,对太平军北上经过的千难万险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另外通过找出图上出现的几条不同的路线,会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又开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从而对太平天国形成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有文没图。因此,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册,结合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形成直观的认识。
二、史地结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地图不同于地理地图,它主要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的特定空间和进程,反映的地理知识相对贫乏。这往往给学生造成分析历史地图的困难,不利于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史地结合,适当运用地理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在《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布》示意图中,有些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造船业中心洪洲(今南昌)会孤悬内地?”这里我们只要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洪洲处于长江的支流赣江沿岸,并且在地图上标出赣江的大体位置,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文综考试以来,历史和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渗透穿插不断加强,将史、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地图和历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综合学科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合背景,分析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状态下的历史事件
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单纯考查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历史知识的试题正逐步减少,更多的历史地图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分析和运用历史地图能力的考查,如1999年高考第43题。我们应该在掌握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状态的基础之上结合背景进行分析,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关键。对于世界局势图像就要从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以及主要外交政策等方面入手。如根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形势图》分析英国与法俄结盟的原因,就要从英德实力对比、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等方面分析。对于经济形势图则要注意从经济因素、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如根据《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为何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这就要从沿海沿江地区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
四、综合分析相关历史地图,探究历史规律
在2004年高考历史卷中,江苏卷第29题、上海卷第22题、广东卷第26题都包含多幅历史地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要综合分析相关历史地图。对相关多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要注重分析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和空间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对于中国古代疆域图的综合分析,应该把主题放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上,着重分析疆域的变化、都城的变迁,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演变等。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形势图,主题则是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着重分析城市分布特征、职能的变化、南北交通的发展等。另外,我们也要重视历史地图的横向比较。如根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综合分析中外势力为何会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呢?结合以上地图及教材内容即可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被迫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而其中的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四地则处于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
五、关注隐性内容,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隐性知识指在历史地图中出现而教材文字中却没有出现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是高考易出现而常被考生忽视的知识死角。
如1996年全国卷第6题关于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问题,2003年上海卷第8题关于1783年美国疆域问题。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关注隐性知识。以台湾问题为例,根据历史地图我们就可以掌握以下隐性知识:隋唐、北宋、南宋时期台湾被称为“流求”;明朝时期台湾被称为“琉球”;鸦片战争中英军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曾经侵略台湾,中国军民在鸡笼(今基隆)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根据《天津条约》台湾的“淡水”、“台湾(今台南)”成为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军民在新竹、大甲溪、八卦山、嘉义、台南等地抗击日军侵略,日本在侵略台湾本岛的同时还侵占了澎湖列岛等。
总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历史地图已经成为考查历史学科内综合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提高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正确分析把握历史地图,不仅适应高考的需要,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2012历史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2023年湖北高考一本投档线为:物理组424分,历史组426分。
一、艺术类本科分数线:
1、美术学类:文化328分,专业201分。
2、设计学类:文化328分,专业201分。
3、广播电视编导:文化400分,专业211分。
4、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400分,专业226分。
5、表演:文化387分,专业224分。
6、服装表演:文化263分,专业227分。
7、舞蹈学类:文化263分,专业230分。
8、音乐学类:文化318分,专业231分。
9、其他类:文化319分。
10、体育类本科:文化377分,专业素质测试350分。
二、2022年湖北本科分数线物理类+历史类:
1、本科:首选物理409分,首选历史435分。
2、本科特殊招生线:首选物理504分,首选历史527分。
湖北高考政策
一、高考模式:采用新高考“3+1+2”模式。
1、首选物理:
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等4个学科中选择两个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物理采用原始分制,其他两个学科采用赋分制。
2、首选历史:
再选科目也是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等4个学科中选择两个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历史采用原始分制,其他两个学科采用赋分制。
二、志愿填报:考生志愿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分两次集中填报。
1、第一次集中填报志愿:
时间为:6月29日8:00至7月2日17:00。实行分段截止,其中本科提前批志愿填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7:00;高职高专提前批、本科普通批、艺术本专科批、体育本专科批、技能高考本专科批志愿填报的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
2、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的时间:
为8月8日8:00至8月11日17:00,填报高职高专普通批志愿。
以上数据出自学习力网。
今年高考历史哪些事件是尾数有9年的周年事件
2012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第41题,历史题 答案是略 求高手作答
新课标文综41题为评述题,这样的题历来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根据材料的意思自己去体验。明确提出论点 然后在材料和课本里找论据。对于开放性的材料型问答题,其实不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题时,只要选取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即可。
我考试时,是结合和中国的反应来作答的,因为从这样下手比较容易。可以结合晚清中国的几次探索,答出其意义,并结合材料,对其进行概括性总结,最后点题。今年的评述题比去年的西方崛起好答多了,应该没什么问题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包括哪些题型就非选择题部分来说,根据设问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包括哪些题型就非选择题部分来说,根据设问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中国: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宋亡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
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率军民保卫北京。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99年:大生纱厂试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法律
1999年澳门回归 “神州一号”上天
世界: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789年 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9年 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义
1869年 第一国际巴塞儿大会,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开始
1881-1899 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9年 第二国际建立
1919年 德国柏林起义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埃及人民武装起义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共产国际成立 巴黎和会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9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9年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赞同0| 评论 1279年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陪葬的有十几万人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领北伐军(25万)进入元大都,元顺帝北逃
1399年靖难之役开始
1619年萨尔浒战役明军损失惨重转攻为守
1669年康熙智擒鳌拜
1699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个人认为也是第一次正式纳入中华版图)
1759年清军粉碎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之一
1799年乾隆驾崩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结束
1919五四运动
1939老汪投敌
江苏高考历史选择题哪有下载
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 总结 ,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时,更要总结各个文言文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欢迎阅读和分享。
目录
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怎么提高生物成绩
学好生物的方法
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
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5.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的最主要原因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
7.促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于是同阴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8.从英属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转变的主要因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9.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10.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间矛盾激化
11.萨拉托加大捷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因: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
