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陈山村高考村_陈山村史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包括哪些村2.推荐几部农村片电视剧3.南岸村的南安村历史由来4.沂南详情5.601分高考生被残忍,嫌疑人竟是同村亲戚,亲戚为何下此狠手?6.马庄村的村庄简介 一、高明区的历史 高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北界临西江下游,与南海、三水隔江相望,南与鹤山相邻,西与新兴、高要两市接壤。 总面积960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03年)。 区人民 *** 驻荷城街道文汇

1.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包括哪些村

2.推荐几部农村片电视剧

3.南岸村的南安村历史由来

4.沂南详情

5.601分高考生被残忍,嫌疑人竟是同村亲戚,亲戚为何下此狠手?

6.马庄村的村庄简介

陈山村高考村_陈山村史

一、高明区的历史

高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北界临西江下游,与南海、三水隔江相望,南与鹤山相邻,西与新兴、高要两市接壤。

总面积960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03年)。

区人民 *** 驻荷城街道文汇路,邮编:528500。代码:440608。

区号:0757。拼音:Gaoming Qu。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东北隔西江与南海区、三水区相望,南与鹤山市相邻,西南与新兴市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

荷城街道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佛山禅城区47公里,离广州市区68公里,西上肇庆市公里,南下江门市65公里,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门74海里。 高明文化历史光辉灿烂,曾有过"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岭南诗人"区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国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现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师冯公侠,武术家、外科专家夏汉雄,教育家、数学家何衍璇等。

高明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明人民在爱国主义革命先驱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三谭"的影响和带领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资源充裕,充分利用境内江河纵横、水库星罗棋布的优势,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全区供水可充分保证生产和生活所需。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稳步推进,城乡电网结构日益完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新建设的区文化中心大楼、新改造的高明影剧院、新扩建的区图书馆相继投入使用;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有区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各一座;有 8个文学艺术协会,拥有会员500多人。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在校学生60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1%, 2004 年高考录取率达 86.3%。 竞技体育、群众性体育成绩喜人,体育场馆建设喜获突破。

医疗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 14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0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7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29张,医疗卫生设备先进。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 12600人,其中高级职称240 人,中级职称3000人。

到 2004 年底,实施科技项目 92 项,开发科技新产品 48 项,申请专利 737 项,有 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 47.3 %。 佛山市高明区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市七个镇三个区先后建起了电信综合楼,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全市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24万门,移动电话信道271个,开通了高明--佛山光纤电路,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均可直拨全国各地。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内全市的程控电话总容量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万门,实现建成“电话市”的目标。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 *** 所在地荷城以“园林化”城市为标准,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被誉为西江之畔的明珠;在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规划的指导作用,出台 《佛山市高明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0)的原则性意见》 ,把高明总体定位为“山林水都”,确定走组团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组团的发展模式,推动“西江组团”的建设进程。

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有 39.8%的时间处于“优”的水平,有57.3%的时间处于“良”的水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城区绿化面积377万平方米,占城市面积19.2%;同时,高明是珠三角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49.6%,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高明区域形状狭长,东西最长处达55公里,南北相距 42 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北最宽处42公里,大部分地区属冲积平原区,包括三洲区、人和镇、西安区、富湾镇和荷城区及明城镇的一小部分地区,是由河流沉积物形成,属堆积地貌。

其次是低山丘陵台地区,包括合水、更楼、杨梅、新圩镇及明城镇大部分地区,是大量花岗岩侵入形成,属侵蚀地貌。 据1981年土壤普查资料,高明辖区内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即:水稻土、红壤土、赤红壤土、堆壤土、菜园土和潮沙泥土。

红壤土或赤红壤土在高明区分布较广。 自然资源 高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农林牧副渔皆宜,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境内水资源充足,沧江河及其15条支流横贯全区东西,汇入流经本区的西江,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达14种,富含花岗岩、石灰石、铁、锰、金、银等,其中西江畔 的银矿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独立银矿床,银储量规模达超大型;高明是珠三角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0%,2000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2001年,区人民 *** 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处处蓝天、碧水、绿地,在工厂林立的珠三角构筑了独特的田园风光。

其中更合 原始森林,荷城唐代龙窑遗址、灵龟塔,杨和西坑水库、万宝山庄、皂。

二、高明区更合镇康太村信教历史

南朝佛教发展的高峰是在梁代,梁代历四帝五十六年,以武帝萧衍在位最久,奉佛事迹最为突出。

萧衍(4-549),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武进县)人,他的学问路线,是先习儒,再奉道,后入佛。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述三教诗》,《广弘明集》卷三十一)。二十岁以后,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为帝后,仍未舍道。《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经籍志·道经》,《隋书》卷三十五)。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以致于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舍事道法诏》,宣布舍道归佛。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这也许说明,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但总的来说,颁诏以后,他是以事佛为主的(此诏的真实性,在学术界是存疑的,但无论其真伪,萧衍的奉佛则是事实)。

