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恢复高考名人,恢复高考时的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1.邹恒甫的人物概述 付贤智1957年出生于南平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是教师。他从邵武一中高中毕业后,到原莲塘公社芹田大队插队当知青。1976年11月,他调到大竹中学任教,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化学考满分破格去北大。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付贤智参加了高考,他考出了物理98分、化学100分的优异成绩,本应该就读师范类院校的他被破格录取到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

1.邹恒甫的人物概述

恢复高考名人,恢复高考时的高考状元

付贤智1957年出生于南平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是教师。他从邵武一中高中毕业后,到原莲塘公社芹田大队插队当知青。1976年11月,他调到大竹中学任教,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学。

化学考满分破格去北大。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付贤智参加了高考,他考出了物理98分、化学100分的优异成绩,本应该就读师范类院校的他被破格录取到北京大学化学系。

1991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北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付贤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知名学府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在该校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游子只想学成回国办实验室

1997年,麦迪逊大学为了挽留他,以“杰出科学家”的身份为他全家办绿卡,许诺他4万美元的年薪及房子、轿车,但付贤智都一一拒绝了。昨日,对于这段经历,付贤智说:“我是50后,我插过队,能上大学不容易,我的经历决定了我要回国。”他说,出国就是为了看看国外的教授怎么做科研,打算掌握了他们先进的科研方法,再报效祖国。当时他把儿子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课本都带到美国,让妻子教。为的是有朝一日回国,孩子的功课能跟国内衔接上。他的妻子杨青说:“贤智是个民族感情特重的人,在国外学习期间,他总念叨着,学成后要回国办个实验室。” 见到家乡人不去北大去福大

回国前夕,付贤智的硕士生导师、一位北大教授恰好也赴美国探亲。教授特地叫女儿开车,从几百公里以外的芝加哥赶到威斯康星,希望付贤智回母校北大工作。就在那时,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的魏可镁院士了解到付贤智是福建人,他通过越洋电话一再动员付贤智回家乡福建执教。

付贤智回国后,走下飞机后遇到的第一人便是魏可镁院士。原来,魏可镁怕付贤智“跑”了,专程从福州赶到上海接他。

握着魏院士的双手,他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我喝着闽江水长大,理当为家乡发展多做一点事儿。”就这样,付贤智携妻儿来到福大,开展他的光催化研究。

邹恒甫的人物概述

张双南1962年12月27日出生于确山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张双南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性格。

从小学到高中,张双南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别是他在上高中时,理科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历次在地、县举行的物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张双南最感激的是他上高中(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时的物理教师,得益于老师的启发诱导,耐心辅导,才使他慢慢地偏爱上了物理这门功课,这为他后来在高等教育学院学习、从事物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张双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圆了他上大学的梦。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老区确山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张双南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十分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同学们见张双南这样废寝忘食的学习,就关切地劝他说:双南,考上大学了还愁没工作吗”?你这样学习会把身体搞坏的。张双南总是笑着对他们说:“学习哪有累坏身体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其实张双南心里想的是:他来自老区,是老区人民养育了他,只有好好学习,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才能为老区人民争光。

1984年大学毕业后,张双南又考入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其间,他的指导老师就是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惠教授。何泽惠教授非常赏识张双南在物理研究方面的勤奋和才识,在何泽惠教授的精心培育下,张双南在学术研究上进步很快,只用两年时间,便通过了博士研究生考试。

早年经历邹恒甫,196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1982年5月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6月开始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学习;1986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5月答辩通过获博士学位。其间于1986年6月至1988年12月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担任研究助理,1987年10月至1988年6月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处担任副研究员。1989年9月受聘于世界银行贸易政策处任青年专家;1990年3月至1991年10月在世界银行东欧司任青年专家;1991年10月至今在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任经济学家。在世界银行近五年的工作中,曾参加许多国家经济学家所从事的经济学研究,并负责和指导了诸如通货膨胀的政治后果,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政府开支和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储蓄问题,城市财政,以及出口与经济增长等课题;在工作中特别重视同海内外中国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的联系,特别提倡中国经济学家去世界银行进行经济研究,亦曾多次回国讲学并与国内学者合作,1991年3月被聘为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1994年9月创建武汉大学经济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并亲自担任该中心主任。1998年起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主任、董辅礽经济学讲座教授。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1962年,邹恒甫出生于湖南华容县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普通农民。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加上他兄妹三人,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

上学后,他利用假期帮人看过果园,养过蚕,以此赚些学费。前些年,每次从美国回来,他都会去外公外婆居住的乡下做两天农活,种菜、插秧……直到两位老人去世。小时候,就是在地里干活,他也会抽空看会儿书。即使在文革期间,他也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1977年,邹恒甫高中毕业。那年恰逢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于是,他苦读数月,谁也没想到,他竟然考上了武汉大学。那年,他只有15岁,是当年武汉大学新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家乡被传为美谈。

刚上大学时,邹恒甫学的是历史,可不久就被调到经济系。当时大家都往“数理化”里钻,经济学是少人问津的冷门专业。邹恒甫曾为此失落好一阵子,“回家都不好意思和亲戚邻居们说,怕被人笑话。”在学校,邹恒甫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文史哲书籍上。回忆起那段经历,邹恒甫笑着说:“我在闲逛中度过了大学时光,没有什么做学问的志向。”

1982年,20岁不到的邹恒甫大学毕业。他没有考托福和GRE,自己向哈佛、斯坦福、威斯康辛等大学发出留学申请。没想到哈佛很快就来通知称对他很满意,他一直不敢相信,还以为哈佛弄错了。在哈佛,他学到了许多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真正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还先后担任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助理及哈佛商学院研究处研究助理。 1989年,他从哈佛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应聘世界银行。当时应聘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邹恒甫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进入世界银行的中国青年专家。

1993年,邹恒甫担任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997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讲座教授;

1998年12月至2007年5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系主任、董辅礽讲座教授;

2000年,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浙江大学数理经济学项目顾问;

2005年5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

2006年,复旦大学数理经济学实验班名誉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数理经济金融实验班顾问;

2007年10月,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鹏城社会科学讲座教授;12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非洲贫困研究所联合主任;

2008年,非洲农业绿色革命基金工作组成员。他是朝圣山学社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但2012年已经退出。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中非发展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标签: # 研究 # 教授 # 邹恒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