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政治_创新设计高考总2021政治答案解析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2.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大全3.会计专硕就是个坑创新政治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4.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复习课5.高考政治复习资料6.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7.2020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我们在答政治大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具体要写些什么,常常抓不住重点,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考政治大题答题套路以及答题技巧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017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
2.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大全
3.会计专硕就是个坑创新政治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复习课
5.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6.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7.2020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我们在答政治大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具体要写些什么,常常抓不住重点,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考政治大题答题套路以及答题技巧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高考相关内容推荐↓↓↓
高考报名号忘了怎么找回
高考克服偏科的三大方法
高考期间一日三餐怎么吃
高考生学什么专业最有前途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套路有哪些
1、找“题眼”
审题这个答题套路是在做任何题目之前必须要做的。审题,对象是题目,重点在审。审题的目的是要找到题目的题眼,知道题目的重点落在哪里,提问形式是什么?提问的内容是什么?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哪些?大家都知道, 考研 政治主观题一般都会给出一大段长长的材料,有的题目甚至会给出两到三段的长材料,光是读完它们就已经花掉了很长时间了,并且这些材料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我们做题都是没有什么用的,这简直就是在浪费我们珍贵的考试时间。所以要是不想在考场上被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的话,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学会找到题目的“题眼”,然后迅速在材料中定位,找到正确的答案。
2、列原理
每一道政治主观题都会对应到教材中具体的原理上,在读过材料之后要对材料和题目进行分析,找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对应到相应的材料中,然后找出每一个相关的概念和原理,逐条列好,注意要多列出一些相关的原理。注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原理逐条列好,而不是解释原理,不要有落下的原理就可以了。在答题的时候,要将列好的原理写在每一条答案的最前面,能够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到这条原理就可以了。
3、作解释
这一步,我们要在之前列好的原理的基础上对原理进行解释了。这里的解释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自己对原理的理解,就是用浅显易懂的话将原理解释给阅卷老师听;第二,需要小伙伴们联系材料和具体的实际,对原理进行解释。在这里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多结合材料,千万不要脱离了材料随意发挥,题目明明给你材料并且在题干中明晃晃地标明了“请结合材料”,就一定不要偏离题目,随意发挥了!切记!
4、重总结
这是政治答题的最重要的套路之一,根据题眼和得分点我们一步一步答完了整道题目,最后需要一两句总结的话来收尾。在答案的最后,我们要挑一两个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得分点再强调一遍,万一阅卷老师没有看到第一条,那我们就要保证他必须看到这一条。
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1、大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套路,答法很活,首先是答题格式的问题,最好是分点答,1、什么什么;2、什么什么。前面标个数字1234,作为区分,这样老师很容易看清,也可以作为拿分的依据;另,可进行总分总的答,从正反两方面来答。
2、套话怎样去写的问题。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准备了,政治大的方向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经济方面的,比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提到经济方面的往往也可以和科技扯上关系,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写到这也可以联系上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使用排比句,很有气势。
政治方面的,比如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去阐述。
高考政治的四种能力
政治高考永远在强调了四个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第一个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也是做题的第一步。不仅是读材料,更是读题干。题干中有知识范围限定,也有答题方向,所以每次拿到一道题,我们应该首先读题干。题干读过,对题目有大体认知,再去阅读材料。这项能力考查的不仅是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
我们知道,近年来文综高考阅读量日益增大,政治阅读量尤其大,阅读能力差,阅读速度慢,读过一遍毫无感觉是大忌。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有意识的多读题,限定时间快读题。相信同学们都遇到过做题拖拉的情况,多数是由思想上不紧张造成的。在平时,就要限定时间做题,用考试的态度做题。
第二个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我们经常说,自己背的很熟,怎么到了做题或是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将题目与知识迅速联系到一起。其实根源还是知识不熟。政治这个学科的记忆量十分大,但是也有诀窍。
政治在文综三科中最有系统,按照课本的单元划分一目了然。备战高考的路上,无论多忙,将课本好好梳理一遍,是必要环节。笔者在高三的紧张状态下,将政治课本抄过一遍,框架梳理、易错点分析更是进行了无数次。每个夜晚睡觉前,都要躺在床上默背课本,回忆框架。记忆量虽然大,但是抓住框架便可一目了然。
第三个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我们找到了关键点,对应上了知识,这时需要总结答案,写到试卷上。不同的表述 方法 ,虽然是相同的思路,得到的分数却是非常不同。表述答案,最重要的便是规范。规范,就是将对应的知识点准确无误的写出,就是认真对应材料,不含糊。
材料分析在政治评分中也是有很大的比例。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认真答题,绝不含糊。有时自己做题练手可以简答,但绝对要写下要点。其次,便是要点突出。将知识点前置,标清序号,让阅卷老师可以一眼看到答案。
第四个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这主要是答题逻辑。这在探究类题目中尤其明显。近年来全国卷的探究类不仅仅局限于写 广告 词之类的东西,而是越发灵活,考察学生思维。我们可以多多接触北京卷,上海卷等走在全国先列的省份试卷。当然, 发散思维 也要遵循大方向。
在考察范围上,高考一般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 文化 生活第四单元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将会被更加重视,生活与哲学中与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也将更加重要。而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与当下时事结合考察。
建议大家进行专门的时事总结,利用好时事小册子,并且专门用本子总结时事词汇,这些都可能会是高考采分点。对性质的评价也应更加敏感,这就涉及到易错点的总结。很多时候,选择题都是对易错点的变形考察,要看穿材料,找准对应知识点以及与其相反的知识点。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套路以及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政治复习技巧及应试技巧
★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 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技巧
★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
★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 高中政治大题解题思路
★ 高考政治提高审题能力的技巧
★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2017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
好。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这本复习还是很好的。创新设计总复习(人教A版word)晋豫皖宁吉黑青甘新蒙贵川桂云藏: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新高考复习题。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大全
教案是教师把所学 教育 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的成果,也是反应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立?、?统一?基本含义的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以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 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与体验过程,学生能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及其理解
教学难点:
矛盾对立统一的抽象形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 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所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教师简单评述。
2、 教师播放一段世乒赛的比赛录像,并启发设问:?谁来帮我分析一下,、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出课题。
二、新授:
师:我们先来学习矛盾的含义(屏幕显示)
◇课堂探究一:
漫画《你敢吗?》学生讨论回答
◇探究提示:
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因此,结论是?不敢?。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课堂练习:
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2、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归纳,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学校教学(屏幕显示)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师引导:请同学们举出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的双方。
学生举例。
师: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非常不错,但是许多同学总是习惯把对立理解为仅仅是好与坏,你死我活的对立,实质上从大家举的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那么,哲学上的?统一?又指的是什么?
◇课堂探究二
(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提示:
(1)中的相互依存与(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3、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你敢吗?》)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
所以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说由?进步?转化为?落后?的条件就是?骄傲?;由?落后?转化为?进步?的条件就是?虚心?。总之,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又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了矛盾概念之后,你对这段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这段话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有困难与容易之分吗?只要认真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反之,不去做,则本来容易的事情也成为困难的了。同样,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不同吗?只要认真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肯学习,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
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为之?与?不为?,就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课堂练习: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答案:D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B
◇课堂探究三:
(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探究提示:
(1)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事例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2)生物界中类似的事例很多,只要我们留意便可搜集很多。如,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此事例说明了鹿群和狼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堂探究四: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
可联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的关系来分析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如何正是以下要学习的内容。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具体地说,第一,依存不开斗争。?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与?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与?小?的性质也是相互规定的。这是因为,?上?与?下?大?与?小?是对立的,而?上?不是由?大?或?小?来规定,因为二者并不对立。可见,依存是对立中的依存。第二,转化也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转化只能是向对立面转化。当我们说?上?转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转化成?下?。只有?上?与?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之间的转化。因为只有?上、下、之间是对立面,?上?与?大?或?小?不是对立面。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例如,正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剥削,才有了前者的被剥削,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排斥、斗争关系。
②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争性,既是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5、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
教师:因为事物范围的无限广大,是?事物内部?还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把什么看作一个统一体。比如,我们把家庭看作一个统一体,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是属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家庭和社区之间,以及社区与其他社区之间也存在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关系就属于事物之间的矛盾。(多媒体显示)
三、课堂小结
师 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以及如何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注意的问题。课后,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教材的基础上,思考这样一个练习题。四、作业布置: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国务院温家宝访问美国期间,曾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材料二: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次温家宝访问美国是为了与美方加强对话,求大同存小异,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积极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中美之间的关系,说明对立统一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意义。
板书设计
矛盾的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统一性
4、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5、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
会计专硕就是个坑创新政治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辩证法是高考政治中必须复习的知识点,那么辩证法知识有哪些知识要点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大全, 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
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
高考提高政治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 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6、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规律与规划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性质不同。联系:正确规划根据规律制定并反映规律。
9、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客观性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10、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1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2、两分法(两点论)的基本含义:与一点论相对。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做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它是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13、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基本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是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之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5、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但它们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7、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面相 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内、外因的关系:①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②对外因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20、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二者的关系: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量变引起质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2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困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2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第一,联系观与孤立观的对立;第二,发展观与静止观的对立;第三,全面观与片面观的对立。而它们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高考政治必考知识点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 多样性
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 渠道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2.展现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