萧衍对佛教的支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亲身修佛,二是从各方面扶持佛教的发展。

萧衍本人归佛后,逐渐过上了佛教徒的生活,他颁布了《断酒》,禁止僧众吃肉,自己也行素食,到了晚年,他经常日食一餐,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者,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他又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的牺牲,这是有违儒家礼法的,但他坚持推行。他还正式受戒,据《续高僧传》卷六记载,他于天监十八年(519)“发宏誓心,受菩萨戒”(《慧约传》)。他最突出的奉佛行为之一是多次舍身为寺奴,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钱财才把他赎出来。他的第四次舍身是在太清元年(547)三月,历时一个月,所花赎钱为“一亿万”,这为同泰寺带来了巨额资金。

萧衍本人是可以划入“义学”一类的,他对佛经很有研究,尤重《般若经》、《涅盘经》、《法华经》等,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召开各种法会,开设过千僧会、无遮大会。中大通元年(529)开设的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他的佛教撰述,则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现仅存序)、《三慧经义记》(《三慧经》本是《摩诃般若经》中的《三慧品》,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因而单独列出)、《制旨大涅盘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均佚),另著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为亮法师制涅盘经疏序》、《断酒》、《述三教诗》等,均存。

萧衍在义学上对中国佛学的贡献,突出之处是把中国传统的心性论、不灭论和佛教的涅盘佛性说结合起来了,他本人是属于涅盘学派的,主张“神明成佛”,所谓“神明”,是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神明”也就是佛性。他又提出三教同源论,认为儒、道二教同源于佛教,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教可以会通,同时,三教的社会作用也是相同的,都是教化人为善。

除了自身奉佛,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他对外国僧人的译经,非常支持,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又请宝唱等人写疏,他甚至 “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僧伽婆罗传》,《续高僧传》卷一)。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只是因为侯景之乱,真谛的译事难申。萧衍和国内僧人的关系也很密切,宝亮、智藏、法云、僧旻等人,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他还广造寺院,所建寺院,有大爱敬寺、智度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十一座,各寺铸有佛像,大爱敬寺有金铜像,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同泰寺有十方银像。

在萧衍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萧衍对于佛教,可以说是佞佛了,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饥病交加,死于寺中。

萧衍之后,简文帝和元帝也都奉佛。

三、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的有关发展历程的事例

明成化十一年(1475)建县。

解放后曾与鹤山县合并,称高鹤县。1981年12月恢复建制。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57号)批准撤销高明县,设立高明市。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国函[2002]109号)批准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县级高明市,设立佛山市高明区。

以原县级高明市的行政区域为高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 驻文汇路。

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 1920年-1994年高明县、高明市、高明区的乡级区划沿革: 民国9年(1920年),高明县分设6个区:第一区明城;第二区更楼、新圩;第三区合水;第四区杨梅;第五区普安、崇步(均为现在的西安);第六区三洲、秀丽(荷城)、大沙(人和)。

民国25年(1936年),撤并为3个区,第一区为原第一、四区,即明城、杨梅;第二区为原第二、三区,即更楼、新圩、合水;第三区为原第五、六区,即普安、崇步、三洲、秀丽、大沙(现在的西安、三洲、荷城、人和)。民国时期,泰和围(富湾除石洲村委会外地域和西安的西安河以东秀丽河西北部分)属高要县,1951年底划归高明。

建国初期(1949年至1956年)。全县由原3个区划分为6个区(1949年),再由6个区并为3个区(1950年);1951年,泰和围划归高明后设4个区。

1952年,高明、鹤山合署办公;1953年高明境内划为5个区,分别是版村(现更楼)、三洲圩(现三洲、人和、荷城及西岸)、西窦圩(现西安、富湾)、明城镇(现明城、杨梅)、合水圩(现合水、原新圩)。至1954年两县分开建制后,高明县再调整为4个区,分别是明城区(明城、新圩)、合水区(现更楼、合水)、三洲区(现杨梅、人和、三洲、荷城)、西窦区(现西安、富湾)。

农业合作社时期(1956年)。全县设4个区,分别是明城区(现在的明城、杨梅、原新圩);合水区(现在的合水、原更楼);三洲区(现在的三洲、人和);西安区(现在的西安、富湾、荷城)。

1957年广东省撤销区建制后。高明县划分15个乡;1958年上半年15个乡并为10个,下半年人民公社初期乡改为公社,高明10个乡改为8个人民公社后再并为4个公社(大体为原来4个区域),同年高明、鹤山两县合并;至1963年,几经调整后的高鹤县设公社15个,其中高明片设6个公社,分别是合水、更楼、明城(现明城、原新圩)、杨梅、三洲(现三洲、人和、荷城)、西安(现西安、富湾)。

1973年。高明片由明城公社分出新圩公社、三洲公社分出大沙公社、西安公社分出富湾公社,共9个公社,分别是合水、更楼、明城、新圩、杨梅、三洲(现三洲、荷城)、大沙(现人和)、西安、富湾。

1981年高明仍设9个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9个区建制。 年,经省批准增设高明镇;从三洲区划分出秀丽围(现荷城街道)归高明镇,调整后全县设置9个区、1个区级镇。

1986年,9个区改为9个镇共10个镇。 1994年,高明撤县建市,三洲、西安、荷城(由高明镇更名而成)改为街道建制,其余保留镇建制。

2000年,高明市辖3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301041人,各乡镇人口: 荷城街道 134123 三洲街道 15615 西安街道 27267 合水镇 22604 更楼镇 18579 新圩镇 9968 明城镇 29010 杨梅镇 18652 人和镇 13719 富湾镇 1150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高明区辖3个街道(荷城 三洲 西安)、7个镇(杨梅 人和 更楼 合水 明城 新圩 富湾)。

