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21年辽宁高考语文难吗_辽宁高考语文2017难吗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2.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哪个最难3.高考语文怎么考好啊,感觉好难啊,全国卷4.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难不难5.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题目难吗6.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难度怎么样?7.2017辽宁高考文科 理科高考状元是谁 最高分是多少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
1.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
2.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哪个最难
3.高考语文怎么考好啊,感觉好难啊,全国卷
4.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难不难
5.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题目难吗
6.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难度怎么样?
7.2017辽宁高考文科 理科高考状元是谁 最高分是多少
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不好把握。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
今年的高考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江苏试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上均与2016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中“我的朋友”生活状态。(6分)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6.请探究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13题是依据文本情节对人物生活状态进行分析,第14题对人物情感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物象作用分析,题干特别强调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且和16年的题型非常相似。
而16题,分析结尾处的表达效果,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如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最后一题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2014年《安娜之死》最后一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5年最后一题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6年请探究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五年来,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难怪学生觉得熟悉,答题时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2017年《从脸谱说起》也同样,第二题,也就18题就是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而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一句文本解析作答,和2016年题目几乎一样,非常常规。
所以说,2017的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现代文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概括题是“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这道题和2016年“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回归到传记类文本一般设题上——关于传主的治学为文方面特点,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第7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对文化常识(即传统文化)的考查,这一题和以往是不同的。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大,只要在平时学生文言文时稍微注意一下,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非常容易的。
诗歌两道题: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一题是内容概括,一题是赏析句子,两题都是常见题,特别是第一题,根据中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即使看不懂诗,结合平时了解的陆游特点也能回答出来。
(三)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而2017年,同样保留了词语、修辞,把2016年去掉的连贯和图文又拿了回来,2016年的对联仍然保留。五道题难度都不大,但加大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含量,对联题和图文题都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对联题难度不大,结合杜甫的生平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中《客至》句子“但见群殴日日来”,选出正确答案,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紧密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图文题要求选出诗句与意境最吻合的,注意的画面内容和各选项中诗句的意象来判断,就容易多了。但是学生容易忽视诗句中意象,靠纯粹去理解诗句来作答,就不是那么顺手了。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在整体难度上也超和去年持平。
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
截止2022年12月8日,比较难。
经查阅陕西省的考试网得知2017年陕西语文高考难度较去年明显上升,出现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今年出题的角度有所改变。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
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哪个最难
2017年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变化较大,更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更希求引领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减少。全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陌生的术语,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覆盖看,依然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今年特别值得注意的两点变化:一是侧重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这个考点,二是三道客观题,第1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
近几年全国卷命题越来越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考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今年更是加强考查考生整体“读懂”的能力,尤其体现在第2题题干要求的设置、第1题D选项和第3题的所有选项的设置上。这也必将是未来命题的方向,考生需要注意考查方向。
文学类作品阅读
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成为必考题,是今年语文卷变化最大的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天嚣》,文本长度与考试说明题型示例文本长度相当。选材关注我们比较陌生的科研人员的生活,但情节、人物都不复杂,主题也很鲜明。第1题用客观题型,改原来“五选二”的多选为“四选一”的单选。第2题第3题为主观题,题目设置体现了全国卷的灵活度和综合性,但仍然立足于基本要素的考查。