高考提高政治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1、上课的态度要好,要认真。要专心于学业上,想要学有所成,就不要谈恋爱,不要交男女朋友,这样子心无牵挂,读书时没谈恋爱,专心读书,以后绝不会后悔,学业完成后,机会很多。
2、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在实际阅读训练中,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网上去学习。
3、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4、同学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心定不下来,提不起劲,遇到难题解不开,读书摸不着头绪,老是陷在低潮中跳不出来,你应该去请教任课老师或者学习好的同学。同学们,不管你念什么学校,你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学校有信心,定下心来好好努力,不管学校的升学率如何,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就有希望。
>>>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考政治《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及答题模板
★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七大必考知识点汇总
★ 2022高考政治复习攻略
★ 2022年高考文综知识点
★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考点
★ 高中政治辩证法知识点
★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
★ 2020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复习课
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作业的内容拘泥于教材,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作业形式单一,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较多。这样的作业,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不能很好地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型作业,让作业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地。那么,如何创新作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评价型作业,培养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思想政治课必不可少的目标要求,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作业进行。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设计评价型作业来实现这一目标。所谓评价型作业,就是利用学生身边或社会上一些比较新颖或典型的事件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进行分析和评议,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评议,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依法纳税》后,我以2006年我国十大税案之一的广东十八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偷税案为背景材料,设计了这样一道评价型作业来让学生完成:(1)有人认为偷税漏税是利己不损人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看法的?(2)你认为十八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偷税行为可取吗?假如你是纳税人,你会怎样做?通过完成这样的评价型作业,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理念。由此可见,设计和完成评价型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设计调研型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所谓调研型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以便提出、理解、甚至是解决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调研型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设计调研型作业,有利于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社会去考察、调查、访问,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如学习《生活和消费》这一单元时,我结合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针对生活中消费问题进行自主选题研究,并要求学生写一份调研报告。学生们经过调查后讨论提出了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如:我县信用卡的使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国际油价的变动与我们的生活;我县留守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等。他们经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上网查询等形式收集材料,整理数据,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报告。这种作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设计辩论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学会彼此如何交往,如何在共同的任务中彼此合作。”合作精神是学生未来发展道路上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品质。个性化作业虽说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个人的自我特色,但是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设计作业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通过设计辩论型作业来加强。因为辩论型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也大有裨益。如在学习《兼顾效率与公平》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开展了一场辩论会。正方的辩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平。反方的辩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辩题确立后,我欣喜地看到,正反双方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为辩论会作准备。他们积极翻阅图书杂志或上网查找资料,讨论拟定发言提纲,确定辩手,制定策略等。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准备,辩论会气氛活跃,搞得非常成功。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设计自创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本人认为设计自创型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自创型作业就是要打破传统型作业整齐划一的格式,就所学的某一内容让学生自编题目,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思维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性的火花,给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新鲜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完一节课内容后,我都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两到三道题目,题目类型不限。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后设计出了一些题型和内容非常新颖的题目。如在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后,有一个同学就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请用信用卡进行一次消费,体验信用卡消费的优点。作业设计完后,我还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最后教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10―20道题目,再由学生从中自主选择两到三道作为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样,在这种自行设计自己练习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运用和查漏补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就会逐
步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
五、设计拓展型作业,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成为各国的共识。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在设计作业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本人认为设计拓展型作业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所谓拓展型作业,就是立足课本的基本知识,运用作业的形式,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收集、筛选信息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学习《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时,我结合人大代表的权利,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今年是市政府提出的“教育年”,假如你是阳山县人大代表,请你就如何整合我县教育资源,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写一份提议案。学生要完成这道作业,首先必须通过上网等渠道了解人大代表提议案的写作格式,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我县教育资源整合的有关信息,从中筛选有效信息才能较好地完成作业。设计拓展型作业,给学生创造收集、筛选、判断和应用信息的环境,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高三而言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也是高三政治教师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搞好政治高考备考工作的关键。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政治学科的知识容量特别大,我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要将所有的知识复习梳理一遍,时间非常紧张,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政治课时减少,导致每一节课的知识密度特别大,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让学生掌握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绩,需要仔细研究上好一轮复习课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具体方法如下:
(一)课前准备、运筹帷幄。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我们坚决落实是教科院关于集体备课精神,在备课组内整合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案,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准备:
1、备考情。从近两年的高考题来看,题型的设计及难易程度都适中,但学生的得分并不高,主要是学生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学案的设计必须做到:考点清晰、重难点突出、作业设计科学合理、练习题精挑细选、单元过关反复斟酌、热点材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展示环节的方式里求稳中有变,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这样教师规范教学和学生规范学习,规范训练,在考试中的表述也就会科学合理。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
2、备教学案。教师认真备细教材,备好考点,备透重难点,被充分热点的情况下,通过编制教学案,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展示出来,这个过程是在备课组内反复讨论后再确定编写人员进行编写,然后由两位教师进行完善教学案,在进行印刷发放,这个过程需要提前一周完成。
3、备学生。我校学生类别多,有文科实验班、普通班、艺术班(美术、音乐、文管等),学生的学情也较为复杂,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设计学案时,突出课标要求,夯实基础,把当堂课的知识点弄清楚练明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环节多,并适当设置梯度,使学生在课前填写学案时有兴奋度,每节课前检查要有批语,并给予表扬鼓励,各类班级和学生之间不进行比较,但要看学生前后的进步幅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由于现在课时有限,我们政治课每周4课时,课时少、内容多,为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必须把教学案中的预习课部分提前让学生做完做好,我们课堂集中解决重点、难点、易混点和定时定量的练习,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清混淆点。
(二)突出课堂、追求实效。课堂教学是整个政治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尤其素质教育形势下,课时数减少,时间紧,任务重,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过程,向每一分钟要质量,向每个知识点要分数,向每一道题要技巧。
首先,检查基础知识,宏观把握教材。巩固基础知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是一轮复习的第一要义。每节课用10分钟的时间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检查,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前复习的监督,另一方面教师在检查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随机提问,或者书面检测的方式,利用认真设计好的书面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没有掌握好的内容,适当强化。
其次,抓住主线,突出重点,把握好逻辑联系。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避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上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以知而非甚知的感觉。在必修一《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中,重点分析了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两个重点内容。其中,劳动者合法权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劳动者合法权利有八项内容,要求学生明确理解每项权利的名称。从必要性和重要性方面分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因。结合新教材修订的相关资料,我们对它进行了概括总结:补充了“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的要点。“怎么做”也是从“党和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不同主体分别阐述分析、概括总结。
第三,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是思想行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接触的媒体多,视野广,他们普遍对时事、新闻都很关心,也感兴趣。而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基础知识
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由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家要想顺利实现价值,就必须关注使用价值(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让渡”。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行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
4、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但它们对商品生产者却具有重大意义——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超额利润。(鞭子作用)
5、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反比 无关
6、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无关 正比
二、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含义: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职能:价值尺度(无需现实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大小。
流通手段(需要现实货币)媒介 商品——货币——商品 (时空)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商品价格总额
4、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5、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行、面额与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表现
危害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税收
实质
通货膨胀
物价持续、全面上涨
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紧缩性
上调利率
上调税率
社会总需求>总供给
通货紧缩
物价全面、续下跌
经济衰退
扩张性
下降利率
下降税率
社会总需求<总供给
6、信用工具:信用卡: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或部分功能
现金支票与转帐支票
7、外汇:用外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升高或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或降低
8、人民币汇率(币值)变化的原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通胀、通缩等)、进出口贸易是否平衡;
9、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
有利
不利
升高
进口;调整经济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
出口;诱发通胀
降低
刺激出口;增加就业;增加外汇储备
进口;经济发展
10、保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三、价格
1、价格的形成因素
⑴决定因素: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⑵、影响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买方、卖方市场)、竞争程度;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以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
2、价格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⑴对生活的影响: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而言,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相关商品中的互为替代品及互补商品的影响。
⑵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四、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物价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其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⑵消费心理:对经济发展包括收入的心理预期;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
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该国分配政策及收入差距大小关系密切。我国消费拉动经济能力不强)
⑷生产的刺激,如性能、质量、包装等,广告、服务质量等
2、消费类型:有形商品消费与劳务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与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乐系数
4、做理智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完善市场经济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通过价格、竞争、供求市场机制准确、及时、灵活地反映经济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各种关系都是通过市场建立的如平等、竞争的关系);
②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调节市场来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多运用经济、法律手段)
④经济运行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如准入、竞争、交易等有法律、规则进行规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个性)
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资产优势、国有经济的控制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关键领域)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有效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5、解决措施:
①建立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秩序: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规范市场。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其中,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完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不足