2003年9月,高明区调整镇级行政区划:更楼镇、新圩镇撤并为更楼镇,原属新圩镇的“飞地”苗迳村委会划入西安街道办事处管辖。2003年底辖3个街道、6个镇:荷城街道、三洲街道、西安街道、富湾镇、人和镇、杨梅镇、明城镇、合水镇、更楼镇。

2005年5月27日,广东省民政厅批准(粤民区[2005]27号)调整佛山市高明区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富湾镇、荷城街道办事处、三洲街道办事处、西安街道办事处(除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苗迳村委会以外)设立荷城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荷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富湾镇、荷城街道办事处、三洲街道办事处、西安街道办事处(除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功迳村委会以外)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24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总面积178.5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3425人。

荷城街道办事处驻原西安街道办事处驻地。(2)撤销杨梅镇、人和镇,设立杨和镇。

调整后,杨和镇管辖原杨梅镇、人和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3个居委会和7个村委会,总面积246.2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5920人。杨和镇 *** 驻原人和镇 *** 驻地。

(3)撤销合水镇、更楼镇,将合水镇和更楼镇(除罗稳村委会)合并设立更合镇。调整后,更合镇管辖原合水镇和原更楼镇(除罗稳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3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总面积348.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9607人。

更合镇 *** 驻原更楼镇 *** 驻地。(4)将原更楼镇罗稳村委会和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苗迳村委会划入明城镇。

调整后,明城镇管辖原明城镇、原更楼镇罗稳村委会和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

四、有谁知到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的历史

高明历史悠久。

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解放后曾与鹤山县合并,称高鹤县。1981年12月恢复建制。

高明文化历史光辉灿烂,曾有过“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岭南诗人“区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国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现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师冯公侠,武术家、外科专家夏汉雄,教育家、数学家何衍璇等。高明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明人民在爱国主义革命先驱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三谭“的影响和带领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高明区明城镇云勇村历史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六、高明区明城镇云勇村历史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包括哪些村

民国18年(1929),油竹乡雅岙村旅美华侨金美斋资助1000银圆,筹建县立医院,县长郑迈书赠急公好义匾额嘉奖。 民国21年,青田县阜山乡村师范学校创办。阜山归侨周呈瑶参加筹备工作,是校董事会成员。26年,学生骤增,急需扩建校舍。阜山旅巴西华侨周继文捐赠5万银圆,使扩建工作顺利完成30年,山口乡石雕外销中断,乡民经济窘困,粮食奇缺,被迫自缢、投水者不少。山口旅美华侨及旅沪同乡,应乡里士绅电请,集资10500元,购番薯干、大麦、大米,急施救济。山口旅美华侨林晋南,36年2月回乡探亲,携来药品多种,治病救人,并捐款为地方兴办慈善、工商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华侨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捐资兴办家乡教育、卫生、交通事业及其他公媸乱怠?1960~1966年共捐资5.8万元,1967~1976年共捐鸳33.17万元,1977~1987纺18.5万元。 1960~1988年7月,青田华侨、华人为家乡、外地捐赠各种款项、物资在万元以上者共61人。其中旅日华侨林三渔捐赠194.13万元(外地120.2万元)、彩色电视机4台、摄像机1台、空调机1台,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33.71万元(外地3.5万元)、轿车3辆、面包车2辆(其中1辆与弟合赠)。 旅巴侨胞吴朝英(女)捐赠27.34万元(外地11万元)。

华侨捐资兴办的主要公益事业如下:县侨联大楼:高3层,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93.06平方米,占地673.75平方米。1965年5月落成,造价4.7万余元。旅意大利侨胞王薛芳发起捐募,嗣后又有胡锡珍、张景和、任德球等23位侨胞捐资。 山汤公路山汤公路山口至仁庄段,长10公里,旅日侨胞林三渔乐助25万元, 1971年建成通车。

太鹤公园:1981年开始修建,至1985年初具规模。林三渔、杨彭妹、孙明权等63位侨胞,先后捐赠12.5万余元。

华侨饭店:高6层,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年5月20日落成开业。林三渔、胡锡珍、赖相令、郭玉桓等19位侨胞,共资助21万余元。其中林三渔资助10万元。

青田中学:三渔礼堂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由侨胞林三渔捐资15万元兴建。1986年6月10日落成。

中山中学教学大楼:1986年建成使用,高3层,教室12个,面积2200平方米,胡锡珍、吴朝英(女)、孙明权、孙焕然、胡守珍、林三渔、阮波奎等100多位侨胞集资38万余元兴建。

方山中学教学大楼:高3层,教室12个,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造价152万余元。侨胞裘奉权捐资1万元,全乡侨眷归侨乐助5万余元。 1986年8月落成。 奖学金旅日侨胞林三渔捐献给青团中学5万元,设立:'林三渔振兴中华奖学金;捐赠1万元给故乡罗溪村林三渔爱国学校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给鹤城中学、中山中学、城东小学各5000元,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孙明权、陈玉华夫妇,设立育才奖学金,每年以6万美元利息,奖励本县高考优秀学生。

