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放弃高考学霸怎么办-放弃高考学霸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9年前,那个主动放弃北京大学,选择读技校的学霸,现在怎么样了?2.辽宁学霸放弃72万奖学金,并从港大退学,为何再复读一年?3.四川学霸张非,两次考上清华,却在考研时被拒,现状如何?4.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5.“考霸”吴善柳:历经10次高考圆梦清华,36岁毕业的他,如今怎样?6.他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却被清华大学拒绝,后来怎样?9年前,那个主动放弃北京大学,选择读技校的学霸,现在
1.9年前,那个主动放弃北京大学,选择读技校的学霸,现在怎么样了?
2.辽宁学霸放弃72万奖学金,并从港大退学,为何再复读一年?
3.四川学霸张非,两次考上清华,却在考研时被拒,现状如何?
4.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
5.“考霸”吴善柳:历经10次高考圆梦清华,36岁毕业的他,如今怎样?
6.他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却被清华大学拒绝,后来怎样?
9年前,那个主动放弃北京大学,选择读技校的学霸,现在怎么样了?
民间有言,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我国境内流传了很多年,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只有接受了教育,并且考入一个好的大学,才能在毕业以后,得到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比较圆满的人生。不过,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不顾家人反对,坚持从北大退学改读技校,这个令人极其诧异的学生叫周浩,他为什么要从北大退学?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周浩在2008年的时候,靠着优异的成绩,成了青海省理科前五名。
因为成绩比较优秀,他很快就得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入高等大学,有条件接受先进的文化教育。可惜的是,周浩因为父母的缘故,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以后,他觉得自己特别煎熬,完全提不起精神去读书。
经过多次抗争后,他最终决定升学,离开学校一年,去深圳进行社会实践。这时候的周浩,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一技之长,企业都不愿意用他。在残酷的职场中,周浩对机械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他觉得自己更加适合去技校学习,掌握一门机械技术。
这个想法迅速萌芽,很快就占据了周浩的所有心思,他最终决定从北大退学,去一个技校接受职业教育。对其他孩子来说,北大这样的高等院校,是令人向往的名校,是一个可以让人满意跳龙门的好地方。很多学生在高中时代,日以继夜努力读书,希望在高考中金榜题名,然后得到北京大学或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周浩明明已经进了这个大学,却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坚持要退学,这件事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其父母也是强烈反对。
大家普遍认为,周浩是脑袋糊涂了,才会产生如此荒唐的想法,必须冷静一段时间。周浩最终坚持己见,离开了北京大学,去了一个技校读书,在机械和数控这个领域,取得了极其惊人的成就,后来还在一次数控技能大赛中,赢得了冠军,还得到了领导接见。最终周浩留在技校,成了一名专业教师。
辽宁学霸放弃72万奖学金,并从港大退学,为何再复读一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信很多人养育儿女都希望能够让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定成绩还有美好的未来。但是真正成为了顶尖人才的还是少之又少,但真正有机会摆在面前的话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有个非常优秀的女孩,校方用了72万奖学金挽留她,但是作为内地的学生仍然选择退学。原因是因为不习惯港大的环境。那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样拒绝香港大学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吧。
夺得状元
这个能够获得香港大学青睐的学生名叫刘丁宁,土生土长的辽宁人的她一直都在辽宁本溪生活。从小成绩都非常好的她,一直都是大家嘴里"别人家的孩子"。一路成绩优异的她,后来在全市最有名的中学上学,那个高中在当地非常有名,这个学校为很多顶尖大学输送了不少人才。所以,只要进入这个高中,就被人贴上了"学霸"的标签。
也是因为刘丁宁从小成绩就很好,一直都是班级里的高材生,甚至家人没有因为她的学习操过心,老师家长对她也非常放心。再加上她的心态很好,而考试学习这些事情对于她来说也不过是日常最简单的事情非常简单也很轻松。
于是时间来到了高考,刘丁宁也没有让家人老师失望,在高考中超常发挥,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以658分的优异总分夺得了辽宁省的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而这个优异的分数让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了,毕竟作为本溪这样一个不大的城市,能够输送出这样一个文科状元,自然让所有人都很激动自豪。