12.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15.美国南方 种植 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
19. 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22.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 措施
2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26.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稳定秩序
27.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28.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29.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0.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31.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恩格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
32.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
33.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4.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
35.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3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
37.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
38.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
39.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40.19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4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
43.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44. 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45.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46.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7. 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
4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4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
50. 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51.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52.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
53.18、19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
54.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55.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5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
57.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58.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1848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59. 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60.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61.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6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
63. 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64.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内燃机的发明
65.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的决定因素:各国科技和垄断组织发展水平不同
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
67. 17-18世纪中西科技 文化 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根本目的:限制君主的权利
2. 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国王分别召开新议会和三级会议的共同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4.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主要目的: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5.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6.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进占中国市场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的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8.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直接目的:镇压反对派
9.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目的):使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大国,增强俄国实力,巩固贵族地主商人的国家
10.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增强俄国实力
11.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确保贵族地主利益
12.推行“铁血政策”来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3.普鲁士于1866年发动普奥战争的直接目的: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14. 1869年日本政府实行“奉还版籍”的主要目的:实现全国政治统一
三、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后果
1.《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专政
2.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 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在欧美国家取得全面胜利
6.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法国1794年热月政变、1799年雾月政变、1830年七月革命和1848年二月革命的相同结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
序
四、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
2.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进行斗争,开始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3.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显著特征: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5.日本垄断组织产生的最大特点:在政府保护下产生
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相同特点: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
8.英国资产阶级最终夺取政权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9.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的标志:波士顿倾茶事件
10.北美独立战争前,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11.南方奴隶主挑起美国南北战争的标志:南方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
12. 19世纪末美国垄断的标志:大量的托拉斯
13.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14. 18世纪晚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的标志:雅各宾派(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权
15.标志近代世界体系开始真正形成的两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17.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
18.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9.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发表
20.标志法国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势力的事件:1830年七月革命
21.1917年,俄国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落到资产阶级手里
五、实质 本质 性质
1.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
2. 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内战,大块拍卖土地的政策,其实质在于: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所有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两次内战之间的议会同军队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农民的矛盾
5. 1649年建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
6.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
7.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8.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和“平等”要求的实质:反映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9.《人权宣言》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10.拿破仑的失败和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实质:法国的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势力的力量
11.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的帝国
12.彼得一世改革的实质:农奴主阶级实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清除封建割据状态
14.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15. 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六、依据 条件 前提 背景
1. 拿破仑能在1799年夺权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希望他稳定政局
2.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统一市场开辟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4.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条件:武装倒幕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世界近现代史下)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19世纪末的德国有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政权
2. 意大利被俾斯麦拉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3. 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6.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 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欧洲列强间争夺激烈。
8.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9.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10.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
11.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
12.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13.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
14.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5.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7.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8. 20世纪30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有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
