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状元补课,高考状元辅导孩子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郑州京太教育优状元高考复读好不好?2.68位高考状元背后的教育真相是什么?3.高考状元的家长是怎样做的4.高考状元都有一些共性,从小学时就开始拼父母,你有做好吗?5.从高考状元看精英养成中父母的重要性到了清华才发现,高考状元和竞赛保送生的区别,家长需要理性培养。具体介绍如下:高考状元和竞赛保送生的特点:1、高考状元高考状元是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能

1.郑州京太教育优状元高考复读好不好?

2.68位高考状元背后的教育真相是什么?

3.高考状元的家长是怎样做的

4.高考状元都有一些共性,从小学时就开始拼父母,你有做好吗?

5.从高考状元看精英养成中父母的重要性

高考状元补课,高考状元辅导孩子

到了清华才发现,高考状元和竞赛保送生的区别,家长需要理性培养。具体介绍如下:

高考状元和竞赛保送生的特点:

1、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是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并在考试中稳定发挥。此外,高考状元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能够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保持冷静。

2、竞赛保送生

竞赛保送生是指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被保送到顶尖高校的学生。他们通常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超常的才华和兴趣,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学科涉猎。此外,竞赛保送生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考状元和竞赛保送生的区别:

1、学科领域

高考状元主要涉及的领域是基础教育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竞赛保送生则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领域。

2、培养方式

高考状元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考试提高成绩。而竞赛保送生则注重兴趣和特长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提升能力。

3、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通常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成绩。而竞赛保送生则更加注重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心理素质

高考状元通常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能够在紧张的高考中保持冷静。而竞赛保送生则更加自信和乐观,具备更强的抗挫折能力。

家长如何理性培养孩子:

1、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果孩子对基础学科感兴趣,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相应的学科竞赛;如果孩子对艺术或体育有兴趣,可以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活动。

2、不过度追求功利化目标

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成功,不过度追求功利化目标。不要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竞赛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判他们的价值和成就,而是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注重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高考状元还是竞赛保送生,家长都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郑州京太教育优状元高考复读好不好?

决战中高考,这份“考前助力”书单请收好

Part 1 助力考生心理系列

01.《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作者/刘称连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练,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这是一本家长用心写给家长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翻开本书,看作者这位智慧妈妈如何为孩子“松绑”,帮孩子“透气”,陪孩子顺利度过高中三年。

02.《中考生心理减压》(学生版)

作者/舒闻铭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分为六篇:中考生压力与焦虑心理辅导、中考生性格心理辅导、中考生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中考生自卑心理辅导、中考生情感和生活心理辅导,书后还附有一例中考生图排作品和心理分析报告、一例中考生家画作品和心理分析报告,以及72个问题,9个心理减压训练方法以及家长良方。

03.《高考生心理减压》 (学生版)

作者/李刚英、舒闻铭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高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困扰表现在: 紧张、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茫然心理,强迫性心理,逃避心理、情感困扰,自卑心理,厌学心理,人际关系困扰。高考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高考生心理和心理调节知识、经验和方法,对自己顺利度过高考期有很大的帮助和现实意义。

04.《当起点很低,理想很高时

作者/韩一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韩一因不认真读书而高考落榜,受此打击决心叩开牛津大学的大门。于是,从零学习理工科学,半年多后成功考取英国伯明翰大学。孤身来到英国,听不懂英语和课程,跟不上进度。3年后到了牛津大学的门口,却被拒绝。走投无路时,再次用坚韧与创造力,抓住一线生机,S天S夜学习了量子物理、计算机科学、纳米材料、化学,终于折服牛津教授,破格发出硕士/博士双录取……

Part 2 助力考生膳食系列

01.《高考孩子怎么吃》

作者/良石、宋璐璐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备战高考期间,孩子每天都肩负着超负荷的学习任务,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非常大。 孩子营养到位,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进而考出好成绩。本书望子成龙的你系统地讲授营养的奥妙,告诉你在备考阶段,如何绘孩子合理搭配饮食,才能使孩子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八学习,进而让你的孩子也有机会荣膺“高考状元”之列。

02.《考生营养吃点啥》

作者/胡承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考生如果不吃早餐,可能在上午的学习中会出现低血糖休克;考生如果午餐只吃大鱼大肉,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代谢,也许会影响下午考试的发挥。考生营养吃点啥7考生营养怎样吃7考生菜肴怎样做?考生营养忌讳啥?临考营养妙招有点啥?这些真正能发挥效果的助考营养知识,您都可在胡承康主编的《考生营养吃点啥(专家支招助考营养全攻略)》中找到答案。