收获名气
因为获得了当年的文科状元,所以刘丁宁在当时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明星,同龄人羡慕她大人们老师们都过来向她祝贺,一时间刘丁宁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如此多的关注还有讨论。
也是因为这样她在同年被邀请到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作为当年的辽宁省文科状元参加节目,和其他各省的状元们一起。在节目上的刘丁宁有些腼腆害羞,但是可以看出她身上那种文艺还有秀气的气质,让观众都很喜欢。虽然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节目,在镜头前却没有太多胆怯,节目中也是淡淡的感觉,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淡定。
节目中,她也表达自己因为喜欢文学而选择的文科,所以希望之后能够在这个方向继续发展,在大学中也在这个方面继续钻研。只是因为刚刚参加完高考,还需要休息放松,之后会好好考虑选择哪所大学继续自己的文学梦。
入学港大
由于成绩优异,又参加了电视节目,刘丁宁逐渐有了更大的名气。但是一心只想好好学习钻研文学的她重心还是在于对学校的挑选上。因为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向她抛出橄榄枝。而这些大学为了获得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都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
有的学校三番五次打来电话,问候刘丁宁的生活,有的甚至为了获得她的青睐而提出全额奖学金录取她。香港大学提出了72万奖学金以挽留她。而经过多次的考虑,最终刘丁宁选择了香港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大学,港大一直都是很多社会各方面人才的培育地。而刘丁宁因为喜欢文学,港大也在这方面有很不错的优势。
最终刘丁宁带着期待还有些许的紧张,度过了自己的期,迎来了港大开学的日子。作为大学新生进入了港大,满怀着对新学校的期待还有未来生活的想象去到了香港。但是入学港大后的刘丁宁却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生活也不如她想象那样,甚至没过多久选择了退学。
退学与复读
原来,作为内地人的她来到香港感到非常不适应。虽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文学,并且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方面的老师和同学,却依旧没能帮助她适应香港的节奏。
另一方面,香港这边大多都是使用全英文沟通,虽然文科学生的刘丁宁比较擅长英语,可这样的应试英文没办法解决日常英语口语使用要求。这让刘丁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但是为了适应环境她更加努力的学习口语,并且战胜了这个小问题。
最让她觉得不适应的还是港大的环境。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各方面的软件环境,都是刘丁宁无法适应的。于是她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这里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这时候她开始想到离开了。最终,刘丁宁选择放弃港大学生的身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选择退学,想到最初的梦想——北京大学的文学系。但是已经选择了港大的她也没办法去到北大,于是她决定复读追求最初的梦想。
刘丁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不适应港大环境,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回到母校复读准备新的一年的高考。一开始很多人都质疑她的选择,也表达不解为什么被港大录取还要选择放弃。但是确定方向了的她不再犹豫彷徨,把时间都留给了高考准备工作。
每天都非常努力学习,查漏补缺的刘丁宁状态更好了,就连老师都说她的情况很好很稳定,甚至赞誉她可能还会是今年的文科状元。而刘丁宁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八次联考六次第一,最终如愿以偿成为当年的文科状元。
这次她的选择更加谨慎了,看准北京大学的她不再彷徨,选择了北大的文学系。而表现出色的她也被北大所看中,最终被自己心仪大学的专业所录取,一切都很美好圆满。虽然这个结果比较波折,中途也有一次相对错误的选择,但是好在刘丁宁认定了自己的方向,最终也做出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同年,刘丁宁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开启她的大学生活。
只管走过去,不要流连着去拾路旁的花朵,因为这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生活中也许有很多选择,有很多不一样的结果,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敢于决定敢于改变,任何结局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
四川学霸张非,两次考上清华,却在考研时被拒,现状如何?
