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1990年广东高考_1990年广东高考标准分排名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广东理科生11万名,这样名次能上哪些大学呢?最好是广东的,谢谢。2.广东高考前100名3.私立华联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4.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5.广东省东莞市生地会考成绩怎么查询啊6.亲历 | 一个全国百强中学的衰落史197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8(%)。197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610(万人),录取人数40.2(万人),录取率7(%)。1979

1.广东理科生11万名,这样名次能上哪些大学呢?最好是广东的,谢谢。

2.广东高考前100名

3.私立华联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4.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5.广东省东莞市生地会考成绩怎么查询啊

6.亲历 | 一个全国百强中学的衰落史

1990年广东高考_1990年广东高考标准分排名

197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8(%)。

197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610(万人),录取人数40.2(万人),录取率7(%)。

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6.1(%)。

198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33(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8(%)。

198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9(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11(%)。

1982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87(万人),录取人数32(万人),录取率17(%)。

1983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67(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取率23(%)。

198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64(万人),录取人数48(万人),录取率29(%)。

1985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76(万人),录取人数62(万人),录取率35(%)。

1986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91(万人),录取人数57(万人),录取率30(%)。

198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28(万人),录取人数62(万人),录取率27(%)。

198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72(万人),录取人数67(万人),录取率25(%)。

198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66(万人),录取人数60(万人),录取率23(%)。

199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83(万人),录取人数61(万人),录取率22(%)。

199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96(万人),录取人数62(万人),录取率21(%)。

1992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03(万人),录取人数75(万人),录取率25(%)。

1993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86(万人),录取人数98(万人),录取率34(%)。

199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1(万人),录取人数90(万人),录取率36(%)。

1995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3(万人),录取人数93(万人),录取率37(%)。

1996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41(万人),录取人数97(万人),录取率40(%)。

199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78(万人),录取人数100(万人),录取率36(%)。

199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20(万人),录取人数108(万人),录取率34(%)。

199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88(万人),录取人数160(万人),录取率56(%)。

200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75(万人),录取人数221(万人),录取率59(%)。

200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54(万人),录取人数268(万人),录取率59(%)。

2002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510(万人),录取人数320(万人),录取率63(%)。

2003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613(万人),录取人数382(万人),录取率62(%)。

200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729(万人),录取人数447(万人),录取率61(%)。

2005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877(万人),录取人数504(万人),录取率57(%)。

2006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50(万人),录取人数546(万人),录取率57(%)。

200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010(万人),录取人数566(万人),录取率56(%)。

200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050(万人),录取人数599(万人),录取率57(%)。

200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020(万人),录取人数629(万人),录取率62(%)。

201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57(万人),录取人数657(万人),录取率69(%)。

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33(万人),录取人数675(万人),录取率72.3(%)。

广东理科生11万名,这样名次能上哪些大学呢?最好是广东的,谢谢。

2023广东高考历史人数是78.5万人。

如下:

1.高考的起源及发展

高考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但真正普及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高考的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首次改革是在1977年,引入了国家统一考试制度。1990年代以来,高考逐渐从知识考试向能力考察转变。

2.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高考作为大学招生考试,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等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优化。

3.高考的争议及改革

高考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如分数线划定、公平性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高考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4.高考的国际比较

高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考试,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类似的大学招生考试。与国外的入学考试相比,高考的内容相对固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高考正在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5.高考与职业教育

高考对职业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应该通过改革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6.高考的未来展望

高考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高考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高考还可以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公正性。

7.高考对学生的影响

高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试,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考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人生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广东高考前100名

可以选择二本类院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韶关学院、五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

五邑大学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1-2]?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7个教学机构,77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9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拥有在职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近600人。

私立华联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广东高考前100名如下:

1、华师附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校址在广州市东郊石牌,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有教学楼、生化楼、图书馆、400米跑道田径场、室内体育馆、游泳馆等场所,同时设有电子计算机室、录音录像室、**放映室、闭路电视室、语言教学室等教学设施,课室大楼装有中央空调,学生宿舍配备套间与空调。

2、深圳实验中学

深圳实验学校,创建于1985年5月3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政府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是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所属高中部系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拥有六个公办学部和四个教育机构,其中公办部分的小学部、初中部、中学部分布在深圳市福田区百花片区,占地8万平方米。

3、深圳外国语学校?

深圳外国语学校是广东省深圳市境内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深圳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0年;

2003年9月,校本部初、高中实现分点办学;2011年9月,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建成招生。 截至2017年末,深圳外国语学校盐田高中部占地13万多平方米,有60个教学班,学生2600多人。

4、汕头金山中学?