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调整经济利益来影响经济生活——行政、权力
手段
总措施
通胀
通缩
根本目标
税收政策
税率、征税对象、纳税人
↗
↘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就业;稳定物价,保
持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调控财政收支数量、方向
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
↗
↘
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权力、司法、行政部门
行政手段:运用强制性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经济。如罚款、吊销营业执
照、市场准入禁令等——政府。它是辅助手段。
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 ————-—作用 市场不是万能的
┃价格、竞争、供求 调节具有局限性
┃ 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 ①建立秩序:A规则(准入、竞争、交易)B社会信用体系
解决措施————
┃ ②完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不足
┃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个性)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二、生产、消费、分配
消费对象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方式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生产 新的消费热点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为消费创造动力 ←—— 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是对生产
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激发生产
要素的活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关注公平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分配方式的好坏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公平的收入分配能保
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措施:
坚持并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注意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既注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能在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加强政府对收入分
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税收及财政
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建设,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预算与决算 政府与人大
(1)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分配政策(对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能产生重要影响);来源:税、利、债、费
(2) 财政支出方向: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 财政收支平衡
(4) 财政的作用:
① 加强能源、交通、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 运用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保持社会总需求
与总供给基本平衡
③ 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
④ 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⑤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财政的本质:分配
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 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P84
(3) 纳税人与负税人
(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违反税法的行为影响公民权利和国家职能的实现。
(5)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 P86
(6)调控经济的杠杆: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
分配、消费及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简图
原因: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
意义: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① 坚持完善分配制度;②坚持效率优先
② 更加兼顾公平(调节、取缔、保障)
分配制度 ③完善社保体系
④运用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积累消费)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生存资料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物价——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发展资料 恩格尔系数
享受资料
↓↑
生产
三、企业与劳动者
集体经济:地位:农村主要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支柱;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作用;意义:①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②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③提高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方便生活,扩大就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各种所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扩大资本支配范围和公有制主体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判断:其中的国有、集体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性质看控股权;
公有制主体地位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控制力——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整体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经费、自己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经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
业的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
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
成功公司的因素: ①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制定准确的战略定位——
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价格、质
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④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实质),公平竞争优势兼并劣势
⑤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集
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P45
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支柱地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劳动者:1、劳动者是生产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3、《劳动法》、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者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公地位的前提,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同时,
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
②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③维权合法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
就业:1、原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意义:①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获得劳动报酬,提高生
活水平;③有利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3、就业难的客观因素: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
展不完全适应(结构矛盾)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畅
4、解决措施: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①从根本上说就要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经济,增加就业渠道
②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③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培训 ④建立健全社保体系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
多种方式就业观(自由职业人、SOHO)
四、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贸易摩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 经济全球化:
①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全球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②表现:生产、贸易、资本全球化
③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④影响: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
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发展,从而提高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各国
生产力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它们以经济和技术优势,尤