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投资286万元。全部由华侨捐助。

夏康体育馆:投资额100万元,由比利时侨领夏廷元先生个人捐助。

青田瓯江大桥:华侨捐资300万元。

青田太鹤大桥:华侨捐资200万元

青田温溪大桥:华侨捐资 万元

九九年阜山中学校庆海外校友捐款:100万

青中郑同舟、朱小珍帮困助学金5万美元

推荐几部农村片电视剧

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已于2010年,撤销港沟镇,设立港沟街道。

港沟街道 :

位于历城区东南部,东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彩石镇相接,北与郭店镇、王舍人镇交界,西临历下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临西营镇、仲宫镇。

2010年,撤销港沟镇,设立港沟街道。港沟街道辖原港沟镇田庄等32个行政村,办事处机关驻原港沟镇政府。原港沟镇安家庄等8个行政村划归唐冶街道管辖。

行政区划:

港沟街道下辖以下地区:

潘庄村、田庄村、神武村、港沟村、蟠龙村、车脚山村、太平庄村、冶河村、坞东村、坞西村、河东村、河西村、郭家庄村、黑龙峪村、两河村、燕棚窝村、鸡山坡村、马家村、寨而头村、里子村、桃科村、石庙村、芦南村。

扩展资料

历城区:

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市辖区之一,位于济南市中部。

位置境域:

位于济南市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19分51秒~36度53分45秒,东经116度55分24秒~117度22分15秒。四周与泰安市岱岳区、济南市长清区、市中区、章丘区、历下区、天桥区、济阳县相邻。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7月,历城区辖21个街道,分别是:

洪家楼街道、山大路街道、东风街道、全福街道、孙村街道、巨野河街道、华山街道、荷花路街道、王舍人街道、鲍山街道、郭店街道、唐冶街道、港沟街道、遥墙街道、临港街道、董家街道、仲宫街道、彩石街道、柳埠街道,唐王街道、西营街道。

百度百科-港沟镇

百度百科-历城区

南岸村的南安村历史由来

国内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大体分为爱情剧,历史剧,励志剧、喜剧等,我根据这个分类整理出了几部值得推荐的:

下面就是这九部电视剧的介绍:

爱情剧:

1、《平凡的世界》

该剧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

短评:该剧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70年代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聚焦当时背景下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反映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2、《我的父亲母亲》

该剧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知青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的一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式婚姻”跨越近30年的坎坷历程,充满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短评:《我的父亲母亲》以淳朴的叙事风格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婚姻悲喜剧,陈志和张翠花、马庆升和叶秀萝,这两个家庭婚姻的不幸,和那样的时代脱不了干系,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学会隐忍和放弃。

历史剧:

3、《走西口》

该剧描述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凉,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讲述的是民国初年,山西祁县年轻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故事。

短评:从剧中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民情风俗,看到了军阀混战和政府的官僚腐败;也从田青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代青年的成长和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希望。

4、《老农民》

该剧讲述了由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关注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生活和农民精神世界6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

短评:通过贫农出身的牛大胆、地主的马仁礼、城市小市民乔月这三人,因为出身的不同在历次变革中经历的不同命运。《老农民》的进步在于比较敢于揭开伤疤,人性、命运、社会、环境、信仰在人生中的作用。陈宝国演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出了灵魂。

5、《中国地》

该剧讲述了李幼斌饰演的农民赵老嘎带领清风岭民众浴血奋战,、坚守家园14年的故事。

短评:这是一部人文内涵丰富的电视剧,在编剧笔下,赵老嘎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草莽英雄,他具有农民式的智慧,在血与火的熏染下逐步摆脱了农民的狭隘,使得这个人物真实可爱。

励志剧:

6、《麦香》

该剧以军属荣誉为线索,讲述了“最美军属”麦香充满军人情怀的励志人生的故事。她不爱名利,独爱军属荣誉,不惧万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军功章”。

短评:把普普通通的农家故事写出别样韵味,关键是编剧不是凭空想象去杜撰生活,而是深入生活去努力发现和寻找生活的规律和本质,去挖掘生活有价值的能够反映时代的给人思想启示的内容。

7、《当家的女人》

该剧围绕着女主人公菊香的曲折人生经历,透过几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揭示了中国农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观念上的变化。

短评:印象很深刻的一部电视剧,以前看过很多遍。从这部剧第一次认识了王茜华和孙涛,从菊香这个不断与命运对抗的人物身上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就喜欢农村题材的剧,真实,接地气。家长里短,三姑六婆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8、《怪王外传》

小王庄的怪王不是官可是在村民眼中他比官还官,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怪王担任村委会调解委员,机智地为村民处理了一件件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后来又担任副村长,屡出“奇招”,让小王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短评:全剧人物语言诙谐幽默,乡土气息浓厚的歇后语频出,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乡村喜剧,由此奠定了东北农村喜剧的基础。

喜剧:

9、《圣水湖畔》

《圣水湖畔》是以保护耕地为背景的农村题材电视连续剧。该剧是脚踏时代主旋律、头顶绿色圣水珠、带着芳草一身香、怀着满腔黑土情、一路高唱迎春赞歌,诞生于时代最前沿的电视剧作品。

短评:这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情紧凑,贴近现实生活,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又不失诙谐幽默,看的观众捧腹大笑。

不但剧情好,演员演的也很精彩,男女主角高秀敏和雷恪生这两位老戏骨自不用多说,其他演员演的也很出彩,尤其是饰演马艳华的于莉红,她把马艳华这个美丽、泼辣又很仗义的东北农村妇女演绎的深入人心。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几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的简介了,都是更新完的,可以放心观看!