Part 3 助力考生提分系列

01.《高考满分作文夺分金计划》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思辨类考题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风向标绝非偶然,毕竟,“思维发展与提升”一直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精选热考思辨主题,立足于思辨与立意,囊括个体与自然、个体与自我、个体与时代、个体与国家四个思辨类别,对思辨主题进行深入解读,挖掘高分立意点,帮助考生强化思辨类作文题审题立意的能力。

02.《图解速记 高中英语短语与句型》

作者/牛胜玉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学习英语常备口袋工具书,帮助考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中包含:例句来源于高考真题及词典、时文、报刊等中的经典例句;精讲短语涉及考点、在句中的作用等;特别标出重要且容易忽略和出错的易混短语等内容;拓展与短语相关的内容、反义短语等,旨在帮助学生高效记忆短语,快速运用句型。

03.《天星教育 2023新教材高考测评卷》系列

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专注2023年高考和预测,深谙高考之道,熟知命题铁律。一题多解:多角度解题,提升思维;教材衔接:与教材紧密结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图解剖析:以图解题,一目了然,提升效率;易错提醒:直击易错点,加深知识点记忆;技法传授:归纳方法技巧,提升能力。

04.《学霸考试高分学习法》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方法工具书,一共提出了32个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作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经验,对各种学习法进行了透彻的研究讨论,例如,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参考书?怎样进行高效的英语学习等?本书将引导读者破除迷思并跨越各种学习障碍,获得掌握学习本质的能力,从此无论哪一方面的能力都能向上提升,大脑变得更灵活,思路更敏捷。

Part 4 助力考生经验系列

01.《中考有泪也温柔: 初三那一年,你不能不知道的33件事》

作者/卫群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中等生白豆,北京六万中考生中的一个;中考,中国现实教育的一个横剖面。卫群著的这本书真实记录中考考生的苦乐悲欣;切近审思应试教育的功过得失。以点带面,全景式展现中考之年每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同时细节丰沛、语言诙谐;生动展现孩子与家长在中考之年的重重团境,亦有破除点拨之智巧。

02.《状元妈妈告诉你怎么办》

作者/王极盛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写给高考考生家长的教育读本。高考专家王极盛教授通过访问百名高考状元家长,掌握了大量的手资料。本书收录了他对高考状元的妈妈进行面对面访谈后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真实记录了这些状元妈妈的所思所感,为广大考生家长总结出一套孩子高考成功的规律,为广大考生家长提供借鉴。

03.《状元爸爸告诉你怎么办》

作者/王极盛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如何同孩子共同度过紧张又宝贵的备考时光?高考专家王极盛教授面对面访问了百名高考状元爸爸,收录并总结了家长们与孩子一同备考的“实战”经验: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更益于知识点的牢固记忆;对孩子进行信心教育,更益于锻炼临场能力;让孩子通过适当的社会活动,更益于开拓孩子的视野,掌握更多的作文素材……

04.《怎样帮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

作者/王极盛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高考取胜,并且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是每一个家长的殷切期望,本书为困惑中的家长支招,解决高考中困扰家长的诸多问题,拿来即用,简单易学,是家长的工具书。本书作者王极盛教授是名副其实研究高考规律的专家,他应对高考的办法精准可行,已经使无数人受益。本书能为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告诉家长高考志愿填报有技巧,低分也能上名校。

68位高考状元背后的教育真相是什么?

很好。

全日制高考辅导班是郑州京太优状元高考补习学校专为高三学生,特设的全年高考辅导课程。 聘用省会一线名师,量身定制辅导计划,精品小班制授课,实行24小时无缝隙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日制教学,全封闭军事化管理。郑州京太优状元高考补习学校,专注高考提升14年,省重点一线老师授课,老品牌信得过。

每个学生量身规划提分方案,设置提分曲线,通过周测和月考对比提分幅度,成绩稳步提升,家长放心,学生越学越有信心。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每个班级配备14名专属老师,课上6个科目授课老师,课下6个科目助教,2名班主任,安排周测月考检测学习效果,跟家长反馈学习成果。

高考状元的家长是怎样做的

68位高考状元背后的教育真相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有两点,第一,这些状元的父母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有着超强控制欲的父母,他们反而十分随和,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支持和鼓励;第二家境都算不上特别优渥,但父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