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数字鸿沟),主导国际市场发展,左右国际经济规则,
从而使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双刃剑”
⑤应对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加,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2. 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① 原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②宗旨:增强集团内部经济实力,提高在国际竞争力。
3. 世贸组织:
① 作用: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
② 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市场
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原则等
③ 加入意义: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
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当然,也面临经济风险。
4. 贸易摩擦的原因:国家利益;国内企业的问题
5.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必要性: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
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措施:(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
本战略。①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利用外资时,要结合产业结构的升级;
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②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
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带动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
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交流和合作。
(2)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
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减少国际市
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3)善于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完善宏观调控,保持进出口平衡(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五、小康社会经济建设
1、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目标:①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翻两番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③城乡、工农差别和地区差别扭转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3、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发展与
社会进步全面进行
(3)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和对外开放——根本途径:改革(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
(4)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
4、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
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
措施:
(1)发挥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3)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4)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时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自主创新”、“神州7号”、职业技能等
①优化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问题:“三农”农民收入低;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村经济落后
②农业 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耕地
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措施 发展农业科技,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增加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由之路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
问题:工业化程度不高
③工业
措施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制定准确的战略定位——
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实质)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粗放——集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④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协调发展——城乡、区域
措施:主要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热点链接
民生问题:就业、收入、医疗、住房、就学、社保——公平(机会——就业、垄断;结果——分配、收入、社保、城乡、区域)
“好”字优先:自然:资源、环境、生态——效率(科技)——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平——全面、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参考资料: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2020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人在职场工作,都想要自己有好的工作效率,那么也是时候撰写出一份让领导满意的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可以从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步骤来延展撰写内容,清晰明了的工作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这样的内容,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关注新课标。
二、总体复习安排
教学内容
略
三、具体设计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
②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③注意事项。
第一,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加强记忆。近年来,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有增无减,呈现出回归课本的势态,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此阶段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热点,穿插热点,补充热点内容。
第三,开始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并反复训练。
a.阅读题目。
b.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仔细审题,确定理论范围和行为主体)
c.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
d.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综合能力突破。
①目标: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完善体系。
②要求: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使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③本轮复习是考前的冲刺阶段,本轮复习要做到:立足学科内综合,加强学科间渗透;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④注意事项:此阶段要实际联系理论,特别要重视和注意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要注意掌握好那些与考点内容相关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与教材的知识点对接,既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应用,又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梳理,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第一,在综合训练阶段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a.要注意审题,强化审题意识。在审题中,要注意审材料,审范围,审主体,审分值,审设问,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b.要研究试题题型的设计,提高应试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设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考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弄清设问的方向,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c.答题要确切、简炼,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本人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和要求
本人在学校、教研室、科组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及考纲,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我校高一新生共分16个教学班,本人担任高一(2)、(4)、(5)、(6)、(7)共5个班级的政治教学任务。各个班级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经济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本人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三、教学设想与措施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细节,每课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易混点的梳理工作,对重点难点、易混点讲解清晰,备课要充分,讲练要结合,多启发,多诱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用学习的理论解决时政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2、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3、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教研理论,阅读的时政新闻,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政治课的时政性和时效性很强,所以,每天要阅读、收听、收看大量的时政新闻,用新鲜的时政知识辅佐理论,用理论解决时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各类不同的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要分析成因,透析病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克服学生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率。