沂南详情

南岸村源于吴姓,明正统二年(1437),吴姓始祖吴仁八从杨梅村(鳌阳)迁居南岸;高魁二于明嘉靖己未年(1559)从福安田坂迁居南岸,繁衍生息至今。村里有陈、张、吴、林、曾、谢、龚诸姓各1户,其余均为高姓人家,至今村中仍留有高氏祠堂一座。

余坑村因“余坑出草寇”而闻名闽东民间。据传,明初余坑自然村曾经有一人,武艺高强,娶凤阳龙井仔为妻,落脚余坑凤阳寺,在附近山头建立山寨,自封为大王,妻龙井仔为押寨夫人,斜滩印潭李万志(智)为军师,芹洋黄大汉(世亮)为元帅,招兵买马达数千人。相传其人会法术,将方圆数十里内后的石头变成猪,赶到余坑,一旦两军对阵,这些猪又可变成士兵参战。后因官兵围剿,法术被他的嫂子无意间所破,寡不敌众被剿灭,余坑及凤阳寺被夷为平地。后人称其为“余坑草寇”,今寨址尚存。

“余坑草寇”的姓氏也因余坑全村被朝廷屠成平地,寸草不留,而无从考证。近年,据有关文史专家从宁德方面传回的消息,以及凤阳寺和余坑附近山头所遗明代石槽、石器花纹,再加上民间传说中“猪”与“朱”同音的情节,两相对照后推断,“余坑草寇”很可能是建文帝朱允炆或其部将。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允炆被燕王朱棣打败,逃出南京,一路南下,曾经驻足古凤阳寺。而李万志和黄世亮两人,经考证确实是明代人物。

村尾水尾宫也颇具神秘色彩,村内外小儿一旦身上长疮,只要到宫内祈求马六夫人,大多能不治而愈。南岸村还有悠久的人文历史,1987年,在境内的王龙岗、龙头岗等山上,发现陶片、石锛、石锤、石箭等文物,后经省博物馆专家鉴定系商周时期遗物,据此判断,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恢复高考后,大中专毕业生逾百名,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10余名。

长溪和双湖二级路从南岸辖区穿过,把南岸和余坑自然村一分为二,且南岸村沿溪的环村公路林荫丛密、静谧清幽、风景优美,加上境内垅头山还有石人、石马、石屋、石鸡、石鼓等自然景观,是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1988年12月,长172米、宽5米、高15米、孔跨径45米的南岸大桥竣工,结束了南岸村几百年靠渡船过河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南岸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的南岸村民,因地制宜开垦茶园,是寿宁县培育茶苗最多、最早、最好的行政村,先后办起茶机厂和茶叶加工厂。村中还有部分能人志士外出福安、江西、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先后办起茶叶经销部、超市、铸造厂等多家企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今南岸村正以淳朴的民风,智慧的村民,众多的古迹,优美的环境,腾飞的经济,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融入“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建设中。

601分高考生被残忍,嫌疑人竟是同村亲戚,亲戚为何下此狠手?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全县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980个行政村,90万人口。县人民政府驻界湖镇,邮编:276300。行政区划代码:371321。区号:0539。拼音:Yinan Xian。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古镇青驼寺。在沂南境内,曾发生过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及九子峰战斗、大青山战斗、留田突围等战斗,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战斗的足迹,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沂南县山川秀丽,物华天宝,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9大类36个品种,其中石英砂岩、石灰岩、河砂、“中国蓝”花岗岩、白云岩、萤石、黄金、地热等为优势资源。沂、汶、蒙三河六岸平原广阔,土肥水美,盛产水稻、小麦、花生、黄烟、桑蚕、苹果、板栗、桃、山楂等农林土特产品。其中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是山东省三大蔬菜种植基地之一和全国知名的生态农业大县。

沂南县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冶金、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木业等20多个行业,产品近80个系列9000多个花色品种,有30种产品获国家、省、部优称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澳柯玛集团等许多知名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与县内企业联姻。全县有上市公司2家,11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沂南县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京沪、日东、东红三条高速公路及胶新铁路从境内穿过,205、206两条国道纵贯全境。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8万线以上,国际电传、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各项业务发展迅速。

沂南县劳动力品牌优势明显。沂南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10多万劳务大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沂蒙铁军”保安、“沂蒙红嫂”家政服务品牌已在全国叫响。今年沂南县被省外经贸厅确定为全省6个外派劳务基地县之一。

沂南县旅游资源别具特色。这里有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寨汉墓群为代表的文化古迹系列景点,有以彩蒙山和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文韬武略、红色风情、绿色江南”浑成一体的旅游格局别具特色。

近年来,沂南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奋战三年过70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03年,全县GDP完成57.4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2695元,同比增长7.9%。今年以来,全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形势喜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沂南人民树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正以饱满的热情,辛勤的劳动,发挥比较优势,实施赶超战略,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自然地理