高考是所有学子苦读寒窗数十载的梦想。学子们可以通过高考这扇大门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所有学子们在考完以后,都希望拿到一个好的成绩,进入一个好的大学。而清华、北大作为我国最出名的学府,也是无数人高考的目标。不过,物竞天择的道理告诉我们,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寥寥无几。然而,我国却有一个学霸曾经历四次高考,第一次考上复旦,第二笔考上北大,最后两次考上清华。
天才可以不是天生的,而未来是靠自己努力的。张非是四川广安市岳池县人,与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张非的父母也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在中考时张非就已经偏离了父母为他设想的未来。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张非连高中的大门都没有见到,直接进入了四川的一所中专学校学习。进校以后,他也不将心思放在学校上,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睡觉。
张非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考不上高中,而是没有将学习放在心上。于是,在进入中专学校两年之后,他们为张非办理了退学手续,到处托关系将人送入了重点高中岳池高中进行复读。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张非暂时放下了游戏,每天都沉迷于学习,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不考北大就不读”的目标。然而,他的目标也不是空口说大话,连他的老师都夸他:“他是天生的学霸,只要稍微一点拨,他就知道学习思路了。”
2002年6月,张非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最终他考了619分的好成绩,然而这并没有当年的北大分数线,最终他放弃了可以上上海复旦大学的机会,决定重新来过。2003年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可是对于张非来说,进入北大只是一个执着的目标,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对他的厚望。进校以后,他天天迟到早退,沉迷于游戏之中,一年以后就因为挂科科目太多被退学了。
回家以后,张非的父母认为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不想让他出门打工。就将他送进了南充十一中,进行第三次复读。2005年,张非以703分的好成绩成为了当年的南充理科状元,考入了清华大学。然而,这次高考并不是张非进入大学的终点,与在北大学习经历一样,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游戏被学校退学了。2007年,张非再次考上清华以后,他的父亲为了让他顺利毕业直接在清华附近租房陪读。或许是,父亲的行为感动了他,这次他顺利毕业。
谁知毕业以后,他既不找工作,也不考研,每天就沉迷于游戏。2016年,在父亲的逼迫下他考上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后在复试环节因为被名校退学的经历,被中山大学拒绝录取。本可以有更好的未来,却因为游戏耽误了。他的事迹也被许多人津津乐道,有人说,张非最后考上了一家事业单位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
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
高考,从16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多少实现了自己的大学的梦。在没有高考之前那时的大学是进行推荐的,首先要看的是自己和家庭的政治表现。其次是看关系,家里的政治经济和地位,再次看各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由于是推荐,有许多的人为因素在里面,说白了,和自己关系好的,我就推荐啊,将来能为我所用。对自己表现好的,给我送财物的,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我惹不起,害怕而推荐,也就是说推荐没有公平和公正可言。恢复高考以后,靠的是成绩,本事和能力。如果你知识掌握的好,平时认真学习,有扎实的基础,高考就会成绩好点。
在身体健康的同等条件下,就可能会读到大学。即使你家里在有钱,出一万块钱,不可能给你增加一分二分,你家里是,不可能更改卷子,给你增加一分二分。高考的目的是社会和权利财富的再分配,因为大学毕业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前途,能分配社会的财富。而没有经过高等教育,多半是打工,没有大学的文凭,不可能考上公务员,更谈不上从政。从表面上来看,高考制度是目前比较公平和公正的选择方式,对于贫困家庭孩子,对于山区无权无势普通百姓的女儿是很好的机会。如没有这个机会,难进入社会的管理层队伍。但实际上也不是那么的公平,是因为最大的原因是教育的不平衡,城市集中了最优秀教师队伍和最完善的教育设备和设施,而乡下的老师相对来说观念更新慢,能力各方面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
高考如同千金万马过独木桥。在大学生没有进行扩招之前 ,一个乡村能考上一个大学生是天大喜事,会办酒碗进行招待,一家人风光。能够看到孩子的未来的出息,感觉有了希望和盼头。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大学梦,从小学进行辅导,将家里的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孩子的读书身上。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是学习,第二件事还是学习,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的父母付出许多为了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到高中,更是苦不堪言。整天的题海战术。听不完的课,背不完的政治,做不完的题,有的晚上要二三点钟才睡觉,早晨5点钟左右就起床背外语单词。上课的时候,去除了不考科目的课,语文老师还没有走,数学老师来了,数学老师还没有走外语老师老了,轮流轰炸。一月只放半天的归宿,就是星期天也没有休息的时间。到了寒暑,学校也要进行补课和辅导。读书真的辛苦,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恐怕受不了。学习的进的学生还好一点,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是好。
“考霸”吴善柳:历经10次高考圆梦清华,36岁毕业的他,如今怎样?
曾经高中的语文老师说,她已经毕业30年了,到现在还会梦到自己坐在高考的考场上而被惊醒。高考毫无疑问是残酷的,但这又是大多数人的必走之路。
**《天才》中有一句台词:“我们天生就是输家,所以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在备战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让自己时刻充满精力,拼尽全力的去冲刺,希望能打一场胜仗凯旋而归。
但是都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高考中落马选择复读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左丘明同样曾写下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般人复读一年,不管结局如何,很多人都会选择接受,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青春也是有限的,并且复读也并不会更简单,反而会让选择复读的学生担负着这次成绩不如上一次好的风险。
可以说复读是一场以时间成本为赌注的一场难说输赢的博弈。而能在高中复读一年又一年的人,确实是少数中的少数。
而广西的吴善柳就是那个极少数分子,他先后参加了十次高考,直到考上清华才罢休,这位坚持不懈,执着于清华梦的“考霸”如今的生活实在令人好奇,是否也和他曾经的经历一般如此?
