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突破_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tamoadmin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难点,从其概念可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主要根据两点:一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υ正=υ逆);二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不仅可逆反应的有几种类型(不等体积的反应、等体积的反应、有固体参加的等体积的反应),针对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又有很多表征的物理量,这样一来,显

1.高考化学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突破_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难点,从其概念可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主要根据两点:一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υ正=υ逆);二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不仅可逆反应的有几种类型(不等体积的反应、等体积的反应、有固体参加的等体积的反应),针对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又有很多表征的物理量,这样一来,显得这部分内容比较杂乱,如何疏理便于掌握,笔者对其深入剖析,针对第二点总结出了一种方法——分层判断法。

一、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澄清两个问题:

1.υ正和υ逆的含义:正反应是从反应物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也可以说是反应物的量在减少或生成物的量在增加的反应。可以看出υ正可以指反应物的量减少的速率,也可以指生成物的量增加速率。同理逆反应是从生成物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也可以说是反应物的量在增加或生成物的量在减少的反应,可以看出υ逆可以指反应物的量增加的速率,也可以指生成物的量减少的速率。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υ正和υ逆两种速率。

2.υ正=υ逆的含义:其含义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而言的,而不是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若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来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必须要求两速率反向(切忌单向速率)且两速率之比等于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在试题中可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出现:

以aA(g)+bB(g) cC (g)+dD(g)反应为例:

(1)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如υ(A)(消耗)=υ(A)(生成)或υ(D)(消耗)=υ(D)(生成)。

(2)某反应物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反应物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A) (消耗):υ(B)(生成) =a:b,或υ(C)(消耗):υ(D) (生成) =c:d。

(3)某反应物的正反应速率与某生成物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A) (消耗):υ(C)(消耗) =a:c,或υ(B)(生成):υ(D)(生成) =b:d。

(4)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进行分析从υ正=υ逆这一点上如何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了。

以N2+3H22NH3为例

υ正(N2):υ正(H2):υ正(NH3)= 1:3:2,这个关系是永远成立的,不能从各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上去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了。同理υ逆(N2):υ逆(H2):υ逆(NH3)= 1:3:2,这个关系是永远成立的,不能从各物质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上去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了。

因此题目中若给出了当3υ正(N2)=υ正(H2)时、当3υ逆(N2)=υ逆(H2)时等,反应达到平衡的说法均是错误的。那若给出了当3υ正(N2)=υ逆(H2)时、当3υ逆(N2)=υ正(H2)时,反应达到平衡的说法均是正确的,因为3υ正(N2)=υ正(H2)、3υ逆(N2)=υ逆(H2)是永远成立的,所以当有3υ正(N2)=υ逆(H2)、3υ逆(N2)=υ正(H2)时,可以通过等量代换,得到υ正(N2)=υ逆(N2)或υ正(H2)=υ逆(H2),因此得到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了,反应肯定是达到平衡的。

其他的关系,诸如当2υ正(N2)=υ逆(H2)时、当2υ逆(N2)=υ逆(H2)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了呢,通过推导得到υ正(N2)>υ逆(N2)、υ逆(N2)>υ正(N2),前者是还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后者是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还有的表示方式中,尽管没有表明速率,但其实也是从速率角度去说的,最后也是归到上述所说的情况。比如,当有1molN2反应掉的同时有3molH2反应掉了,说反应达到平衡了,这种情况实际是3υ正(N2)=υ逆(H2)表示方式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当然是不正确的。那要是说,当有1molN2反应掉的同时有3molH2生成了的话,无疑就是正确的了。再如,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说的都是正反应速率,当然是不正确的。那要是说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生成了,就是正确的了。

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澄清两个问题:

1.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不意味着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等。

2.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的内含包括

(1)第一层次:对于一种物质的有关量的表达有:物质的量(n)、物质的粒子个数(N)、物质的质量(m)等物理量。

若是有当各组分每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物质的粒子个数(N)、物质的质量(m)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的说法均是正确的,因为这些是最单一、最根本上的表达。每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就不变了,平衡还在向哪个方向移动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2)第二层次:对于一种物质与整体关系的有关量的表达有:物质的量分数(x)、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φ)、物质的量浓度(c)等物理量。