县境南北最大纵距4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土地肥沃。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黄烟、棉花、蚕桑、桃、板栗等,是我省重要的花生、黄烟、蔬菜、生猪生产基地。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非金属矿点27处,其中石英砂、花岗石、大理石、石灰岩等质量和储量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已探明的石英砂储量有4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储量大,质量优、粒度好、易选易采,为全国质量第一、储量第二的国家特大型矿区,被国家地矿部门和建材部门确认为全国最大的玻璃原料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石英砂加工企业达到5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了260多万吨。台湾玻璃厂和洛阳玻璃厂在沂南有原料基地。温泉地热资源丰富,铜井新旺沟、张庄松山温泉,日出水800多吨,温度达75度左右,极具开采价值。金属矿点58处,沂南金矿为全国十大金矿之一!

历史沿革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

1939年10月,中共南沂蒙县委建立,12月建立县级行政机构,称南沂蒙联防办事处,1940年8月改称沂南县。1941年底撤销,1942年7月复置。

1958年I1月撤销,1961年8月再置。县政府驻地界湖镇。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古镇青驼寺。

1997年12月26日,撤销双堠乡,设立双堠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

2000年,沂南县辖15个镇、13个乡。总人口869535人,各乡镇人口: 界湖镇 113308 岸堤镇 37045 孙祖镇 22006 双堠镇 28222 青驼镇 37193 张庄镇 44518 砖埠镇 38118 葛沟镇 36239 杨家坡镇 28401 大庄镇 42454 辛集镇 25568 蒲汪镇 31733 湖头镇 26688 苏村镇 53763 铜井镇 44686 依汶乡 22792 朱家里庄乡 25409 马牧池乡 30240 中高湖乡 13496 代庄乡 17479 南石门乡 12341 高里乡 19249 河阳乡 14550 库沟乡 27652 大王庄乡 20621 东张家哨乡 20025 鲁庄乡 12992 独树乡 2274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独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湖镇;撤销河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庄镇;撤销高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青驼镇;撤销中高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岸堤镇;撤销南石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双堠镇;撤销代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孙祖镇;撤销库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集镇;撤销大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蒲汪镇;撤销东张家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湖头镇;撤销鲁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井镇;撤销朱家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依汶乡(鲁政函民字[2000]91号)。即沂南县由15个镇、13个乡调整为15个镇、2个乡:界湖镇(独树乡)、岸堤镇(中高湖乡)、青驼镇(高里乡)、张庄镇、大庄镇(河阳乡)、葛沟镇、湖头镇(东张家哨乡)、辛集镇(库沟乡)、蒲汪镇(大王庄乡)、依汶乡(朱家里庄乡)、马牧池乡、杨家坡镇、双堠镇(南石门乡)、孙祖镇(代庄乡)、苏村镇、铜井镇(鲁家庄乡)、砖埠镇。(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沂南县撤销依汶乡,设立依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辖16个镇、1个乡。风土人情 旧时,山地脊薄,多种植地瓜、花生、谷、黍等作物,大多一年一收,闲地冬耕歇茬。农谚云:“割了豆子歇歇地”建国以后,政府倡导提高复种指数。50年代开始改为两年三收或一年两收,并推广间作套种。近几年有的实行立体种植。

山地多干旱,农谚有“秋旱如刀刮”之说。旧时天旱,农民有求雨之俗。蒙山就建有“雨王庙”,天旱时,有些居民就上雨王庙烧香求雨。1200年(金承安五年)于蒙山所立的“蒙山祈雨记碑”文中就记述了春天大旱求雨的情景。解放以后,此种迷信陋习已被破除。

风景名胜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2003年9月19日,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在她的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原国家副主席、国防部长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人创建沂蒙根据地的抗日活动中,她数十次出色地完成情报传送任务;1938年冬,已年过半百的王换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先后任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由于她对党的忠诚和积极的工作,是当时著名的沂蒙“四大娘”之一,其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户。1939年春以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就经常住在王换于家。同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到沂蒙后,也较长时间住在王换于家。

从此,王换于的主要工作就是率全家照顾好领导的生活起居和抚养战时托儿所的孩子。战时托儿所最多时达50余人,王换于因抚养革命后代,她的两个儿媳妇的奶水大部分用于哺育托儿所孩子,为此王换于有4个孙子、孙女因照顾不周而先后夭折。除此之外,王换于还掩救过一大批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掩藏了许多抗日物资。1940年7月,山东省政府前身--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该县青驼寺成立,会议出版的《联合社会会刊》被王换于精心保存,1978年,年逾九旬的王换于将书完整上交县有关部门,该书被征调到山东省档案馆,填补了省档案馆档案资料的一项空白。

为昭示历史,激励后人,永葆革命传统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沂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纪念馆整理制作展出资料80余平方米,搜集文物50余件,总投资达200余万元。在此期间,原国家副主席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和“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并亲笔书写了“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的碑文,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满怀深情撰写了《百年老屋赋》;国家审计署和省直机关党工委还把此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诸葛亮故里

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县砖埠乡的阳都故城。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

阳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即是汉代文化层,亦发现战国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残片随处可见。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墙,石砌而成,十分坚固。北面是东沂河,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县人民政府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沂南县砖埠乡孙家黄疃修建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