6、多考、多练。多考多练虽是老生常谈的方法,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多考多练,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起成效。
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篇3)一、基本工作思路:
紧紧依靠和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经常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照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探索新教法、形成新理念。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不断提升我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水平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如何在变化与发展中解好这道题,这需要实践,更需要反思。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加以化解。为此,本学期将继续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努力在学科教研常规工作中有所突破。
1、深入教学一线,努力掌握常态下课堂教学的实情。本学期将继续采用学科单独视导和集体视导相结合的形式,多听课,多听推门课,结合具体课例与任课老师坦诚交换意见。克服“老好人”思想,在教学视导中除听课、评课外,对学科教师“教学五认真”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打出等第,纳入教师电子业务档案。
2、认真组织好9—11月全区学科好课评比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本学期,将结合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力争使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发挥骨干以上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和梯队建设创造条件。
4、结合假期的教育技术培训,鼓励引导教师把多媒体引入学科教学,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使授导型教学成为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主流课型。建立课件资源库,努力把四本必修课程和一本选修课程的PPT课件制作完成,使之成为区内共享资源。
5、做好统测数据的细化分析、发挥统测的检验警示,激励和导向功能:本学期对每次统测后的数据分析,将继续分解到班级、教师,其基本情况除纳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外,还将采取”集体会诊”的办法帮助找原因,想办法,拿措施
教学管理:
今年,我区办学资源的整合已基本到位,这为高中学科教学管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为此。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简洁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使学科教学资源得以化
1、分年级成立学科中心组。形成有教研员,中心组成员,学校备课组成员上下互动、贯通的运行机制,这一机制主要承载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单元备课与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其工作方式实行每月例会制
2、规范学校备课组建设,整合后的各校办学规模都在16轨左右,学科教师平均有3~4人: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可能,也为备课组规范性地进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3、建立全区高中政治教师电子业务档案,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过程管理。电子档案的格式将在开学后不久,下发至各校,争取在本学期结束完成这项基础性工作
4、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的时间,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对政治学科在高考中地位的变化,要树立和形成理性的心理预期,不抱怨,不坐等,而应积极地去面对。
5、丰富学科教研网的内容,畅通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交流的渠道,为一线教师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服务
教学研究:
新教材的使用已有三年,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化解,这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科教学研究面临的一项经常性的重任,新老教材的更替决不是教材的简单转变,它带来的将是从教法、学法、理念、价值取向等一系列的质上的转变,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充分尊重和保护一线教师的首创精神。新教材的使用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过去三年的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结合校情、生情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对此,我们继续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
2、基于问题,集思广益,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将在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辅导五个基本环节上,确立切口小、针对性强,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课题,采取集体攻关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以期取得成效。
3、以活动为载体,在做中学。本学期,初步拟订组织三次全区性的学科教研活动,分三个年级进行。为保证活动的质量,将对整个活动的过程做精心准备与安排。另对学校自行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努力做到全程参与,并对活动前的准备认真把关。
4、鼓励走出去,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教研活动,开阔眼界。上挂下联,请专家、名师参加基层教研活动,以期点石成金。本学期,对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我们将与市室取得经常性联系,对各校教师参加的情况进行跟踪与通报。
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篇4)一、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同时为一月份学考做好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
二、教学目标
在高二,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以及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实际,努力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德育性和趣味性,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
三、具体教学措施
1、立足课标与考试标准,明确考试标准的精神和目的要求。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考试要求,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
2、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处理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和衔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2)发挥自身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在学案的设计上,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
(4)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每节课上完后,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改进教学。
(6)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多看书,多写文章,扎实文化基本功。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治理能力;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
2023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篇5)随着对新课改教学的深化,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觉悟升级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种超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所以要把新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1)在备课过程中,把抽象的三维目标转换为具体的行为目标。也就是把知道、了解、理解、运用等动词运用到具体的知识点上,举实例说明,变抽象为具体。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与鼓励的方法让学生针对某个教学目标的内容举发生在自己身边或所见所闻的事例来说明该知识点,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并分享成果来落实这一知识点的情感性目标;而学生举例的过程,又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与活动是实施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因此要把以往的单一讲授式变为师生互动,高效活跃的课堂教学。做到这一点,就要落实课堂合作探究法。大家都知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但教师这一主导还须由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来体现,所以探究式合作学习尤为重要。探究式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一定要运用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在课堂教学上。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呢?