若是有当各组分每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x)、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φ)、物质的量浓度(c)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的说法均是正确的。

对于物质的量分数来说,若针对的是一个等物质的量的反应,由于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若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那也可以得到其物质的量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反应当然就达到平衡了。若针对的是一个不等物质的量的反应,由于在未达到平衡之前总的物质的量始终在变,若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出现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几倍,总的物质的量也增加几倍,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几倍,总的物质的量也减小几倍情况的。只可能是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总的物质的量也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了,二者比值也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了,所以反应当然就达到平衡了。体积分数也是如此。

对物质的量浓度来说,若针对的是一个固定容器,由于总体积始终不变,若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那也可以得到其物质的量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反应当然就达到平衡了。若针对的是一个体积可变的容器,由于在未达到平衡之前总的体积始终在变,若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出现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几倍,总的体积也增加几倍,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几倍,总的体积也减小几倍情况的。只可能是某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总的体积也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了,二者比值也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了,所以反应当然就达到平衡了。

对于质量分数很好理解了,就是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总质量不可能改变,因此质量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意味着某种物质的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了,所以反应当然就达到平衡了。

(3)第三层次:对于整体的有关量的表达有:总物质的量(n总)、总分子个数(N总)、物质的总质量(m总)、体系内的总压强(P总)、体系的总体积(V总)、气体平均密度()、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颜色、温度(绝热条件下)等物理量。

要准确地判断有关这些物理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否达到平衡,也是高三学生不易把握的,但是这部分内容必须要解决掉,平衡状态的判断作为高考命题的话,按其难度和综合程度的要求,势必要涉及这些第三个层次的有关物理量的说法的。

下面列出三种类型的代表性的可逆反应:

第一种类型是不等体积的反应:N2+3H22NH3

第二种类型是等体积的反应:H2+I22HI

第三种类型是有固体参与反应的等体积的反应:A(s)+2B(g) C(g)+D(g)

就着以上三种类型的可逆反应,来分别分析第三个层次的有关物理量的说法,若出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情况是否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平衡。

① 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

对于第一种类型来讲,若总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情况,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只要没有达到平衡,其总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肯定是在改变的。对于第二种类型来讲,若总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情况,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和是相等的,就意味着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其总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一直是不变的。对于第三种类型来讲,若总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说总体时是包括固体物质的。但若是强调是气体时,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是相等的,就意味着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气体的总分子个数一直是不变的。因此,说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气体的总分子个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做题时要仔细看是哪种说法。但在不明确是在哪种类型的可逆反应的前提下,笼统地说总物质的量和总分子个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也是不正确的。

②物质的总质量

在不明确是在哪种类型的可逆反应的前提下,笼统地说物质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密闭的容器中,总质量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对于第三种类型是有固体参与反应,在命题可能会说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可逆反应已达平衡,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在没有达到平衡时,固体的质量也会在改变的,若说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了,也就意味着固体的质量也不变了,当然反应就达到平衡了。

③体系内的总压强

要把握好这一点,还得看可逆反应所处的环境,是在可变容器中,还是在固定容器中。

若是在可变容器中,体系内的总压强始终和外界大气压一样,就是说达没达到平衡,体系内的总压强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要说体系内的总压强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不正确的。

若是在固定容器中,针对第二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可逆反应,由于对气体来讲都是等体积的反应,体系内的总压强始终是不变的,就是说达没达到平衡,体系内的总压强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要说体系内的总压强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不正确的。但对于第一种类型可逆反应,由于是不等体积的可逆反应,在未没达到平衡之前,容器中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始终在改变,其中的压强也会随改变的,因此,第一种类型可逆反应类型,处在固定容器中时,说体系内的总压强也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④体系的总体积基本和体系内的总压强是一样的情况,在此不在赘述。