首先来说说第一点。现在的高考状元并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种只知道死学习的书呆子型学霸,他们是又会玩又会学,之余不忘学习,学习之余不忘。比如湖北省高考状元唐楚玥,她不仅能写书法、能演话剧,还会弹钢琴,就连运动也不在话下。山东省高考状元孟令昊,从小就开始练钢琴,这个习惯就算到了高三他也没有放弃,每天的晚自习时间对别人来说是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却是练琴时间。试想如果你是孟令昊的爸爸妈妈,会赞成他拿学习的时间来练钢琴吗?我想不会,但他的父母确确实实地做到了,他们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支持,尊重他的决定,而且也不会给他很大的学习压力,就算唐令昊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也不会指责他,反而是耐心地安慰她。就这一点,就足以胜过许多普通的中国式家长了。

再来说说第二点。可能有人想,这些状元的出身一定很好吧?一定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吧?一定拥有最多的资源吧?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之中最好的出身也不过是中产阶级,更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他们之所以会这么优秀,靠的不是家境,而是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唐楚玥每天都会与爸爸妈妈一起跑步,通过这样的锻炼,会让她的学习更有效率。再来说说武艺姝,她的爸爸每天四点半之后就会专心陪伴她,根本不会去碰手机。

总而言之,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

高考状元都有一些共性,从小学时就开始拼父母,你有做好吗?

王极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学家,高考(微博)问题研究专家。从1995年连续潜心研究高考,多年深入高考第一线,访问了400名省级高考状元、百名高考状元家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被称作“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希望他对状元与高分学生家庭培养的研究分析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

揭秘一:状元们的三大共性

王教授认为,状元们的成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他面对面、一对一采访了400多位省级状元之后,也总结了他们的共性。

共性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1999年高考改革以后,状元们是素质教育的产物。王教授一直强调,高考改革后的状元们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

共性二:心理素质好

王教授说道:“心理素质好是状元成功的关键。状元们都有着阳光和辩证的心理。”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江西省文科状元李江雁,高三期末考试的时候是倒数第一。但是李江雁并没有因此受打击,她的心态特别好。她认为平时考得好值得高兴,平时考得不好也应该庆幸。这就是辩证的心理,用辩证的心态来看待考试的得失。

共性三:多才多艺

王教授多年的采访发现,高考状元们大都多才多艺,他们有的热爱唱歌,有的热爱跳舞,有的热爱画画。而且理科状元大多获过数理化竞赛的奖项;文科状元大多是学生会的骨干,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中也屡获殊荣。这些状元们又能考试,又能竞赛,可谓全才。

揭秘二:状元的“高考成功公式”

王教授总结状元们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个高考成功公式:高考成功约等于“实力+心态”。

“实力”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两者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但是老师和家长往往重视了“硬件”(考生实力),却忽略了“软件”(考生心态)。

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考生心态好,高考成绩提高50~100分不是梦。王教授举了个例子,2002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陆程远,一模成绩598,二模成绩604,高考成绩704。陆程远向王教授表示:“爸妈不施加压力,我的心态很好,越考越放松,越考越顺利。”

王教授还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心态不好,有可能会得0分!一名考生平时成绩很不错,但是高考时心态不好,答题时手一直发抖;别人在写字,可他却在“打点”。这是典型的由于焦虑引起的书写痉挛症状。陆程远就曾表示,一开始高考答题时他也有此症状,但是后来由于自己心态调整好,也就恢复正常了。

揭秘三:培养高考状元的家教秘笈

秘诀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天天叮嘱孩子好好用功,争取高分。但是王教授采访的很多高考状元都说,自己的父母认为做人比成绩更重要。

秘诀二:父母坚韧的品格具有榜样作用

调查发现,状元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据王教授对状元父母的分析,状元们的父母60%~70%是工人、农民、司机。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非常勤劳、勇敢,总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陈春仙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十分努力学习,坚强地面对困难,最终圆了入读北大的梦想。

秘诀三:大多数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王教授做了1800份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量表测定,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过分保护型大约占30%。南京一位考研(微博)考生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找不到考研教室,打车回家找妈妈,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的结果。

过分监督型大约占30%。这些父母采用画地为牢的方法,让孩子听父母的指挥。

严厉惩罚型大约占10%。这些父母会打骂孩子。相关研究表明,严厉惩罚型教育容易导致孩子走入唯唯诺诺或狂妄自大的两个极端。

还有大约30%是温暖、理解、民主型。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孩子与父母成为了朋友。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2009年的15个状元中,有14个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秘诀四:相信孩子,学习上不加压

王教授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很多状元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不怎么管孩子学习了。非常信任孩子,不给他们施加压力,顺其自然。但是这些状元的父母往往很重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名家观点:

状元高分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果,确有可借鉴之处

有很多人认为高考状元在数十年后,并没有起到****的作用,王教授认为这个观点是有所偏颇的。他说,不能单从数量上来看状元在数十年后的成就,应该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从比例上来看,状元们在数十年后出成绩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多年来,王教授与状元们保持着联系。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高考状元们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大多数状元在清华北大都能进入第一梯队。本科毕业之后,出国或者留校读研的人占了大多数。

“认为高考状元是书呆子、高分低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些也是人们对状元认识的误区。”王教授指出,1999年以后的高考状元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结果。他们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高分的杰出代表,状元们确实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他们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从高考状元看精英养成中父母的重要性

自从2020年高考状元出炉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这些高考状元的成长过程,当你将多名状元、学霸的共性进行一个总结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无论哪个城市的状元都是如此。

经过对46名高考状元的调查和了解,我们能够发现,其实学霸的养成,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拼父母?了!

1、提高专注力、增强课堂效率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绝大部分普通孩子为了提高成绩都会上一些补习班,其实相比于补习班这种学习方式,学霸们更注重课堂效率,补习班顾名思义,就是来帮助孩子学习课堂上没有跟上的内容,当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之后,自然就不用选择补习班这种费二遍事的方式。

而想要提高课堂效率,专注力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专注力能够让孩子用更多的时间来专心听课,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正常也就能够专心20分钟左右,而一堂课要40分钟,相当于这个孩子有一半时间没有听课,而从小经过专注力训练的孩子,有效专注的时间会更长,一节课40分钟都能专注听讲,那么学得知识就要比普通孩子更多,时间一长,差距就逐渐拉开了。

而专注力提升的最佳时期就是刚刚步入小学的时候,小学一二年级尤为重要,对此家长可以采用有效的专注力训练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2、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通过对众多高考状元的观察,很大一部分家长都说自己没有怎么培养孩子,但是没有家长的培养,孩子真的能够随便成才吗?

当然不,就拿重庆理科高考状元谢欣颖来说,她的父母就说没有怎么培养孩子,但是他们真的什么都没做吗?

经过调查发现谢欣颖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之后的学习自然不用家长操心,孩子自己就会主动阅读、从书中获取知识。

湖南省高考状元杜青云,就有着良好的阅读爱好,《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古书也都曾读过。

阅读能力越早培养越好,而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就是父母,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过孩子小时候很难对大人看的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从孩子都爱看的绘本开始培养慢慢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言传身教,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父母的协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父母的协助并非自己玩手机,看着孩子学习,这样只会让孩子离成才越来越远。

像安徽省状元董吉洋就曾说过:自己也有厌学的时候,而这时父母并不会训斥自己,反而会关掉手机和电视,陪着自己一起看书,看到父母都在看书,自己在不努力都感觉不好意思。

清华大学武亦姝的爸爸在她小的时候,每天下午4点都会关掉手机,专心陪武亦姝学习,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让这些孩子们逐渐成长成人人羡慕的学霸、状元。

而那些只知道训斥孩子,让孩子学习,自己却不做出表率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和他们自己一样,正所谓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会映射出父母的样子,因此父母的格局将会决定孩子的高度!

文/漫随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各地高考状元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则以一段采访视频引发热议。

当记者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熊轩昂这样回答:

?

熊轩昂的话令人深思,他并没有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的突出,而是以一种“向下兼容”的思维将其深化到家庭教育及阶层差异上,他的这种独立、深刻、理性而又超前的思维方式,并非中国教育制度的果实,更多的,是来源于他的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熊轩昂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这不但使他享有优质的生活条件,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同样得天独厚。父母是外交官,他从小跟着父母出游过许多国家,这使他在眼界、阅历和见识上,有着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广度、宽度和深度。

凡此种种,皆源于家庭。他生来就站在比别人高的起点,走了一条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的捷径,自然比别人更加轻易地获得了成功。

但是,是因为他出身高贵,因为他父母是外交官,所以他才能考上北大吗?

不是。优厚的家庭条件,便利的教育资源,只在他通往成功的路上提供了优于常人的硬件支持,而认知上的深刻,观念上的自由,性格上的谦逊,以及习惯上的自律等软实力的养成,更多的则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财力、人脉和资源,决定了孩子的起点;父母的修养、见识和格局,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当然,优秀人才的培养,并非一定要有良好的家世,寒门亦能出贵子,真正的区别在于孩子的教养方式,熊轩昂并不是特例。

?