学霸痴迷游戏,成迷途羔羊
吴善柳1982年生,于2000年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但由于当时成绩并不理想,他选择了复读,一年后,他以588的高分成功进入了北京交通大学。
经历了辛苦的一年复读,本以为吴善柳会格外珍惜这个二次奋斗才拼搏得来的学习机会,但学霸似乎是“飘了”,又或者是在经历了复读的高压之后,进入北交大后仿佛是急于寻找一个情绪的发泄点,于是他迷上了电子游戏。
加之大学不似高中,有家长似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严管,大学多的是自由,所有的学习都靠自己自觉,于是吴善柳在沉迷游戏的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无法自拔。
什么学业、生活都被他抛之脑后,眼睛里除了游戏什么都看不到了。所以,不出所料,两年后由于多门课不及格,吴善柳遭到来自学校的劝退。
这场学霸的堕落戏码没想到居然会发生在吴善柳的身上。曾经奋力拼搏考上的大学,如今却如此不珍惜学习的机会,白白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此时的吴善柳活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
迷途知返,却拒上北大
离开校园的吴善柳,本来打算就直接开始打工,但是后来在外打工的经历让吴善柳极其后悔,他突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只会读书,自己也必须回去读书,要想有一份好工作,读书是万万不可缺的。
正是这个觉悟,让吴善柳又踏上了高考的道路,2007年,吴善柳开启了复读之路,他决定重返考场,再次挑战高考。
由于吴善柳本就成绩优异,可以说天生就是一块读书料,尽管多年没有学习高中知识,但他迎头赶上,在当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但他并不满意,于是又选择了复读。而这一次,他考进了北京大学。
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还不足以让这位学霸停下他的挑战步伐,那么中国最顶尖的两大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总可以让吴善柳满意吧,但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吴善柳已经圆梦,可以停下来的时候,他又一次的,做出了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选择,他放弃了北大,选择继续复读。
一个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十余载,削尖了脑袋都想挤进去的高等院校,吴善柳说不去就不去了,这难道就是学霸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吗?
十年高考路,“顺利又曲折”
吴善柳简直就是21世纪现代版本的范进,在他拒绝北大之后,他就一直在高考这条路上徘徊,进进退退,十年就在他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复读中过去了。
为什么说这十年是顺利的呢?在旁人眼中自然是顺利的,因为普通人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复读,而复读就是为了搏一把985、211,但是吴善柳是个奇葩,他与众不同,他在这十年高考期间,分别被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名校录取,这在常人眼中是多么优秀的成绩,多么优秀的大学。
所以在一般人眼中吴善柳的高考之路并不困难,仿佛他把高考当作了一个魔方,而他正兴致勃勃的在其中流连。
很多人付出再多心血也很难进入的名校,吴善柳居然考一次中一次,这还不顺利吗?那么又挫折在哪里呢?这里的挫折是相对于吴善柳自己而言的,志不在此,那么即便是再好的结局,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能停下。
对于吴善柳来说十次高考都没有进入自己想进的院校,这难道不算一种挫折吗?所以吴善柳对清华到底有多执着?面对大家的质疑,吴善柳回答自己并不是非清华不可,当初拒绝北大是因为被录取的是医学部,自己晕血,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医学生。
而对于其他学校,他更看重专业,他心仪的专业是关于经济、金融相关方面的,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股票交易员,他认为自己对数字十分敏感。而每次被录取的专业都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所以才有了这十年的高考传说。
梦想成真,终上清华
“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语出刘同的《我在未来等你》。
2014年,是吴善柳最后一次参加高考,因为这次他终于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被清华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录取。
对于经历了十年终于圆梦的吴善柳,在得知自己被清华大学录取后,立马买了火车票,坐了近26个小时的火车赶到清华大学报到,于是,在一群90后的大一新生中,80后的吴善柳终于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吴善柳说自己:“就像一辆已经长期偏离轨道的列车,终于回到了正轨。”对于即将开启的“象牙塔”生活,吴善柳紧张之余充满期待,他着这次必须要把学习放在首位,除了必考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证,他还想考一个注册会计师和教师资格证,当然还希望在大学可以解决自己的终生大事。
而面对比自己小很多的同学,吴善柳则表示:“不用想太多,不要刻意年龄差,平静一些,大学里什么人都有,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总会叫得到谈得来的朋友。”不管怎样,这场为期十年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回到正轨,成为人民教师
原本以为经历过如此轰轰烈烈的十年复读,终于考上清华大学的吴善柳也一定会选择一个风风火火的职业,但是没想到他走出校门后,已经36岁的他既没有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没有做自己感兴趣的经济方面的工作,而是转身做起了人民教师。
教师虽然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是一想到背后是10次的高考代价,总让人觉得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但是也正是吴善柳这十年的高考生涯,让他对当今高考体系十分熟悉,教起题来也是格外得心应手,比起其他老师,吴善柳的优势来的更为明显,吴善柳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将自己丰富的备考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学生们。
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读了十年高中的吴善柳,会读书才是他最强的优势,也许当一个老师,真正是他最好的选择。
小结:
谁都无法质疑吴善柳十年高考的努力和艰辛,在三十而立的年纪依然在学校里不顾旁人的眼光坚持做自己的事,其中的勇气和毅力,我们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还是不禁要问一句,十年高考,到底有这个必要吗?连吴善柳自己都说:“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很难复制,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最好不宣传、不评论、不报道。”
如果都选择复读十次来进入理想的高校,这种坚持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不知变通的病态执着,如果将这种个例作为榜样,那么高考也就永远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都可以将有限的青春蹉跎在无限机会的再一次高考上,也许最终我们如愿了,但一回头,却发现我们失去了更珍贵的青春和时间,也错过了遇见其他更多不一样的风景的机会。
他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却被清华大学拒绝,后来怎样?