⑤气体平均密度

要把握好这一点,也得看可逆反应所处的环境,是在可变容器中,还是在固定容器中。因为密度是质量与体积之比。

若是在固定容器中,针对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可逆反应,气体平均密度始终是不变的,因为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系的体积也不变,二者的比值不可能变。因此这种情况说气体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不正确的。但针对第三种类型可逆反应,要说总的平均密度也是始终不变。但要是强调气体的密度,其在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容器中气体平均密度始终在改变,因此这种情况说气体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若是在可变容器中,针对第二种类型可逆反应,气体平均密度始终是不变的,因为气体总质量不变,由于是等体积反应,体系的体积也不变,二者的比值不可能变。因此这种情况说气体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不正确的。但针对第三种类型可逆反应,要说总的平均密度也是始终不变。但要是强调气体的密度,其在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容器中气体平均密度始终在改变,因为即使是由于是等体积反应,体系的体积也不变,但有固体参与,在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容器中气体质量始终在改变。因此,容器中气体平均密度始终在改变,这种情况说气体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针对第一种类型可逆反应,因为气体总质量不变,由于是不等体积反应,体系的体积是在变的,二者的比值也是在变。因此这种情况说气体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是用气体的总质量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之比来求得的。

对于第一种类型来讲,由于气体的总质量在未达到平衡之前始终是不变的,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始终是变,因此说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对于第二种类型来讲,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始终都不变,因此说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不正确的。

对于第三种类型来讲,由于气体的总质量在未达到平衡之前始终要改变的,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因此说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⑦颜色

这种情况只是对于有颜色的物质才会有的情况,虽说是整体表现,其实也是一种物质的浓度上的表现。因此,说体系的颜色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⑧温度(绝热条件下)

绝热条件下是指容器不导热,外界热量进不去,内部热量出不出来的情况。因为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热效应是不同的。所以,在绝热条件下,体系内部的温度在未达到平衡之前始终要改变的。因此,绝热条件下,体系内部的温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时,可逆反应已达平衡是正确的。

高考化学

新课标高中化学共有8本。有2本必修和6本选修。

2本必修:高中化学必修1、高中化学必修2;

六本选修: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但是选修1化学与生活一般是文科生学习的,高考中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必考部分,还有选考部分,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三选一。

扩展资料:

《高中化学》是中国高中现阶段化学课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教育部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编写的。包括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等几个版本。

目录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单元回眸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2节电解质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单元回眸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碳的多样性

第2节氮的循环

第3节硫的转化

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

单元回眸

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2节铝金属材料

第3节复合材料

参考答案

附录Ι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的英文名称对照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

百度百科-高中化学

同学,你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化学复习可不能来一个记一个,得归类。只要把这些内容都归好类,不仅可以加深记忆,遇到没有见过的物质时,甚至还能根据类型,推测其化学性质。

若要进行归类,就得从最基础的元素开始。所以,建议是,从化学元素周期表下手。

首先,各种主族元素的性质一定要清楚。同一族的元素,很多性质是相似的。先将这些共性的东西总结出来。比如卤族元素,Hcl,HBr都是强酸。这样记忆卤族元素的氢化物都是强酸,可比一个一个记忆Hcl,HBr容易多了。这方面共性的东西,很多参考书上都有总结,一定要记忆清楚。要做到,对着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能马上将这些内容清晰的回忆出来。

还有就是有机化学的归类。这些参考书上也有不少,把最基础的都记住。

接着就开始一些小范围的归类。比如离子反应,金属和酸反应等等。这类小范围总结的东西,一般不能适用于全部,只能用于一些物质上面,所以单纯看参考书的总结是非常容易弄混的。比如镁和铝,他们很多性质相似,但铝可以和碱生成氢气,而镁却不行。

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就不能单纯的将他们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要有一种归类思想,就是某一些性质的物质有哪些,在具有这种性质的情况下,又具有某些性质的有哪些。比如碱不溶水的金属有哪些,产生的是白色沉淀的碱的金属是哪些,从大到小,条理清晰。

也不需要专门去花时间去做这些小范围的归类,只需要平时做练习的时候,顺便将这些内容归类。比如做了一题有关白色沉淀的,那就一边做,一边归类一下白色沉淀有哪些。当然这里归类也不仅仅针对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颜色等等,都可以归类。而归类这种东西也急不来,不要想一次就搞定,这次归类了两个,下次又归类两个,慢慢的在你脑海里面,这种性质的物质就全记住了。

把每一次做题都当成是一种归类的过程,强化大脑的记忆。平时做练习多一份心,不要只以解题为目的,多花几分钟时间归一下类,对你是大有益处的。

文章标签: # 改变 # 物质 #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