第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学习方式。这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们合作,分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惯性的合作意识。
第二、培养帮助学生端正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师要要求学生真正的去思考,认真地去观察和分析,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对学生的新思想,不可盲目否定,要思考其思想根源,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学习当中的重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或师生之间,通过共同的探讨、交流而扩大知识面、挖掘知识的深度,这是补充自主学习的不足。但学生在交流之时,往往出现一些困惑。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操作方法、思维方式和思路延展上给以帮助,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定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合作探究式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方式。它的合理运用可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地推进了有效教学。因此,在操作时,一定要放眼全体学生,尽力地放大合作的效应;一定要灵活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合作学习习惯性地延续。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计划书(四)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关注新课标。
二、总体复习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20XX年8月5日-20XX年3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按考点复习)
20XX年3月中旬-20XX年5月中旬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穿插时政,结合热点。)
三、具体设计
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
②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③注意事项。
第一,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加强记忆。近年来,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有增无减,呈现出回归课本的势态,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此阶段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识点的复习中要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结合热点,穿插热点,补充热点内容。
第三,开始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并反复训练。
a.阅读题目。
b.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仔细审题,确定理论范围和行为主体)
c.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
d.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综合能力突破。
①目标: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完善体系。
②要求: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使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③本轮复习是考前的冲刺阶段,本轮复习要做到:立足学科内综合,加强学科间渗透;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④注意事项:此阶段要实际联系理论,特别要重视和注意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要注意掌握好那些与考点内容相关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与教材的知识点对接,既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应用,又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梳理,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第一,在综合训练阶段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a.要注意审题,强化审题意识。在审题中,要注意审材料,审范围,审主体,审分值,审设问,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b.要研究试题题型的设计,提高应试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设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考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弄清设问的方向,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c.答题要确切、简炼,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四、总复习中要重视并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是有关普通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对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今年的《考纲》和《说明》,深入理解高考的命题精神,明确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确定复习的内容、方向、能力要求等,以便科学地进行高考复习。
另外,要把握考纲变化。对考纲的变化,我们应该把握增加内容,合理淡化删减。对于增。新增的考点与现实的热点问题紧密相关。新增的考点应当是高考后期复习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明确新增的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
同时,要深思增加的原因,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逐一对新增的考点进行全面思考;删。面对删减的内容,切忌不要完全弃之不理,而是要在明确重点的基础上将被删的知识点进行合理淡化,否则将会影响对知识体系的完整理解。
2.要把握考试的命题趋势。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分析其命题趋势,高考政治试题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考纲命题,体现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试题依然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还可能会立足地方实际,进一步体现浓郁的地方色彩。
(3)试题突出考查双基,具有强烈的基础性,对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的要求较高。
(4)试题依然会注重考查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近年来高考显著的特点,而且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对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5)综合性增强,包括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
3.要加强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增效。
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并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做好培优扶弱和个性化辅导工作。
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备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备考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积累,仔仔细细的查缺补漏,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要加强对选题的研究,特别要重视高考真题。
教师在总复习中,尤其要重视研究选题,因为选择什么样的习题来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复习的效果和能力的提高。要收集一定数量的高考真题,既要有历年的高考真题,又要有各地的高考真题,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一定数量的真题来训练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思路和规律,经过多次反复系统的高考真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才能适应高考并获得好的成绩。(高三第二学期要从网上精选试题组题,题题围绕热点,一道主观题是就热点的设问,每天一张。)
5.要纠正学生在复习中易犯的错误。让学生准备纠错本,积累知识点。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优化。
在高考前,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考,要训练学生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引导学生怎样保持考试过程中心态的稳定,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把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充分结合起来,在考场中发挥最佳的水平。
高中政治内容繁多,高三复习的时候很不方便,为了便于高三学生复习,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的性质;②中国***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领导;⑤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合同 制度;
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 保险 、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 文化 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答题技巧
1、经济结构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含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家庭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等。
2、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3、具体 措施 :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中的二、三产业,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见前面)
(2)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3)依靠科技,因地制宜,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经济作物,使 种植 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协调发展,并发挥其比较优势。
(4)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达地区积极援助,国家大力扶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6)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人口,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7)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8)完善分配制、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完善所有制,拓宽就业 渠道 ;完善社保制度,综合利用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严防收入差距过大;
(9)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提倡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物质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10)应用科技,提高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关于经济类意义的答题技巧
(一)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定要点:⑴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⑵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⑶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⑷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价值规律等。
(二) 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
1、对国家:(1)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2)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3)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4)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5)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6)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8)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9)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10)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11)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对社会:(1)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3)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4)有利于创造更多社会财富;(5)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对企业:(1)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4、对居民:(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水平;(2)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相关 文章 :
1. 2020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2.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3.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4. 政治高考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5. 2018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6. 高考政治必修一主观题答题模板总结
7.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8. 2020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精练与答题模板
9. 高考政治必修一主观题答题模板
10.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题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