19.罗斯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0. 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21.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22.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转嫁资本主义世纪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4.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25.导致德国在职941年的苏德战场上战略计划落空的主要原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26.发动不列颠之战的直接原因:丘吉尔拒绝与德国和谈
2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28.苏联没有成为《波茨坦公告》签署国的原因:尚未宣布对日宣战。
2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积极扶植的直接原因:中国革命的胜利。
30.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基本相同因素: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
31.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对抗,其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32.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废除了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
33.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区占领
34.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局长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3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较战前更加密切,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协作日益加强
36.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消弱;苏联的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37.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38.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其直接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9.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美苏形成实力均抛
40.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41.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42.苏联失去东欧的根本原因:苏联不具备对东欧的经济吸引力
4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身经济力量的衰弱
44.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解体
45.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46.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4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48.当前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美日中等国实力增强
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冲突、地区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二、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1918——1920年的德国与1792-1794年的法国相比,国家局势的相同特征:新生的社会制度遭到国内外势力的联合进攻
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形势的最大特点:两种性质的政权并存的局面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4、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基本特征在于:大危机、大动荡、大较量
5、法西斯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6、二战前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特点: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7、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表现新政特点的措施:《国家复兴法》
8、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确保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自由制度,但为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局部调整原有生产关系中的弊端
9、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形成两极国际格局
11、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12、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新旧格局变化的特点:由两极对立的格局转到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
13、欧洲统一过程的显著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渐到政治统一
14、欧洲统一过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15、第三次科技革命最明显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相互渗透,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16、日本确立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的标志:1936年二二六事变
17、德奥合并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18、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丘吉尔就任首相(1940.5.10)
19、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
20、1942年1月,26国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1、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22、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
2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华约组织的建立
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
怎么提高生物成绩
在高三开始复习了之后,正常情况来讲,考生们的成绩都会稳步上升。这个时候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要多看书,注重基础知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所以考生在看书时不能从首页开始看起,要找到自己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看,最好是可以背熟知识点。
另外,想要提高生物成绩,是免不了做题的,但是在做题时不能只做,还要学会分析。要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然后对照着书上的知识点复习,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一些。对于做错的生物题一定要做好标记或是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在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
最后,虽然在高三大部分生物课上的知识,都是已经学习过一遍的复习课。但是考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要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只有跟紧老师的思路,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不要闭门造车。
>>>
学好生物的 方法
生物是一个比较偏文的学科,所以需要记背的知识点有很多。想要学好高中生物,就一定要把知识点记扎实。要求背诵的知识一定要背下来,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在高考生物答题过程中,只有一字不差的知道某概念,才能做对题目。
严谨是生物学科最大的特点,往往在概念上差之毫厘,结果上可能就会谬之千里。在碰到自己常错的题目或是一些经典题目,高三学生要学会整理错题。不要放过任何错题,只有现在把所有的错题改正并掌握好,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想要学好生物,对于课本中的实验也有给予重视,像是孟德尔测交实验就是考试中经常出题的点。另外实验中的常用方法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出题点,像是演绎推理法、控制单一变量法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以看出课本实验的重要性。
>>>
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三历史最新知识点归纳一览2022
★ 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历史教学2022教学工作总结
★ 各年级历史学习方法大全
★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2022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家最有实力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C、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D、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2. 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
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3.下列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 ( )
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 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
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④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三国两晋南北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 )
①出现几次局部统一或者短暂统一 ②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
③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④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少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包括 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经济的开发 ②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③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 ④建立在领先世界的秦汉文化的基础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唐初以孟子“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这一赋役制度的作用表现在 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②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③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改变 ④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
8、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9.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
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加剧了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10.“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 ( )
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沟通了中西外交之间的联系
11、从辽、夏、金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民族隔阂在增大
12.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接受“心外无理”、“致良和”,演变为心学
13.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1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15.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下列历史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 )
①台州战役 ②“长庆会盟” ③改土归流 ④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8、关于明朝科举制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
19.从明朝废承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整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所有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
20.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建设最具成就的时期是 ( )
①秦汉 ②隋唐 ③宋元 ④明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 )