清华北大是大家熟知的中国顶尖学府,能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学霸中的王者,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还会亲自到家里邀请。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考进清华北大的门槛,已经降低很多了,在过去年代,想要考进清华北大,不仅分数要够,还要看身份。在我国众多中科院的院士中,有一位院士,当年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却因特殊身份,被清华北大拒绝,他是谁呢?
中国“最帅”院士,当年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却无缘清北
他就是王德民院士,出生于唐山市,他的家庭很特殊,爸爸是中国人,曾是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妈妈是瑞士人,是中央外贸的一名老师。
因为是混血儿,所以他的颜值非常高,很多人说他是中国“最帅”的院士,颜值完爆各大明星,初中时代的他,酷似吴彦祖,真的是看一眼,就难以忘怀。
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小时候喜欢独自在屋里看书,因为母亲一直教他用英语交流,所以他几乎不认识汉字,直到上小学四年级,他才克服了不识汉字的困难。
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初三就是班里的第一名,被保送上了高中,之后的学习阶段,他都保持班级前3名。
1955高考,王德民的总分将近满分,其中数学是满分100分,物理和化学也都接近满分,因为那个时候的高考,各科分值都是100分,可见他的成绩多么优异。
这样的分数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希望很大,于是,他的第一志愿是清华,第二志愿是北大,哪成想,清华北大都拒绝了,甚至第三、第四的学院也都没有录取他,最后还是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大学录取了他,就是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
不过,对此他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是意料之中,因为他的身份在当时那个年代,很特殊,父母这段跨国恋,并不被传统观念接受,导致混血儿的他,上学的时候也被同学排挤。
正是这个原因,清华北大都拒绝录取他,但他并不感到难过,最起码自己有大学可以上,自己就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的王德民成就并肩袁隆平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用在王德民身上再合适不过,上了大学后,他聪明依旧,不仅是班长,还是课代表,每年考试,各科成绩都接近满分。
毕业后的他,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奔赴大庆油田,当时,大庆油田处于刚开发阶段,这也给了他大展拳脚的机会。
带着满腔热血工作的他,仅用了一年,就推导出著名的“松辽法”,为大庆油田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之后,他更是荣获了各种荣誉奖项,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还将一颗国际小行星,命名为“王德民星”,可见他的成就有多高,可以说和袁隆平并肩。
看过王德民院士的事迹,让我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学生削尖脑袋要进清华北大,难道考上清华北大就一定有出息吗?答案未必。
考上清华北大就一定有出息吗?
清华北大的就业起点,相比其他学校高,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多,当然并不能说绝对的有优势,很多普通学校,依然培养了尖端人才,比如马云。
要知道,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没有成绩不好的,但到了社会上,真正能让你立稳脚跟的却是能力,这就看学生能不能将成绩,转化成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清华北大不仅起点高一些,所学的知识也比较多,学习氛围也更好,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对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我们自己,真正改变命运的不一定是名校,而是自己不懈的努力,随意考上清华北大未必有出息,不过,却能让你成功的概率更大。
笔者寄语:
大学是一个平台,好的大学能让你离成功更进一步,而最终能成功的人,往往是一直不断努力的人,哪怕你不是名校毕业,也有可能成功,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