整体来看,这次文学类文本阅读难度降低,更切近高中学生的阅读经验、人文认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非延续性的新闻材料,其中材料二为图表形式。这和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关于“国民阅读”的新闻材料题题型相同。第1题第2题都是客观题,分别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和正确的两项,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第3题为主观题,需要找到问题的区间,分析归纳后有条理的概括,这道题要求考生养成条分缕析的思考和答题习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取材于《宋书·谢弘微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传主为忠臣良将、清官廉吏。文本600字左右,与2016年全国卷的《曾公亮传》586字基本持平。
第1题,文言断句题,全国卷连续考了三年。今年在这题选项的设置上用了一样的做法,四项中其中两项只有一处不同,只要根据前后文准确理解划线的两句话,运用排除法,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第2题是2015年出现的题型,即在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整个社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今年更是在考纲中有了明确规定。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且可带入原文判断正误,考查的是真正的“常识”。
第3题命题形式未变,每个选项首先用一句话作概括,并用句号与后面的句子断开;接着紧扣这一句概括语陈述原文中的相关信息,体现概括语与相关信息的同一性,即概括语是从相关信息抽取出来的,相关信息用来说明概括语。历年考试中,这道题规律性极强:四个选择项是按照文本的自然顺序,选择传主的代表件或体现的思想品质逐层设题。从全国卷命题特点看,本题设错角度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品质分析不恰当、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等。
第4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需要在翻译时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朝著名诗人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这首诗的内容和考生在考场答卷的情形相映成趣。考生在答题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人考试时的情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体制的变革,有趣又意义深远。
第1题今年改为客观题,是今年考题的另外一大变化。“五选二”,需要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都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第2题主观题为炼句题,是考生熟悉的题型,回答时需有条理。
默写题仍为理解性默写,就是将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巧妙结合。从原来的6分减至5分,高中3分,初中2分,难度不大,得分率会很高。
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题最易出现新题型。今年成语题、病句题、补写题没变,表达得体题替代了虚词选择填空题,逻辑推断题替代了流程图题。这些变化在考试说明中都有体现。
作文
作文材料给出了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题目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且找到所选关键词的有机关联,据此写成一篇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今年的作文题比去年的驱动型更明显,立意面更广也更开放。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考查却没有降低。更侧重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考生能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需要平时养成多看、多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习惯。
高考语文怎么考好啊,感觉好难啊,全国卷
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考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写。
这六个古诗句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难不难
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会保持稳定。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你们当地教育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17高考难度预测
教育部昨日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文。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访时明确表示,新增必考内容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
作为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上海、浙江两地将于明年率先实施新高考,即“3+3”考试模式。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的语数外3门统一测试科目命题要跟新大纲统一,而“+3”中的选考科目,可根据自己的改革方案安排,不受新大纲的限定要求。
考试大纲为什么要这样修订
长期以来,高考对教育教学都发挥着指挥棒作用。相关专家指出,2017年高考大纲的改革,正是试图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继续推进高考内容改革,破题应试教育,体现素养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的总体原则是优化考试内容,提高考试质量,在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要求,这也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这次修订其实将考察学校是不是尊重学习规律,是不是应试教育。”有专家指出,本次修订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题换取高分会越来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纲的调整”。
选考变必考,高考更难了吗
根据《通知》,与往年只是微调相比,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调整较大,语文、物理均将以往的一些选考内容调整为必考内容。新大纲也引发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新必考内容的难度如何?
“肯定要考虑到稳中有进。”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必考内容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
南都此前了解到,新物理大纲将高中课标里选修的3-5模块调整为必考,部分师生存在担忧。已经是高三第一学期,有些学生之前没有选修3-5模块,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更好地调整复习?
对此,北京八中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唐挈坦言,3-5模块的考察第一年回到必考系列,学校、老师和考生确实会有不适应,但从物理学科的整体性、系统性上看,调整是必要的。他认为,学校对相关知识及教学方法是有传统的,而且试题难度不会太高,广大考生不必过度恐慌。
调整突然,是否符合“三年早知道”原则
此前有一线教师提出,大纲的调整有些突然,不符合高考改革“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南都称,年度高考大纲的修订是教育部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的例行工作,而“三年早知道”是对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要求,例如考试科目、加分政策调整等,不是对年度例行工作的要求。
该负责人同时进一步解释了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2014年《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
专家解读
考生如何调整复习?教育部及专家逐科详解