汕头市金山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中学,为广东省17所省重点中学之一。该校于2007年10月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截至2014年6月,汕头市金山中学有专任教师226人,其中高级教师66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市名教师9人,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3人,学科带头人37人。

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一、私立华联学院在哪里

私立华联学院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小新塘合景路99号,该校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广州地区部分普通高校离退休教授联合创办。

二、私立华联学院介绍

私立华联学院创立于1990年,1994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省属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学院在招生资格、贫困学生助学贷款,优秀学生获国家奖学金以及学历等方面,与公办普通高校享有同等待遇。毕业生的学历文凭由广东省教育厅监制,统一编号,并实行电子注册。学院设有龙洞校区、清远校区(中专、技工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以及10个二级学院19个系,41个专业和一个公共基础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300多名。学院设立了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培训学院,负责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种考证培训。学院与国内外一些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还与香港即时科研集团联合办学。

2003年我院入选中国教育报组织评选的“中国名校600家”,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高校”,2005年荣获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6年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东省企业联合会等单位授予的“广东省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十强”学校;2007年我院关工委荣获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授予的“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优越的地理位置

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科学文化体育中心地带,与科学城、世界大观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毗邻相望。

体制创新 教授办学 教授治校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起四大系统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树状式教育服务理念,有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授,副教授原执教于华工、暨大、华师、中大、广外等省内外名校。现有授课教师400多人(其中外籍教师15人), 70%以上的专业课程由教授或副教授主讲。

学院的创办者、所有者、决策者、管理者、教育者五位一体,教授办学、教授治校体制的创立与实践是华联显著的特色。

艰苦创业 诚信办学

教授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诚信立校,育人为本,现拥有固定资产约值3亿多元,新校园教学大楼、实训大楼、食堂正在建设中。全校占地面积1080多亩,各种教学设施齐全,各种实验室41个,图书超过50万册,各种生活设施齐备。食堂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达标食堂。

特色教育 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践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德育理论。学院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修有关课程,优秀学生可提前毕业或辅修第二专业。学院崇尚特色教育,为学生开辟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学院交响管乐团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2004年维也纳第一届世界杯管乐比赛”,荣获青年组金牌和团体总分第一名。学院交响乐团、歌舞团于2007年应香港特别行政区、广州市人民政府邀请,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文艺表演”。应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2007年11月学院2000名同学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获得极大成功,本届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写着:私立华联学院在开幕演出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组委会赋予的组织、创作、设计、制作、编排和演出任务”。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邢时苗说:“华联同学的表演具有国家级水平,华联同学的表演取得圆满成功,他们是华联的骄傲……。”学院学生在全国体育、文艺、科技竞赛中获取的奖项有一百多种。

学院还与数百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合作关系,近5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2% ,毕业生考取本科插班生的比率领先同类院校。

学院2008年主要面向广东招生。经广东省及相关省(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还面向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海南、四川、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十六个省(自治区)招生。

广东省东莞市生地会考成绩怎么查询啊

一、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介绍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可以说是统一性和灵活多样性并存的考试制度。日本也有全国统一的学力考试制度,即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简称中心考试)制度。

多样化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1、一般入试

大学本科毕业或预毕业的同学都可以报考,通常实施外语和专业科目的笔试、文件审查和面试。根据大学院及申请专业的不同,考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此入试也适用于留学生,一是有的大学或志望专业没有留学生入试制度,就要走这个一般入试;二是留学生入试时间过来,也可以走这个制度。

2、社会人入试

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考试,与一般入学考试相比,考试科目少,没有笔试,考试学习负担比较轻。对于一边工作一边进行考试学习的社会人来说,考试准备变得轻松了,但是很多大学院都规定了参加社会人入学考试的资格证。

一般来说,社会人入学考试要进行外语考试和面试。根据大学院的不同,也有免除外语,只通过面试就能报考的地方。虽说是不考试,但是在社会人入学考试中,“研究计划书”特别重要。工作单位所属长的推荐书等也是必要的。

3、AO入试

AO入试很多都是在学部中,但大学院也慢慢的都增加了这一考试制度,大学在读和预毕业的都可以申请,选拔方法大多是根据文件审查和面试,文书就是基本的语言成绩,专业成绩等,这些一定要好才有机会,还有最重要的研究计划书,面试也是针对研究计划书来。

4、推荐入试

通常,能够利用推荐入学考试的,是以内部升学为目标的本科生。为了取得考试资格,很多时候都要求有“一定以上的成绩”,但是考试内容也有所减少。也有在校外实施推荐入学考试的大学院,也有实施以社会人士为对象的推荐入学考试的大学院。

5、留学生入试

它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入试的制度,在申请某个大学某个研究科的时候,一定要查好是否有留学生制度,留学生入试先是出愿进行书类选考,再就是考试,一般都是笔试+面试的形式,文科的研究计划书特别重要,理科笔试的专业题特别重要。