2017年浙江高考状元王雷捷,出生于大唐里蒋村,家中祖辈以织布为生,小学六年都在农村度过,说起那时的生活,他写道:夜里在织布声中入睡,早上在织布声中醒来。

他出生于小康家庭,但母亲是个极有想法且爱读书的人,但凡学校老师要求要读的书,母亲都会买给他,而他也会一一看完,偶尔还会和母亲相互交流。

与熊轩昂相比,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充沛的资源,没有便利的捷径,唯一相同的,大概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孩子的母亲。

熊轩昂可以行万里路,开拓视野,王雷捷一样可以读万卷书,增长见识。不一样的家庭,相似的教育方式,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与自身行为是否一致,父母的教化是否真的起到了向上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要比想象中大得多。它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渗入骨血。

?

无独有偶,2014年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母亲是工程师。

因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董吉洋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象棋,并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初中时考到专业八级;曾获第12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在谈到这些时,董吉洋不止一次的表明“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且感谢父母“每一次都有理由让她坚持下来”。在采访中,她说: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所以,真正的家庭教育,从来就不是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父母在玩手机却命令孩子去学习,更不是父母以工作忙为借口,用金钱和物质奖励代替对孩子的陪伴。

而是以一种温和而不锐利,宽容而不纵容,自由而不放任的力量,使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取舍,以己度人,坚定而又自信地成为自己。

?

子女是父母血脉的延续,却不是父母未尽理想的实现者,不要将自己求而不得的遗憾,转换为子女不得不为的痛苦。我们都是独立的人,孩子一样有自由的灵魂。尊重孩子,才能够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稳定而又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投射到孩子眼里,不亚于金科玉律般的存在,孩子会模仿,会认为这是对的,会在犯错误的时候驳斥你你就是这样做的。如若你哑口莫辩,会助长他的气焰;如若你气急败坏,会使他心生怨愤;但如果你放下身段,真诚地承认错误,并予以改正,孩子会视你为榜样,明事理,知荣辱,辨是非。

好的父母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权利的大小、地位的高低来评判的。富豪亦有不肖子,寒门也能出贵子,关键在于家庭教育。或许你出身贫寒;或许你目不识丁;或许你日理万机。但是,作为父母,你一定要有争取上进的心,让孩子明白好的生活是依靠努力得来的;你一定要学着去学习,为了能和孩子更好的交流和互动;你一定要给孩子适当的陪伴,来加深你们之间的情感。 好的父母,才能有好的孩子。

?

古有孟母三迁,成就一代儒学先贤;又有岳母刺字,成就一位忠国名将。今有古文学家钱基博的儿子,名叫钱钟书;又有著名作家尚爱兰的女儿,名叫蒋方舟。父母如何生活,孩子就如何行事。大多数精英的养成,取决于父母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孩子教不好,首先就是要反观自己。

有一段时间,一篇名为《我的妈妈》的小学生作文,刷爆了朋友圈,文中这样写道:

从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孩子满满的控诉,他抱怨的不是贫富差距,不是阶层差异,不是资源缺乏,而是,他有一个堕落而无能的妈妈。

振聋发聩。

许多女性,在婚后会将重心转移到家庭,会放弃工作来抚养孩子,照顾公婆,承担家务。之前的技能会逐渐退化,然后适应,理所当然地以家庭责任为借口逃避新兴事物的侵袭,终日在家、菜市场、学校三点一线间游走,恐惧改变,安于现状。

孩子,自然也就有理由选择不思进取,因为他有那样一个妈妈。他会驳斥妈妈的观点,会不满妈妈的责打,因为同样的行为,妈妈从未受到过惩罚,他会觉得不公平,会反抗,会成为另一个妈妈。

?

所以,为了孩子,父母要学着改变。好的父母,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不是保护他如温室的花儿般经不起风雨,也不是以自己的严苛标准去要求孩子。好的父母,是要做到让孩子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幸福。

在东方卫视的大型女性综艺节目《妈妈咪呀》中,32岁的妈妈石燕妮为了向11岁的女儿证明自己并不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封闭超强记忆训练,并在记忆扑克牌的比赛中获得全场第三。

42岁的饶朝霞,婚后七八年带孩子,闲居在家,因为辅导10岁的儿子做功课时被质疑不懂,40岁开始零基础学习钢管舞,两年后成为舞蹈学校的专业老师。

你看,改变并不难,关键是你是否想为改变而付出。 你改变的,不只是自己,更是孩子的未来。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于细微处,潜移默化,深入脑海。所以影响一旦成形,改变不易,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先成为最好的自己,再去教养孩子。

毕竟,想要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必先自己成凤成龙。

文章标签: # 孩子 # 父母 # 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