纪念馆左侧竖立的穿孔汉画像石碑,是汉代遗物。院内有千年银杏树一株,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纪念馆三块汉画像石均是诸葛亮故里出土的。大殿高7米,宽9米,长12.4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大殿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画,全面反映了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在沂南县城西山坡修建了“卧龙公园”(亦称西山诸葛亮公园),此公园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自1992年分两期建设。

目前,已建成姐妹亭一处,有全国体量最大的诸葛亮铜像一尊,用铜3.5吨,身高7米,总重7000公斤;并建有浮雕,总长50米,共计14幅,每幅5.25平方米。石雕均根据《三国演义》故事雕刻而成,记载着诸葛亮的辉煌战绩。另外,有仿古建筑5间,花岗岩石雕战马四匹,龟驼碑二尊,碑文刻有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九龙壁面向人民街,总长15.2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汉画像墓博物馆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

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

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

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孔明文化旅游区

孔明文化旅游区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位于沂南县城西部,规划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东至卧龙山路,南至团山南侧,北至卧龙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

中心以卧龙山、北寨村、汶河为主。目前在卧龙山东麓已经建成的有:诸葛亮铜像(1993年落成,高7米,重7吨,底座高3米),体量为世界之最;铜像前两侧各有战马雕塑两尊;诸葛亮丰功伟绩大理石浮雕群像,浮雕画面14幅,组成50米的弧形墙,并有回音效果;占地6660平方米的诸葛宗祠以及汉街思古、武侯双阕、智慧桥、圣贤路、御碑亭等景点。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沂南县界湖镇西25公里的代庄乡境内,经营总面积近2万亩,经过30多年来造林、营林,已形成干果林、防护林构成的万亩森林规模,主要树种有松类、刺槐、板栗、赤扬、淡竹、火炬树、五角枫等。林场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优美的森林旅游胜地。孟良崮森林公园于1992年1月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位于沂南县青驼镇东。

首家股份制企业:山东沂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该公司前身为县电子元件厂)

最早的商场:“沂南商场”于1986年4月动工兴建,11月竣工,占地面积9075平方米,有商品房80间。

第一处集体性质的商业机构:”九合成”合作社。1940年春在九区成立,社长刘少云。

最早的公营商店:1943年10月,南沂蒙建立界湖公营商业总店,下设5处分点。

第一处综合批发市场:阳都批发市场,于1988年9月1日正式开业,公占地40亩。

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1992年9月28日,苏村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使用,共投资150万元,占地4.67万平方米。

最早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时间:1996年7月24日。

第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李忠培198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第一个全省高考女“状元”:砖埠镇佛谢村薛梅,在1996年高考中,以总分892分的尤异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

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沂南歌手:1990年12月15日,县二中学生褚庆玲在全国第三届农村青年歌手大选赛上,获民族唱法优秀奖。

全国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首次在沂南召开:1994年10月6~8日,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暨94年沂南经贸洽谈会在县城隆重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共345人参加。

沂南历史上第一部县志:《沂南县志》。该书全面翔实地记述了沂南县1939~1989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部地名志:1986年8月12日,《沂南县地名志》出版。

第一份在沂南创刊的报纸:1940年4月,《新山东报》在南匣石村创刊,杨希文任社长、总编辑。

首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公路建设先进县”的时间:1994年。

最早的书店:1946年,县政府在依汶村成立青潮书店,为境内最早的书店。

最早的电视机:1972年县广播站购进1台16英寸黑白电视机。

最早的县级报刊:1958年县宣传部《战斗号》创刊。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纪年画像石刻:三山沟西汉凤凰刻石,发现于1980年。

第一座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坐落于砖埠镇孙家黄疃村,1993年6月3日举行开馆仪式。

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坐落与县城西卧龙公园,高10米,重7吨。

最早的烈士陵园:万松山烈士陵园,1943年7月由鲁中军区修建,至1944年2月落成。

全省最大的石拱桥:大庄沂河大桥,1958碾月5日施工,历时9个月竣工。全长150米,共13孔。

第一座居民小区:西山小区,1988年8月15日竣工,当时共8栋楼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被列为全省3颗县级明星之一。

沂南县首次被列为省政府命名为先进城市:1990年12月30日,沂南县城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规划管理先进城市。

第一处水上公园:1991年4月1日,距县城6公里的丹山子拦河闸诸葛港水上游乐公园开业。

第一处乡镇公园:大王庄乡政府驻地公园。

第一座楼房:县酒厂酒精生产楼,高6层,石混结构,1973年建成。

最高的楼房:界湖西村综合服务楼,高12层,1999年建成。

县城最早的街头塑像:1985年在原汽车站桥头绿地建“试新衣”塑像一座。

寿命最长的老人:苏村镇贾春增,1996年去世,终年115岁。

第一家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森林公园,1992年9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

马庄村的村庄简介

知识改变命运,成就改变未来,这在很多高考生身上都灵验了。无数个贫苦家庭,通过奋发读书,不仅自己走出乡村的大山,同时也改变了家族的命运。而有些人却羡慕嫉妒恨,见不得别人好,想尽办法残害他人,尤其是在农村,嫉妒他人的心理表现极其严重。