6、非大学本科毕业的入试

一般入学大学院的学生都需要满足16年的教育学历,但是如果和4年制大学毕业生有同等以上的学力,那么短大、高专、专修学校的毕业生等也可以报考大学院。

二、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

日本的大学考试是明治(1868年)以后,从欧洲引进大学制度时开始的。当时,欧洲已经采取中学毕业资格考试的制度,具有高中毕业资格的人自然升入大学。那时,日本尚未普及义务教育,大学直接从对口的高中学校招生。

1963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实行大学入学统一考试。1975年,日本文部省又提出了国立大学进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方案,并于1979年建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开始进行名为“共通第一次学力考试”的统考。

80年代中、后期,文部省认识到学生把报考名牌大学作为上学的动机,考试成绩分为三六九等,使学校以高考为目标贯穿教育教学的全部,这样的教育是不能适应未来国际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990年起,实行大学入试中心考试,改进了考试科目和命题。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命题也由原“以检查学生掌握多少学科知识”改为“以测量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性”作为考试目标。

1994年度起,高中按年级逐年实施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教学大纲),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能够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也同步调整“大学入学中心考试”的内容,到1996年,完全据此命题考试。

日本近期的改革趋势是:大学新生选拔方式将实行复数化制度,10%的新生通过推荐入学,10%招生计划留给离开高中4年以上的社会考生,其余80%新生通过考试入学。

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演变是与中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配套进行的。在保持日本社会所能接受的以统一考试为主要入学方法的基础上,从选拔方式,包括高中校内评价方式到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以及命题标准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改善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促进中等教育的改革。

三、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在探索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和高校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形式的需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我国而言具有借鉴的价值。

中国在进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时应重视考虑中国的国情,不能因噎废食,为改革而改革。坚定走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道路,严格把住招生入学的质量关,应是我们现阶段在进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此原则之上,实行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等是有利于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合理化的。

亲历 | 一个全国百强中学的衰落史

登录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输入考生的学籍号即可查询。

会考是综合考核官吏政绩;学生毕业时,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会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

为了抑制这种不良现象,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决定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分开。1990年6月6日,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从此,一种新的考试制度诞生了。高中会考成绩开始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招工、招干、参军的文化成绩依据。

工作流程:

根据有关规定,高中会考成绩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予以承认,因此,考生在办理转学过程中需办理相应的高中会考成绩转入转出手续。本市考生如果学籍发生变化,也需在报考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如果考生转入学校与转出学校属于同一区县,考生只需办理转学手续,仍以原报名号报考即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会考

如果要问当今国内最强中学是哪一个?自北京四中,人大附中,上海汇文等等牛校自然能以其强大的实力逐鹿榜首。但要比比知名度,恐怕这些牛校也得稍逊风骚,现如今海内最闻名者当属衡水二中。

然而对于广大80后来说,当年最火的中学并非以上诸公,而是我的母校黄冈中学。

十几年前我刚上大学,同学听说我来自湖北省黄冈市,一般都会表情突变,口鼻眼同时扩张,如同遭受电击,半晌才说出下一句:你不会是那个传说中的黄冈中学的吧?

我镇定中带着几分自豪地回答,没错,我就是黄冈中学的学生。

在那个全国人民都靠报纸和电视了解世界的年代,母校的美名却早已传遍全国,对此我表示有点小骄傲。

然而同学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我跌入谷底:我高中时经常做你们那个《黄冈秘卷》,真TM难,听说你们都觉得特简单?

作为一名黄冈的学生,自然清楚那个《黄冈秘卷》的底细,无非是一帮逐利之徒东拼西凑糊弄出来的试题,然后蹭着母校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母校在出版教辅材料上向来谨慎,几代师生勤教苦读攒下的名声,岂能这样糟蹋!然而毕竟影响力太大,外省同学对此深信不疑,想当然地以为《黄冈秘卷》就是出自黄冈中学。

本是李鬼,却借李逵的威名火得不行,全国各地学子对黄冈中学的仰慕竟是来自一份冒牌获,真是很荒诞!

在黄冈市这样一个中部地区的经济欠佳地级市,黄冈中学却能逆势崛起,完全得益于当地人民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和学校百年来勤勉进取的精神,以及对历史机遇的把握。

中国应试教育的终极之战就是高考,高考成绩就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这么多年来, 黄冈中学的高考成绩在全省并不是最顶尖的,能进八强就不错了 。HZ中学上一次出高考状元还是三十多年前。

那么黄冈中学为何还能蜚声中外?