① ②封建国家和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方的矛盾 ④政府财政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23、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5.以下关于清朝“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雍正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实行
B.有利于改变当地闭塞落后的局面
C.有利于解决西南边疆割据纷争问题
D.为平定“三藩之乱”提供重要保证
26. 以下对于康熙皇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③赋税和土地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 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具有现代色彩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个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是
A.朱熹 B.李贽 C.王夫之 D.黄宗羲
28.统一多民族国家对于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 ②促进边防巩固和边疆开发
③促进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 ④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30.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 )
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31.明朝时期郑和开辟了新的航路,但我国没有从此走上扩张道路,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封建的专制统治 B.天朝大国的观念
C.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的生产方式
3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33.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向西方学习的着眼点主要在
A.军事技术方面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思想文化方面
3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35.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 ( )
①洋务运动 ②清末新政 ③义和团运动 ④实业救国 ⑤ 一五计划 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36.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活动区域是 ( )
A.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B.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钱塘江流域 D.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钱塘江流域
3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 B.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C.太平天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D.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38.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 )
A.建立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平均主义
39、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求真理的迫切愿望
D、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40、洋务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改变了封建官僚的传统观念
41.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选择政治载体的过程。 其中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想 B.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主张
C.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 D.同盟会的革命政治纲领
42、在反对维新派的论战中,顽固派与洋务派完全一致的观点是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反对提倡西学C.创办新式学校 D.反对提倡民权
43.甲午战争进行时,恩格斯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4、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之所以短暂,决定性因素是
A.辛亥革命不彻底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 D.帝国主义的束缚
45.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认识是 ( )
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
②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足
③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④具有爱国的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6.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其原因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B.多次发生武装起义,革命党人斗争经验丰富
C.较早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反帝反封斗争不断高涨
D.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组织,起义准备充分
4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受西方进化论影响
48、发起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C、认同无政府主义 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4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
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50.按照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以下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②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③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51、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2、五四运动以后,学生运动有了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 组织性、纪律性更强 B、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C、深人工人阶级,走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D、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3、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方向的最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B、促进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C、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的主流
5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
A、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55.中国***完成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 (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56.在当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其核心是 ( )
A.反帝反封 B.实业救国 C.振兴中华 D.民主和科学
57.有人说“1927年的武汉是革命的武汉”。这种说法的依据是①国民革命政府迁到武汉②中共“八七”会议的召开③汉口英租界的收回④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8.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历史背景是 ( )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逐渐强盛 ②日本统治集团制定“大陆政策”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④清政府实行“避战求和”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
59.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 )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C.进行了积极抵抗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60.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 )
①和平解决 ②开辟敌后战场
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高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1.中共取得执政地位主要是由于 ( )
A.党的性质决定的 B.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C.民主革命胜利的结果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
62.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最大贡献是 ( )
A.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B.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C.制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D.统一全党的思想防止腐败
6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四大家族企业比较完整地接收,并在农村土改中保留富农经济,这两种做法的根本目的都在于 ( )
A.加快恢复发展生产 B.变革生产关系
C.稳定资产阶级 D.减少阻力
64.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在过度时期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 )
①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②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5、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66.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④经济建设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 C.① D.①②③④
67、1953一1956年,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化是
A.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B.生产力迅速发展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制定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68.新疆与东部地区连接起来的兰新铁路建成于 ( )
A.民国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9.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2004年中国二汽总部决定由十堰迁到武汉,这对中国汽车生产格局必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一、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1、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2、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_,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二、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割让中国领土香港;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2、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3、中法《黄浦条约》: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4、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三、 文艺复兴:
1、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2、发源地:意大利。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4、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成就: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6、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
1、过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2、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_度。
五、中国近现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中国近代史。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