随着高考分数的新鲜出炉 , 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 。河南18岁农村女孩小月 ,考取601的高考成绩 ,正在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中时 ,不幸的事情却打破了这个喜悦的氛围。作为高考大省的河南,考取601的成绩 ,完全可以报考较好的学校。正当小月填报志愿时 ,他的邻居亲戚 ,却将她骗到窑洞里残忍。18岁花一样的年纪 ,马上就可以踏进理想的大学,生命却终止于此。

综上所述,就我个人而言,亲戚之所以下如此狠手,原因可能如下:

一、嫉妒心理

俗话说,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尤其是当你家和他家实力相当时,突然有改变家族命运的时机 ,有的人就开始产生嫉妒的心理,想尽办法阻止另一个家庭的崛起。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事件中小月的亲戚估计就是这样扭曲的心理。否则无缘无故没有残害他人的理由。

二、见不得他人好

小月考取601分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以小月奋发向上的读书鼓劲,未来她的家庭肯定是欣欣向荣。一想到这里他的就产生极端的想法,见不得他人好的心理,想尽办法阻止这个家庭翻身的机会。

知人知面不知心,希望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心保护好自己。正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法律能够严惩这个恶魔,给女孩以及她的家人一个交代。

马庄村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地处莱城西北角人民路北侧,鲁中西大街、北坦北路穿村而过,背依矿山,西临泰山钢铁总公司,东邻莱钢莱芜矿业公司。有耕地160亩,人口876人。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吕姓由莱阳县迁入莱芜,迁至今址。因马姓早居,以姓名村,称马家庄,20世纪50年代起简称马庄。  康熙《莱芜县志》载:“西厢保·马家庄”。民国初年,马庄属矿山区西厢保;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莱芜分为三县,马庄属莱东县矿山区;建国后属矿山区;1958年属城关镇;1959年属矿山人民公社;1985年10月改属城区办事处;后改属城市街道办事处、凤城街道办事处。  矿山由于地处莱城西北角,与九顶雅鲁山连成一体,立于山顶俯视全城,一览无余,为莱城周围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2月莱芜战役发起前,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在矿山派有一个团防守。我华东野战军七纵之一部,不怕牺牲,勇猛突击,与敌在矿山及马庄发生激烈战斗,有力牵制住敌人,迫使其无法向小洼增援。在莱城之敌弃城北窜之时,我军迅即占领矿山一线,截住敌军路,痛击敌军。为整个莱芜战役之全胜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莱芜县人民政府在矿山前怀修建烈士陵园一处,后迁至现莱芜烈士陵园。  马庄村地处丘岭,土地贫瘠,物产不丰。解放前为生活计,村人大多做点小本经营,自家乡购得姜麻,或肩挑,或用木制独轮车运载,上博山,下临朐,赚取些许差价养家糊口。  马庄自古缺水,人畜用水均取自村南的一眼水泉。泉眼水量很小,大旱时常干涸。村中大部分土地散落于矿山及周围边坡,靠天吃饭,每年只能种一季地瓜或谷子,产量很低,丰收之年亩产也不过200斤左右,建国后,全村人民战天斗地,兴修水利,整修梯田,决心改变家乡贫穷面貌。1957年在村南建起两万立方米的小水坝一座,并配套建设了提水设备,将水提至山腰,使200余亩旱地得到了灌溉。1980年在矿山后沟修建两座梯级水坝,拦洪蓄水,浇灌山后部分土地。1981年又在桃花桥处修建大型提水设施,将水提至矿山最高处,使全村土地全部实现了自流灌溉。1971年,老少齐上阵,肩挑人抬,硬是将乱石突兀、荆棘丛生、沟壑纵横的荒山削高填低,变土造地,开垦出200多亩良田,庄稼单季亩产800斤以上,彻底结束了有田没饭吃的历史。  马庄村民自明朝聚居此处,生息繁衍。村中现有吕、李、亓、张四姓,吕氏居多。村民不分姓族和睦相处数百年,一向尊师重教,崇尚文明。解放前村中设立小学堂一处,取名“鹿鸣”小学,1950年重修。1987年村里投资20万元建成全街道办事处村级第一幢教学楼,2000年又相继投资16万元建起了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等,使教学设施日臻完善。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全村共有24名学生考取了大专以上院校,如今全村有4名硕士研究生。吕爱梅是村里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大学生。  在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年代,马庄人就敢为人先,以小队为单位采石头,开铁矿,烧石灰,大办民营经济;1973年创立建筑队一个,1975年建成铸管厂一处。铸管厂在当时是山东省唯一一家村办铸管厂。随后商品门市部、选矿厂、化工厂、灯具厂、汽修厂、医用玻璃厂相继建成。因村处城区,耕地一天比一天减少,但马庄人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收入,加快了奔向小康生活的速度,村民生活殷实富足,2001年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自1987年起,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200元养老金。村办企业的兴起也唤起了村民的经济意识,一部分有见识的村民依托当地资源和地理环境的优势,从事个体经营,如跑运输、搞建筑、干饮食等,马庄人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马庄人致富不忘国家,村民吕学永,曾被授于“莱芜市个体私营企业纳税大户”称号。  马庄从荒山小村融人城市,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今后的岁月里,马庄人一定会昂首阔步,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文章标签: # 街道 # 历史 # 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