1990年,来自黄冈中学的两名高三学生摘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银牌,举国为之轰动。其中金牌的获得者已经是二度折桂,高二时就拿过一次,真可谓不世出的天才。那时中国也就参加过两届体育奥运会,一枚金牌就足以让全国人民激动万分。

此前的黄冈中学因地处偏狭,一向被视为乡镇中学。借此良机,黄冈中学杀入了全国重点中学的行列,并在以后十数年里,摸索出了一套培养国际竞赛尖子的方法和制度,先后数次为国家在数理化奥赛上摘金夺银。

母校以贫弱的师资屡屡创造奇迹,不能不让国内教育界刮目相看。可以说是奥赛金牌开启了母校的崛起之路。

借着黄冈中学的光,黄冈成了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凡是沾了这两个字的教辅,一卖就火。当年我的校长戏称,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少,不到黄冈不知道高考。

到2000年,黄冈中学已成为影响高考命题风向的重要力量,我亲眼所见,连著名的人大附中都要借鉴她的试卷。

《左传》上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2014年起,国家教委规定不再把奥赛获奖作为保送大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奥赛成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倍受关注。与此同时,全国高考改革逐年深入,各省经常自主命题,黄冈中学在高考命题上的影响力现在也被慢慢削弱。更有甚者,现在一线城市家境优越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直接超过高考,去申请国外名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已经沦落为选项之一,再也不是必经的独木桥。

比如奶茶MM的母校,江苏省首屈一指的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其毕业生只有一小半就读国内高校。

在奥赛和高考的光环褪色的同时,黄冈中学的内外环境也趋于恶化。

生源

对于中学来说,优质生源的重要性无与伦比,简直就是生命线。过去,为了保证生源,黄冈市教委硬性规定,把全市小升初,初升高统考成绩最好的学生划入黄冈中学的初中和高中。

平心而论,这种强行掐尖式的录取对其他学校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强调公平公正的现代社会,每个学校不论师资强弱,宁可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打败,也不愿像庶子一样被政策歧视,天生就低人一等。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黄冈市下属各区县的中学也开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每年高中录取之前就把尖子生截留下来,打家乡牌、优惠牌,以各种优厚条件吸引他们到县一中就读。甚至连省城武汉的一些重点中学也伸手到黄冈来抢学生。

优质生源就这样慢慢流失。

在我上中学之前,黄冈中学招生就有这样的潜规则:比如一届招200人,其中只有100左右是考上来的。另一半分数不够的,则可以通过找关系、交赞助费的方式获得录取资格。交多少数视离录取线的分数不等,2000年以前是从三千到几万,那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究其原因,还是经费不足吧,你能想像北京四中靠交钱就能进去吗?

这样的现状自然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刻上负面阴影,也让学校的声誉大打折扣。

内外煎逼之下,黄冈中学的生源质量日趋下降。

师资

师资者,师和资也。黄冈本身是个穷地方,仅有一点资源也被周边的武汉吸得差不多。优秀的教师稍有点成长,就被高薪聘到武汉,甚至远走北上广。黄冈中学的招牌倒是为他们的求职加分不少。

在我上学的时候,由于经费不足,黄冈中学的老师虽有盛名,却难掩生活的窘迫,很多老师的工资都不能全额发放。

拮据的经济条件也催生了一些恶习,有些老师平时借机向有钱有权的学生家长提要求,用车、用钱、解决家属就业等等不一而足。我家里当时还有点小权,也免不了要给老师们帮忙。后来母亲告诉我,中学六年接触过无数老师,唯有高中班主任一人没有索要过好处。

从过去到现在,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母校发展的一套枷锁。后来我到北京工作生活,看着牛校那富丽堂皇的硬件设施,以及动辄远赴欧美的交流活动,深深觉得母校是在以小米加同飞机大炮战斗。

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人才和资源都拼命向一二线城市集中,内地中学的没落不可避免。但有人会问,为什么衡水二中同为穷校,却能崛起?

对比衡中,这正是我想感谢母校的地方。

一说起黄冈或衡水,大家都会想到”法西斯“式的管理和玩命的苦读。但作为一个在黄冈中学读过六年书的人,我绝不承认母校是应试教育的忠实执行者。恰恰相反,母校在教书育人方面,是少有的有底线的学校。

历任校领导都坚持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路,从来没有把学生当成考高分的机器。学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还坚持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不少名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将知识动用于实际;或举办论坛,让学生畅晓天下大事和未来趋势。即便到了高考冲刺阶段,学生也不会一周只休半天。

在日趋功利的今天,黄冈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仍然坚守信念,对学生的未来高度负责,难能可贵。

母校走下神坛,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在我看来,一个学校,首先要做好的是教书育人,至于是不是百强,有没有盛名,都是身外之物。黄冈中学永远是黄冈学子的骄傲,永远是他们成人成才的第一站。

文章标签: # 高考 # 万人 # 全国