如何理解这次高考大纲的修订?考生又该怎样据此调整复习?教育部考试中心及有关专家近日给出了一些参考。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谢维和表示,大纲不等于考试命题,还有很多环节和工作等待有关部门部署,让这次大纲修订能够平稳落地。他强调,这次考纲修订是根据国家高考改革的进程来进行的,出自于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契合了高校深化创新改革、培养拔尖人才的要求。学校、师生和家长需要对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语文
取消二选一选考模式 考试阅读量增加
对策:平时一定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语文是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中变化较大的科目之一,修订后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阅读量也有所增加。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取消此前二选一的选考模式。一篇2000字的文章,阅读加答题的时间约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其他题量不变,语文答题的时间会更紧张。
教育部义务教学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执行主编温儒敏认为,本次大纲修订将改善当前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态。
温儒敏说,语文不像数学和英语等科目,考试分数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难以依靠短期的突击,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学校要求语文“让路”的现象。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高考中,某省份语文卷文学类阅读仅有8%的选择率,也就是说,92%的考生选择了实用类阅读。每年两类文本的选考,绝大多数考生都是选实用类阅读。
“为什么?因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是很难速成的。一些学校要复习提分,肯定就不选。”温儒敏说,现在很多学校基本上不学文学类阅读,放弃了、诗歌等文学欣赏。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除了具备阅读实用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应该有文学审美的能力。
新大纲中对阅读量的要求有所增加,温儒敏认为很有必要。“没有阅读量,就不可能有语文。”他说,语文教育包括了听说读写,只有精读是不够的,一定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既要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我觉得这次高考大纲的修订意义重大,会马上对一线教学产生正面指挥作用。”
物理
考试范围扩大了一本书
对策:新增必考内容可结合其他模块复习
新的物理大纲同样增加了必考内容,原本属于选修的3-5模块改为必考,主要包括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及波粒二象性的相关内容。由于考试范围扩大了一本书,部分考生和家长难掩焦虑。
对此,北京八中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唐挈认为,一线教学老师确实会感到不适应,但从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上看,调整是有必要的。
此前学生没有学过,高三复习的时候怎么把新的内容讲进去?唐挈建议把3-5模块分成三部分,同其他模块的复习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动量的知识,可以放在力的运动、机械能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复习当中。这样也丰富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考虑到动量首次纳入到必考内容,在试卷设计时会适当控制涉及动量内容试题的考查难度,保持物理试卷总体难度的稳定。
再比如波粒二象性的教学,唐挈说,如果学生选学了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3-4模块,在对于光的本性认知这样一个大课题下,再来进行波粒二象性的学习,实际上既是相关知识的比较,也是对光的认识的深入。
数学
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
对策:将特别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而不只是集中于知识性内容
新的数学大纲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修订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将来高考对数学学习情况的考察,不像过去集中于知识性内容,而是特别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要求,则体现出数学科学与人文价值的兼顾,符合未来高考改革及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
新大纲还从此前的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说,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中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有相当程度的体现,因此没必要再以单独的专题形式来考查。需要注意的是,删去这部分内容,并不意味着弱化对考生相关能力的要求。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题目难吗
试题有可能靠拢,不过难度变化的可能性不会大
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 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用到。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难度怎么样?
作为一个江苏的文科考生我谈一谈我的感受,首先,语文200中的前160分的七道选择题确实比去年要简单,文言文也相对平和,较之去年也下降了些,但是,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和去年一样的难;作文也是避开了大热话题而选择了车。
40分附加分整体比去年难,主要是难在材料概括分析题,其他还可以。
2017辽宁高考文科 理科高考状元是谁 最高分是多少
在6月7日上午,2017北京高考首场科目语文考试结束。
多位走出考场的考生认为,语文考卷整体难度适中,古文阅读有一定难度;
对于今年“二选一”的大作文题,更多受访考生表示选择了“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有考生自称以“穿越文”作答。
今年考题难不难?
北京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来自不同考场的多位考生表示,考卷“难度适中”。陈经纶中学几名考生表示,和平时考的难度差不多。
古文试题成为考生们考后议论的焦点。“两篇文章和一首诗歌,考的是王维的诗。”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考点考生小张说,古文阅读的篇幅和难度都较其它考题更加费时。
有考生回忆,古文阅读中一道题选材自宋代苏轼《东坡志林》里的《秦废封建》一文,要求对文中几句话进行理解。“我记得有一句是,‘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整个古文阅读难度也不算小。”另有考生在考试后查阅了古文阅读中考查的王维《晓行巴峡》一诗,称课本上没学过,感觉理解上有一些难度。
此外,几位女生出考场后议论起古文默写。一名考生表示,古文默写考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要求写出“披秀闼,俯雕甍”后两句。
不过,更多考生反应,在今年“二选一”的作文题中选择的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人大附中考点一名考生介绍,自己写了一篇“穿越文”,“想象2049年我去访一位老将军,回忆今年一带一路峰会的事情。”另一位考生则称,“想象自己在2049年访了一位抗战老兵。”
“我给2049年的共和国拍了好多张照片。”首都师大附中考点第一位出场考生说,作文题没有规定是拍一张照还是多张,“那时的国家面貌,一张照片可说不完。”
也有考生选择了“说纽带”一题。一名人大附中分校的考生表示,“纽带”这个题目比较常规,他在开头结尾使用了场景式描写,加入纽带的定义等。而101中学考点的赵同学介绍,他的作文题中,结合了“一带一路”作答。
大连24中的白佳玉同学以653分夺得2017年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
朝阳市喀左一中学子李星池以714分的成绩夺得2017高考辽宁省理科第一名,其中语文成绩:141分,数学成绩:146分,英语成绩:143分,理综成绩:28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